收藏 分享(赏)

DB42∕T 12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湖北省).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658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6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2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42∕T 12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42∕T 12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42∕T 12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42∕T 12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DB 42/T 12442017 湖北省地方标准 ICS 33.060 M 30 备案号: DB4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 共建工程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the underground public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construction project of urban rail transit (报批稿) 2017 01 26 发布 2017 05 01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2442017 2 DB42/T 12442017 I 目 次 前言 . 引言 . 1

2、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无线系统组成 . 2 6 工程验收前检查 . 3 6.1 安装环境检查 . 3 6.2 设备及器材检验 . 3 6.3 信号源设备的安装 . 3 6.4 分布系统的安装 . 3 6.5 泄露电缆的安装 . 4 6.6 光缆子系统安装 . 4 6.7 电源及接地系统安装 . 6 6.8 机房及基础工程安装 . 6 7 工程初验 . 7 7.1 测试总体要求 . 7 7.2 信号源设备检查测试 . 7 7.3 室内分布系统检查测试 . 7 7.4 泄露电缆的检查测试 . 8 7.5 室内覆盖效果检查测试 .

3、8 7.6 光缆子系统检查测试 . 10 7.7 电源及接地系统检查测试 . 10 7.8 技术文件和备件的移交 . 12 8 试运行验收测试 . 12 8.1 试运行验收要求 . 13 8.2 试运行观察指标 . 13 9 工程竣工验收 . 13 9.1 竣工技术文件 . 13 9.2 验收要求和内容 . 1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说明 . 15 参考文献 . 16 DB42/T 1244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邮电规

4、划设计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武汉地铁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建强、皮和平、程春、高瞻、牟栋、乔炜、宋一峰、吴宇庆、万信、陈峰、汤霖、吴忠坦、李艳艳。 DB42/T 12442017 III DB42/T 12442017 1 引 言 为稳步推进湖北省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通信设施的建设,合理共享配套资源,提高移动信号的覆盖质量,充分

5、利用无线频谱资源,保障空中电波的有序和安全,维护移动通信用户、移动通信运营单位的合法权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5120-2005、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验收规范 YD/T5160-2007 等基础上,根据湖北省移动通信建设的需要,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环境下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共建工程的施工前检查、安装工艺检验、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试运行测试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作出了进一步规范。 DB42/T 12442017 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系统(以下简称轨

6、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 的总则、系统的配置、施工前检查、安装工艺检验、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试运行测试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湖北省区域内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系统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 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T 5160-2007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

7、工程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7-201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 50157-2013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限界 gauge 限定车辆运行及轨道周围构筑物超越的轮廓线。限界分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种,是工程建设、管线和设备安装位置等必须遵守的依据。 GB 50157-2013,定义 2.0.6 4 总则 1 本规范适用场景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场景或类似的覆盖场景。 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使用不应影响地铁的控制、调度系统正常工作,以确保地铁的行车安全。 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安装工程

8、中涉及到的基站设备和直放站设备的指标要求可依据其专业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 4 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建设、施工等相关单位应同时到场,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验收。 5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安装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行制定的操作规程与本规范有抵触时,以本规范为准。 6 工程中选用的设备和器件应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和抗震许可证。 7 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供报告呈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8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安装工程验收应按图 4.0-1 所示流程执行: DB42/T 12442

9、017 2 施工单位对竣工后工施工单位对竣工后工程自检程自检是否合格监理监理、甲方代表进行甲方代表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否施工方向监理施工方向监理、甲方甲方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是工程部接受申请后通工程部接受申请后通知验收小组知验收小组验收小组对工程现验收小组对工程现场场、资料验收资料验收是否合格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整改验收小组签署竣工验验收小组签署竣工验收单收单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否是 图 4.0-1 工程验收工作流程图 5 无线系统组成 无线子系统由信源、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组成。信源分为直放站、微基站、宏基站、分布式基站等几种类型;室内天馈分布系统分为同轴电缆分布方式、

