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吉林省).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8010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9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吉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3.080.20 P 6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and asphalt mixture 2019 - 05 - 27 发布 2019 - 06 - 17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2980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材料 . 2 4.1 一般规定

2、. 2 4.2 橡胶粉性能指标要求 . 2 4.3 基质沥青技术要求 . 3 4.4 沥青稳定剂要求 . 3 5 沥青技术要求 . 3 5.1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等级及适用条件 . 3 5.2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 3 6 生产工艺 . 4 6.1 一般规定 . 4 6.2 改性设备及场地要求 . 4 6.3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 . 4 7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5 7.1 一般规定 . 5 7.2 橡胶粉改性 JAC 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5 7.3 橡胶粉改性 JSMA 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7 7.4 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8 8 路面施工 . 8 8

3、.1 一般规定 . 8 8.2 现场储存工艺 . 9 8.3 拌和 . 9 8.4 运输 . 9 8.5 摊铺 . 9 8.6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 . 9 8.7 开放交通及其它要求 . 10 9 碎石封层 . 10 9.1 一般规定 . 10 9.2 材料要求 . 11 9.3 施工工艺 . 11 DB22/T 29802019 II 10 施工质量管理.11 10.1 一般规定.11 10.2 施工前检查.11 10.3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 .11 10.4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成型试验.1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4、 沥青混合料冻断试验 .17 DB22/T 2980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吉林省公路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国、闫秋波、李长江、栾海、车坤、于丽梅、姚冬冬、李坤霖、秦卫军、王书娟、田冰、吕东冶、于浩。 DB22/T 29802019 1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沥青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施工、碎石封

5、层和施工质量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季冻区二级及以上公路新建、改建及养护工程中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D31-06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橡胶粉 crumb rubber 经过粉碎加工而成的具有一

6、定细度规格的橡胶颗粒或橡胶粉末状材料。 3.2 子午线胎胶粉 radical tire crumb rubber 汽车子午胎经粉碎得到的硫化橡胶粉。 3.3 斜交胎胶粉 bias tire crumb rubber 汽车斜交胎经粉碎得到的硫化橡胶粉。 3.4 天然橡胶 crude rubber 一种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成分中91%94%是橡胶烃(聚异戊二烯),其余为蛋白质、脂肪酸、灰分、糖类等非橡胶物质。橡胶粉中天然橡胶含量直接决定其品质。 3.5 橡胶粉改性沥青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基质沥青中添加一定比例

7、的橡胶粉或橡胶粉和改性剂制成的黏合材料。 3.6 工厂化橡胶粉改性沥青 industrialized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DB22/T 29802019 2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内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 3.7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用热拌方式将橡胶粉改性沥青与级配集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可以是密级配、 断级配或开级配的混合料。 3.8 沥青稳定剂 modified asphaltum stabilizing agent 为提高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 改

8、善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 在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过程中掺加的一定比例的软组分材料。 4 原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橡胶粉应采用废车轮胎制成的橡胶粉,宜选择天然胶含量较高的子午线胎或斜交胎。 4.1.2 橡胶粉、SBS 改性剂、基质沥青等原材料进场后需进行质量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改性沥青的生产。 4.1.3 橡胶粉应存储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淋、防潮措施及防火措施。 4.1.4 橡胶粉存储时间不宜超过 90 天,如果超过该存储时间再次使用之前,应检测胶粉质量,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4.2 橡胶粉性能指标要求 4.2.1 橡胶粉细度宜控制在 40 目60 目(0.

9、25 mm 0.425 mm)范围内。 4.2.2 橡胶粉应质地均匀,不应含有木屑、砂砾、玻璃和污物等杂质,不应含有目测可见金属丝和纤维颗粒。 4.2.3 橡胶粉质量应满足表 1 中相关要求。 表1 橡胶粉性能指标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 灰分,% 8 GB/T 4498 丙酮抽出物,% 22 GB/T 3516 炭黑含量,% 28 GB/T 14837 纤维含量,% 1 含水量,% 1 GB/T 5757 金属含量,% 0.03 GB/T 9874 橡胶烃含量,% 42 GB/T 14837 天然橡胶含量,% 25 GB/T 13249 相对密度 1.11.3 GB/T 533

