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pptx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567282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4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n “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如今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是“和谐世界”理念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2005年7月1日,胡锦涛出访莫斯科,“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n 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和谐世界”的思考也在逐步深入。2005年9月15日,

2、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讲话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回应,国外媒体也对讲话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认为这是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愿做负责任大国,并希望与其他各国共建和平、繁荣、和谐世界的信息。 与“和谐世界”相呼应,上海合作组织已将建设“和谐地区”当作本组织追求的目标,非洲国家领导人也开始谈论“和谐非洲”的前景 .n一、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 n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

3、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的作用,和睦是最重要的。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深刻阐述了:“和”不必一定要“同”,而“同”者也可能“不和”,以及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的道理。在儒家看来,“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最高的境界。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n 中国古代另一大思想流派道家提倡:“天人合一”,即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尊重与保护自然中谋生存,求发展。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

4、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但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但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秦汉以后,“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 n 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对于外来文化一直持颇为开放的心态。在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东方智慧感到骄傲的同时,并不妄自尊大,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后,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印度的文化。

5、到公元3世纪,佛教已广为传播,出现了各种学派,到公元7世纪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派。与此同时,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经过长期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年以后,当佛教早已在印度没落时,中国保存的大量佛经“反哺”印度,弥补了印度历史的很多空白。 n 公元7世纪,当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时,中国正处于盛唐时期,但中华文化并没有排斥这种外来文化,而是允许其自由传播。到12世纪,伊斯兰教已大规模传入中国,宋朝政府特意颁布保护穆斯林的财产法。到13世纪,伊斯兰教徒遍及全国,元朝政府专设伊斯兰教事务机构,给予伊斯兰教传教者诸多优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伊斯兰文化构成

6、了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 基督教也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唐王朝先后在长安等地修建许多教堂。在耶稣诞辰日,不少王公贵族会亲自为教堂题匾送礼,以示庆贺。13世纪时,基督教在中国盛行,连皇帝忽必烈的母亲都是一个基督教徒。17世纪,包括利玛窦等在内的欧洲传教士更是纷至沓来,在中国发展教会,培养信徒。 n 公元8世纪前后,犹太教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现西安、洛阳、开封等地均有犹太人定居过的记录。10世纪,在开封等地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犹太社团,开封至今还保留着有700多年历史的犹太教堂。犹太教来到中国,获得中国统治者“一视同仁”的待遇,犹太人始终与客居地的其他民族和宗教集团享有平等权利。犹太教与

7、儒教、佛教和道教相互扶持,和平共处。n “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外交哲学和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即使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被沿途各国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当时,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舰队,但舰队远航的目的并不是抢掠土地,索取财物。郑和的船队从东南亚到东非,远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路带去的是互利贸易和邦交友谊。 n二、马克思主义:引导人类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

8、n 资本主义生产使世界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导致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加剧。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国际关系史上最丑恶的殖民掠夺,“悲惨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在英国鸦片的渗透和欧美列强的阵阵炮轰下,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也翻开了耻辱和抗争的一页。而自环球航线开辟后,非洲就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中。欧美殖民者不仅大肆掠夺非洲的自然财富,还不断扩大罪恶的奴隶贸易,至19世纪末,奴隶贸易持续了400多年,非洲丧失了至少1亿人口。 n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的实力发生变化。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以“人道”、“正义”、“保卫祖国”等

9、美丽辞藻掩盖自己卑鄙的掠夺意图,伸开了他们的魔爪。从欧洲战争开始,战事逐渐演化为世界性的战争,这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浩劫,真可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人类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资产阶级与无产者之间极不平衡的状态引起了智者们的思考。亲身参加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总结、借鉴和创新,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并赋予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n 后来,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十月革命,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人类历史的重

10、大转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后,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席卷了亚洲广大地区,并扩展到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虽然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气焰嚣张,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最终被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毛泽东同志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和平力量。 n 二战后,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第三世界形成壮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东方,人类逐步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n为了吸取战争血与泪的教训,在美、苏、中、英四国的提议下,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独立、平等、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共同愿望,

