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5645351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5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5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2011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2010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2009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2015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广 西 民 族 大 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试卷代号:A)

2、科目代码: 801科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学科专业: 伦理学 研究方向: 所有方向命题教师签名: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3试题册 共 页 第1页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5小题,共30分)1联系更多考研资料 v/q: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顺通考试资料2必然性3生产方式4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5社会意识形态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3、?2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4简述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关系。5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2小题,共60分)1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2试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5小题,共30分)1形而上学答:“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

4、学称作“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发展答:发展是指在承认现实运动具有三种不同方向的前提下,揭示现存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整体趋势的范畴,其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继承了旧事物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因素,并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因而必然产生;旧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必然灭亡。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发展的方向性通

5、过发展的过程性体现出来。一切都处在过程之中。每一事物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运动过程,每一事物都有其生成与灭亡的过程,而生成与灭亡意味着事物的个体存在过程从属于另外一个过程。3真理答: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的,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它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从总体上看,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认识会更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

6、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主观真理是不存在的。4生产力答:生产力又称“社会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客观的物质力量,集中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社会生产力不是个人的生产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的生产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协作、分工等方式形成的社会力量,它在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是其首要的能动的因素生产工具是其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它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

7、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国体答: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国家的根本性质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的。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主义国家则公开表明国家的阶级本质,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的宪法第一条规定:我国的国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8、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矛盾是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同样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固有的。实践活动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只有把联系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矛盾的关系,把发展过程中的

9、矛盾双方看作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理解和说明客观事物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而自我发展的。由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为什么构成了辩证法的总特征。(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作为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说明联系与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因此,它必然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量变质变规律体现的质与量、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量变与质变这两种状态都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所引起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的肯定与否定、继承与发展、回复与前进的关系也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事物的螺旋式上

10、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运动则是矛盾运动的展开形式。(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辩证法是人的认识活动所固有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关系,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就是要以概念的矛盾运动去反映、表达“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运动。矛盾分析法因此构成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与旧事物的不断灭亡。因此,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实质的唯物辩证法本身必然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区别与联系?答: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

11、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1)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2)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

12、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它不包含人和社会的因素;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更加困难。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3)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解决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对立统一问题,不仅有利于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更有利于人们

1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只有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才能按人们的目的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对必然性的认识,才能创造理想的世界。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生的前提,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及其相互作用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现实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也就没有现实的认识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仅指发生学意义上的认识来源,更主要是指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是在实践中通过视、听

14、、嗅、触等感官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透过个别把握一般、透过偶然掌握必然,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广度、深度上不断发展的根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在于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认识范围的日益拓展,认识水平的日益提高,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的日益丰厚,都与认识手段和条件的不断更新密切相关,而这正是实践活动的结果。(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通过实践不断改造自然物和社会关系,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创造其他生活条件。人要

15、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目的,就必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有所认识。各门科学对世界某一领域的探索和认识,并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生产、生活的需要。人的认识活动主要有两方面作用:是对事物的解释功能,即以规律性的认识解释事物;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功能,即以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认识活动的两方面的基本功能,都是为了使人能够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地改造世界。(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人的认识是否符合认识对象,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判明,只有通过实践,即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检验。综上所述,马克

16、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认识运动过程及其规律。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主要有哪些表现?答: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当社会存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时,反映这种存在的旧的社会意识还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超越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或预见未

17、来,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旧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迟早要归于灭亡;新的理论也只是在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的条件时才可能产生。它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只能指出其根本趋势和大致轮廊,而不能详尽无遗地描绘其具体细节。(2)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一一对应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就是最进步、最先进的;同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先进的社

18、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仍然是以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3)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代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形成,都来源于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以及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由于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发展才能持续而不中断,才有可能追溯的历史线索。同时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无产阶级文化是人类各种先进思想发展的继续,是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之集大成。社会意识发展的这种历史继承性也是相对的,也要受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状况制约。任何时代对以前的文化都不是无条件地吸收,而是要根据社会存在的现实情况及思想家的社会地位、阶级利益进行“扬弃”。(4)社会

19、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诸形式虽然有其不同的内容、形式、地位、作用和历史过程,但都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它们所反映的对象是同一个社会生活整体,它们的基础和来源都是社会物质生活,因此,它们在各自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必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此外,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社会意识也相互影响,这也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种表现。社会意识自身内部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是相对的,要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的制约。(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集中的表现。社会意识产生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

20、量,对社会存在起能动的变革、改造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在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活动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在任何时候,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员。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1)人民群众的构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形态、阶级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不同,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及其成员,也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在当代,一切赞成和拥护中国特色社

21、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及赞成“一国两制”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的承担者,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造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增长。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是建立在劳动群众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的。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在哲学、科学和文艺等领域里,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对社会精神财富