10、光纤分布方式、泄漏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和光电混合分布等几种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应根据覆盖场景特点及建设方需求选取合适的信源类型及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方式。其覆盖系统如图 5.0-1 所示。 其系统的结构如图 5.0-1 所示: 通信系统1通信系统2通信系统3.通信系统n下行POITXRX上行POITXnTX2TX1RXnRX2RX1站厅区域站厅区域站台及隧道功分器左线隧道右线隧道下行泄漏电缆上行泄漏电缆下行泄漏电缆上行泄漏电缆下行泄漏电缆上行泄漏电缆下行泄漏电缆上行泄漏电缆功分器左线隧道右线隧道站厅区域站厅区域站台及隧道 注 1:图 1 是以“频分双工、收发分离”的通信系统

11、为基础示意的,通信系统 1n 不特指某种制式的通信系统。 注 2:对于时分双工的系统,如 TD-SCDMA 等,只需用到 POI 上行或下行其中一个模块即可,为了减轻其它频分双工系统对时分双工系统的干扰影响,时分双工系统宜设置在 POI 的上行模块。 注 3:对于采用了 MIMO 空间复用技术的系统,如 FDD-LTE、TD-LTE 等,POI 的两个模块不区分上行或下行。 图 5.0-1 地铁覆盖系统结构图 DB42/T 12442017 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系统应包括中国电信 CDMA1X/EVDO、FDD-LTE,中国移动 GSM900、DCS1800、TD-SCDMA、TD-L

12、TE,中国联通 DCS1800、WCDMA、FDD-LTE 等(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各电信运营商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策略选取相应制式的通信系统或为特定制式的通信系统预留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系统安装工程不受频段和通信制式的限制,应满足各种无线通信制式建设要求。 6 工程验收前检查 6.1 安装环境检查 6.1.1 作为信号源的基站设备或直放站设备工作环境及设备安装机房环境要求参见相关规范。 6.1.2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器件及材料严禁工作在高温、易燃、易爆、易受电磁干扰的环境。 6.1.3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器件及材料安装环境应保持干燥、少尘、通风,严禁出现渗水

13、、滴漏、结露现象。 6.1.4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电源系统和防雷接地设施应满足室内覆盖系统工程需求。不满足要求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建设。 6.1.5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工程防火应满足 YD5002 要求。 6.2 设备及器材检验 6.2.1 开工前建设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共同对已到达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和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无受潮、破损和变形现象。 (2)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数量应能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3)器件的电气性能应进行抽样测试,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进网技术要求。 6.2.2 地铁

14、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6.2.3 特殊情况下,设备和器件需作较大改变时,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6.2.4 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器件应由建设单位、供货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鉴定,并作好记录,由相关责任单位及时解决。 6.3 信号源设备的安装 6.3.1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基站设备(包括宏基站、微蜂窝、分布式基站等)安装工程验收参见相关制式的基站设备安装验收规范。 6.4 分布系统的安装 6.4.1 馈线的安装 1 馈线的规格型号、数量、布放路径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 馈线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破损、断裂现象。 3 信号电缆与电

15、源线、地线应分开布放,在同一电缆走道上布放时,间隔应不小于 50mm。 4 当馈线需要弯曲布放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半径不超过表 6.4.1-1 的规定: 表 6.4.1-1 馈线弯曲曲率半径要求 线 径 二次弯曲的半径 一次性弯曲的半径 1/2”软馈 40mm - 1/2” 210mm 70mm 7/8” 360mm 120mm 5/4” 600mm 400mm 13/8” 800mm 500mm 5 馈线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也就是通常指的弱电井,不能使用通风管道或水管管井。馈线尽量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 6 对于不在机房、线井和