11、同时也证明世界人民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都有着对和谐美好世界的一致追求。在联合国里,第三世界国家展示了团结的力量,原本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所控制的联合国,逐渐多了公平和正义的呼声,且呼声愈来愈高。 遭遇浩劫后,人类加倍珍惜和平,但是在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上,地区动荡仍然不断,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贫穷和饥饿尚未消除。如何让“和平鸽”衔来的“橄榄枝”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如何让世界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成了我们要勇敢探索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几代领导人不断向世界郑重声明中国的和平立场。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国力得到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中国亦以一个负责任的国际体系建设者

12、角色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心尽力。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为探索解决这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方向。 n 现今的人类社会并不和谐,这是一个不能视而不见的现实困难。边界纠纷、领土争端、地区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贫困、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重大传染病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亟待各国合力解决的。“和谐世界”理念从几个方面为克服这些困难提供了具体思路:首先是坚持多边主义,以集体安全机制来防止冲突和战争。其次是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各参与国皆赢的局面,着眼于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而不是死守着已分得的一块蛋糕,畏惧他国来分享。其三是坚

13、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和冲突。第四是推动联合国改革。几十年来,联合国现有的体制显现出一些不足,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抛弃它,而应通过必要的合理改革来完善它。可以说,有了联合国,各国人民才走得如此亲近。一个更加完善的联合国,将帮助人类更早地实现和谐。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和谐世界”理念传承了以往智者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反映了人类求和平、求发展的普遍愿望。“和谐世界”理念也不是空中楼阁,它建立在当今世界的现实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合理途径,具有普遍的世界价值。 n三、“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n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

14、的国内国际形势。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敌对封锁政策,周边国家对新中国心存疑虑,如何实现中国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友好交往,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成为新中国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准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n 1954年6月底,周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联邦总理吴努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了会谈,并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双边关系的

15、准则。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了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少数代表发言攻击新中国。周总理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是来寻求共同的基础,不是制造分歧的。“求同存异”就是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放在一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找共同点。周总理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同。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万隆会议公报。n 自那时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

16、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中国还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核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n中国领导人根据形势发展,不断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邓小平同志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与时俱进,提出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张,强调既要着眼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他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以及通过“一国两制”解决一个国家内部某些问题的伟大创举。n“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

17、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实际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对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n四、“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n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冷战时期,由于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通过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采取与一些大国结盟或准结盟的

18、策略,反对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n冷战结束后,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推动自身和世界的发展放在维护自身安全与世界和平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陆续提出了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在追求自身发展和强大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和平共处、共享繁荣。n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新理念

19、的目标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对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继承和升华。在和谐世界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和谐世界”新理念的这些主张,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 n五、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系n(一)建设和谐周边环境n 中国提倡开放的地区主义,不谋求支配性的地位,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中韩日合作、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桥梁,努力建设和谐周边,积极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n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

20、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是全球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在14个接壤国中,中国已与12个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目前,与尚余的印度和不丹的边界问题也在朝积极方向发展。 n 中国积极推动和参与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防治禽流感传播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地区合作与合作机制的建设,几乎参加了亚洲所有的地区安全机制。典型之一就是上海合作组织,它已成功运转5周年,其倡导的新型合作方式和新型国家关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n 中国不遗余力推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去年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全面运作。中国决定自2006年元旦起,单方面向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国扩大特

21、惠关税产品范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携手自立自强的典范。中越菲联合开发南海机制的建立,使南海由争议之海变为合作之海,为妥善解决类似海上争议问题树立了新的模式。一年一度的东盟中日韩“10+3”会议已形成机制,东亚合作成为亚洲区域合作总进程中最有活力、前景最被看好的组成部分。n 在亚洲的敏感问题上,比如朝核问题、印巴冲突、地区反恐等,中国的和平影响可以名鉴于天下。中国既没有浑水摸鱼、从中渔利,也没有无中生有、制造事端。在所有的地区敏感问题上,中国具备多项选择,但中国单单选择了最有利于地区和平的方式。在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上,中国不是没有出手的能力。中国有实力谋取