10、 4.3 基质沥青技术要求 4.3.1 生产橡胶粉改性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应满足 JTJ F40 中 A 级 9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4.3.2 宜选用饱和分、芳香分等轻质油分含量不低于 55%的基质沥青。 DB22/T 29802019 3 4.4 沥青稳定剂要求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中应掺加稳定剂, 稳定剂类型及掺量应根据厂家生产工艺、 原材料性能指标以及实体工程需求等合理确定,所选用的稳定剂应起到以下作用: a) 提高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阻止橡胶粉离析; b) 可综合提高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 5 沥青技术要求 5.1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等级及适用条件 5.1.1 应采用

11、工厂化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根据沥青中外加剂掺加形式,橡胶粉改性沥青可划分为A、B 两个等级,适用条件见表 2。 表2 橡胶粉改性沥青等级及适用条件 橡胶粉改性沥青等级 SBS 改性剂掺量(%) 适用范围 A 掺加 特重、重交通等级公路沥青面层 B 不掺加 中、重交通等级公路沥青面层 注:A级橡胶粉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应不低于2%。 5.1.2 橡胶粉改性沥青中橡胶粉掺量宜控制在 18%23%范围内。 5.2 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5.2.1 A 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 3 技术指标要求。 表3 A 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针入度 25 ,10

12、0 g,5 s (0.1mm) 6080 T0604 软化点 TR&B() 60 T0606 180旋转粘度(Pas) 14 T0625 5 延度(cm) 20 T0605 25 弹性恢复(%) 75 T0662 闪 点(COC)() 240 T0611 贮存稳定性离析,48 h 软化点差(), 5.5 T0661 TFOT(或 RTFOT)后 质量变化(%) 0.8 T0610 或 T0609 残留针入度比(%) 60 T0604 残留延度 5 (cm) 10 T0605 5.2.2 B 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 4 中技术指标要求。 DB22/T 29802019 4 表4 B 级橡胶

13、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针入度 25 ,100 g,5 s (0.1mm) 6080 T0604 软化点 TR&B() 55 T0606 180旋转粘度(Pas) 14 T0625 5 延度(cm) 15 T0605 25 弹性恢复(%) 55 T0662 闪 点(COC)() 240 T0611 贮存稳定性离析,48 h 软化点差(), 8 T0661 TFOT(或 RTFOT)后 质量变化(%) 0.8 T0610 或 T0609 残留针入度比(%) 60 T0604 残留延度 5(cm) 10 T0605 6 生产工艺 6.1 一般规定 6.1.1 生产厂应配备

14、自动化程度高、生产量大、效率高的生产设备。 6.1.2 生产厂应合理处置生产废气,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6.2 改性设备及场地要求 6.2.1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厂应配备 2 台以上功率不低于 110 KW,生产能力不低于 50 m3h 的沥青胶体磨设备,采用一用一备形式。 6.2.2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厂须配备自动化的沥青生产上料设备,可精确的控制基质沥青、橡胶粉、SBS 改性剂添加重量,保证添加沥青材料时其重量控制误差不超过 1%,添加橡胶粉、SBS 改性剂材料时其重量控制误差不超过 5%。 6.2.3 沥青生产厂应具有精确的沥青生产及发育的温控装置,包括大功率的加热装置、温度传送装置及

15、自动化温度控制装置, 实现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和发育时的快速升温, 并保证沥青生产及发育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 5 。 6.2.4 沥青生产厂应具有足够的沥青储存设备和一定面积的储备库,可储备基质沥青、橡胶粉、SBS改性剂等原材料,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所用原材料来源相同,性能稳定。 6.2.5 沥青生产厂需配备尾气回收处置装置,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气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6.3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 6.3.1 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前应对设备中计量装置进行标定,对于固定式的加工设备,按计量有效年限的频率进行标定;对于移动式设备,工程开工前均需进行标定,计量标定的主要仪器或传感器包括:所用称重设备

