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4228∕T 60-2021 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6610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28∕T 60-2021 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228∕T 60-2021 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4228∕T 60-2021 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4228∕T 60-2021 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4228∕T 60-2021 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B16DB4228恩 施 土 家 族 苗 族 自 治 州 地 方 标 准DB 4228/T 602021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warning and control of potato late blight2021 - 07 - 08 发布2021 - 10 - 08 实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28/T 60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文件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品种抗性观测圃设置.35中心病株调查.36防治决策制订.47资料收集.58监测

2、设备养护.5附录 A(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的计算及绘制方法.6附录 B(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系统调查表. 9附录 C(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杀菌剂种类推荐表.10附录 D(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资料表.11DB4228/T 60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

3、治州农业农村局、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市种子管理站、北京汇思君达有限科技公司、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春芳、高剑华、尹鑫、谷勇、杨俊杰、田振东、车兴壁、王甄、张等宏、沈艳芬、李求文、张君、赵锦慧、李大春、杨国才、郝苗、宋威武、陈火云。DB4228/T 6020211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技术,包括术语和定义、预警系统设置、品种抗性观测圃建设、中心病株调查、防治决策制订、资料收集和监测设备养护等。本文件适用于恩施州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预警及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

4、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该文件。GB 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GB 29378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NY/T 1854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中心病株 primary infected plants田间最开始出现晚疫病病斑的发病植株。3.2科赛参数 conce parameters从致病疫霉在马铃薯植株上成功侵染起,直至完成1次侵染期间,在马铃薯植株体内侵染速度与每天均温的关系

5、参数,用分值表示。3.3侵染湿润期 infected wet period在平均温度7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致病疫霉在马铃薯植株上萌发和完成侵染所需的时期。3.4侵染曲线 infection curve表示侵染湿润期形成后致病疫霉在植株体内侵染过程, 直至该次侵染循环完成, 根据科赛参数计算,侵染湿润期形成之日为0分,最高值为7分。3.5感病品种 susceptible cultivars自然条件下,在侵染曲线显示第3代到第4代病菌侵染过程中出现中心病株的品种。代表品种: “费乌瑞它”等。DB4228/T 60202123.6耐病品种 tolerant cultivars自然条件下,在侵染

6、曲线显示第5代及以后晚疫病菌侵染过程中出现中心病株的品种。代表品种:“鄂马铃薯14”等。4预警系统设置4.1田间气象站的安置田间气象站应在监测区域内,安装在空旷、采光好的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田块。气象设备于露天播种出苗始见期(覆膜马铃薯破膜前)布置到位并开始运行。监测设置以每小时为单位采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光照和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数据,通过配置CDMA远程控制模块将田间实时数据远程传输到用户终端。4.2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登录各监测点可使用计算机、手机及其它终端设备打开“http:/enshi.chinablight.org/”网址。4.3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信息设置登录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

7、警系统,在“监测期设置”模块中,输入当年监测区域内马铃薯种植品种、出苗始见期和预计收获期。4.4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信息获取从出苗始见期开始,监测人员登陆“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在“监测预警”模块中查看“侵染曲线”内容。依照科赛参数,计算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见附录A。监测点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第3代第1次侵染曲线形成后,监测人员开始随时浏览该系统,同步开展田间调查工作,直至马铃薯植株枯黄为止,以获取预警信息。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关注“马铃薯防控物联网”,及时查看各监测点的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信息。5品种抗性观测圃建设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覆盖的代表性区域, 分别选择当地的主栽马铃薯品

8、种, 兼顾感病品种和耐病品种,设置马铃薯品种抗性观测圃。每个马铃薯品种播种0.1亩及以上,田间管理参照GB 29378,整个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不喷施防治晚疫病的药剂。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出苗后第1次侵染完成后至收获期,每周调查12次。病害调查记载在附录B。6中心病株调查6.1感病品种调查从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第3代开始,每天调查1次,直到调查到中心病株为止。6.2耐病品种调查从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第5代开始,每天调查1次,直到调查到中心病株为止。DB4228/T 60202137防控决策制定7.1施药时间根据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确定首次施药时间。见附录A。感病品种在马铃薯生长期内,晚疫病侵

9、染曲线第3代侵染形成后侵染结束前完成首次药剂喷施。耐病品种在马铃薯生长期内,晚疫病侵染曲线第5代侵染形成后侵染结束前完成首次药剂喷施。后续施药在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下代侵染形成后侵染结束前完成。7.2药剂选择a) 在马铃薯生长前期选用具有保护叶片作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和具有渗透作用的治疗性杀菌剂;b) 在马铃薯生长中期选用兼有保护叶片块茎作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和具有渗透作用的治疗性杀菌剂;c)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选用兼有保护叶片块茎作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和具有内吸作用的治疗性杀菌剂;杀菌剂种类选择可参考附录C。7.3药剂使用按照GB 8321.9和NY/T 1276的规定执行,每次施药应于雨前至少6 h完成

10、,喷雾到叶片背面,如出现侵染代次间隔期过短,在上次药效期内,则无需再次施药。8资料收集在一个生产周期调查结束后, 将各项资料整理分析, 收集与晚疫病发生防治相关的基本数据、 资料,并填写附录D。9监测设备养护在设备运行期间要确保太阳能板及雨量桶的清洁、 蓄电池的正常运行, 按照设备要求定期更换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并定期清理雨量桶。在监测区域马铃薯田块收获后,要及时对气象仪的传感器、蓄电池进行保养维护。DB4228/T 6020214AA附录A(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侵染曲线的计算及绘制方法表 A.1Conce 参数表温度范围得分 8.1 08.1 12 0.7512.1 16.5 11