16、天花吊顶中布放的馈线,应套用 PVC 管。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 DB42/T 12442017 4 美观,其转弯处要使用 PVC 软管连接。 7 走线管应尽量靠墙布放,并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固定,其固定间距如表 6.4.1-2 所示: 表 6.4.1-2 馈线固定布放要求 1/2线径馈线 馈线水平走线时 1.0m 1.5m 馈线垂直走线时 0.8m 1.0m 8 馈线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 9 馈线线的方向和长度(两头都要有)应有明显的标识,馈线每隔 2 米贴一张建设方的标志,必要时标签要用透明胶带加固。 6.4.2 有源器件的安装 1 有源器件主要是指干线放大器、光纤分

17、布系统的主机单元、远端单元等器件。 2 有源器件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有源器件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 b) 安装位置确保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3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介绍进行,使用合理的工具,安装牢固平整,有源器件上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要求主机内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固、无损伤、掉漆的现象。 4 有源器件的电源插板至少有两芯及三芯插座各一个,工作状态时放置于不易触摸到的安全位置。 5 有源器件应有良好接地,并应用 16mm2 的接地线与建筑物的主地线连接。 6.4.3 无源器件的安装 1 无源器件主要包括合路器、功分器、耦合

18、器等器件。 2 无源器件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无源器件宜安装在弱电竖井内,无源器件应用扎带、固定件牢固固定,并采用托盘安装的方式固定在墙壁上,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宜将器件安装在器件箱中。 b) 宜安装在易维护的位置。 c) 无源器件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 6.5 泄露电缆的安装 1 泄漏电缆的外观应完整、连续,表面光滑、圆整、均匀、无缺陷、无损伤。 2 泄漏电缆上的标识应完整、清晰、不被遮挡、容易辨识。 3 泄漏电缆的布放应保持水平,遇到障碍需弯曲时应做到弯曲半径不宜过小且绕弯均匀。 4 泄漏电缆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不应出现加固件缺漏、松动、脱落现象。 6.6 光缆子系统安装 光缆外观检

19、查:光缆盘包装完整,光缆外皮、光缆端头封装应完好,各种随盘资料齐全,光缆 A 、B 端标志应正确明显。 单盘光缆的光纤传输特性、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单盘试结果应与出厂检验记录一致。 光缆接头盒及光缆终端盒主要指标应符合 YD5121 2.7 接头盒检验表 2.7.1 要求。 光纤配线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纤配线架各功能模块应齐全,装配完整。 2 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的绝缘电阻1000M /500V(直流)。机架间的耐压3000V(直流)且 1 min 内不击穿、无飞弧现象。 光纤连接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插入损耗应O. 5 dB(重复性和互换性)。 2 回波损耗:PC 型

20、40 dB 、UPC 型50 dB 、APC 型60dB 。 光缆敷设前应进行路由复测。路由及敷设方式应以地铁部门批准的红线和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必要的路由变更,可由监理、施工人员提出,经建设单位同意确定;对于 500 m 以上的较大的路由变更,设计单位应到现场与监理、施工单位协商,建设单位批准,并填写工程设计DB42/T 12442017 5 变更单。 路由复测时,应核定光缆的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合理配盘,选定便于施工、维护、安全可靠的光缆接头、人(手)孔位置。 核定“四防”(防腐蚀、防白蚁、防强电、防雷)等地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的可能性。 核定通信线路穿越铁路、地下管线等障碍的具体位置

21、和保护措施。 通信线路与其他建筑设施隔距应符合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的有关规定,具体指标参见 YD5121附录 C 。 光缆线路的走向、端别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敷设前应进行合理地配盘,配盘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配盘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距离和预留要求综合考虑,尽量做到不浪费光缆、施工安全和减少接头。 2 配盘应按照设计要求,考虑路由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缆结构、程式。 3 光缆应尽量按出厂盘号顺序排列,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艳。 4 靠近设备侧的进机房光缆按设计要求配置非延燃光缆。 5 光缆配盘结果应填入光缆配盘图,格式参加见 YD5121 附表 K。 光缆端别的确定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2、。分歧光缆的端别应服从主干光缆的端别。 光缆配盘、敷设安装的重叠和预留长度应符合光缆在接头处的预留、光纤在接头盒内的盘留以及其他预留的要求,其长度应符合 YD5121 6.1 一般规定表 6.1.4 要求。 敷设光缆时,牵引力限定光(电)缆允许范围内。 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 YD5121 6.1 一般规定表 6.1.6 的规定 光缆敷设中应保证其外护层的完整性,并无扭转、打小圈和浪涌的现象发生。 光缆敷设完毕,应保证缆线或光纤良好,缆端头应作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 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交越或与地下电气设备平行、交越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线路的防强电措施应符合设计

