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研发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制度.pptx

上传人:浮梦生 文档编号:5732373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67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制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研发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制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研发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制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研发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制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研发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制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研发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制度 研究总院2010年11月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研发技术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规定第二部分 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内部职称评分手册第一部分 研发技术人员内部职称评定管理规定目 录一、目的与范围二、职称评定机构和职责三、职称申报和评定四、职称等级、名称和技术级别五、职称评定的流程与方法六、职称评定的关键控制节点七、职称应用八、其他1.1 建立与规范研发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促进人员能力提升一、目的与范围1.2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的所有研发人员2.1 设立任职资格评定委员会 主 任:研发体系分管领导 成 员:人力资源总部总监、各研究院院长 干 事:研究总院及人力资源总部干事 2

2、.1.1 主要职责: 1. 副高级职称的评分与初评定; 2. 正高级以上职称的评分,并将结果报董事会批准; 3. 研发技术职称体系文件的修订与审批。二、职称评定机构和职责2.2 任职资格评定小组 各研究院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HR部长、产品所所长为 组员 2.2.1 主要职责: 1. 组织本单位人员任职资格的申报和资格审查 2. 负责本单位初、中级任职资格的评分,并将评分结果报评定委员会二、职称评定机构和职责p 基本条件1.上年度 中及以上,合素 价中上及以上(8素价中5 中上及以上),才能参,否需事部 理特批;2. 研人 称定笔及格,方可参;3.三维设计软件基础应用培训及考试,成绩合格,以O

3、A发布的成绩为准(电气专业和专利、标准化、PDM、项目管理等岗位从事技术管理类人员暂不作考核),否则需报分管理领导特批;4.通过标准化的培训与考试,成绩合格,以OA发布的成绩为准(专利类、PDM、项目管理等岗位从事技术管理类工作的人员暂不作考核),否则需报分管理领导特批。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1. 学要求:本科及以上;2. 工作年限要求(足1即可): 博士 : 9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士 :12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本科 :15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p 评职条件(一)专家级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3. 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敬业态度,项目管理及推动

4、能力强;4. 公司某类产品技术带头人或技术权威;5. 授 明利1或用新型利5以上(含);6. 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或发明奖3次以上(含);7. 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含)(第一作者);8. 破格参评需报副总裁以上领导批准。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1. 学要求:本科及以上;2. 工作年限要求(足1即可): 博士 : 6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士 :9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本科 :12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二)正高级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3. 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敬业态度,项目管理及推动能力强;4. 公司某类产品技术负责人

5、;5. 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或发明奖2次以上(含);6. 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类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第一作者);7. 获授权专利3项以上(含);8. 破格参评需报副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1. 学要求:科及以上;2. 工作年限要求(足1即可): 博士 : 2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士 :5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本科 :8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工作7年以上(含), 入司2年以上。(三)副高级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3. 在公司有重大研发项目(分管公司领导4签批项目)组长(经理)的工作经历4. 奖项、专利及论文

6、情况(至少满足1项); (1)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或发明奖1次以上(含) (2)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 (3) 获授权专利2项以上(含);5. 破格参评需经研究院长及以上领导批准。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1. 学要求:科及以上;2. 工作年限要求(足1即可): 士 : 2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本科 :5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科 :8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四)中级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3. 担任过关键部件(或重要度和技术复杂性相当)的设计负责人;4. 破格参评需经研究院长或以上领导批准;5. 持有外部高级职称(国家/省人事厅/大型央企颁发),

7、入司满1年, 申请前3个月绩效不低于“中”,由HR部审核,事业部总经理批准 后,可直接评定为主任工程师。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1. 工作年限要求(足1即可): 士 :试用期满后; 本科 :1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 科 :3年以上(含),入司一年以上。(五)初级2. 破格参评需经研究院长或以上领导批准;3. 持有外部高级职称(国家/省人事厅/大型央企颁发),入司满1年, 申请前3个月绩效不低于“中”,由HR部审核,事业部总经理批准 后,可直接评定为主管工程师。三、职称申报和评定条件四、职称等级和技术级别 详见详见研发职称等级、名称、技术级别研发人员内部职称共设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专