22、最有利于中国自身利益而并不一定有利于地区和平的结果,但中国选择了地区和平。在中日关系上,中国始终寻求共赢合作,从未设想取而代之或战而胜之。中国不愿看到两国间的冲突与对立,也不会寻找以战争的方式实现百年复仇。 n 为了和平,中国甚至承认和正视这一地区的历史现实,从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地区的外来军事存在,比如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联盟存在。只要它不是破坏和平,中国就不予反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实施由海向陆和两翼合围的联盟战略,北约东扩、强化美日同盟、构建美印联盟,但中国抑制了反击的冲动,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政策。中国既没有参加也无意组建反美联盟,从而避免了这一地区新的势力范围的出现。 n中国不会领导亚洲,更不

23、会领导世界。中国的地区观很清楚,那就是和谐共存。事实表明,中国不是一个信奉强权政治的国家,不是一个坚持冷战思维的国家,也不是一个试图谋取地区霸权的国家。中国相信观念的力量。中国相信合作与和解的重要性。在地区发展中,中国已经并正在不断贡献着和平发展的思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平等互信、互利协作、合作共赢”的发展观和新安全观等,这些政策和观念不仅避免了这一地区许多不必要的纷争,也使得合作发展的好处落到了实处。所有这一切都是远离统治、支配、排斥和霸权思想的。 n 当然,中国不做亚洲领导者,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责任和贡献,而是因为中国相信亚洲的事务需要亚洲各国共同努

24、力才能解决。但外界不应一方面要求中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把中国在这一地区发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视为中国是在谋求领导地位。 n(二)立足发展中国家n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一员,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出访了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区,足迹遍及几十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建立合作论坛,与安第斯共同体建立了磋商与合作机制。 n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很落后,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发展的中国始终关切、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郑重向世界宣布,将通过增加援

25、助、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等方式积极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在非洲,中国帮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近900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6年来,中国已免除了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05亿元人民币。 n 中国重视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中国是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中非贸易额是50年前的800多倍。2005年,中国与拉美的贸易总额比2004年增加26。有媒体指出,拉美地区过去4年获得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中拉贸易。 n 今年是新中国和非洲开启外交关系周年。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已成为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n中国与非洲虽相距遥远,但万水

26、千山并不能阻断双方的友谊与合作。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多起。迄今,中国已同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n从年万隆会议新中国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到年纪念万隆会议周年会议中国和亚非国家共同推动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从中国帮助非洲培训争取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到非洲国家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中非建设者们共同用血汗筑就坦赞铁路,到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从中非共同建立中非合作论坛,到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年的历史见证了中非友好的一座座里程碑。n年来,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在个投赞成票的国家中有

27、个是非洲国家。中国次在联合国人权会上挫败反华提案,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挫败台湾“重返联合国”图谋,成功申办年奥运会和年世界博览会,无一不得到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社会重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支持非洲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支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n 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现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有效机制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论坛框架内,中国免除了非洲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笔,总金额约5亿元人民币;给予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在年前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为非洲培训万名各类人才;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

28、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个国家派出了.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为非洲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共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年来,文化交流使中非关系更为丰富多彩,也增进了人民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到年底,中国与非洲各国共签订了个文化协定,已执行文化交流计划个。n大型文化活动也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新亮点。“中非文化主题年”活动于年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举办,非洲个国家的艺术团和个政府文化代表团来华访问演出,中国也组织了个艺术团和个艺术展览赴非洲个国家和地区巡演、展览,并在其中个国家举办了中国艺

29、术节。n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年来,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中非交往与合作的原则,也是中非关系长盛不衰的动力。 n 2006年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由中非共同举办和筹备。峰会主题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在本次峰会上,中国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表态,其中包括胡锦涛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提出的旨在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八方面政策措施,以及为落实好这些新举措温家宝总理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上提出的五点建议。有专家指出,这既是对中非合作未来发展的规划,也显现出中国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的

30、信心。n这次峰会通过的北京宣言称,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n宣言表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双方的共同愿望,符合双方利益,有利于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互助,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n(三)中美关系n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和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经受了国际格局转换的重大考验,总体上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进入21世纪,新的国际形势赋予中美关系新的时代特征,两国关系越来越超出双边范畴,直接牵动

31、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性影响。n 中美的国家实力与地位决定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影响。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些决定了中美两国在各自对外关系中的分量日益上升,决定了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不断向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扩展,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走向对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两国进行建设性合作,希望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n 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与中美等各国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中美经贸合作不仅给两国

