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培训教材.pptx

上传人:浮梦生 文档编号:5734376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41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培训教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培训教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培训教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培训教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培训教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社区工作的价 和理基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本章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社区工作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以及几种重要的社区工作理论;难点是如何使学生逐步树立社区工作价值观,遵循社区工作原则,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一 社区工作的价一、社区工作的价值观(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知识点回顾1.价值观是指居于一个人全部信念核心地位的信念,是主体看待客体及评价其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2、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指导其实践的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具体价值观: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保密。/人的价值与尊严、社会正义、助人自助(本教材观点/资格考试知识点)。(二)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的特点/专业价值观: 社区工作价值观是社区工作实践的灵魂和方向,也是社区工作者投身于社区工作的主要动力和评判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1.以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社区工作以社区为介入单位,它所关注的始终是社区共同体和人的处境,通过社区工作来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其价值目标是实现“集体增能”。当居民群体认识到他们相互负有责任

3、,并由此创造了未来发展的“社会资本”时,他们取得了“集体增能” 。2、以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所谓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是指把健全的公共政策视为在现代社会中帮助个体自我实现的合理的社会功能,将机会平等和社会福利看作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正义意味着保证人们的平等机会和权利,保证人的价值和尊严。正义的种类:报应性、分配性正义:报应性正义:通过法律来解决,“罪有应得”分配性正义: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标准是什么?谁定标准?为谁定标准)小个人、家庭、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个人还是社会?政府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举例说明3.以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 民主参与体现了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也是实现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的途

4、径。通过民主参与可以提升个人、团体乃至整个社区的政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能够使居民学习民主技能;制定比较好的决策;促进个人成长,提升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垄断;满足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归属感、地位和声望等)。 小交流你身边居民的参与意识如何?举例说明。4.以互助取向的助人服务 社区工作认为当人的社会角色(选民、邻居、组织成员、公共活动参与者等)萎缩,对公众事务和社区事务及他人的兴趣日益削减的时候,实际是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疏离和冷漠,这是社会解体、个体异化的现象,同时又与人的个体需求背道而驰,所以社区工作强调社区成员、组织间的互动往来,强调互助和社区关怀。5.以社会行动取向的工作

5、策略社区工作者应当挑战社会的不公正,适当运用组织和行政的动员过程维护社区居民的正当利益。社区工作者应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通过积极的行动策略,有效地达到目的。“当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严重和迫切时,一些美国式抗争形式(纠察、联合抵制、静坐)被认为是适当的”。第二 社区工作的基本原一、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具体表现为:1.以解决社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目标。2.以人的发展为目标。3.以社区能力建设为目标。4.以集体增能为目标。二、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人、财、物)三、强调居民参与居民参与既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手段。四、尊重社区自决尊重社区自决有两个基本涵义:一是由社区组织和居民自主选择或

6、确定社区发展方式和行动策略。二是由社区自主管理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五、开展广泛合作(社区内外)小价值观和基本原则是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依赖的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论依据。价值观决定了社区工作者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路径,基本原则左右着社区工作者解决问题的方式。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完善。第三 社区工作的理基一、社区工作理论概述(一)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关于理论的知识要点回顾1.理论的涵义:2.理论对社会工作的作用3.理论的分类 (二)社区工作理论的分类: 1.基础理论/实践理论/影响社区工作实践的理论/为社区工作的理论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

7、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有关社会科学的理论。通过这些理论可以帮助社区工作者认识和理解其工作环境(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工作对象(居民的行为方式、社区组织的功能特征)、选择适当的工作策略(采取冲突方法、协调方法或合作方法)。 2.实务理论/社区工作的理论:即社区工作实务中的具体策略、方针、政策、原则和模式方法等。这些理念是由实务中衍生出来的。二、社区工作的相关理论(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二)社会冲突理论(三)社会交换理论(四)社会学习理论(五)社会建构理论(六)社会资本理论(七)新保守主义(八)多元主义(九)西方马克思主义(十)费边主义(十一)社群主义(十二)新女性主义(

8、十三)环境保护主义(十四)人权与民主(十五)增能(十六)社会支持网络主讲理论第一,人权与民主(讨论课)第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三,赋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理一、概述(一)发展及研究结果鲍尔比首先在精神医学领域提出了依恋理论,强调早期关系(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并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大量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烈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9、(二)基本假设:人无法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都会遭遇一些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支持以应对问题。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越能够更好的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因此,弱势群体更容易遭受社会风险,也最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社会发展。 (三)类型划分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社会支持,这类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关系、人脉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是主观社会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

10、会中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社会支持还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很大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有些人可以通过渠道的拓宽、主动追求等途径获得更多支持;而有些人却消极等待社会支持。 二、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套个人联系,个人通过它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接受情绪上的支持,物质上的帮助、服务及信息。三、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1.正规支持网络:由政府、非政府福利组织及营利机构等专门机构和支薪人员组成的服务网络。特点:-受政府资助、管理和监督;-需甄别服务需要,订立接受服务的资格,有明确及正式的服务提