8、家级五个等级,十三个级别和一个特级。职称等级职称名称专业技术级别备 注专家级首席科学家特级享受副总裁级待遇副总经理级高级工程师一级享受副总经理级待遇总助级高级工程师二级享受总裁助理级待遇正高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级三级享受总监级待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二级四级享受副总监级待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三级五级享受总监助理级待遇副高级高级工程师一级六级享受正部级待遇高级工程师二级七级享受副部级待遇高级工程师三级八级享受部长助理级待遇中级主任工程师九级享受正科级待遇副主任工程师十级享受副科级待遇初级主管工程师十一级工程师十二级助理工程师十三级研发职称等级、名称、技术级别5.1 职称申报 申报人填写三一集团研

9、发技术职称申报表(另见附页), 院长审核 签字,提交各HR部五、职称评定流程与方法5.2.1 资格审查 根据职称申报条件严格资格审查,由各事业部HR部完成,通过资格审查,才可参加专业考试 5.2 资质评审 主要包括资格审查、专业考试和评分5.3.1 专业考试根据考试指南,分机械类、液压类、控制类、综合类(见附件4),由各事业部HR部组织组卷和考试。考试结果报研究总院和人力资源总部,考试及格(60分),才可参加评分。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5.3 资质评审5.3.2 评分申报正高级和专家级,由总院组织,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分,报董事会批准;申报副高级,由总院组织,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分,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批

10、准;申报初级和中级(除技术管理人员),由各事业部HR部组织,职称评定小组评分,职称评定小组组长批准,并将评分结果报职称评定委员会;申报初级、中级的技术管理人员,研究总院组织评分,职称委员会主任批准;评分及格(60分),五、职称评定流程与方法专业类型考试指南的主要内容考试对象机械类机械原理及设计机械工程师工艺工装工程师材料工程师动力工程师工业设计工程师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液压类液压原理液压工程师液压系统液压控制控制类电气控制方向电气控制电气控制工程师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数据结构和C语言计算机网络综合类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工程师专利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资料工

11、程师其他研发编制技术管理工程师专利知识标准化知识信息安全知识附件4:考试指南五、职称评定流程与方法5.3 任职评定 主要包括评分排序、任职分数线确定、审核发布5.3.1 评分排序按申报职称级别和隶属事业部,评分由高到低分别排序,总院完成5.3.2 任职分数线的确定根据各职称级别及格人数,确定任职的最低分数线;正高级和专家级,报董事长审批确定;副高级及以下,报职称评审委会主任审批确定5.3.3 审核发布正高级及以上,报董事长审核签发;副高级,报职称委员会主任审核签发;初级和中级,由各事业部总经理审核签发六、职称评定的关键控制节点6.1 职称申报原则6.1.1 符合职称申报的条件,首次申报职称时:

12、 一般员工或行政级别为科级的研发人员:可申报中级及以下的任何一级别的职称; 行政或待遇为部级的研发人员:可申报副高级及以下任何一级别职称; 行政或待遇为总监级的研发人员:可申报正高级及以下任何一级别的职称; 行政或待遇为总助级以上:可申报任何一级别的职称; 外部已获的国家认可的奖项、专利、著作、论文及个人荣誉,按公司内部的业绩同等对待。六、职称评定的关键控制节点6.1.2 已有公司内部职称,职称晋升时: 特殊情况,经分管公司领导特批后,可越一级别申报职称,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越二级申报; 外部已获的奖项、专利、著作、论文及个人荣誉等,不再作为申报条件和评分的内容。6.2 各级职称评审过程必须经过

13、答辩环节,高级及以上的由总院统一组织答辩,初级及中级由各事业部HR部组织,可邀请人力资源总部或研究总院派员列席。6.3 外部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国家/省/市人事部门颁发),入司满一年后,报隶属事业部总经理批准,分别转评为公司内部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并报HR总部和总院备案,各事业部HR部办理本单位相关业务。6.4 中级及以下职称由各事业部的HR部颁发证书,高级及以上职称由研究总院和人力资源总部统一颁发证书。六、职称评定的关键控制节点七、职称应用7.1 研发内部职称享受对等行政职务待遇级别(见附件2)。7.2 新评定或晋升职称人员统一在现有的职等工资基础上加薪不少于10%,并套入职称等级对应的

