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0章 贷款风险分类.pptx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5655651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38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 贷款风险分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10章 贷款风险分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10章 贷款风险分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10章 贷款风险分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10章 贷款风险分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章 贷款风险分类2010年5月8日本章概述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根据债务人正常经营状况和担保状况,评价债权被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本章首先介绍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概念、意义等内容,其次介绍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与方法,然后介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最后介绍贷款质量与管理的相关内容。n10.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n10.2 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n10.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n10.4 贷款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目 录10.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学习目的n10.1.1 掌握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和标准n10.1.2 了解贷款分类的意

2、义n10.1.3 了解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的相关内容n10.1.4 了解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的相关内容10.1.1 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标准一、贷款分类的定义 贷款分类是指银行根据审慎的原则和风险管理的需 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析归类。 二、贷款分类的名称 正常Pass 关注Special mentioned; Other assets especially mentioned, (OAEM) 次级Substandard 可疑Doubtful 损失Loss 其中:3+4+5=分类贷款;分类贷款+2=受批评贷款三、贷款分类标准1贷款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 表1

3、0-2 贷款分类的核心定义及比较中 国美 国正 常 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理由疑款本息不能按足。 借款人能 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 款本息。关 注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 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 款本息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 ,但存在一些可能其 状况生不利影响的主客因素。如果些因素 存在,可能借款人的 能力生影响。 次 借款人的款能力出明的,依靠其正常 收入已无法保足 本息,即使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失。 借款人的款能力出了 ,依靠其正常 收入已无法保足款本息。可 疑 借款人无法足 本息,即使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大失。 借款人无法足 款本息,即使行担保,也肯定要生一定

4、的失。 失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款仍然无法收回。2贷款分类各个档次的定义n正常类贷款 借款人不仅正常履行合同,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并且无论是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都没有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不能按时偿还。 n关注类贷款 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目前对贷款的偿还尚未构成实质影响,然而如果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使贷款发生损失。顾名思义,对这类贷款要给予关注。 n次级类贷款 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无法偿还贷款,即使通过重新融

5、资也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n可疑类贷款 具备次级类贷款的所有特征,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即使履行担保,贷款本息也肯定要发生损失。由于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还的重大不确定性,例如贷款正在重组或者诉讼等原因,对损失的程度尚难以确定,故为“可疑”。 n损失类贷款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全部 损失;或者虽然经过大量努力能够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已微乎其微,已经没有意义将其作为银行的资产在账面上保留。 10.1.2 贷款分类的意义n贷款的特性决定贷款没有市场价格n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n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n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补充金融监管的需要n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

6、行重组需要贷款分类方法10.1.3 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一、历史成本法 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 优点:客观和便于核查。 缺陷:(1)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 (2)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 净值 n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n 优点:能够及时承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因此能较为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n 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有市场,即使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也不一定总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二、市场价值法 按照这种方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样,贷款组合价值的确定将包括贷款的所有预期损失。反过来,贷款盈利的净

7、现值也会立即得到承认。 三、净现值法 定义:在不是强制性变现的情况下,按买卖双方自愿商定的价格产生的价值。如果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四、合理价值法(FVA ) 10.1.4 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一、我国的贷款分类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1我国的贷款分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以前,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习惯上称作“一逾两呆”)。 2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2001年以前,我国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不健全,实际上只有普通准备金的概念,没有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的概念。 n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简称五级分

8、类 。n另一种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即按照贷款是否计息,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而后者又细分为停止计息、重组以及诉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贷款。n第三种做法可以说算不上模式,那就是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出任何规定(例如英国)。 二、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比较n理想的情况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冲销呆账的过程应该是动态的:贷款质量下降,贷款损失准备金就增加;贷款质量改善,贷款损失准备金就减少,像一个蓄水池一样。冲销呆账也是一样,认定损失了就冲销,收回了再入账,见下图: 正常贷款现值100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风险开始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0贷款的生命周期分析框架注销

9、收回的呆账三、贷款分类与损失准备和呆账核销制度的动态关系10.2 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学习目的n10.2.1 掌握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并了解各环节的 具体内容n10.2.2 掌握基本信贷分析的相关内容n10.2.3 掌握评估还款能力分析的相关内容n10.2.4 掌握还款可能性分析的相关内容n10.2.5 掌握确定贷款分类结果的依据,了解各类贷款 的基本特征n10.2.6 了解重组贷款、银团贷款等贷款分类的相关 内容10.2.1 贷款分类思路分析一、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 1基本情况 银行应先掌握借款人和贷款的基本情况,借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并判断其对贷款偿还是否有实质性负面

10、影响。 2逾期状态 贷款本息拖欠是风险的重要特征,在大部分情况下,它 能帮助银行立即对贷款是否存在问题做出回答。 3还款能力 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判断,主要是对借款人正常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其正常经营收入是否受到影响,并需要分析哪些因素对贷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4担保状况 贷款逾期超过90天,且挂账停息,通过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的分析判断,依靠借款人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完全偿还贷款,这时,就要分析贷款是否具备充足的抵押品或有效的保证。 10.2.2 基本信贷分析n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n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是什么?而现在还款来源又是