11、供步骤;-一定程度上可保证服务质量。2.非正规支持网络:是指由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以及案主群的互助组织所组成的服务网络。优点:快捷、人性化、可动员更多社区资源,有利于建立关怀社区。缺点: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四、非正规支持网络的不同形式(图)五、运用社会支持网络介入工作的一般程序(一)了解服务对象及其面临的问题(二)找出服务对象现有的网络(三)进行网络分析,评估哪些是可提供支持的网络(四)进行网络联接(五)为各网络提供支援服务,使其可充分发挥功能(六)有需要时,扩大现有网络或建立新网络(七)维系网络的运作案例:三毛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子,读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很差,经常逃学到游戏厅去玩电子游戏,

12、有时还偷家里的钱去玩,他还交了一群哥们。老师、同学不愿与其交往。三毛的家庭成员有爸爸和妈妈,爸爸是公司经理,整天忙于公司事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母亲由于文化水平所限,对于三毛的教育和管理属于溺爱型。他的邻里有三个小朋友:小军、小福和小强,但其家长不让与三毛玩,怕被传染坏习惯。分析三毛面临的问题,并谈谈如何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帮助三毛。 /增能/充/增理(empowerment)一、历史追溯 赋权理论及实践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但其兴盛和发展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它的一部重要的先驱性著作是1976年Solomon出版的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 /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

13、社会工作,它 开启了增权理论的系统论述,也标志着赋权取向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 美托尼莫里森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看,看那边,那个女孩,看她的眼睛,比我的蓝吗?”“没有你的蓝。”“你好好看清了吗?”“好好看清了。”“又来了一个,看看她的眼睛,看看是不是比我的蓝?” 最蓝的眼睛 二、什么是赋权1.字典中的定义:韦伯斯特新世界辞典:赋予权利或权威;赋予能力;使能;允许。韦氏大学字典:授予权威或法律权利;使有能力;帮助自我实现或增强影响。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使有权利。即指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社团重新获得权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人也是集体所经历的过程。社会工作辞典: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

14、高他们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的状况的目的的过程。2.学者的解释Solomon(1976):强调这是一个“减少无权感”的过程,方法是通过发掘“无权的一群”的权力障碍,协助他们消除非直接权力障碍的效果与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他认为,赋权指的是一个过程,其中,社工将与案主共同采取一些行动,来减少由于消极的价值观给案主带来的无权状态,并克服一系列障碍来解决问题。 Rappaport(1981、1984、1987):赋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们、组织和社区对其事物获得控制的机制。科福(1984):赋权是指发展积极的自我能力意识,对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批判性的、分析性

15、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资源。Torre(1985):赋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权力的再分配、一个过程以及一个目标。斯坦堡(1991):赋权指获得权力、发展权力、夺取权力,或者说是帮助使用权利或能够行使权力的过程。Uiterrez(1998):赋权是一个增加个人权利、人际权利或政治权利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个人能够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综上所述,赋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其定义涵盖了三个层面:个人层面的赋权: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社区层面的赋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社会层面的赋权:获得更多的能力

16、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3.赋权的定义“赋权” 是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一种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这里的“权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拥有的能力,是对外界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人们对他人、组织或社会的拥有、控制和影响。 三、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无力感?为什么需要赋权?无力感是基于这样的因素:如经济无保障、政治上的失语、无法企及信息、缺乏批判和抽象思维、生理和心理压力感等。所罗门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发展: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的良好经验带给了他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与能力,而这样的信心与能力增强了他们协调人际关系、充分运用社会制度去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

17、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拥有有利于接受并良好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但对于很多受压制的人群来说,他们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权力障碍。间接性权利障碍:负面的早期生活经验(如因种族、残疾或贫穷而遭受的耻辱)会减少人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从而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协调和社会制度的运用,并进而直接制约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承担。直接性权利障碍:如劣质的服务可能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并阻滞个体的发展 ;教育过程中的歧视可能限制人们的学习机会,也可能妨碍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扮演。保障人权是联合国公约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含义是,人人都有享受正常生活和安全保障的权利。强调所有的人(尤其是穷人)都有权利从发展当中受益是基于人权和公民权思

18、想的考虑。公民权是相对于国家说的,是指公民与国家处于平等地位,并且国家是对大众负责的最终政治性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阶层可以享受特权,公民身份是完整的,不存在“半个公民”的情况。对公民权的尊重是人们进行平等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国家进行利益分配等政治行为的基础。四、赋权的假设前提:1.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力是变化和发展的,无权或弱权的地位状况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2.弱势群体可以在适当的协助之下,可以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3.赋权的价值基础是充分实现人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社会环境保护、消除各种歧视、强调案主自决和自我实现。五、赋权的实践框架1.目标:就是要用具体的策略去削减、消灭