16、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搅拌器的转速等。 6.3.2 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可分为原材料添加、改性沥青预混、过磨、发育以及质量监控五部分,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DB22/T 29802019 5 图1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流程 6.3.3 橡胶粉改性沥青预混温度须控制在 190 210 ,过磨加工后需在发育罐内发育 60 min90 min,发育温度宜控制在 180 2 。 6.3.4 沥青生产厂应配备设备齐全的试验室,可随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出厂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满足要求。 6.3.5 沥青生产厂需对每车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进行检测,性能应满足表 3、表 4 中规定要求方可出厂。 7 混合料

17、配合比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鉴于季冻区沥青路面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要求,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密级配结构形式。 7.1.2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宜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方法,也可采用马歇尔击实成型方法,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应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方法。 7.2 橡胶粉改性 JAC 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2.1 橡胶粉改性 JAC 混合料矿料级配推荐范围见表 5。 表5 橡胶粉改性 JAC 混合料矿料级配推荐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 类型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

18、15 0.075AC-13 100 90100 7285 4468 3050 1838 1028 718 410 37 AC-16 100 90100 7692 6080 4062 2048 1336 924 715 410 37 AC-20 100 90100 8092 6580 5572 3256 2544 1833 1024 517 410 36 DB22/T 29802019 6 7.2.2 采用旋转压实法成型时,应根据公路设计交通量参照表 6 确定旋转压实次数,采用马歇尔击实法成型时,应采用双面击实 75 次成型。 表6 旋转压实参数表 压实参数 设计轴载次数(106) N初始 N设

19、计 N最大 0.3 6 50 75 0.33 7 75 115 330 8 100 160 30 9 125 205 7.2.3 橡胶粉改性 JAC 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见表 7。 表7 橡胶粉改性 JAC 混合料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空隙率(VV) ,% 35 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mm)对应的矿料间隙 13.2 14 16 13.5 矿料间隙率(VMA), % 19 13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稳定度,kN, 8 7.2.4 橡胶粉改性 JAC 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应满足表 8 中的规定。 表8 橡胶粉改性 JAC 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单位 B 级橡胶粉

20、改性沥青A 级橡胶粉改性沥青 测试方法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次/mm 4000 4500 T0719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 85 85 T0710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 80 80 T0729 5 次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 % 70 70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2800 3000 T0715 冻断温度, -30 -32 附录 B 渗水系数, ml/min 80 T0730 注1: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击实成型则采用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评价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采用旋转压实成型则采用T283-03试验评价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注2:5次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试验方

21、法参见JTG/TD31-06附录B。 注3:如具备试验条件,建议采用冻断试验评价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否则可采用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评价混合料低温性能。 7.3 橡胶粉改性 JSMA 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DB22/T 29802019 7 7.3.1 橡胶粉改性 JSMA 混合料矿料级配推荐范围见表 9。 表9 橡胶粉改性 JSMA 混合料矿料级配推荐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 类型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MA-10 100 901003060 2632 1826 1522 1218

22、916 812 SMA-13 100 90100 5075 2432 2026 1624 1220 1016 915 811 SMA-16 100 90100 6585 4565 2432 1724 1522 1218 1016 913 811 7.3.2 橡胶粉改性 JSMA 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见表 10。 表10 橡胶粉改性 JSMA 混合料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空隙率(VV) ,% 34 矿料间隙率(VMA), % 17 沥青饱和度(VFA),% 7585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VCAmin, VCADCR 稳定度,kN, 6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0.1 肯塔堡飞散试

23、验的混合料损失,% 15 7.3.3 橡胶粉改性 JSMA 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要求见表 11。 表11 橡胶粉改性 JSMA 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单位 B 级橡胶粉改性沥青A 级橡胶粉改性沥青 测试方法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次/mm 4000 5000 T0719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 80 80 T0710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 80 80 T0729 5 次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 % 70 70 冻断温度, -32 -35 附录 B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3000 3500 T0715 渗水系数, ml/min 50 T0730 注1: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

