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地质大学PPT.pptx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5671839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67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地质大学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地质大学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地质大学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地质大学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地质大学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主讲:张美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土木系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3.1 概述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3.5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3.6 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3.8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3.10 结构的抗震验算本章是全课的重点!3.1 概 述3.1.1 几个概念 1、结构地震作用:是指地面震动在结构上产生动力荷载,俗称为地震荷载,属于间接作用。2、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包括结构的位移反应

2、、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及内力和变形 等。3、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动频率、阻尼、振型等。4、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是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属于结构动力学的范畴。3.1.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步骤1、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荷载;2、计算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M、Q、N及位移;3、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进行组合、验算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及变形。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是确定所设计的结构满足最低抗震设防安全要求的关键步骤。 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地震作用发生的强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和体形的差异等,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

3、发展 一个世纪以来,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静力理 段-静力法 1920年,由日本大森房吉提出。假设建筑物为绝对刚体,结构所受的水平地震作用,可以简化为作用于结构上的等效水平静力F,其大小等于结构重力荷载G的k倍,即 地震系数:反映震级、震中距、地基等的影响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续缺点: (1)没有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2)认为地震时结构上任一点的振动加速度均等于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这意味着结构刚度是无限大的,即结构是刚性的。 2、反应谱理论阶段 地震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其最大的反应与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地震反应谱。 1943年美国皮奥特

4、( M. A. Biot)表了以 地震 求得的加速度反 ,提出的“性反 理”。 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续 按照反应谱理论,作为一个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结构的底部剪力或地震作用为: 按静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效应。 由于反 理正确而 地反映了地震特性以及构的力特性,从而得到了国上广泛的承。上到50年代,反 理已基本取代了静力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此方法。 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续 3. 动力分析阶段-时程分析法 大量的震害分析表明,反应谱理论虽考虑了振幅和频谱两个要素,但只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地震持续时间对震害的影响始终在设计理论中没有得到反映。这是反应谱理论的局限性。 时程分析法

5、将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作为动荷载输入,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不仅可以全面考虑地震强度、频谱特性、地震持续时间等强震三要素,还进一步考虑了反应谱所不能概括的其它特性。 时程分析法用于大震分析计算,借助于计算机计算。3.1.4 我国规范采用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我国规范与各类型结构相应的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不超过40m的规则结构:底部剪力法; 一般的规则结构:两个主轴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结构:考虑扭转或双向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8、9度时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和9度的高层建筑,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特别不规则、甲类和超过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一维或二维时程分析法的补充计

6、算。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3.2.1 计算简图 等高单层厂房和公路高架桥、水塔等,将该结构中参与振动的所有质量全部折算至屋盖处,而将墙、柱视为一 个无重量的弹性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单质点体系。当该体系只作单向振动时,就形成了一个单自由度体系。 假定地基不生 ,而把地基的运分解一个向和两个水平方向的分量,然后分 算些分量 构的影响。3.2.2 运动方程1、水平方向的振动时的运动方程的建立:地面(基础)的水平位移:质点对地面的的相对位移:质点的总位移:质点的绝对加速度取质点为隔离体,作用在质点上的力惯性力:弹性恢复力:阻尼力:(粘滞阻尼理论)3.2.2 运动方程续根据达朗贝尔原理,

7、运动方程为:进一步简化为:这是一个二阶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令方程式左边=0,得该方程的齐次解。非齐次微分方程解由有上述的齐次解和特解两部分组成。3.2.3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分析 由Duhamel积分可得零初始条件下质点相对于地面的位移为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相对于地面最大位移反应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3.3.1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当基作水平运 ,作用于自由度性体系点上的性力为 由得 可见,在地震作用下,点在任一刻的相位移x(t)将与 刻的瞬 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对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惯性力对结构体系

8、的作用和地震对结构体系的作用效果相当,可认为是一种反映地震影响效果的等效力,利用它的最大值来对结构进行抗震验算,就可以使抗震设计这一动力计算问题转化为相当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计算问题。 3.3.2 地震反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 质点的绝对最大加速度取决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结构的阻尼比。在阻尼比、地面运动确定后,最大反应只是结构周期的函数。 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 曲被称加速度反 。 3.3.2 地震反 续 根据1940年埃尔森特地震地面运加速度出的加速度反 曲可:加速度反 曲 一多峰点曲。当阻