23、要求。 光缆线路进入交接设备时,可与交接设备共用一条地线,其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光(电)缆防雷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程式、纤序、端别、两端光缆的预留长度及绑扎固定、接头盒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光缆接续的内容应包括:光纤接续;铜导线、金属护层、加强芯的安装;接头衰减的测量。 光缆接续前的准备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根据接头套管(盒)的工艺尺寸开剥光缆外护层,不得损伤光纤。 对填充型光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清洁剂去除填充物,严禁用汽油清洁。 光纤、铜导线应编号,并作永久性标记。 光缆接续前应检查两端的光纤、铜导线,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接续。 光缆加强芯、铜导线、铝或

24、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缆内铜导线、铝或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光缆加强芯在接头盒内必须固定牢固,金属构件在接头处应成电气断开状态。 3 光缆加强芯的连接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接头盒的结构夹紧、夹牢。 光纤的固定接头应采用熔接法,光纤熔接后应采用热熔套管保护。光纤的活动接头应采用成品光纤连接器。 光缆接头采用 OTDR 仪测量时,应以该接头的单向测量值和双向测量的平均值兼顾控制质量,光纤接头的损耗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光纤预留在接头盒内的光纤盘片上时,应保证其曲率半径不小于 30 mm ,且盘绕方向应一致,无挤压、松动。带状光缆的光纤接续后应理顺,不得有S弯。

25、 光缆接头套管(盒)的封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头套管(盒)的封装应按产品使用说明的工艺要求进行。 2 接头套管(盒)内应放置防潮剂和接头责任卡。 3 若采用热可缩套管,加热应均匀,热缩完毕应原地冷却后才能搬动,热缩后要求外形美观,无烧焦等不良状况;若采用可开启式接头盒时,安装的螺栓应均匀拧紧,无气隙。 4 封装完毕,应测试检查并做好记录,需要做地线引出的,应符合设计要求。 5 进局光缆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非延燃型护套缆或采用其他阻燃措施。 DB42/T 12442017 6 进局光缆的布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局光缆的管孔使用安排和在进线室托架上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在托架上应排放整齐,不

26、重叠,不交错,不上下穿越或蛇行;引上转角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规定。 2 进线室的管孔及局前人孔内通往进线室侧的管孔应做堵塞。 3 进局光缆的外护层应完整,无可见的损伤;横放的光缆接头应依次排列,接头任一端距光缆转弯处应不小于 2m 。 4 进线室的光缆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编号和相关标志,进、出局光缆区分应明显、无误。 5 局内光缆预留应满足设计要求。 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局内光缆在经过的走线架、拐弯点、上线柜、每层楼开门处等位置时,均应绑扎固定,并且排列整齐。上下走道或爬墙的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光缆受侧压。 光缆的金属护层接地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7、 光缆余长部分应在进线室或机房中的适宜位置盘放,远离热源,其长度及光缆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根据终端设备的配置情况合理固定成端光缆和光缆接头套管(盒)。 光缆应在 ODF 架或单设的光缆终端盒内作终端,并在 ODF 架内绑扎固定。光缆内的金属构件应与 ODF 架保护接地装置接触良好,接地装置至机房防雷接地排的接地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缠。 光纤成端应按纤序规定与尾纤熔接。 预留在 ODF 架盘纤盒中的光纤及尾纤应有足够的盘绕半径,并稳固、不松动。 光纤成端后,纤号应有明显的标志。 尾纤在机架内的盘绕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要求。 自光缆