24、击实成型则采用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评价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采用旋转压实成型则采用T283-03试验评价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注2:5次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试验方法参见JTG/TD31-06附录B。 注3:如具备试验条件,建议采用冻断试验评价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否则可采用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评价混合料低温性能。 7.4 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4.1 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技术指标要求与热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同,试验方法及试验温度应根据所采用的温拌剂种类及其降粘效果确定。 DB22/T 29802019 8 7.4.2 温拌橡胶粉改

25、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要求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 8 路面施工 8.1 一般规定 8.1.1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期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气温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状况确定。 a)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宜在夏季高温季节施工; b) 当环境气温低于 10 ,不得摊铺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橡胶粉改性沥青面层最低摊铺温度依据摊铺层厚度、下层温度确定,见表 12; 表12 推荐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低摊铺温度 摊铺层厚度(cm) 下承层温度() 2.0 2.5 4.0 5.0 510 180 175 170 1015 180 175 170 165 c) 雨季施工时,混合料应防止淋雨;施工遇雨时,立

26、即停止混合料拌合和混合料摊铺,摊铺后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重新铺筑。 8.1.2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厂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消防、安全等规定,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8.1.3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作如下准备工作: a) 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应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b)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气候条件、 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热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可参考表 13,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按试验确定。 表13 热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27、温度 施工工序 温度() 橡胶粉改性沥青加热温度 175185 矿料加热温度 190200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70185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废弃温度, 200 运输到现场温度, 170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 155 钢轮压路机 轮胎压路机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振动压路机 120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50 8.2 现场储存工艺 8.2.1 橡胶粉改性沥青施工中配备设施要求如下: DB22/T 29802019 9 a) 施工拌合站应有一定的沥青储备能力,配置有沥青储存罐,用于现场临时存储沥青。储存罐要有足够的保温和升温能力; b) 存储罐内要配置有搅拌器,存储罐搅拌采取

28、间歇式搅拌的方式,以减轻性能的变化。此外还须配置循环泵,长时间存储后可自循环扰动,避免搅拌死角; c) 适当增加沥青输送管道孔径,并在管道外壁增加保温措施,避免沥青在输送中因温度降低、粘度过大堵塞输送管道;沥青的输送管道还要有足够的直径,要与泵的进出口径一致; d) 改造拌合站温度控制设备,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e) 卸车泵和拌合楼的供给泵要使用齿轮泵或转子泵,并且保证泵的输送功率。 8.2.2 进场橡胶粉改性沥青储存工艺要求如下: a) 进厂橡胶粉改性沥青宜在 24 h 内用尽,如不能用尽需要贮存时,应进行降温储存,存储时间小于 3 天,储存温度易控制在 160 以下,存储时间

29、超过 3 天时,储存温度宜在 140 以下。 b) 储存的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在应用前检测粘度、软化点、弹性恢复、延度以及针入度等指标,如不能满足表 3、表 4 规定则应返厂或废弃。 8.2.3 储存的橡胶粉改性沥青加热到使用温度后应采用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控制在 40 min50 min。 8.3 拌和 8.3.1 橡胶粉改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准,每盘混合料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50 s。 8.3.2 沥青输送管道内不宜设置滤网,以便沥青顺利通过,避免对沥青输送效率产生影响。 8.3.3 混合料拌和前,如已经生产基质沥青或其它改性沥青混合料,前两盘料

30、的混合料油石比会有偏差,应废弃。 8.3.4 生产前,应根据沥青泵的能力,采取由少到多、渐进式的拌料方式,以确定最佳的拌合能力,避免速度太快造成泵的损坏。 8.3.5 其他按照 JTJ F40 规定执行。 8.4 运输 8.4.1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运料车应采用专用运料车或经过保暖改造,车厢顶部的苫盖宜采用石棉被。 8.4.2 其他按照 JTJ F40 规定执行。 8.5 摊铺 8.5.1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前,摊铺机应提前 0.51h 预热熨平板,使之不低于 100;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13m/min 的范围内。 8.5.2 其他按照 JTJ F40 规定执行。 8.6 橡胶粉改性沥青

