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苑漫步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素材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就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一)了解诗歌常识 文学的一大样式,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劳动, 由劳动者集体口头创作,并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才具有独立形式。我国古代称入乐的为歌,不入乐的为诗,现在所说的诗歌主要指诗。(二)学习词和曲常识(三)进行所学诗歌分类活动指导活动内容活动示例(一)画意浓浓配古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活动示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活动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活动示例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活动示例(二)文思敏捷补古诗1.( )毛浮( )水,()掌拨清波。2.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3.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4.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于二月花。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柳色新。8.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9.两个( )( )鸣翠柳,一行( )( )上青天。活动示例10.西塞山前( )( )飞,桃花流水( )( )肥。1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 )深树鸣。12.黄梅时节家家
3、雨,青草池塘处处( )13.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14.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15.晴空一(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作汴州。17.(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近酒家。活动示例(三)文采飞扬用古诗1.教育局老局长虽已退休,但仍然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这真是“ , ” (用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空)2.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我们相信“ , ”,前途必定是光明的。(用刘禹锡
4、的诗句) (2017张掖中考)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1921题。(8分)【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徂徕:山名链接中考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B.【甲】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
5、感受和体验。C.【乙】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D.【乙】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链接中考D 链接中考21.【甲】诗中一个字是“ ”,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乙】诗中的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 ”字,抒写了诗人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这两个字都表达了对故乡、对友人充满了 之情。(3分) 依依不舍怜 重 链接中考22.同是表达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3分)答案:送”字直接点题(扣题),【甲】“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