9、尼比等于零,加速度反 的 最大,峰点突出。但是,不大的阻尼比也能使峰点下降很多,并且 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构的自振周期小,随着周期的增大其 急增加,但至峰点后,随着周期的增大其反逐衰减,而且 平。 根据反 曲,于任何一个自由度性体系,如果已知其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就可以从曲中得体系在特定地震 下的最大加速度。 3.3.3 标准反应谱 1、把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变换为规范根据烈度所对应的地面加速度峰值进行调整后得到地震系数k与地震烈度的关系表3.3.3 标准反应谱续与T的关系曲线称为谱曲线,实质也是一条加速度反应谱曲线。3.3.3 标准反应谱续 地震是随机的,每一次地震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都不

10、相同,则加速度反应谱也不相同。 抗震设计时,我们无法预计将发生地震的时程曲线。用于设计的反应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共性的可以表达的一个谱线。 标准反应谱曲线: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的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标准化3.3.3 设计反应谱1、设计反应谱 为了便于计算,抗震规范采用相对于重力加速度的单质点绝对最大加速度与体系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谱,实质是加速度谱。 称为地震影响系数 。 3.3.3 设计反应谱续2、各系数意义(1)(2)设计地震分组场 地 类 别IIIIIIIV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

11、0.350.450.650.90(3)Tg为特征周期值,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见下表。-结构周期;-地震影响系数;3.3.3 设计反应谱续3.3.3 设计反应谱续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1.400.90(1.20)0.50(0.72)-罕遇地震0.320.16(0.24)0.08(0.12)0.04多遇地震 9 8 7 6地震影响烈度 括号数字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和0.30g地区的地震影响系数3.4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3.4.1计算简图 在行建筑构的力分析,于量比分散的构,了能比真地反映其力性能,可将其化多点体系,并按多点体系行构的地震反分析

12、。一般n层结构有n个质点,n个自由度。3.4.2 运动方程多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m1m2mimNxixg(t)惯性力弹性恢复力阻尼力运动方程3.4.3 运动方程的解运动方程的解:采用结构动力学中的振型分解法, 多自由度线性体系的振动位移x(t)可以表示为各振型下位移反应的叠加(线性组合)。+3.4.3 运动方程的解续以两个自由度线性体系为例代入运动方程3.4.3 运动方程的解续3.4.3 运动方程的解续3.4.3 运动方程的解续3.4.3 运动方程的解续3.5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3.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时质点所受到的惯性力就是质点的地震作用。质点上的地震作用

13、为:3.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续3.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续3.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续R 一般的,各个振型在地震总反应中的贡献随其频率的增加而迅速减少,所以频率最低的几个振型控制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实际计算中,一般采用前23个振型即可。R 规范规定:在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3.5.2 底部剪力法 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比较复杂,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总的地震作用效应与第一振型的地震剪力分布相近,可用第一振型的地震剪力作为结构的地震剪力,此方法称为底部剪力法。1、底部剪力

14、法适用范围和假定 适用条件:规范5.2.1: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 假定:位移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为一直线。3.5.2 底部剪力法续2、总思路是:首先求出等效单质点的作用力(即底部剪力),然后再按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各个质点,最后按静力法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GeqGiGeqFekFekGiFi3.5.2 底部剪力法续3、结构底部剪力计算 根据底部剪力相等的原则,把多质点体系用一个与其基本周期相等的单质点体系代替。底部剪力用下式进行计算:1 对应基本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

15、层内框架砖房,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c等效系数;单质点:c=1;多质点:c=0.85GeqGi3.5.2 底部剪力法续4、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地震反应以基本振型为主,而且基本振型接近于直线,呈倒三角形,故H1G1GkHk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3.5.2 底部剪力法续5、对底部剪力法的修正1)当 时,由于高振型的影响,按上式计算的结构顶部地震剪力偏小,故需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法是将结构总地震作用的一部分作为集中力作用于结构顶部,再将余下的部分按倒三角形分配给各质点。 顶部需附加水平地震作用:H1G1GkHk3.5.2 底部剪力法续

16、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内框架砖房0.2,多层钢混、钢结构房屋按下表,其它可不考虑。 当房屋部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上述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置于主体房屋的 而不置于小建筑物的部,但小建筑物部的地震作用仍可按上式算。3.5.2 底部剪力法续 2)鞭端效应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和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地震时将产生鞭端效应,使得突出屋面小建筑的地震反应特别强烈,其程度取决于突出物与建筑物的质量比与刚度比以及场地条件等。 为了简化计算,抗震规范规定,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这类小建筑的地