14、职等工资档,低于职称等级最低档的一次性调至最低档;调薪后职等工资不得高于对应的职称等级工资的最高档。7.3 新评定或晋升职称的研发人员从发布后的下个月1日启薪,由各HR部落实薪酬 。 修改前修改后等级名称级别等级名称级别资深技术专家首席科学家H7专家级首席科学家特级首席专家H8副总经理级高级工程师一级H9专家团专家H10总助级高级工程师二级技术特级高工H11正高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级三级一级高工H12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二级四级二级高工H13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三级五级高级三级高工H14副高级高级工程师一级六级四级高工M1高级工程师二级七级五级高工M2高级工程师三级八级中级主任工程师M3中级主任

15、工程师九级主管工程师M4副主任工程师十级初级一级工程师L1初级主管工程师十一级二级工程师L2工程师十二级三级工程师L3助理工程师L4助理工程师十三级修改前后职称等级、名称、级别对比第二部分 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内部职称评分手册三一集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修版)1. 学(最高5分):本科1分,硕士3分,博士5分;2. 工作年限加分(最高5分)(一分) : 本科 :满十五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 士 :满十二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 博士 :满九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3分。

16、 (一)专家级一、专家级评分标准3. 知(逐项加分,最高20分) 一、专家级评分标准u 产品知识(0-5分)u 专业知识(0-15分),按考试成绩计分:60分以下计0分;60分以上按公式 计算, 指考试成绩4. 工作能力(30分) u 目管理能力(0-6分)u 方案策划能力(0-6分)u 市分析能力(0-6分)u 能力(0-6分)u 指下工作能力(0-6分)5. 在司工作业绩(逐项加分,最高25分) u 国家 励:一等15分/次,二等10分/次,三等5分/次;u 省(部) 励集科技步:一等5分/次,二等3分/次,三等1分/次;同一品只算一次;u 在国家 刊物上表相关文每篇加2分;u 在省级专业

17、刊物或三一研究与创新发表相关论文每篇加1分;u 对公司某类产品的开发或品牌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3-5分);u 主持公司全新项目的开发并获得成功(3-5分);u 管理成绩突出,担任一级部门副职及以上职务,上年度绩效等级为中得0分,等级为中上得1分,等级为上得2分。 一、专家级评分标准6. 新(逐项加分,最高10分) 一、专家级评分标准u 明利每5分;u 外或用新型利每加1分;u 公司科技新每加3分。7. 其它励加分(最高5分)一、专家级评分标准条件加分分值备注三一人物 5加分以参评人员最高奖项值为准,不重复计算先进科技个人奖3岗位标兵2优秀标准化工作者奖2优秀专利工作者奖2u 获奖加分1. 学(

18、最高5分):本科1分,硕士3分,博士5分;2. 工作年限(最高5分)(一分): 本科 :满十二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 士 :满九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 博士 :满六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3分。 二、正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二)正高级工程师3. 知(逐项加分,最高20分) 二、正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u 产品知识(0-5分)u 专业知识(0-15分),按考试成绩计分:60分以下计0分;60分以上按公式 计算, 指考试成绩4. 工作能力(30分) u 目管理能力(0-6分)u

19、方案策划能力(0-6分)u 市分析能力(0-6分)u 能力(0-6分)u 指下工作能力(0-6分)二、正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5. 工作业绩(逐项加分,最高25分)u 国家 励:一等15分/次,二等10分/次,三等8分/次;u 省部 励集科技步:一等8分/次,二等5分/次,三等3分/次;获地市级奖励:一等奖3分/次,二等奖1分/次;同一品只算一次;u 在国家 刊物上表相关文每篇加2分;u 在省级专业刊物或三一研究与创新发表相关论文每篇加1分;u 对公司某类产品的开发或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3-5分);u 主持公司全新项目的开发并获得成功(3-5分);u 管理成绩突出,担任院长助理及以上职务,上年度绩

20、效等级为中得0分,等级为中上得2分,等级为上得3分 二、正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6. 新(逐项加分,最高10分) u 明利每5分;u 外或用新型利每加1分;u 公司科技新每加3分。二、正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7. 其它励加分(最高5分)条件加分分值备注三一人物 5加分以参评人员最高奖项值为准,不重复计算先进科技个人奖3岗位标兵2优秀标准化工作者奖2优秀专利工作者奖2u 获奖加分二、正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1. 学(最高5分):专科1分、本科3分、硕士4分、博士5分;2. 工作年限(最高5分) (年限加分,选择一项计分): 持有国家评定的高级职称加1分。 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职称满七年后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