19、、抗击并改变社会中的强势群体的、可能影响特定个体或社会群体的负面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协助案主赋权自己从压制性的生活中走出来。2.实践模式:(1)消除案主身上的、起源于负面评价的各种消极反应,让他们看到自己能够在解决自身面临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2)发现并消除影响案主的障碍,发现并实施有利于有效解决问题的支持性措施。3.实践原则(Lee2001)(1)所有的压制对于生活而言都是破坏性的,社工和案主都应挑战之。(2)社工应该对压制的情景拥有一个整体的视角。(3)人们赋权自己,社工进行协助。(4)具有共同基础的人需要相互赋权。这个原则聚焦于赋权过程中的集体权力,社工要经由群体而协助案主赋权。(

20、5)社工应该与案主建立互惠和相互的关系。(6)社工要鼓励案主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7)社工应该维持这样一个聚焦,即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8)社工应该维持社会变迁的聚焦。在案主的抗争过程中,社工要将其与更大的压制议题联系起来并采取联合行动迈向社会变迁。(9)赋权实践之中,社工与案主是一种双向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相互关系、互惠关系、共享关系、平权关系。(10)干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案主与社工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案主立即性的需要;第二层面是教导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案主的权力动态机制;第三层面是集体行动。4.赋权的三个面向(增权的再思:边缘社群与社区工作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黄洪 李昺

21、伟 )赋权的首个面向:边缘社群本身现时我们常用弱势社群来形容妇女、老人、残障人士、长期病患者、失业者、领取综援家庭等等。在分析为什么这些社群会无权无势时,很多时会归结是因为这些社群缺乏适当的信心、意识或能力。而在增权的界入时强调只要给予这些弱势社群平等的机会、资源,只要提高他们的能力、知识或技巧,提升他们的意识,透过参与的过程,他们便可以脱离弱势。增权的第二个面向:重整社会权力关系就解决上述增权第一个面向的盲点,我们认为应以一个去权(disempowerment)的角度来理解边缘社群涌现的情况。所谓去权,就是社会里某些社群因为受到主流社会的压迫和剥削,而未能保护及运用一些他们有权享用的社会资源

22、例如基本的居住条件、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教育及技术的训练、接收信息的条件等以至处于经济脆弱,及在权力及资源分配上陷于边缘的位置。而去权既是这压迫和削削关系的过程和结果。 增权的第三个面向:建立新的世界观及价值观 出现上述吊诡的情况正是增权的第二个面向的盲点。改变权力关系中的角色并不代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权力关系。将弱者发展成为强者是增权第二个面向的目标,但当弱者变成强者当权时很有可能对其他弱者进行更残酷、更可怖的压迫和剥削。 六、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型Gutirrez、Parsons和Cox (1998) 增权是在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中发展获得权力的能力,要想达到此一目的必须通过一个过程,而如

23、下四项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构成要素:第一,态度、价值和信念。促进为自己行动的自我感、自我价值的信念和控制感,这些关于自我效能的信念会影响增权的过程。 第二,通过集体的经验加以确认。在集体经验中,自我和他人认识到共享的经验。这种认识可以促成集体的观点,进而减少自责、增加寻找个人失败以外的其他原因、产生共同的命运感和提升意识。集体经验可以鼓励个人超越个人层面,而在其他的系统譬如家庭或社区系统之上来看待改变。 第三,批判性思考和行动的知识与技巧。通过互相分享和支持,个人可以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内在和外在方面。他们可以确认宏观层面上的结构和它们的影响,并探索他们如何获得他们的价值、信念和态度,以及它们如何

24、影响问题。日益增加的权力包括学习批判性的思考、学习如何获得信息和采取行动、实际采取行动和评估结果。把问题放在社会政治背景中的过程,可以减少自责并帮助个人在社会中寻找问题的原因。通过意识提升,人们会逐渐地认识到他们的问题是怎样和其他人的问题相似的。他们也会开始注意共同的经验,而这种共同的经验会帮助他们集体地去理解和采取行动。 第四,行动。通过反思性的行动(实践),个人可以发展行动策略,并培育影响内在和外在结构所必须的资源、知识和技巧。在心理上,他们学习承担其行动的责任。在行为上,他们变得愿意并能够和其他人一道行动,以实现共同目标和社会改变,以及影响这些行动和向这些行动学习。Gutirrez、Pa

25、rsons和Cox (1998)认为,虽然这四个构成要素是增权所必须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直线性的联系,作为工作的一个起点,它们任何一个都不比其他的更重要。 七、贡献与局限1.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赋权已被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之中,如穷人和无家可归者、儿童和家庭、少数族群、老人和同性恋等。赋权并非仅仅限于允许或帮助案主采取行动,其目标也在于释放并转移一定的权力给案主,以使其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变迁。2.局限:(1)赋权视角的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有聚焦于发展案主的能力而非社会变迁的风险;(2)赋权对象并不将自己融入到更大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网络中去,而只是从他们所在的被压制的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同样被压制的人那里获得权力与资源去改变自己的弱势生存状态,而没有从更大、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权力与资源;(反对外劳)(3)赋权成功难以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赋权实践有流于形式的风险。思考与1.简答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2.简答非正式支持网络的类型3.简答社区工作的价值观4.论述社区义工队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