17、震作用效应时,宜乘以增大系数3,但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当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 。3.6 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 3.6.1 结构发生扭转振动的原因1、是地面运存在着 分量,或地震地面各点的运存在着相位差,些都属于外因;2、是构本身不称,即构的量中心与度中心不重合。 构的度中心即构抗力构件恢复力合力的作用点。 构的心就是构的重心。 当房屋的质心、刚心不重合时,即有偏心距,在水平力作用下,结构产生扭转。 震害 表明,扭作用会加重构的破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将成 致构破坏的主要因素。质心刚心3.6.1 结构发生扭转振动的原因续抗震范定1)于

18、量和度明不均匀、不称的构,考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影响;2)其他情况下宜采用整地震作用效的方法来考构扭作用的影响。 构在算中未考扭耦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榀,其地震作用效宜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可按l.15、 可按1.05采用;当扭 度小,可按不小于1.3采用。1.151.053.6.2 结构的振动形式 当结构的质心与刚心不重合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由于惯性力的合力是通过结构的质心,而相应的各抗侧力构件恢复力的合力则通过结构的刚心,结构的振动为平移扭转耦联振动,x方向,y方向和转动 ,角部的线位移最大,破坏严重。 对于n层房屋,有3n个自由度。 在算中考扭影响的构,各楼可取两个正交的水

19、平移和一个角共3个自由度,然后按振型分解法算地震作用和作用效。确有依据,也可采用化算方法确定地震作用效。 具体计算方法可参照规范进行。 3.8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 向地震作用会在构中引起向振。根据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在震中距小于200km范围内,同一地震的竖向地面加速度峰值与水平地面加速度峰值之比av/ah平均值约为1/2,甚至有时可达1.6。 震害 表明,在高烈度区,向地震的影响十分明,尤其是高柔的构。于高的高建筑,其向地震作用在构上部可达其重量的40以上。 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 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3.8.1

20、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作用1、竖向地震反应谱 竖向地震反应谱与水平地震反应谱的比较:形状相差不大,加速度峰值约为水平的1/2至2/3。故可利用水平地震反应谱进行分析。 抗震规范规定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取其最大值,且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即:2、计算方法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竖向第一振型的地震内力与竖向前5个振型按平方和开方组合的地震内力相比较,误差仅在5%-15%。 此外,竖向第一振型的数值大致呈倒三角形式,基本周期小于场地特征周期。 因此,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可按与底部剪力法类似的方法计算,即先求出结构的总竖向地震作用。3.8.1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作用续2、

21、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竖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H1G1Hi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规范要求:9度时,高层建筑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1.5的增大系数。3.8.2 屋盖构 规范规定: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屋架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采用静力法计算,即: 重力荷载代表值;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与烈度和场地有关,按下表采用。 0.250.250.2090.13(0.19)0.13(0.19)0.10(0.15)80.200.150.1590.10(0.15)0.08(0.12)可不计算(0.10)8、 钢筋混凝土屋架平板型网架钢屋架结构类型烈

22、度场地类别3.8.3 臂和其他大跨度构 对于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可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3.10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1、结构抗震计算原则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遵循下列原则: 在验算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时,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

23、称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宜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考虑扭转影响。 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续2、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确定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宜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下表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烈度、场地类别房屋高度范

24、围(m)8度、类场地和7度 100 8度、类场地 80 9度 60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续3、 重力荷载代表值 在抗震设计中,当计算地震作用的标准值、计算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作用于构的重力荷采用重力荷代表,它是永久荷和有关可荷的合之和,即:抗震计算时重力荷载代表值集中到每个楼层质点处。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续4、构构件截面的抗震算 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对绝大多数结构要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即用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采用线弹性理论的方法求出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再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计算出结构内力组合设计值进行验算,

25、以达到“小震不坏”的要求。 截面承载力验算按下式进行:包含地震作用效应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用以反映不同材料和受力状态的结构构件具有不同的抗震可靠指标。 其值查表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对各类构件均取为1.0。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续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重力荷分系数,一般情况采用l.2,当重力荷效 构件承能力有利,不大于1.0; 分 水平、向地震作用分系数,按下表采用;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0.51.3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1.30.0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0.01.3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26、地震作用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续 荷分系数,采用l.4; 重力荷代表的效,有吊 ,尚包括吊物重力准的效;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向地震作用准的效,尚乘以相的增大系数或整系数; 荷 准的效; 荷 合系数,一般构取0.0,荷起控制作用的高建筑采用0.2。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包括两个部分: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验算,属于第一阶段的抗震设计内容;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属于第二阶段的抗震设计内容。1、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1)目的: 抗震设计要求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保持在弹性阶段工作,