11、什么;n资产转换: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n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10.2.3 评估还款能力n 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而获取利润的大小,又取决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n 分析、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一是借款人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销售收入以及生产竞争力,这些可以通过借款人经营的一些财务状况和指标来分析;二是借款人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特别是分析借款人主要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10.2.4 还款可能性分析n 还款能力分析n 担保分析n 影响还款

12、可能性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10.2.5 确定分类结果 通过以上各种因素的分析,银行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贷款偿还能力与偿还可能性有了一定的分析与判断,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比照各类别贷款的特征,银行就可以对贷款得出最终的分类结果。10.2.6 不同类别贷款分类 在具体分类时,对需重组的贷款、银团贷款、消费贷款、政府保证贷款、行政干预贷款以及违规贷款等,由于贷款的种类和贷款的用途以及贷款的性质不同,为此,在分类时应从其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考虑和判断。10.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学习目的n10.3.1 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n10.3.2 了解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

13、提原则n10.3.3 了解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n10.3.4 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n10.3.5 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的相关内容10.3.1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n普通准备金:又称一般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n专项准备金: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n特别准备金: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n普通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一般有下列几种选择:有的国家选择以全部贷款余额作基数;有的国家为了避免普通准备金与专

14、项准备金的重复计算,选择以全部贷款扣除已提取专项准备金后的余额为基数;有的国家选择以正常类贷款余额或者正常类贷款加上关注类贷款余额为基数。n专项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有两种,分别为不良贷款或受批评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简单以各类不良贷款或受批评贷款为基数,应乘以相应的计提比例来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大额的不良贷款,特别是大额的可疑类贷款,要逐笔确定内在损失金额,并按照这一金额计提;对于其他不良贷款或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贷款,则按照该类贷款历史损失概率确定一个计提比例,实行批量计提。n特别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为某一特定贷款组合(如特定国别或特定行业等)的全部贷款余额。n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确定一个固

15、定比例,或者确定计提比例的上限或下限。n专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按照各类贷款的历史损失概率确定。对于没有内部风险计算体系的银行,监管当局往往规定一个参考比例。n特别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或监管当局按照国别或行业等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率n 普通准备金是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的。n专项准备金反映的是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贷款的内在损失,尽管在账务上还没有将这部分内在损失冲销,但实际上专项准备金已经用于弥补目前贷款组合中存在的内在损失,不能再用于弥补银行未来发生的其他损失,其性质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同,因此,专项准备金不具有资本的性

16、质。四、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目的与性质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资本协议的规定,由于普通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因此,普通损失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计入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专项准备金由于不具有资本的性质,不能计入资本基础,同时在计算风险资产时,要将已提取的专项准备金作为贷款的抵扣从相应的贷款组合中扣除。商业银行无论增加计提普通准备金还是计提专项准备金都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 五、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 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认定过程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评估过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对贷款内

17、在损失的抵补。贷款风险分类是计提和评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础。只有执行了审慎的贷款分类制度,能够真实揭示贷款价值,识别贷款组合中的内在损失,才能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对贷款组合中的内在损失加以及时弥补,以增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基础,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六、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风险分类10.3.2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 审慎会计原则又称为保守会计原则,是指对具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应当谨慎从事,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利润。 n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n及时性

18、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n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这里所说的“随时”实际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要求每一时刻或每一天商业银行所保持的准备金水平都与其当天贷款的内在损失绝对相等,绝对相等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做到的。只要商业银行能够定期对贷款的内在损失进行评估,并根据内在的损失程度的变化定期调整其准备金水平就可以了。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审慎会计原则并不意味着鼓励银行毫无根据地高估贷款损失准备金。高估损失准

19、备金意味着银行低估了资产质量,低估了盈利能力。与低估损失准备金一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反映的真实性会打折扣。三、正确理解审慎会计原则10.3.3 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n建立贷款风险识别机制 要做到计提损失的及时足额,首先应当做到及时识别贷款风险,鉴别出贷款组合中存在信贷缺陷的贷款。n建立对准备金的评估制度 商业银行要结合对贷款的定期分类工作,定期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充足性进行评估,及时增提或减少准备金的数量,使之与估价贷款的内在损失水平相适应,保证盈利的真实性。 n建立贷款损失概率的统计分析制度 科学合理的方法应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历史损失资料统计分析贷款损失概率后,再考虑当前影响贷款损

20、失程度的一些因素对损失概率调整后,确定当前各类贷款的计提比例。 n建立贷款冲销制度商业银行不应当长期将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及时或者按照规定的贷款核销时限,对损失类贷款或贷款的损失部分加以核销。 n损失贷款核销的会计处理 银行核销贷款损失时,如果准备金水平明显不足或明显过高,应当在当季调整准备金水平,如果资料表明准备金明显应当在前期计提或调整,那么,前期的损益表就要调整。 10.3.4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范围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和损失的下列授信资产,具体包括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