32、带来巨大实惠,而且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日趋密切,双边贸易额由建交时的24亿美元跃升至2005年的2116亿美元,增长了80多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互补格局。中美在亚太和世界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是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上分工不同,双方经贸合作带动了两国同亚太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亚太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中美还在国际经贸、金融领域积极对话,在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框架下保持密切磋商,并同各国共同推进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对促进地区和世界金融、贸易秩序

33、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n 两国在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方面的共同利益增多,合作的需要增大。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际事务的解决需要中美与有关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去年以来,两国在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进行了密切的磋商与协调。中国致力于以外交和谈判方式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与美方及其他有关各方就此保持着接触与沟通。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美都主张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同有关各方一道共同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美在亚太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等问题上也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合作。 n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中美等各国的协调与合作。近年来,恐怖主义、大

34、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增多,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中美等各国在应对上述威胁方面开展了广泛、积极的合作。中美双方建立了中长期反恐交流与合作机制,签署了“特大型港口计划”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就禽流感问题进行了及时沟通与协调,推动召开“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在印度洋地震海啸救援行动中,中美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为缓解灾情及灾后重建作出积极贡献。中美加强合作,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对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意义重大。 n 近年来,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中美高层和各级别往来增多,两国领导人保持着密切沟通。2005年,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进行了5次会

35、面和会谈,并通过通信、通话等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看法。两国在广泛的双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磋商与协调富有成效。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中美在人权、宗教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经贸领域出现一些新问题,美国内对如何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还有种种误解与偏见,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不时干扰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n 当前,中国的和平发展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美关系处在又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多。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2005年4月18日至21日,

36、胡锦涛主席应布什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胡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美,中美双方高度重视。访问期间,胡主席同布什总统在白宫欢迎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分别举行大小范围会谈,共同会见记者,同切尼副总统等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国会议员、地方官员,工商、学术等各界人士及美公众广泛接触,访问了微软公司、波音公司和耶鲁大学,并在西雅图、华盛顿和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访问取得了重大成果。n第一,就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新的重要共识。胡主席与布什总统就中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胡主席指出,中美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中美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拥有广泛而重要

37、的共同战略利益,发展中美关系是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需要,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布什总统表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伙伴,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中美合作领域日益宽广,对世界和平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赞同美中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中美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丰富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内涵,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n第二,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台湾问题事

38、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和几千万海外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胡主席向布什总统指出,中美在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方面有共同战略利益。他强调,我们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布什总统重申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不希望看到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动影响中美关系。中美双方进一步明确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有助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亚太地区发展繁荣安宁。 n第三,突出互利共赢,维护经贸合作的大局

39、。中美经贸关系历来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胡主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中方愿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分歧,维护两国经贸合作的大局,同时希望美国政府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限制,并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此前吴仪副总理率团访美,推动第17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取得积极成果,双方签署了超过160亿美元的经贸合同和协议。美国政府、工商界和媒体对中方的积极主张和有力举措反应良好。布什总统表示,美国对华出口增长迅速,扩大自由公平的美中贸易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n第四,推进各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扩大利益交汇点。两国领导

40、人探讨了中美如何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开展合作,就伊朗核、朝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领导人同意加强能源领域的战略磋商,在共同研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深化合作,为促进世界能源持续供应、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作出努力。双方同意加强两国在军事、执法、科技、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双方续签了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协定、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胡主席还阐明中国在民主、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指出中国愿意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但不会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 n第五,着眼长远,努力推动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中美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对确保中美关系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胡主席利用各种场合,同美国

41、议员、学者、学生、二战老兵等各界人士广泛接触,表达了加强两国民间往来、促进中美友谊的真诚愿望。在耶鲁大学,胡主席面向青年,宣布邀请100名耶鲁大学师生访华,引起全场长时间热烈鼓掌,场面感人。在波音公司近5000员工的欢迎集会上,胡主席5分钟的讲话6次被热烈掌声打断,胡主席头戴棒球帽同波音员工握手拥抱的画面更是在美引起轰动。胡主席与美国各界的友好接触,展现了我领导人的睿智、亲民、坦诚、开放形象,使美国公众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 n胡主席对美国的访问以西雅图“经贸之旅”开篇,以华盛顿“政治之旅”为基轴,以耶鲁大学“文化之旅”结束,贯穿着和平、发展、友好、合作的主旋律。胡主席此访达到