28、终端接头引出的尾巴光缆或单芯光缆所带的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插入光配线架(分配架);暂时不插入光配线架(分配架)的连接器应盖上塑料帽。 光缆测试应满足 YD5121 12.2 光缆测试的要求。 6.7 电源及接地系统安装 6.7.1 电源设备的检查 1 电源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一般设备机架的安装要求。 2 电源设备面板平整,镀层牢固,漆面均匀,无剥落、锈蚀、裂痕、明显变形等不良现象。 3 电源设备面板及其相关端子的标识或标牌应完整、清晰、容易辨识。 4 电源设备加电后应工作正常,设备上各类指示灯应显示正常。 5 电源设备面板门应能在不小于 90的范围内正常开启或关闭。 6.7.2 电源线缆的检查 1

29、 电源线的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 电源线的布放应排列整齐美观、不得交叉、连接良好。 3 电力电缆的馈电母线必须是整条完整的电缆线料,中间不允许有接头。馈电母线外皮应完整,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应符合线缆技术要求。 4 电源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 6 倍电缆外径。 5 当设备电源引入孔在机架顶部时,电源线可以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 6 电源线两端铜鼻子的焊接 (或压接) 应牢固、端正、可靠,电气接触良好,电源线的两端应有明确的标识和标签。 6.7.3 接地系统的检查 1 接地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应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性能,且不应有腐蚀、氧化、松动、脱落等现象。 2 接地排的尺寸及规

30、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接地排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应和机房大小、设备布局相匹配。 3 接地引入线的规格及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 电源工作地线、保护地线应分开敷设,不能合用。 5 各类设备的接地电缆应连接可靠且尽量短直,避免缠绕、交叉等现象。 6 各级防雷装置的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6.8 机房及基础工程安装 DB42/T 12442017 7 6.8.1 机房环境的检查 1 机房地面应采取防尘防油渣处理,机房墙壁及地面已充分干燥,机房的静电地板铺设应整齐完整。 2 机房预留孔洞位置、尺寸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 机房有地槽时,地槽的路由走向、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地槽内不得有积水。 4

31、机房照明系统能正常使用。 5 机房的通风、空调系统已安装完毕并能正常使用,室内的工作温度及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6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能工作正常。 7 机房防火要求应符合 GB 50016 的要求,机房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6.8.2 机房走线架的安装检查 1 走线架的位置及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 走线架应平直,无起伏或歪斜现象。 3 走线架应与墙壁和机列保持平行,水平偏差应2。 4 走线架地面立柱的设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应不影响设备的安装及维护操作,立柱的安装应垂直、牢固,垂直偏差应1.5。 5 走线架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件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 6 沿墙水平走

32、线架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走线架应与地面垂直。 7 走线架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有加装保护框,电缆放绑完毕应有阻燃盖板或防火泥封堵洞口,保护框和盖板均应刷漆,其颜色宜与墙面颜色一致。 8 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预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 5mm 左右)。 9 机房内所有铁件的油漆颜色应保持一致,刷漆均匀,不留痕,不起泡。 10 走线架(槽)应可靠接地。 6.8.3 机房设备的安装检查 1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位置偏差不应大于 10mm。 2 设备机架应垂直于地面,垂直偏差应1。 3 同一列设备机架的正面应平齐,机架门应开、关自如,相邻机架的间隙缝应3mm。 4 设备机架

33、的抗震加固应符合 YD 5059 的要求。 5 设备的防静电措施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6 设备及设备上相关端口的标识或铭牌不应被遮挡,应完整、清晰且容易辨识。 6.8.4 隧道设备的安装检查 1 设备安装的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2 壁挂设备的安装应保持水平,不应歪斜。 3 多个壁挂设备的安装应整齐有序,设备底部应平齐,设备的间隙100mm。 4 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不应出现松动、锈蚀现象。 5 设备的防水防尘等级及性能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6 设备及设备上相关端口的标识或铭牌不应被遮挡,应完整、清晰且容易辨识。 7 工程初验 7.1 测试总体要求 7.1.1 测试环境、测

