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doc

上传人:清凉的夏天 文档编号:5792757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DOC 页数:150 大小:31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亲,该文档总共1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导论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A、科学社会主义 B、历史学 C、军事学 D、社会学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 )的统一。A、实践性 B、人民性 C、革命性 D、发展性3、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 )为中心。A、国家 B、政党 C、社会发展 D、人民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的发表。A、神圣家族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2、 D、资本论5、( )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时代性、原创性贡献。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9、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

4、、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

5、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6、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8

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21、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2、 (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

7、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时代课题。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3、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 )结合起来。A、实践性 B、革命性 C、人民性 D、发展性24、 马克思主义的( )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A、实践性 B、革命性 C、人民性 D、发展性25、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特征。A、实践性 B、革命性 C、人民

8、性 D、发展性参考答案:1、 A 2、C 3、D 4、C 5、D 6、C 7、A 8、A 9、B 10、C 11、B 12、C 13、 A14、D15、A16、A 17、C 18、D 19、A 20、C 21、D 22、D23、B 24、C 25、D2、 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历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E、社会学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 )的统一。A、实践性 B、人民性 C、 科学性 D、革命性 E、发展性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

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A、创新性 B、开拓性 C、历史性 D、时代性 E、原创性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包括(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人民性 E、发展性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集中概括。A、立场 B、观点 C、方法 D、理论 E、思想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

1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8、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 A、 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9、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第10、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1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参考答案:1. ACD 2、CD 3、DE 4、ABCDE 5、ABC 6、BCD 7. ABC 8、BC 9、AB 10、ABC 1

11、1、CD3、 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

12、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

13、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

14、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15、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5、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

16、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后继者对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6、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这一说法不对。即使马克思主义学得很好,按照它办事,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最大的道理。各个具体事物还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有自己的小道理。按照正确的世界观办事也有可能发生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造成错误和失败。但是,正确世界观的指导首先可以避免许多错误,其

17、次可以使人们在犯错时及时地改正错误。四、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哪些?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

18、的科学真理。4、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

19、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

20、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1、2、3对于马克思主义的

21、认识正确?并阐述理由。2、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

22、;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世界的物

23、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2、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依据(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3、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24、 D、唯心主义5、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6、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生死由命,富贵在天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5、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人的神灵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9、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1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 B、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11、下列说法中,哪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A、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是固

26、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12、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的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13、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1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5、列宁指出:

27、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层次性17、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18、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 ( )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19、“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20、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表明:( )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 D、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21、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22、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以预言,

29、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和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23、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24、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这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5、把个人的感觉、观念当作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这是( )的观点。

30、A、不可知主义 B、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26、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一种( )的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27、“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种说法体现了( )的观点。 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28、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其( )。A片面地看问题 B机械地看问题C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29、下列四条哲学命题均为唯心主义观点,但其中( )的说法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理在先、气在后。” D“存在就

31、是被感知。” 30、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 A、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B、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偶然的C、前者代表事物的本质,后者代表事物的现象D、前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后者则是客观存在3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这是( )。 A肯定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夸大“神灵”作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人的精神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 )思维方式的特点。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33、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就是指( )。 A、 对同一个命题的内容

32、既加以肯定又加以否定B、 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对立性C、 任何事物内部或两个事物之间的势不两立D、 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34、我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它是忽略了事物内部矛盾的( )。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35、中国古人所讲的“防微杜渐”的道理,今天从哲学上看,其理论根据就是关于( )规律的原理。 A、对立统一 B、质量互变 C、否定之否定 D、因果轮回36、质量互变规律中的质变形式分为“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 就属于“非爆发式飞跃”的一种。 A、电闪雷鸣 B、禾苗的生长C、陨星的坠落 D、从猿到人的转变3

3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的哲学原理。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在质变形式中包含有“非爆发式飞跃”C、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D、质变将导致新的量变发生38、对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这样做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关于( )规律的原理的。 A、对立统一 B、质量互变 C、否定之否定 D、因果联系39、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论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 A、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B、循序渐进,集腋成裘C、彻底推翻旧制度、旧秩序,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D、对人类的

34、历史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4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 A昼夜更替 B寒来暑往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41、白天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属于( )的联系。 A必然性 B因果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42、和“现象”不同,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指( )。 A、我们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可以感知得到的东西B、我们只有通过想象、顿悟和灵感才可以捕捉得到的东西C、深藏于事物内部而不外露的“自在之物”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43、一切都是必然的,世界上没有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A、诡辩论 B、非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不可知论44、“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

35、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4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46、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36、4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8、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49、“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37、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50、“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51、“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52、有这样一道数

38、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53、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

39、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参考答案1、 A 2、C 3、C 4、B 5、C 6、D 7、D 8、A 9、A 10、D 11、C 12、B 13、D 14、A 15、B 16、B 17、A 18、D 19、B 20、B 21、B 22、A 23、D 24、D 25、C 26、A 27、C 28、C 29、C 30、A 31、D 32、B 33、D 34、D 35、B 36、D 37、A 38、C 39、D 40、C 41、A 42、D 43、C 44、D 45、B 46、A 47、B 48

40、、B 49、D 50、B 51、C 52、B 53、B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

41、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6、矛盾同一性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行业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