22、的创造,都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对精神财富的创造,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从而提供丰富的初成品,成为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直接依据。人民群众对精神财富的创造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他们直接创造出无数优秀的精神产品。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变革时期,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前途的巨大作用就突出地显示出来。人类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的斗争始终是推翻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决定性的社会变革力量。人心所向体现了时代的变革要求,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主流,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总之,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

23、性活动的结果。正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实践活动创造着历史,推动着社会前进,并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2小题,共60分)1根据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答: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内涵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人类认识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即人类认识能够

24、正确地把握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马克思主义的绝对性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又是对以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概括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主题,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深刻地阐明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哲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解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2)真理的相对性内涵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对整个客观世界的

25、认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个部分或某一个发展阶段的正确反映,它不可能穷尽客观世界无限多样的事物及其无限发展的过程。b对特定事物的认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它不可能穷尽客观事物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及其无限多的变化,必然具有某种局限性。承认认识对象及其变化发展的无限性,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和我们的认识有待于拓展和深化,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不断从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中吸取营养,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从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

26、力。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始终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性。(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就是这样如影随形、相伴共生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a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一定范围、一定程

27、度的正确反映。b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任何真理都与谬误有本质的区别,标志着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层次上达到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掩盖其阶级实质并局限于抽象的理论主题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b与旧哲学“解释世界”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它不仅要求在理论上解释世界,更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c与旧哲学的唯心主义、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以及形而上学观点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28、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评述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是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思想史的一次质变。所以,我们要客观对待马克思主义,立足社会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答: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向纵深发展的新的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29、的决定,提出16个问题,涉及60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革命,指导这场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和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观点,根据我国改革初期的客观实际,我党得出以下重要论断: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首要根本任务是解放

30、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这些论断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实践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核心是对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根本地位和决定作用的正确认识。(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在历史唯物主义层面进行思考,在分析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的基础上加以把握。实行改革从根本上主要是解决发展与稳定两个层面的问题。

31、社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动力和平衡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两种机制存在一定问题: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一些不完全适应的方面。因此,必须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和方法,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方面的作用,(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否合理,关键要看是否坚持遵

32、循历史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统一。中国道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与我国发展的实践逻辑,体现着“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体现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主体需求和价值追求,体现注重民生、民富、民主的民本精神,是中国人民主动选择的道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实践证明,中国道路是促进中国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正确道路,其正确性与合理性源于它坚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方法。因而,我们应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并在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完善这一道路。(4)评述全面深化改革,要根据当今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的性质和特点,强调今天我国改革处在“攻坚期”,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全面深化改

33、革。而历史唯物主义因其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所探寻的客观规律,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这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广 西 民 族 大 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科目代码: 801科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学科专业: 伦理学 研究方向: 伦理学命题教师签名:考生须知4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5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6试题册 共 页 第1页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

34、为考生交卷的凭证)。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5小题,共30分)1空间2实践3理性认识4社会基本矛盾5政体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物质与运动有何关系?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真理与谬误有何关系?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2小题,共60分)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请你根据这一原理阐述我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

35、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广 西 民 族 大 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试卷代号:A卷)科目代码: 801科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学科专业 伦理学 研究方向: 伦理学命题教师签名:考生须知7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8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9试题册 共 页 第1页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5小题,共30分)1辩证法2矛盾的同一性3认识4社会形态5阶级斗争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

36、0分)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3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2小题,共60分)1请你根据辩证否定的原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什么?请你运用这一原则对陈独秀进行历史评价。2011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广 西 民 族 大 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试卷代号:B卷)科目代码: 801科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学科专业: 伦理学 研究方向: 伦理学命题教师签名:考生须知10答案必须写

37、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11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12试题册 共 页 第1页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5小题,共30分)1主观唯心主义2质变3生产关系4阶级斗争5社会形态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意识对物质有哪些能动作用?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4国体与政体有何关系?5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有何作用?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2小题,共60分)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8、?学习辩证否定观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中外文化遗产有何意义?2什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学习这一规律有何意义?2010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广 西 民 族 大 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试卷代号:A卷)科目代码: 801科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学科专业: 伦理学 研究方向: 所有方向命题教师签名:考生须知1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14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15试题册 共 页 第1页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否则,产

39、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5小题,共30分)1运动2联系3矛盾同一性4生产力5社会形态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相对静止有何哲学意义?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4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有哪些?5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2小题,共60分)1为什么说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学习这一原理有何现实意义?2请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论述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09年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

40、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广西民族大学自命题科目试题(试卷代号:A卷)科目代码: 801科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学科专业: 伦理学 研究方向: 伦理学命题教师签名:考生须知16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17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18试题册 共 页 第1页 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5小题,共30分)1运动2可能性3感性认识4国体5杰出人物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实践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形式有哪些?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什么?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5如何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2小题,共60分)1学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何重要意义?2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谈谈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基本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