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清凉的夏天 文档编号:5800900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以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为例谈单元备课的必要性、优势和做法,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介绍如何进行课时备课。视频脚本:必修第三讲(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专题教学设计主持人(侯新磊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课程高中历史远程研修专题节目。在这一专题,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山东省历史教学能手山东师大附中张寿忠老师,全国历史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山东师大附中孟伟老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新课程下的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课改以来,新课程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针对新课程以主题单元呈现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教师

2、的教学视野也应更加开阔,改变面面俱到的“单课式备课法”,采取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单元备课法”。请问两位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单元备课呢? 一、单元备课(一)单元备课的的必要性孟伟:过去的备课,甚至是现在许多时候也是,只按教材上的内容一课时、一课时的进行,这样就容易使有的课安排的内容单薄,有的课的容量又很大,随意性较大,最终导致了教师对教材缺少整体性的思考。现在的高中历史新教材是按照专题单元的形式编写的,每个专题单元里的每一课,实际上又是一个个历史小专题,它们之间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需要我们加以关注。新教材古今中外贯通地编排,拓展了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和旧教材相比在量上并没有多大程

3、度的减少,反而内容更加丰富了;另外三维目标的要求也在事实上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要求,所以常常有老师感到课时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也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张寿忠:我同意孟老师的看法,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从而进行单元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主持人:张老师能否进一步谈谈单元备课有哪些优势?(二)、单元备课的优势张寿忠

4、:(ppt)单元备课的优势1.单元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课程目标。2.单元备课有助于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整体把握教材。3.单元备课能促进教师发挥能动作用,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4.单元备课有利于引领课时备课,为教学的实施作好充分准备。5.单元备课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学生活动的设计。主持人:两位老师的谈话使我明白了单元备课的必要性及其优势,作为年轻教师我特别想知道如何进行单元备课呢?(三)、单元备课的做法张守忠:单元备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ppt)单元备课的内容(一)单元概述 1.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 2.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二)单元教学目标1.

5、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课时安排与教学策略(四)评价反馈首先要从总体上有一个单元概述,其中包括主持人:好的,谢谢张老师,接下来我想请两位老师就新课标必修一“近代民主革命”一目具体谈一谈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张守忠:好的,为了更能够说明问题,下面我以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为例做一介绍。这一单元的单元备课,其首要的指导思想是将“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单元来考虑和设计规划教学过程,而不是仅仅从本单元六个课时教材内容孤立地去设计和执行。 单元概述1.我们应首先把握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ppt)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探索

6、的主题是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华民族的大规模战争和中华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抗争。1840年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在列强的洋枪洋炮的轰击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并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地主阶级领导的禁烟运动和爱国志士的抗敌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汇成了中华民族奋起的交响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介绍了从国家的产生到当代政治文明的政治发展史。其中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根据英、美、法、德四国的近代政治体制确立过程,展示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初步建立

7、。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三大进步思潮中的“自由主义思潮”。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揭示在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激化的形势下,中国如何应对,如何为推翻帝制、建立近代民主共和国而努力。这就是所谓的“民族主义思潮”,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单元存在因果关系。世界范围内,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弊端的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且取得了成功的实践,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最终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第五单元与前面两个单元的关系,就好像是同一大背景下的两条不同线索。因此第四单元承前启后,在模块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第四单元在整个的三册必修模块中也

8、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必修二第10课至第13课和必修三第20课至第23课的内容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可以说近代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学好本单元,将有利于学生对必修二和必修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极大地降低学生今后学习的难度。 主持人:那么,张老师,您又是如何确立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的呢?2.本单元的重点、难点(ppt)本单元特点是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并列表述,探索史则是中国人民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为救国救民进行的不懈探索;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为追求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探索的近代化进程。三者缺一不可。因此,确立教学重点为: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

9、史三条主线本单元所涉及的历史时段虽然不足百年,但这个时段正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些事件势必要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各阶层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和探索。在斗争和探索中,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其探索的内容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确立教学难点为:国际形势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各阶级在近代抗争与探索的作用及不同点主持人:张老师对整个单元的概述体现了一种宏观的教学视野。在了解了整个单元的总体情况之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是目标设计了。孟老师,您对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设计有何见解呢? 单元教学目标孟伟: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统帅。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进行单元备课的目标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要全面准确

10、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关注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即高中历史全部模块的总要求,也要注意本模块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中观目标,而不能仅仅依据本学习主题具体的内容标准,也就是要将宏观、中观、微观目标相结合。课程标准的微观目标是指具体的内容标准,本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在课程标准中表述为:(ppt)(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4)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11、变革的影响。在平时的备课时,我们往往局限在这个具体的内容要求上,仅仅按照这个要求去完成课时备课,这是远远不够的。课程标准中的中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某一模块后所要达到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每一个学习模块后都有明确表述。如课程标准对历史必修一的学习目标表述为:(ppt)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

12、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这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目标与要求,在备课中要充分的注意。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是指高中学生在学完高中历史全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总要求。作为教师也应该予以学习和关注。主持人:好的,谢谢孟老师。那么具体到必修一第四单元,张老师又是如何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呢?张寿忠:具体到第四单元,可以确定如下的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ppt)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13、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正确评价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及不同点。2.过程与方法(ppt)引导学生通过材料解读、问题牵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知历史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运用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并能分析不同种类史料的价值。通过比较、归纳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特征和各派政治力量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本质、特征及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ppt)通过学习本单元血雨腥风