42、了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目的,对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中美共同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n积极落实胡锦涛主席访美成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n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机遇与矛盾凸现并存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坚持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各项对外工作,进一步处理好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关系,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双方应共同努力,抓紧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全

43、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n第一,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时代在发展,中美关系的全球影响与日俱增,战略意义更趋凸显。中美双方应始终坚持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建设性、前瞻性的态度,努力维护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积极拓展两国利益的汇合点,保持和扩大合作领域,减少和抑制消极因素,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n第二,加强高层往来和各级别交往,促进战略互信。中美高层往来对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两国元首还将有机会在多个国际场合会面,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领导人保持和加强接触,

44、必将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双方还应加强在其他各层次和级别的接触与对话,不断增进中美互信与合作。n第三,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的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两国关系便波折迭起,麻烦不断。当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严重威胁台海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方应切实履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与中方一道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和方共同战略利益。n第四,深化两国在广泛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为中美关系

45、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美应持续加强各领域的利益纽带。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两国应不断拓展经贸合作,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坚持通过对话和磋商妥善处理摩擦,同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稳定;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反恐合作,加强防扩散磋商;扩大在科技、能源、卫生、环保、执法、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照顾各自的利益和关切,共同致力于促进亚太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n第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确看待和处理彼此的差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美

46、国情不同,在人权、宗教等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的。两国应通过对话,增进了解,减少误解,妥善处理有关分歧,而不应强加于人,不应干涉别国的内政。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美方进行对话。n第六,扩大两国人民往来,为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长远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中美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国人民的支持。中美应进一步加强两国议会,友好省州、城市的关系,扩大各种形式的民间往来,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更多、更好的交流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尤其应该着眼未来,增加两国青年交流,使中美友好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

47、世界各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n(四)中国与欧盟的外交关系n中国与欧盟(其前身为欧洲共同体)于年月建交。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政治领域,特别是最近几年,欧盟先后制定了欧中关系长期政策、欧盟对华新战略和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几个对华政策文件。这些文件认为“欧洲同中国的关系必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包括亚洲和全球关系中的一块基石”,主张同中国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也一再重申,中国与欧盟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

48、部分。 n年月,欧盟倡议在月初伦敦第二届亚欧会议期间举行中国欧盟领导人首次会晤,并进而建立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同年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伦敦举行了中欧领导人之间的首次正式会晤。年月和年月,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在北京分别举行了第二、三次会晤。n双方的高层会晤,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推动了双边经贸合作。据中国海关统计,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年上半年中欧贸易额达亿美元。欧盟是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大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供给方。中国则是居美国、瑞士和日本之后的欧盟第四大贸易伙伴。据统计,年代以来,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已近万个,协

49、议金额近亿欧元,实际投资达亿欧元。欧盟对华投资大项目较多,而且技术含量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欧盟企业对华投资稳步增长。n年月日,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同年月日,欧盟委员会发表的欧盟中国关系报告指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在过去两年里得到加强并快速发展。欧盟认为,越来越多的双边交往增进了相互了解,有利于互助互利。报告认为,欧中双方建立的每年一度的领导人会晤制度及欧盟与中国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是欧中关系快速发展的明证。n年月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新的对华关系文件。该文件在年欧盟对华关系文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短期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仍保持不变,仍与中国发展全面伙伴关系。同年月

50、日和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布鲁塞尔与欧盟贸易委员拉米举行了特别会晤,双方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遗留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磋商并达成全面共识。n在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中,中国与老欧盟国家包括英、法、德、意等国的关系还是主体,因为对华政策的动议大都来自这些国家。或者说,如果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很多政策动议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但新欧盟国家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因为欧盟内部的一些机制,使得这些新国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欧盟的对华政策。欧盟与中国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概括地说,欧盟对中国的利益定位是经济贸易利益居首,战略利益居次。这是总体情况,但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各占多少,在主要欧盟各国有所不同。n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