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7.060 A 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1782019 代替 DB35/T 11782011 气候年景评价方法 A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nual climatic statue 2019 - 04 - 18 发布 2019 - 07 - 18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气候年景评价方法 DB35/T 11782019 * 2019 年 4 月第一版 2019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178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
2、定义 . 1 4 气候年景评价方法 .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统计方法. 5 DB35/T 1178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35/T 11782011气候年景评估方法,与DB35/T 1178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暴雨过程定义(见4.4.2.1、4.4.2.2,2011年版3.6); 修改了年低温异常等级、年高温异常等级、年雨涝异常等级、年干旱异常等级和气候年景等级的术语名称(见3.53.8、3.11,2011年版3.93.14); 修改了组成气候年景指数的低温、高温、干旱3个年景指数计算方法(见4.34.6,2
3、011年版附录A.7、A.8、A.10); 增加了台风风灾年景指数项(见3.10、4.7)。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 1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气候中心、厦门至诚标准化服务有限公司、厦门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燕、林昕、王岩、薛峰、金丰军、施宗强、潘航、周仲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T 11782011。 DB35/T 11782019 1 气候年景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候年景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和地级市气候年景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
4、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4812017 气象干旱等级 DB35/T 13722013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百分位数 percentile 一种统计资料描述的位置指标。一组样本在某百分位次对应的数值。 3.2 气候平均值 climatic normal 气象要素连续30年或以上的平均值。 3.3 日降水量 daily precipitation 24小时累积降水量。 注:本标准采用前一日20时至当日20时的24小时累积降水量,单位为mm
5、。 3.4 暴雨日 stormrain day 全省(区)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3个(或5%)观测站日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的雨日。 3.5 低温年景指数 index of annual cold weather status 一年中低温影响敏感时段(冬季和早春季)气温偏低程度的综合表征量。 3.6 高温年景指数 index of annual hot weather status 一年中高温影响敏感时段(夏季)气温偏高程度的综合表征量。 3.7 雨涝年景指数 index of annual rainy status 一年中雨涝程度的综合表征量。 DB35/T 11782019 2 3.8 干旱年景指
6、数 index of annual drought status 一年中气象干旱程度的综合表征量。 3.9 沿海测站 coastal observation station 福建省有海岸线的市、县的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台山气象观测站。 DB35/T 14132014,定义2.6 3.10 台风风灾年景指数 index of annual strong wind statu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yphoon 一年中台风强风影响程度的综合表征量。 3.11 气候年景 annual climatic status 一个自然年中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平均状态的综
7、合表征。 4 气候年景评价方法 4.1 气候年景评价模型 4.1.1 气候年景评价模型的计算见公式(1)。 iiniiCGWICS1 . (1) 式中: ICS 气候年景指数; N 气候年景的评价因子个数; Wi 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 Gi 第i个评价因子的等级; Ci 第i个评价因子的标准化数值。 Ci计算方法见附录A.1。 4.1.2 气候年景评价因子:以低温年景指数、高温年景指数、雨涝年景指数、干旱年景指数及台风风灾年景指数 5 个特征量为气候年景评价的评价因子,分别表征气候年景的冷、暖、旱、涝及台风风灾五个方面。 4.2 低温年景指数及等级划分 4.2.1 低温影响敏感期及气象要
8、素表征量 一年中,低温影响敏感期包括冷月(1月、2月和12月)与早春(3月至4月)。其中冷月(早春)的气象要素表征量选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 4.2.2 冷月低温强度指数 4.2.2.1 冷月低温强度指数 累加一年中的冷月时段全省(区)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日最低气温为负距平的数值,得到该年冷月低温强度指数。 DB35/T 11782019 3 4.2.2.2 冷月低温强度等级划分 以1961年2010年逐年冷月低温强度指数50年序列为样本,分别计算10%、30%、70%和90%对应的百分位数,以此4个百分位数为阈值划分出5个等级(见表1)。 表1 低温、高温、雨涝、干旱和台风风灾年景指数等
9、级划分表 百分位 年景等级 P10% 1 10%P30% 2 30%P70% 3 70%P90% 4 P90% 5 4.2.3 早春低温强度指数 用以表征早春时段日平均气温累积偏低程度。计算步骤如下: a) 早春低温强度指数:累加一年中的早春时段全省(区)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日平均气温为负距平的数值,得到该年早春低温强度指数。 b) 早春低温强度的等级划分:以 1961 年2010 年逐年早春低温强度指数 50 年序列为样本,分别计算 10%、 30%、 70%和 90%对应的百分位数, 以此 4 个百分位数为阈值划分出 5 个等级 (见表 1) 。 4.2.4 低温年景指数及等级划分 按权重累