21、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 本科毕业:满八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 硕士毕业:满五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 博士毕业:满二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三、副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3. 知(逐项加分,最高20分) 三、副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u 产品知识(0-5分)u 专业知识(0-15分),按考试成绩计分:60分以下计0分;60分以上按公式 计算, 指考试成绩4. 工作能力(30分) u 目管理能力(0-6分)u 方案策划能力(0-6分)u 市分析能力(0-6分)

22、u 能力(0-6分)u 指下工作能力(0-6分)三、副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5. 工作业绩(逐项加分,最高25分)u 国家 励: 一等20分/次, 二等15分/次, 三等10分/次;u 省部 励/集科技步: 一等15分/次, 二等10分/次, 三等5分/次; 获地市级奖励: 一等奖8分/次, 二等奖5分/次,三等奖3分/次; 同一品只算一次;u 在国家 刊物上表相关文每篇加3分;u 在省级专业刊物或三一研究与创新发表相关论文每篇加2分;u 在司担任过重大项目经理,并成功实施项目(0-15分)或未担任经理,但对公司产品的开发、质量提升、技术管理做出了贡献(0-10分) ;u 管理成绩突出,担任研究所

23、所长助理及以上职务,上年度绩效等级为中得0分,等级为中上得2分,等级为上得3分 。三、副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6. 新(逐项加分,最高10分) u 明利每5分;u 外观、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每项加2分;u 公司科技新每加3分;u 从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方法等对公司贡献进行评分(只限技术管理人员,不包括从事产品设计或技术研究的院所长,0-10分)。三、副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7. 其它励加分(逐加分,最高5分) 条件加分分值备注三一人物 5加分以参评人员最高奖项值为准,不重复计算先进科技个人奖3岗位标兵2优秀标准化工作者奖2优秀专利工作者奖2u 获奖加分三、副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u 个人绩效累积得

24、分序号绩效评定等级加分分值备注1年度绩效考核上5上一年度绩效中上32中03三、副高级工程师评分标准1.学(最高10分):专科5分、本科7分、硕士及以上10分;2.工作年限(最高10分) (年限加分,选择一项计分): 持有国家评定的中级职称加3分; 专科毕业:满五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 本科毕业:满三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 硕士毕业:满一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4分。四、中级工程师评分标准3. 知(逐项加分,最高25分) u 产品知识(0-10分)u 专业知识(0-15分),

25、按考试成绩计分:60分以下计0分;60分以上按公式 计算, 指考试成绩四、中级工程师评分标准4. 工作能力(逐项加分,最高20分) u 能力(0-3分)u 外水平(0-2分)u 进行专业技术交流能力(0-4分)u 熟练使用各种工作软件(0-3分)u 产品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管理能力(0-8分)四、中级工程师评分标准5. 工作业绩(逐项加分,最高25分) u 国家 励: 一等20分/次, 二等15分/次, 三等10分/次u 省部 励/集科技步: 一等15分/次, 二等12分/次, 三等8分/次; 获地市级奖励: 一等奖10分/次, 二等奖8分/次,三等奖5分/次; 同一品只算一次;u 在国家 刊

26、物上表相关文每篇加5分;u 在省级专业刊物或三一研究与创新发表相关论文每篇加3分;u 产品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管理业绩(0-20分)。四、中级工程师评分标准6. 新(逐项加分,最高5分) u 明利每5分;u 外观、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每项加2分;u 公司科技新每加3分;u 从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的方法等对公司的贡献进行评分(只限技术管理人员,不包括从事产品设计或技术研究的院所长,0-5分)。四、中级工程师评分标准7. 其它励加分(最高5分) 条件加分分值备注三一人物 5加分以参评人员最高奖项值为准,不重复计算先进科技个人奖3岗位标兵2优秀标准化工作者奖2优秀专利工作者奖2u 获奖加分四

27、、中级工程师评分标准u 个人绩效累积得分序号绩效评定等级加分分值备注1年度绩效考核上5上一年度绩效中上32中03四、中级工程师评分标准1. 学(最高10分):中专3分、专科7分、本科以上10分。2. 工作年限(最高10分) (年限最高10分,选择一项): 持有国家评定的初级职称加3分; 中毕业:满三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 大毕业:满二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1.5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5分; 本科毕业:满一年开始计分,外部工龄每增加一年计2分,公司工龄每增加一年计3.5分。五、初级工程师评分标准3. 知(逐项加分,最高30分) u 产品知