21、等。n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为: 1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 2按照分类结果对其他受批评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 3对受批评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 4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 5计提特别准备金 6汇总各类准备金 7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算方法10.3.5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一、评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目的 检查和评估商业银行准备金充足性的目标,是为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 一是要评估商业银行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政策、实务、程序和内部控制是否充分、完善,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贯彻执行;

22、 二是要评价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有效性和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检查其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覆盖面和充分性; 三是要评价遵守国家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四是要评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是否充足及其对资本充足性的影响。二、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及程序的评估 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和程序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n审查贷款风险识别机制。n审查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程序。n分析相关质量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数量的影响程度。 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方法与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方法基本相同。三、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n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确定检查目的和检查重点。n

23、审查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书面政策、程序和内控,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座谈、观察和抽查一定数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准备金政策、程序、内控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做出初步判断。n审查分析自上次检查以来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的变动情况,分析提取金额、损失贷款核销金额、已核销贷款收回金额是否合理恰当,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实。获取检查人员的贷款分类结果及分类贷款详细清单与资料,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结果和分类贷款清单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程度和原因。n形成准备金检查报告。 四、贷款损失准备金检查程序 10.4 贷款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学习目的n10.4.1 掌握贷款质量定性分析的相关内容n10.4.2 了解贷款政策评价的相关

24、内容n10.4.3 了解贷款分类制度评价的相关内容n10.4.4 了解贷款业务支持环境评估的相关内容10.4.1 对贷款质量的定性分析一、分类结果汇总分析n分类结果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较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关注贷款比率:关注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受批评贷款比率:(不良贷款+关注贷款)/全部贷款余额n其他重要比率 逾期贷款比率:逾期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重组贷款比率:重组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停止计息贷款比率:停止计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二、贷款质量比较分析n同期比较分析n同业比较分析n不良贷款结构分析 10.4.2 银行贷款政策评价 对贷款政策的评估,应该从熟悉

25、贷款政策入手,既要评价贷款政策的完整性、充分性、及时性,又要评价贷款政策的执行情况。 评价完整性,是要求银行的信贷政策必须覆盖其信贷管理的各个方面,不能出现没有政策规定的贷款业务; 评价充分性,是要求贷款能真正达到识别、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评价及时性,是要求商业银行能根据市场环境和业务经营品种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信贷政策,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适应银行信贷管理的需要。10.4.3 贷款分类制度评价1是否有效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2是否有利于改善信贷管理3是否编制了详细的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4是否明确了逾期贷款、停止计息贷款、重组贷款的分类标准5是否简单以客户评级代替贷款分类6贷款分类频率

26、是否充足,是否覆盖所有的贷款7与监管当局的分类标准是否保持明确的对应关系8贷款分类结果是否及时上报管理层和有关业务部门9贷款分类结果是否按规定对外披露10是否编制了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监测清单11是否制定了与贷款分类制度相配套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制度12是否能有效地处理不良贷款10.4.4 对贷款业务支持环境的评估一、信用风险管理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环境需要银行的信贷决策层去培育。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或信贷管理委员会构成银行的信贷决策层,直接影响银行信贷活动的决策方式、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设置原则 信贷部门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服从职责分离、相

27、互制约的原则,也就是审贷分离的原则,必须服从统一授信的原则。 2组织程序和机构设置 信贷活动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决定了信贷组织程序和机构的设置。一般来说,对一个银行机构,组织设置一般分为两层,即职能部门和贷款委员会。3信贷活动的决策程序 银行的信贷政策应该由董事会、信贷委员会、资产负债委员会负责制定,董事会具有最终决定权;决策层人员应该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管理部门的主管和董事会代表等构成,他们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应该有利于对信贷业务的全方位控制。二、信贷管理及监督职能的组织设置n 信贷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着重于信用风险的控制和贷款政策的执行方面。n 评价银行信贷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

28、评价两个方面:首先,是该职能是否独立。其次,要求该职能具有权威性,保证该职能所提意见和建议能够为制约的对象或上一级接受。 三、信贷部门对贷款的监督管理n内部审计一般重点检查信贷部门对贷款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n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估,主要是考察内审是否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包庇银行存在的问题,掩盖银行贷款质量的真实状况。四、内审部门的监督 评价银行信贷业务的合规和合法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n是否设置了该职能;n合规和合法情况如何。五、合规和合法情况判断银行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n信息反馈是否及时;n信息内容是否准确;n信息覆盖面是否全面;n不同类别信息的统计口径是否一致;n信息是否能保证充分流动,是否建立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六、管理信息系统n业务素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的综合反映;n职业道德:人品、敬业精神、工作作风等的综合反映。七、信贷人员的素质 谢谢!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