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教案.doc

上传人:清凉的夏天 文档编号:5825895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教 案 前言方法、设问及要求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特别是各国政府相继走上互联网之后,现代行政管理活动范围日益拓展,行政信息量膨胀增长,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使政府已成为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各种信息流的交汇点和最大的信息处理站,行政管理的环境和对象正变得日趋错综复杂。面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电子政务这一新的行政管理实践中无法预知的太多变量和未知数,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已逐渐显现出难于灵活应对新环境和有效解决新问题的无奈与困惑,而政府又必须努力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并且进行科学管理,这必然要求政府管理始终符合现时条件下政府管理的客观规律,严格遵守科学的管理程序和制度,运用科学的

2、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科学高效,这就使得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行政管理的需求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到了不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无法维持行政管理先进性和权威性并阻碍其发展完善的程度。于是,有关充分利用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来辅助政府管理,以提高其质量、水平和效率的学术探讨和实践探索,就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学者、管理技术专家和其他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学术专长的研究者们投身其中,有望带动行政管理学的繁荣和发展。尤其是当政府上网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一致取向,电子政府构建带动电子政务建设高潮迭起之后,应用信息技术为行政管理所用,不仅为辅助政府管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治

3、理模式,而且为发展和完善行政管理学理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与技术保障。可以说,电子政府是完善政府管理手段,开发政府管理资源,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带动国家信息化建设,进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尽管在其构建过程中将遭遇诸多难题和风险,但是,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法治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巨大的作用体现,以及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价值的充分彰显,却使电子政府构建成为现代政府管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成为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内容。电子政府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新的行政实践。它的提出,源于1993年9月美国倡导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

4、计划”。 1993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起了一场名为“国家绩效考察(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的运动,用以检视美国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在这场运动中,构建电子政府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提出来。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适合自己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也相继提出了构建电子政府的计划。总的来说,各国有关电子政府的计划的重心更多地是放在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的服务方式上,计划包括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的联网办公等内容。而我国是从1999年1月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时起开始着手构建电子政府的,2002年还把“推行电子政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5、。各国政府信息化实践证明,实现办公自动化,推行电子政务并构建电子政府在不断地打破原有的行政体制的稳定与平衡,促使政府管理的发展与变革中,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不可抗拒的革命性力量,是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大势所趋,并已被普遍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电子政府构建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政府管理的图景,并从两个层面影响公共行政的走向:一是政务实施方式的变化,即实现政务信息化;二是公共行政内涵的变化。从目前电子政务的拓展情况和未来电子政府的发展趋势看,构建电子政府和实施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发展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为管理实践提供先进的工具和实现途径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将引发行政

6、价值观、行政环境、行政权力体系以及行政组织结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政府应以政府上网为突破口,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切入点,以政府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动力,以政府上网应承担的责任为依据,以中国政府上网的策略选择为参照,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从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可见,有关电子政府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正因如此,把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问题研究逐渐地从实践层次上升到理论层面,既是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行政管理理论创新的要求,它必将开拓行政管理的新的研究领域,发展和充实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我国的电子政务实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已开发的

7、各个项目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未得到有效、及时的总结与推广,致使各地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大多处于边建设、边摸索的阶段,未能在更大范围内通过传播实现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量的经验及教训集中于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其中大多是一线的技术人员和项目专家,相关的理论研究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此外,对政府来说,是要通过电子政务来实现转变职能和提高服务效率,但当前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多限于市场分析层面和泛泛的宏观层面,并未深及体制改革和实施环节。同时,对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及产品的有意义的分析也非常少,理论与实践严重不对称,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以及理论上的盲区,需要引起政府、行政管理学者

8、和信息技术专家的高度重视,以便引导专业化的研究力量介入,对大量一线和一手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收集与整理,将研究层次推向深入。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理论价值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实践价值实践中的问题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和解答名词释义及内容讲解要点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行政管理学,多学科理论方法引入发展了行政管理学。正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才推动着行政管理实践逐步地趋向成熟和完善,也促进了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行政管理的发展史已经表明,行政管理要始终维持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要谋求持续的发展和创新,就必须把研究基点置于它所包容和涉猎的学科内容发展的基础之上,多渠道地广泛吸纳相关学科的前沿性成果,尽