27、不受损坏,其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对框架等较柔结构以及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加以限制,使其层间弹性位移不超过一定的限值,以免非结构构件(包括围护墙、隔墙和各种装修等)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出现破坏,保证小震不坏。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2)验算公式 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第i层的层间位移; 第i层的侧移刚度;第i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3)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计算 对于按底部剪力法分析结构地震作用时,其弹性位移计算公式为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2、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构抗震形算1) 验算目的不倒塌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结构进

28、入弹塑性后 (屈服),结构承载能力已经没有储备,需要通过发展塑性变形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若结构的变形能力不足,结构会倒塌。 通过验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判断结构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性。2)验算范围 经过第一阶段抗震设计的结构,构件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延性,多数构件可以满足在罕遇地震下不倒塌的要求;对某些处于特殊条件的结构,尚须计算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即进行第二阶段抗震设计,以考察安全性。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 抗震规范要求对下列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a8度III、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b79度时楼层屈

29、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c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d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e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 同时,抗震规范还规定了宜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详见规范。 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3)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变形验算方法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可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除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计算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规则结构可采用弯剪层模型或平面杆系模型,属于规范规定的不规则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4)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各楼层的屈服

30、强度系数 根据对大量钢筋混凝土剪切型结构实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可知:结构弹塑性层位移主要取决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大小和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的分布情况。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 结构薄弱层位置的确定抗震规范建议: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 对于单层厂房,薄弱层可取在上柱。 当各层 大于0.5,该结构无薄弱层;若小震抗震抗震变形验算满足要求,则大震也能满足,不需验算。 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薄弱楼层层间弹塑性位移的计算

31、 在一定条件下,层间弹塑性变形与层间弹性变形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关系,即可以用一放大系数 表示。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续 结构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按下式验算: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查下表采用;薄弱层楼层高度或单层厂房上柱高度。 1/70多、高层钢结构 1/12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 1/10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1/100底部框架砖房中的框架-抗震墙 1/50钢筋混凝土框架 1/30单层混凝土柱排架结构类型小结抗震设计步骤开 始结构方案按多遇地震烈度确定弹性地震作用,将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组合效应组合抗震强度验算弹性位移验算抗震构造措施是否需要验算弹

32、塑性位移否结 束按罕遇地震烈度验算弹塑性位移对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是本章结束!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三月-21三月-21Thursday, March 11, 2021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1:58:5021:58:5021:583/11/2021 9:58:50 PM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三月-2121:58:5021:58Mar-2111-Mar-21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1:58:5021:58:5021:58Thursday, March 11, 2021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三月-21三月-2121:58:5021:58:50March 11

33、, 2021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1 三月 20219:58:50 下午21:58:50三月-21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三月 219:58 下午三月-2121:58March 11, 2021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3/11 21:58:5021:58:5011 March 2021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58:50 下午9:58 下午21:58:50三月-21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三月-21三月-21Thursday, March 11, 2021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

34、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1:58:5021:58:5021:583/11/2021 9:58:50 PM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三月-2121:58:5021:58Mar-2111-Mar-21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1:58:5021:58:5021:58Thursday, March 11, 2021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三月-21三月-2121:58:5021:58:50March 11, 2021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1 三月 20219:58:50 下午21:58:50三月-2115、楚

35、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三月 219:58 下午三月-2121:58March 11, 2021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3/11 21:58:5021:58:5011 March 2021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58:50 下午9:58 下午21:58:50三月-21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三月-21三月-21Thursday, March 11, 2021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1:58:5021:58:5021:583/11/2021 9:58:50 PM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三月-2121:58:5021:58Mar

36、-2111-Mar-21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1:58:5021:58:5021:58Thursday, March 11, 2021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三月-21三月-2121:58:5021:58:50March 11, 2021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1 三月 20219:58:50 下午21:58:50三月-21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三月 219:58 下午三月-2121:58March 11, 2021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11 21:58:5021:58:5011 March 2021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9:58:50 下午9:58 下午21:58:50三月-21MOMODA POWERPOINT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家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