11、6.6 20 1.520 301300表 A.2晚疫病菌侵染严重程度与湿润期持续的时间和湿润期间的平均温度的关系参数表湿润期间平均温度湿润期(相对湿度大于90)持续的时间(小时)()轻中等重极重716.3019.3022.3025.30816.0019.0022.0025.00915.3018.3021.3024.301015.0018.0021.0024.001114.0017.3020.3023.301213.3017.0019.3022.301313.0016.0019.0021.301411.3015.0018.0021.001510.4514.0017.0020.0016-13.00

12、16.0019.0017-12.0015.0018.0018-11.0014.0017.00注:如果湿润期被中断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该湿润期将连续计算。如果中断的时间超过4小时,则应计算为两个不同的湿润期。侵染湿润期持续超过48h,则每24h形成1次侵染湿润期,侵染程度为极重。A.1.1确认侵染湿润期的形成从见苗期开始, 依据田间气象站采集的数据按照 致病疫霉侵染严重程度与湿润期持续的时间和湿润期间的平均温度的关系参数表 计算侵染湿润期的形成以及侵染程度。 计算过程和曲线绘制由特定软件计算生成。A.1.2侵染曲线的计算DB4228/T 6020215一次侵染湿润期形成后,形成的当天得分为0,将

13、以后每天的平均温度,对照Conce参数得到一个分数, 然后将每天得到的分数进行累加, 7分即视为完成一次侵染循环。计算公式为:(Si)7式中:Si表示一次侵染循环开始后第i天的得分。A.1.3侵染曲线的代、次的划分第一个侵染湿润期形成直至侵染结束期间, 发生的所有侵染均属于同一代, 此后发生的侵染隶属于下一代。同一代期间发生的侵染按序列命名,例如第一代第1次侵染、第一代第2次侵染,。图 A.1侵染曲线的计算及绘制方法图A1中侵染曲线的代、次的划分说明:侵染曲线的生成:第1个侵染湿润期于3月1日形成,即第1条侵染曲线于3月1日生成,3月14日conce分值达到7分,侵染循环结束;第2个侵染湿润期

14、于3月5日形成,即第2条侵染曲线于3月5日生成,3月15日conce分值达到7分,侵染循环结束;。侵染曲线代、次划分:第1条侵染曲线起始于于3月1日,结束于3月14日,该时间段内3月5日、3 月7日、3月13日生成的曲线同属第1代,分别命名为:1代1次侵染、1代2次侵染、1代3次侵染、1代4次侵染;第5条曲线生成于3月21日,结束于3月30日,该时间段内3月23日、3月28日生成的曲线同属于第2代,分别命名为:2代1次侵染、2代2次侵染、2代3次侵染;第8条曲线生成于3月30日,结束于4月7日,该时间段内4月1日、4月2日、4月3日、4月4日生成的曲线同属于第3代,分别命名为:3代1次侵染、3

15、代2次侵染、3代3次侵染、3代4次侵染、3代5次侵染;第13条曲线生成于4月9日,结束于4月15日,该时间段内4月10日、4月12日生成的曲线同属于第4代,分别命名为:4代1次侵染、4代2次侵染、4代3次侵染;第16条曲线生成于4月15日,结束于4月21日,该时间段内4月16日、4月19日、4月20日生成的曲线同属于第5代,分别命名为:5代1次侵染、5代2次侵染、5代3次侵染、5代4次侵染;第20条曲线生成于4月21日,命名为:6代1次侵染;以此类推。DB4228/T 6020216附录B(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系统调查表表 B马铃薯晚疫病系统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田块类型品种生育期调查面积

16、(m2)植株密度(株/m2)病田率(%)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植株病情病情指数备注0级1级3级5级7级9级马铃薯晚疫病分级标准参考NY/T 1854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B.1 病株率调查田块中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B.2 病情指数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100(dili)/(PD)式中,I为病情指数,di为各严重度级值,li为各级严重度病叶数,P为调查总叶数,D为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9。DB4228/T 6020217BB附录C(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杀菌剂种类推荐表表 C.1具有叶片保护作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推荐表序号药剂名称施用方法1代森锰锌喷雾

17、2丙森锌喷雾3代森锰喷雾4百菌清喷雾5唑嘧菌胺喷雾6枯草芽孢杆菌喷雾表 C.2兼有叶片块茎保护作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推荐表序号药剂名称施用方法1氰霜唑喷雾2苯酰菌胺喷雾3氟啶胺喷雾4吲唑磺菌胺喷雾表 C.3具有渗透作用的治疗性杀菌剂推荐表序号药剂名称施用方法1恶唑菌酮喷雾2咪唑菌酮喷雾3霜脲氰喷雾4氟吗啉喷雾5烯酰吗啉喷雾6氟啶酰菌胺喷雾7氟吡菌胺喷雾8双炔酰菌胺喷雾9丁子香酚喷雾10嘧菌酯喷雾11吡唑醚菌酯喷雾12肟菌酯喷雾DB4228/T 6020218表 C.4具有内吸作用的治疗性杀菌剂推荐表序号药剂名称施用方法1恶霜灵喷雾2苯霜灵喷雾3霜霉威喷雾4异丙菌胺喷雾5三乙磷酸铝喷雾6氟噻唑吡乙酮喷雾DB4228/T 6020219CC附录D(资料性附录)表 D基于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模型防控指导下施药时间表序号侵染代次内容施用药剂种类药剂类型13代生成时间施药时间对应分值24代生成时间施药时间对应分值35代生成时间施药时间对应分值.生成时间施药时间对应分值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