34、试工具及测试方法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7.1.2 测试过程应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7.2 信号源设备检查测试 7.2.1 信号源基站设备和直放站设备的性能指标测试,参见相关制式基站和直放站的规范。 7.2.2 要求对每项指标进行测试并提供详细的测试结果记录。 7.3 室内分布系统检查测试 7.3.1 驻波比测试: 1 施主天线驻波比 从直放站输入口测试,在驻波比测试仪中读取最大驻波比。 DB42/T 12442017 8 2 信号源所带无源分布系统驻波比 在信号源设备的下行输出口到干线放大器输入口之间测试,如果有合路器,则从合路器输出口进行测试。 3 干线放

35、大器所带分布系统驻波比 从干线放大器下行输出口测试,如果有合路器,则从合路器输出口进行测试。 4 平层分布系统驻波比 从平层耦合器或分路器的输出端进行测试,抽测一定比例的楼层。 7.3.2 天线口输出功率测试 将短跳线上的吸顶天线拧下,直接接频谱仪,从频谱仪中分别读取信号强度(dBm) ,与设计方案进行对比。 7.3.3 噪声电平 从基站接收端位置测试上行噪声电平。 7.3.4 要求每项指标符合设计方案的指标要求。 7.3.5 要求对每项指标进行测试并提供详细的测试结果记录。 7.3.6 由于涉及制式较多,相关制式的具体室内覆盖系统测试指标参见相关规范。 7.4 泄露电缆的检查测试 1 泄漏电

36、缆的规格型号、布放及加固方式、路由走向、接地方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及到货后抽验记录。 2 泄漏电缆配套安装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及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需求。 3 电缆护套应光滑、圆整,并应无孔洞、裂缝、气泡和凹陷等缺陷,电缆护套沿长度方向应有槽孔标识线。 4 泄漏电缆的接头应紧固,且做好防水措施。 5 泄漏电缆的接地装置应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并做好防腐蚀措施。 7.5 室内覆盖效果检查测试 7.5.1 室内分布系统的无线可通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7.5.2 要求每项指标符合设计方案的指标要求。 7.5.3 各无线系统设计指标需满足如下要求: 7.5.3.1 CDMA 网络指标要求

37、如下: CDMA 1X 网络指标要求如下: 1 目标覆盖区域内 95以上位置,隧道内 1X 载波前向接收信号强度 RX 应大于-85dBm,站台站厅 1X 载波前向接收信号强度 RX 应大于-80dBm,忙时最强导频信号 Ec/Io 应大于-7dB,反向手机发射功率应小于 10dBm。 2 导频污染区域应小于 5(导频污染区域定义为进入激活集导频个数为 3 个以上)。 3 可用率:要求在目标覆盖区域内的 98以上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4 掉话率:忙时话务统计:掉话率95。 7 室内基站泄漏至室外 10 米处的信号强度应不高于-90dBm。 CDMA EVDO 网络指标要求如下:

38、 1 CDMA EVDO 每用户下行忙时数据吞吐率大于 300kbps,上行忙时数据吞吐率大于 150kbps。 2 目标覆盖区域内 95以上位置,EVDO 载波前向接收信号强度 RX 应大于-85dBm,C/I 比应大于-8dB(边缘速率大于 76.8kbps) 。 3 可用率:要求在目标覆盖区内的 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4 切换成功率:室内小区和室内各小区之间的切换成功率95。 5 室内基站泄漏至室外 10 米处的信号强度应不高于-90dBm。 7.5.3.2 GSM 网络指标(包括 GSM900 和 DCS1800) 1 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小于 2%;无线信道的接通率