10、加标准化的冷月低温强度指数和早春低温强度指数, 得到低温年景指数。 低温年景指数计算见公式(2)。权重系数分别是冷月和早春低温强度的等级。以1961年2010年逐年低温年景指数50年序列为样本,分别计算10%、30%、70%和90%对应的百分位数,以此4个百分位数为阈值划分出5个等级(见表1)。 GavetIavetIcoldGmintImint. (2) 式中: Icold低温年景指数; Imint冷月低温强度指数; Iavet早春低温强度指数; Gmint冷月低温强度的等级; Gavet早春低温强度的等级。 4.3 高温年景指数及等级划分 4.3.1 一年中,高温影响敏感期是夏季时段(7
11、月至 9 月),气象要素表征量选择日最高气温。 4.3.2 高温年景指数:累加一年中高温影响敏感期全省(区)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日最高气温为正距平的数值,得到该年高温年景指数。 4.3.3 高温年景指数的等级划分:以 1961 年2010 年逐年高温年景指数 50 年序列为样本,分别计算10%、30%、70%和 90%对应的百分位数,以此 4 个百分位数为阈值划分出 5 个等级(见表 1)。 4.4 雨涝年景指数及等级划分 4.4.1 雨涝影响敏感期为全年,气象要素表征量选择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 DB35/T 11782019 4 4.4.2 暴雨过程的识别指标及起止日: a) 暴雨过程 (全
12、省范围) 是指暴雨日持续天数1天的过程或者间断日仅1天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全省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 1) 1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 2) 5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大雨及以上; 3) 5个观测站的日雨量达中雨及以上,且次日5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 b) 暴雨过程(地级市范围)是指暴雨日持续天数1天的过程或者间断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全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中: 1) 1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 2) 1个(或10%)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大雨及以上。 c) 暴雨过程的开始日/结束日:暴雨过程的首个/最后一个暴雨日。 4.4.3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价方法:按照 DB35/T 137
13、22013 的方法计算逐个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指数。 4.4.4 雨涝年景指数:按权重累加一年中强度达略偏强及以上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值,得到该年雨涝年景指数。权重系数为各暴雨过程综合强度的等级。 4.4.5 雨涝年景指数的等级划分:以 1961 年2010 年逐年雨涝年景指数 50 年序列为样本,分别计算10%、30%、70%和 90%对应的百分位数,以此 4 个百分位数为阈值划分出 5 个等级(见表 1)。 4.5 干旱年景指数及等级划分 4.5.1 气象干旱影响敏感期为全年,气象要素表征量应选择 GB/T 204812017 中的综合气象干旱 MCI指数。 4.5.2 干旱年景指数:累加一年
14、中全省(区)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 MCI 监测指数达中旱及以上的 MCI 值,得到该年干旱年景指数。 4.5.3 干旱年景指数的等级划分:以 1961 年2010 年逐年干旱年景指数 50 年序列为样本,分别计算10%、30%、70%和 90%对应的百分位数,以此 4 个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划分出 5 个等级(见表 2)。 4.6 台风风灾年景指数及等级划分 4.6.1 台风大风影响气象要素表征量选择日最大风速。 4.6.2 台风风灾年景指数:累加台风影响期间福建沿海测站逐日日最大风速超过 10 级以上的风速等级,得到该年台风风灾年景指数。 4.6.3 台风风灾年景指数的等级划分:基于
15、逐年台风风灾年景指数 30 年以上序列为样本,分别计算10%、30%、70%和 90%对应的百分位数,以此 4 个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划分出 5 个等级(见表 2)。 4.7 气候年景等级划分 4.7.1 气候年景等级划分:基于 1961 年2010 年 50 年气候年景指数序列,采用百分位数计算法,分别计算 10%、30%、70%和 90%对应的百分位数,以此 4 个百分位数为阈值划分为 5 个等级。 4.7.2 气候年景评价结果:5 个等级的气候年景分别对应 5 种气候年景评价结果(见表 2)。 DB35/T 11782019 5 表2 不同百分位(P)与气候年景评价等级和评价结果对应表 百分
16、位 气候年景等级 气候年景评价结果 P10% 1 好 10%P30% 2 较好 30%P70% 3 一般 70%P90% 4 较差 P90% 5 差 DB35/T 11782019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统计方法 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见公式(A.1)。 YYCii. (A.1) 式中: Ci 第i个样本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Y 样本序列的气候平均值; 样本的标准差; Yi 第i个样本值。 Y的计算公式见公式(A.2),的计算公式见公式(A.3)。 NiiYNY11. (A.2) 式中: Y 样本序列的气候平均值; Yi 第i个样本值; N 样本长度。 本标准除单站气温阈值的计算
17、外均以1961年2010年的平均为气候平均值,即N=50。 单站气温的气候平均值采取分段的方法。 其中: 1961年1990年气温统计量以1961年1990年平均为气候平均值;1991年2010年气温统计量以1981年2010年平均为气候平均值。 NiiYYN1211 . (A.3) 式中: 标准差; Y 样本序列的气候平均值; Yi 第i个样本值; N 样本长度。 本标准除单站气温阈值的计算外均以1961年2010年的平均为气候平均值,即N=50。 单站气温的气候平均值采取分段的方法。 其中: 1961年1990年气温统计量以1961年1990年平均为气候平均值;1991年2010年气温统计量以1981年2010年平均为气候平均值。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