31、混合料碾压工艺 8.6.1 碾压机具设备要求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压实中,铺筑双车道路面至少应配置自重13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3台和自重30t以上的胶轮压路机2台,压实机械应安装良好的能够控制的雾化设备。 8.6.2 碾压温度要求 DB22/T 29802019 10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初压温度不宜低于155 , 复压温度不宜低于145 , 终压的结束温度不宜低于120 。 8.6.3 碾压工艺和碾压遍数要求 8.6.3.1 AC 结构面层碾压工艺 8.6.3.1.1 初压。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静压 1 遍2 遍,碾压时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整个碾压过程中应控制钢轮上的洒水量, 以刚好

32、不粘轮的洒水量为宜, 要求初压过程中压路机紧跟摊铺机。 8.6.3.1.2 复压。胶轮压路机碾压 2 遍,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2 遍。 8.6.3.1.3 复压顺序。胶轮压路机碾压 1 遍后,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1 遍,进行循环碾压,直至碾压遍数达到要求。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且不得随意停顿,复压应优先采用大吨位的胶轮压路机碾压,胶轮压路机碾压前,应将轮胎清理干净,并用隔离剂擦拭轮胎。碾压初期,由于胶轮压路机轮温较低,会出现粘轮现象,应配备 2 名工人及时清理胶轮粘起的细集料,直至轮温与料温相当。在整个碾压过程中,每个胶轮压路机需跟随 1 名工人,用隔离剂擦拭轮胎。 8.6.

33、3.1.4 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 1 遍。 8.6.3.2 SMA 结构面层碾压工艺 8.6.3.2.1 初压。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碾压 2 遍,2 遍碾压要求全部为前进时关闭振动,后退时打开振动,要求压路机紧跟摊铺机。 8.6.3.2.2 复压。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2 遍。 8.6.3.2.3 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 1 遍。 8.6.3.3 注意事项 8.6.3.3.1 以上碾压遍数为无错轮遍数,碾压时轮迹重合不能小于 20 cm,当采用错轮碾压时,碾压遍数可根据计算得到。 8.6.3.3.2 因各工程路面设计厚度和各单位碾压设备不同,其碾压工艺应经试验路验证后方可实施

34、,保证路面的压实效果。 8.6.3.3.3 路面上面层如果出现压实效果不好,存在离析、渗水等现象时,在调整级配效果不明显时,可考虑使用胶轮压路机改善碾压效果。 8.7 开放交通及其它要求 8.7.1 橡胶粉改性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 50 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降温。 8.7.2 其他按照 JTJ F40 规定执行。 9 碎石封层 9.1 一般规定 9.1.1 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可作为路面、桥面及旧路罩面工程的的防水粘结层。 9.1.2 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所用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 3 技术指标要求。 9.2 材料要求 DB22/T 29

35、802019 11 9.2.1 进场橡胶粉改性沥青储存时间及储存温度要求同 8.2.2。 9.2.2 封层碎石应采用 4.75 mm9.5 mm 档单一粒径的碎石,碎石质量须符合工程中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超出粒径范围碎石含量应小于 10%。 9.2.3 封层碎石须用拌合楼加沥青进行预拌,预拌沥青可采用基质沥青,油石比为 0.3%;预拌碎石加热温度不低于 130 ,出料温度不低于 120 ,预拌冷却后能保证颗粒间不黏粘成团,利于洒布。 9.3 施工工艺 9.3.1 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洒布应采用专用、可有效控制洒布剂量、具有加温、保温和搅拌功能的智能同步碎石封层洒布车,洒布前,应对橡胶粉

36、改性沥青及预拌碎石洒布剂量进行检测,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9.3.2 橡胶改性沥青应在气温高于 10 ,没有大风,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按设计要求一次均匀洒布,洒布量宜控制在 2.0 kg/m22.5 kg/m2范围内,洒布温度控制在 180 190 间。 9.3.3 喷洒橡胶粉改性沥青后及时撒布预拌碎石,碎石洒布面积应占沥青洒布面积的 60%70%,具体用量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9.3.4 碎石撒布后,应及时用重型胶轮压路机紧跟碎石撒布车碾压成型,碾压 1 遍2 遍。 9.3.5 其他按照 JTJ F40 规定执行。 10 施工质量管理 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37、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 10.1.2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及碎石封层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10.1.3 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应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10.2 施工前检查 10.2.1 施工前应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 所用的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 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对购进的集料,供货单位应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 10.2.2 施工前应检测各种材料使用性能