39、大于 98%; 2 干扰保护比: 3 同频干扰保护比:C/I9dB(开跳频) ;C/I12dB(不开跳频) ; DB42/T 12442017 9 4 邻频干扰保护比:200KHz 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A-6dB; 5 400KHz 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A-38dB; 6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 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7 室内无线覆盖边缘场强:-75dBm;室内封闭区域-80dBm; 8 室内覆盖信号泄漏:在距离建筑 10-15 米处室内覆盖系统场强降到-85dBm 以下; 9 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小于 15dBm/每载波; 10 覆盖区与周围各小区

40、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11 室内覆盖区域误码率(RxQual)等级为 3 以下的地方占 95%以上; 7.5.3.3 TD-SCDMA 网络指标 1 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移动台在无线覆盖区内 90%的位置,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 2 无线信道呼损:语音业务无线信道呼损不高于 2%; 3 块差错率目标值(BLER Target) :话音 1,CS64K 0.1-1%,PS 数据 510%; 4 PCCPCH RSCP =-85dBm; 5 PCCPCH C/I =-3dB,在频率资源足够,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室内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也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

41、载频与室外主载频保持异频; 6 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小于 15dBm/每载波; 7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在室外10 米处 PCCPCH 的 RSCP95dBm。 7.5.3.4 TD-LTE 网络指标 1 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移动台在无线覆盖区内 90%的位置,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 2 在覆盖区域内满足参考信号 SINR(同频网络空载) 12dB 的概率大于 90,SINR(同频网络满载)0dB 的概率大于 90%; 3 块差错率目标值(BLER Target) :PS 数据 5-10%; 4 RSRP =-105dBm; 5 TD-LTE 系统采用 MIMO 天线方案,需要新增一路天馈线。

42、为了保证 MIMO 性能,建议双天线尽量采用 10 以上间距,约为 11.5m,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 4 (0.40.6m) ; 6 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小于 15dBm/每载波; 7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在室外10 米处,室内信号的泄漏强度小于室分信号强度 10dB 以上。 7.5.3.5 WCDMA 网络指标 1 室内无线覆盖边缘场强:95%的区域导频功率(CPICH)不低于-80dBm、边缘场强大于-85dBm; 2 Ec/Io 大于-10dB; 3 室内外小区之间、室内各小区之间的同频切换成功率大于 98%; 4 室内外小区之间、室内各小区之间的异频切换成功率大于 95%

43、; 5 通话效果: 对于 12.2kbps 的语音业务,BLER=1% 对于 64kbps 的 CS 数据业务,BLER=0.1% 对于 PS 数据业务,BLER=10% 覆盖区域内通话应清晰,无断续、回声等现象; 6 天线端口的最大发射功率: 室内天线最大发射总功率15dBm; WCDMA 天线口导频发射功率6.5dBm。 7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 室内导频信号泄漏到室外 10 米处,小于室外导频强度 10dB 以上。 7.5.3.6 FDD-LTE 网络指标 1 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移动台在无线覆盖区内 90%的位置,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 2 地铁内有效覆盖率达到 95% (即在覆盖区

44、域内满足 RSRP-105dBm 且 RS-SINR-3dB 的概率95%) ; 3 块差错率目标值(BLER Target) :PS 数据 5-10%; 4 FDD-LTE 系统采用 MIMO 天线方案,需要新增一路天馈线。为了保证 MIMO 性能,建议双天线尽量采用 10 以上间距,约为 11.5m,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 4 (0.40.6m) ; 5 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小于 15dBm/每载波; DB42/T 12442017 10 6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在室外10 米处,室内信号的泄漏强度小于室分信号强度 10dB 以上。 7.5.4 要求对每项指标进行测试并提供详细