14、的近代历史,充分认识中国近代悲剧发生的根源,汲取近代中国悲剧历史发生的教训,并且矢志不忘。通过了解近代中国各阶层英勇悲壮、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探索,理解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的艰辛,学习先烈们的不屈意志和探索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各阶层不同的探索,理解中华民族不仅是善于学习的民族,而且也是善于创新的民族。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主持人:张老师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如刚刚孟老师的见解一样,高屋建瓴,为展开单元教学理清了思路。在了解了单元概况,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后,您对单元备课的第三大块内容也就是“课时分配和教学策略”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课时分配和教学策略张

15、寿忠:课时分配应该通盘考虑,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够节省课时以利于及时地评价和反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整合教材内容,调整章节顺序;但我们不主张过度打乱教材的编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教学策略也要通盘考虑,尽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侧重点。第四单元的课时安排和教学策略可以这样考虑和安排:本单元共设置6个课时。(ppt)第1课时:鸦片战争(教师主题讲授和学生比较探究)第2课时:太平天国运动(教师讲授和情景再现、讨论交流)第3课时: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讲述和学生比较分析) 第4课时:辛亥革命(教师讲述和学生合作探究)第5课时:五四运动 (教师创设情

16、境适当点拨、学生自主探究)第6课时:(学生探究和单元总结评价)主持人:教学评价对历史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历史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请问张老师,在单元备课中您怎样设计评价反馈环节? 评价反馈张寿忠: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往往淡化甚至忽略历史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法仅限课堂提问、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中心就是考试。而新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如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等方法,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与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第四

17、单元的评价反馈也应该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少年蓬勃的个性之美。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手头最方便的工具课程标准,根据其中的“教学活动建议”设计如下的评价体系:(ppt)1.目标性评价:教师运用单元测验的评价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考查全体学生对本单元基本历史概念和史实的掌握,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2.过程性评价: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思考、讨论,建构知识。如:以“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为题,举办讨论会。教师根据学生在组织和实施过程的表现,记录在案,在学分认定时予以考虑。3.拓展性评价: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或编

18、写纪实报道。教师将学生的成果加以整理、保留,放入成长记录袋,或者在学分认定时适当给以奖励。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单元备课的必要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要完成单元的教学任务还得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孟老师,您曾经在山东省教学能手评比和省优质课评比中讲过辛亥革命一课,能否结合这一课来谈谈?二、课时备课孟伟:好的,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课时备课应该建立在模块备课和单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整体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再来着手具体的课时备课。总体上来说,一般包括

19、以下步骤:(ppt)课时备课的环节(一)酝酿1.备课标 2.备教材 3.备学生 4.备教学资料 5.备教法、学法(二)构思1.明确三维教学目标2.确定重点、难点3.设计板书提纲4.撰写教学过程的教案(三)反思1.重新审视教学设计,及时反思。2.根据课堂效果、学生反馈课后反思。(一)酝酿1.备课标先说酝酿阶段,首先备课标。阅读课程标准,明确标准要求。本节课的课标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同时注意本模块的课标要求。2.备教材第二,备教材。精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酝酿教学框架,理清历史逻辑。辛

20、亥革命这一课的内容,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这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同时也为下一个阶段的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本课分三目内容,对辛亥革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分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准备阶段。第二目“武昌首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初步成果。第三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则重点介绍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和意义,即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除此之外,本节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原始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和掌握。3.备学生第三,备学生。备课时

21、要充分地关注和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原有知识储备,可能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本课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的学习过,学生比较陌生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此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并能重点突出。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可以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张寿忠:我非常赞同孟老师强调备学生、备学情这一点。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我感觉新课程目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教学观的转移。以前以

22、教师为中心,现在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无动于衷。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不感兴趣。相反,有些内容,自己较熟悉,胸有成竹,只写简案,把时间花在了解学生,倾听意见,改进方法上。由于讲授的内容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运用恰当,学生便会听得有滋有味,教学效果就好。主持人:张老师的一番话提醒我们:教师要上好课,既要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因材定教。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

23、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除了备课标、教材、学生之外,孟老师又是如何准备教学资料的?4.备教学资料孟伟: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这对学生学习历史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备课时除了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还要广泛搜集与阅读同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包括专业书籍与网上资料,以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并增补教材之不足的内容,尤其要发掘与补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具有情感与价值观之内容。比如:准备辛亥革命一课,我

24、便用到了(ppt)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2、视频材料:百年中国、中国史话之明清近代3、专业书籍: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百年奋争史丛书4、相关网站辛亥革命纪念馆、血铸中华网、人教网、中国历史课程网等张寿忠: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里有一个故事: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课下一位老师请教她“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备教学资料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通过平时不懈的

25、学习积累,逐步积淀厚实的学科功底。 主持人:张老师的提醒非常及时,备课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记得去年的暑期培训中,实验中学的钟红军老师曾说过一句话:“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绝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对一桶水的追求上,而应该自觉地努力使自己成为奔腾不息的河流,成为善于寻找源头活水的实力型教师。”强调的也是平时要不懈的追求和积累,这对于我们年轻老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的。孟老师,备教法、学法又需要注意什么?5.备教法、学法孟伟: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备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

26、法、讨论法等,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备课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比如,辛亥革命备课时,我设计了下列教学方法:(ppt)1、实物和资料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持人:各位老师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单元备课有了宏观的认识,对课时备课的酝酿环节有了初步的了解;本专题上半时的讨论先到这里,我们稍做休息,再见!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行业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