38、,不符合本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10.2.3 施工前应调试沥青混合料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机械设备,并应检查或标定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与传感器计量精度等。 10.3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 10.3.1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加大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检测力度, 做到每车必检、每日施工前必检,检测项目及频率按照表 14 中规定执行。 表14 橡胶粉改性沥青施工过程抽检项目及频率 材料 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针入度(25) 每车 软化点 每车 橡胶粉改性沥青 延度(5) 每车 DB22/T 29802019 12 表 14 (续) 材料

39、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粘度(180 ) 每车及每日施工前 弹性恢复 每进场批次 橡胶粉改性沥青 离析 每进场批次 10.3.2 施工过程中需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控制, 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及频率如表 15 所示。 表15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检测项目与频率 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0.075 mm 2%(2%) 2.36 mm 5%(3%) 矿料级配 4.75 mm 每台拌和机每天 1 次2 次, 以 2 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6%(4%) 沥青用量(油石比) 每台拌和机每天 1 次2 次, 以 2 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0.3% 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稳

40、定度、流值 每台拌和机每天 1 次2 次,以 46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规范规定 车辙试验 必要时(以 3 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规范规定 水稳定性试验 (浸水残留稳定度、 冻融劈裂强度)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 符合本规范规定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是对SMA的要求。 10.3.3 橡胶粉改性沥青面层施工过程检测项目及频率如表 16 所示。 表16 橡胶粉改性沥青面层施工过程检测项目与频率 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 均匀性、 离析、 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等各种现象 摊铺外观 随时 平整、 无拖痕、 无离析、 接缝紧密平整

41、、顺直 沥青、 集料的加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拌和温度 混合料出厂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本规范要求 摊铺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施工温度 碾压温度 随时 符合本规范规定 压实度 每 2000m2 检测 1 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 最大理论密度的 93%(94%) 渗水系数 每 km 不少于 5 点,每点 3 处取平均值120ml/min(80ml/min) DB22/T 29802019 13 10.3.4 其他按照 JTJ F40 规定执行。 10.4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10.4.1 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施工过程中, 应时刻监控橡胶粉改性沥青粘度变化情况, 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质量的稳定性

42、,如出现波动,则应对沥青洒布量做适当的微调。 10.4.2 沥青洒布时应注意接缝位置的控制,避免重叠,导致沥青洒布过多,出现汪油现象。 10.4.3 撒布的碎石应均匀,不得重叠或漏撒,必要时需要人工进行整理。 10.4.4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封层碎石洒布前, 应对洒布车洒布量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按照 JTG E60 T0982检测方法执行,满足设计洒布量要求方可施工。 10.4.5 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施工结束后应尽快安排上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施工, 期间须注意保护该层,可采用临时封闭交通的措施,避免二次污染或破坏。 10.4.6 对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施工过程检测项目及频率如表 17 所示。

43、 表17 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检测项目与频率 项目 检测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质量要求及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外观 随时 表面平整、均匀一致、无拖痕 目测 橡胶粉改性沥青洒布量 每日 1 次总量评定 10% 碎石撒布量 每日 1 次总量评定 10% 每日施工长度的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比较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是对 SMA 的要求。 DB22/T 29802019 1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成型试验 A.1 目的与适用范围 A.1.1 本方法适用于旋转压实法成型150或100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以供试验室进行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试验使用。 A.1.2 本方法

44、也适合于在试件成型过程中测量剪切应力的变化,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料性能。 A.2 仪器和设备 A.2.1 旋转压实仪包括: a) 反力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旋转压实时旋转角的稳定;应有安全防护门,并配有电源控制开关; b) 加载装置。应保证旋转压实过程中垂直压力的稳定,使垂直压力达到设定值18 kPa; c) 旋转基座。由旋转套、压实角度调整功能、旋转传动功能、试模底座等组成。压实角度可调,其调整范围应满足试验的要求。 出厂前压实角度应进行标定, 使有效内旋转角允许波动范围为设定值的0.02。旋转基座的工作转速应达到设定值0.5 r/min; d)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旋转压实仪运行的自动