28、识(10分)u 专业知识(20分),按考试成绩计分:60分以下计0分;60分以上按公式 计算, 指考试成绩五、初级工程师评分标准4. 工作能力(逐项加分,最高25分) u 、 能力(0-3分)u 外水平(0-3分)u 熟练使用各种工作软件(0-4分)u 设计能力、技术研究或技术管理能力(0-15分)五、初级工程师评分标准5. 工作业绩(逐项加分,最高20分)u 国家 励: 一等20分/次, 二等15分/次, 三等10分/次;u 省部 励/集科技步: 一等15分/次, 二等12分/次, 三等8分/次; 获地市级奖励: 一等奖10分/次, 二等奖8分/次,三等奖5分/次; 同一品只算一次;u 在国

29、家 刊物上表相关文每篇加5分;u 在省级专业刊物或三一研究与创新发表相关论文每篇加3分;u 产品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管理业绩(0-15分)。五、初级工程师评分标准6. 新(逐项加分,最高5分) u 明利每5分;u 外观、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每项加2分;u 公司科技新每加3分;u 从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的方法等对公司的贡献进行评分(只限技术管理人员,不包括从事产品设计或技术研究的院所长,0-5分)。五、初级工程师评分标准7. 其它励加分(最高5分)条件加分分值备注三一人物 5加分以参评人员最高奖项值为准,不重复计算先进科技个人奖4岗位标兵3优秀标准化工作者奖2优秀专利工作者奖2u 获奖加

30、分五、初级工程师评分标准u 个人绩效累积得分序号绩效评定等级加分分值备注1年度绩效考核上5上一年度绩效中上32中03五、初级工程师评分标准附件1 :研发职称评分指导原则1. 学历评分 参照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内部职称评分手册第1点执行2. 工作年限评分 参照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内部职称评分手册第2点执行3. 知识评分 3.1 考试成绩评分(见下页) 3.2 产品知识评分,由评委参照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内部职称评分手册 中3.1评定4. 工作能力评分 由评委参照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内部职称评分手册中第4点评定考试成绩 为0-59分为60分及以上初级职称0中级职称0副高级职称0正高级职称0专家级职称0附件5:研发

31、职称评分指导考试成绩评分标准考试成绩职称等级得分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 在司工作业绩评分(见下页) 5.1 获科技奖得分 5.2 国家级刊物论文得分 5.3 省级刊物论文得分 5.4 主要工作业绩得分(由评委参照内部职称评分手册第5点(5.4 开始)评定)6. 创新 6.1 发明专利(已授权) 6.2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已授权) 6.3 三一科技创新奖7. 其他评分 参照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内部职称评分手册第7点执行 国家科学技 步二等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称(分)1-315151510104-6101010777-105554

32、4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1 科技奖个人得分标准 省(部)一等/三一科技步一等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1-2151515853-4101010635及其以后55531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1 科技奖个人得分标准 省(部)二等/三一科技步二等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1-2121210533-4887325及其以后44411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1 科技奖个人得分标准 省(部)三等/三一科技步三等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

33、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1-2885313-4553205及其以后22110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1 科技奖个人得分标准 市科技步一等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1-210108303-4775205及其以后44210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1 科技奖个人得分标准 市科技步二等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1-2885103-4553005及其以后22100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1 科技奖个人得分标准 市科技步三等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

34、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1553002-3332004-5 11100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1 科技奖个人得分标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第一作者55322第二作者44211第三作者33100第四作者及以后22000 国家级刊物评分标准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2 论文个人得分标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第一作者33211第二作者22100第三作者及以后11000 省级刊物或三一技术刊物论文评分标准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2

35、 论文个人得分标准 明利(已授)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第一排名55555第二排名44444第三排名33333第四排名22222第五排名及以后11111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3 创新个人得分标准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已授权)评分标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第一排名22211第二排名及以后11100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3 创新个人得分标准 三一科技创新奖个人得分准个人排名和得分标准初 称(分)中 称(分)副高 称(分)正高 称(分)家 称(分)1333332-3222224-5 11111附件5:研发职称评分指导5.3 创新个人得分标准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