45、的测试结果记录。 7.6 光缆子系统检查测试 光缆线路工程初验,应在施工完毕并经自检及工程监理单位预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初验工作可按安装工艺、电气特性和财务、物资、档案等小组分别对工程质量等进行全面检验评议。验收小组审查工程签证记录,可对部分工程进行抽查。 初验工作府在审查竣工技术文件的基础上按 YD5121 14.2 工程初验表 14.2.2 的内容进行检查和抽测。 对初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限时解决。初验结束应在工程初验工作完成后半个月内向主管部门报送初验报告。 7.7 电源及接地系统检查测试 7.7.1 配电、换流设备的安装 1 安装设备和主要材料的型号、规格、数

46、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和入网许可证。 2 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应无损伤,指示灯、按键或旋钮等机内部件无碰损、无卡阻、无脱落、无破损。 3 设备机架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应用 4 只膨胀螺栓与地面或加固底座加固。 4 设备部件安装位置应符合技术说明书或工程设计要求,组装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无误。 5 设备工作地线、防雷地线及机架保护地线的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7.7.2 通电前检查 1 电源设备布线和接线正确,无短路、开路、虚焊等情况。机内各部件连接正确、无松动。 2 电源设备接触器与继电器的可动部分动作灵活,无松动和卡阻,其接触表面应无金属碎屑或烧伤痕迹。 3 设备的

47、开关灵活,接触可靠,灭弧装置完好。相关电源端子的规格及容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 对设备、部件、布线的绝缘电阻、耐压强度进行检测,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5 测试机内部件及设备非电子器件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指标规定。无规定时,应不小于 2M/500V。 6 检查交流配电设备的避雷器件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7.7.3 交流配电设备的通电测试检验 1 能自动(人工)接通、转换市电和油机的接入,并有指示信号。 2 市电停电时应能自动接通事故照明电路,并发出声光告警信号。市电恢复时,应能自动 (人工)切断事故照明电路。 3 电压、电流测试值应符合指标要求。 4 事故、过压、欠压、过流、欠流、缺相、熔断器

48、熔断等自动保护电路应能准确动作,声光告警电路工作正常。 5 本地和远端监控接口性能应正常。 7.7.4 直流配电设备的通电测试检验 1 输入、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测试值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2 配电设备内部电压降应符合指标要求。 3 输出端浪涌吸收装置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4 过压、欠压、过流、欠流、缺相、熔断器熔断等自动保护电路应能准确动作,声光告警电路工作正常。 7.7.5 整流设备的通电测试检验 1 通电前应将整流模块输入、输出开关和监控电源开关、电池、负载断路器全部断开。检查交流引入线、输出线、信号线、机柜内连接线的接线是否正确。所有螺钉不得松动,输入、输出无短路。检查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49、。 2 接通交流电,检查三相电压值应符合要求。观察通电后模块显示信号、指示灯应正常。 DB42/T 12442017 11 3 检查整流设备以下技术指标: a) 输入交流电压、电流 b) 输出直流电压、电流 c) 输出限流、均流特性,自动稳压及稳压精度 d) 浮充、均充电压值和自动转换 e) 电池充电限流值 f ) 输出过流保护值 g ) 输出杂音电平 4 整流设备输出杂音应符合表 7.7.5-1 的要求: 表 7.7.5-1 整流设备杂音指标值 标准电压(V) 电信设备受电端子上电压变动范围(V) 电源杂音电压(V) 衡重杂音(mV) 峰-峰值杂音 宽频杂音(有效值) 离散杂音(有效值) 频

50、段(MHz) 指标(mV) 频段(kHz) 指标(mV) 频段(kHz) 指标(mV) -48 -40-57 2 020 200 3.4150 50 3.4150 5 150200 3 15030000 20 200500 2 50030000 1 5 市电或油机发电机组供电时应工作稳定,不振荡。 6 浮充、均充装置应能自动转换,输出应能自动稳压、稳流。 7 同型号整流设备应能多台并联工作,并具有均分负载性能,其不平均度不应大于输出额定电流值的 5%。 8 功率因数、效率和设备噪声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9 安装技术指标要求和技术说明,对监控模块告警门限参数、管理参数进行设置和检验: a) 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