45、控制和试验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 e) 内旋转角测量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测量、数据显示等功能; f) 试模。应采用钢材制造,试模壁的厚度大于 7.5 mm,洛氏硬度至少为 HRC48HRC57,试模内壁应足够光滑(粗糙度 Ra0.4m)。150 试模内径为 149.90 mm150.00 mm,100 试模内径为 99.90 mm100.00 mm,高度不小于 250 mm; g) 上压盘和底座。 应采用钢材制造, 洛氏硬度宜为 HRC48HRC55. 150 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直径尺寸为 149.50 mm149.75 mm, 100 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直径尺寸为 99.50

46、mm99.75 mm,上压盘和底座与混合料接触面应平坦、光滑。上压盘和底座尺寸宜每年标定 1 次,试模内径和压盘外直径之差应小于 0.5 mm。 A.2.2 脱模仪。 A.2.3 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A.2.4 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A.2.5 天平或电子秤。感量不大于 0.1 g。 A.2.6 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 150 mm。量程 0 300 ,分度值1 。 A.2.7 其他。游标卡尺、托盘、沥青熔化锅、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垫纸等。 A.3 方法与步骤 A.3.1 标定步骤 A.3.1.1 确定试验条件, 加载装置垂直压

47、力为 600 kPa18 kPa, 压实转速为 30 r/min0.5 r/min。 A.3.1.2 将试模、上压盘、底座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的表面清理干净。当试模内壁或者上压盘、底座接触混合料的表面处有划痕或损坏时,不得再使用。 DB22/T 29802019 15 A.3.1.3 检测内旋转角有加热和室温两种方式。 通常情况下宜选择加热方式, 即开始检测前将试模置150 5 的烘箱中加热不少于45 min,内旋转角测量装置无需加热。室温检测时试模不需加热。 A.3.1.4 按A.3.3的步骤准备好旋转压实仪,按照该仪器的说明书设定旋转次数。 A.3.1.5 将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组装好,放进试模

48、中,将仪器探头或参考基座适当定位以测量底部内部角和顶部内部角。将试模放入旋转压实仪中,注意试模和旋转压实锤对中。 A.3.1.6 开始旋转压实,使试模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一起作旋转运动。旋转时宜符合以下条件:产生的偏心距e为 22 mm,力矩M(即eF)为466.5 Nm10 Nm。 A.3.1.7 旋转到设定次数后,停止压实,待旋转压实仪上压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试模中取出内旋转角测量装置。记录测定结果,准确至0.01。 A.3.1.8 不断调整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位置,按照A.3.1.4A.3.1.6的步骤分别测定底部内旋转角bi和顶部内旋转角ti, 底部内旋转角和顶部内旋转角分别测定 3 次。

49、 如果分别测定的3个底部内旋转角(或顶部内旋转角)差值大于0.02,则应重新测定。取3个底部内旋转角bi的平均值为底部内旋转角b;取3个顶部内旋转角ti的平均值为顶部内旋转角t。取b和t平均值为有效内旋转角e。b和t差值不宜大于0.02;有效内旋转角e应该满足设定值的0.02要求。 A.3.2 准备工作 A.3.2.1 按照JTG E20 中规定确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A.3.2.2 按照JTG E20 中规定在拌和厂或施工现场采取代表性的沥青混合料,当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时,可直接用于成型。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按照JTG E20中

50、规定方法进行混合料的拌制。 A.3.3 成型步骤 A.3.3.1 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如打开压实仪的电源开关、配件的电源(或气源)开关、计算机(或控制面板) ,并与压实仪连接;需要打印数据时,还需连接打印机等。 A.3.3.2 设定旋转压实仪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体系,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可能不同,因此参数的设定需根据混合料设计方法要求选定。 A.3.3.3 根据需要选定试验结束条件,一般选择设定要求的旋转压实次数作为试验结束条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压实到要求的试件高度作为试验结束条件。 A.3.3.4 当旋转压实仪压头具有保温功能时,在旋转压实前需将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