9、可能地适时跟踪高新技术发展轨迹,并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其所用,这才是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当前,这体现在:要求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最新科学技术潮流信息技术的挑战,用信息技术成果武装管理,实现行政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盟。当然,两者结盟的贡献就是政府走上互联网,实现电子政务并逐渐构建电子政府。实践和发展将很好地诠释: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行政管理所用,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并把握未来,对于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它是行政学与管理学交叉综合的产物。像其他所有交叉科学一样,它通过不断地汲取多学科理论知识的精华来发展和完善

10、自己,从而得以借鉴成熟的概念,融合科学的方法,引入先进的手段,带动着自身治理方式的不断变化、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从以下的研究内容可以得出结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引入始,至如今的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始终随科学技术进步而成长,科学技术对行政管理实践的影响也始终如影相随,潜移默化,作用巨大。虽然两者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有矛盾,也有冲突,时刻处于既融合又背离的矛盾运动之中,但在总体趋势上,两者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解决了矛盾,充实了方法,完善了理论,推动着行政管理学不断地走向成熟与发展。可以说,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的不断交叉融合,是行政管理理论创新和实践

11、发展的知识源泉和内在需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成果普遍应用并深刻影响管理品质的今天,政府管理能否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是考验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先进与否,检测行政管理实践能力强弱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估政府能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是否有能力占据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由此,科学技术与行政管理间的交叉融合只能强化,不会削弱。1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作为国家的组织活动,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了。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方国家普遍奉行的是消极主义和放任主义政策,政府职能十分有限,主要是消

12、极地保护个人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免受侵略。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中叶以后,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资本积累得以迅速增加。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时期过渡,生产和资本更加集中,垄断统治得以形成。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使矛盾冲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政府开始从消极、被动的状态,转向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生活,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职能日趋扩大,手段日益复杂。在这种背景之下,政府行政费用、财政支出、税收日益增

13、长,贸易、工业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状况不断地对政府管理的效率提出挑战,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理论来指导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以便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这样,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是科技革命和由此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行政管理学。19世纪中叶,行政学由政治学领域中逐步分离出来。1845年,法国科学家MA安培曾经设想建立管理国家的科学,被一些人认为是行政学产生的胚胎。18651868年,德国学者LV施泰因(L.V.Stein,18151890)出版了七卷本的行政学著作,首次提出了“行政学”一词,并从行政法角度开始

14、了对行政学的研究。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 Wilson,18561924)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由此奠定了行政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基础。1900年,美国行政学者FJ古德诺(Frank J. Goodnow)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更为明确地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从而使威尔逊开创的行政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进一步推动了行政学的发展。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为行政学从政治学分离出来创造了理论条件,而行政学与管理学的交叉

15、综合最终产生了行政管理学。 2多学科理论方法引入发展了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组织行使国家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是自成知识体系的基础理论科学,更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应用科学。行政管理的这种行政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适时能动地跟踪国内外行政管理活动,借鉴行政管理经验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使之逐步升华为理论,从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其实践超前而理论滞后的状况。我们可以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脉络来透视多学科理论方法对行政管理学的重要贡献。20世纪初,以企业管理活动为对象

16、的企业管理学进入草创时期,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于1903年和1911年先后发表了工场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创造了“科学管理方法”,掀起了工业领域中的科学管理运动,由此,“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等科学方法被引进行政管理,丰富了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1916年,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 Fayol)出版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对行政管理的职能、要素和一般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根据泰勒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古立克和厄威克提出了著名的行政职能和原则理论,推动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之后,一些行政学家开始重视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

17、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例如,威廉亨莱芬韦尔就把科学管理的原则运用于机关办公室的管理;莫里斯卢埃林库克也曾将科学管理运用到教育和市政机构;美国也将科学管理运动提供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例如精简人员、调整机构等,促进了政府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外,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财政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对行政组织、行政管理和行政效益的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产生并迅速发展的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一些学科,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提倡行政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对传统行政学的等级制原则提出了挑战。切斯特I巴拉德(Ches

18、ter I. Barnard)采用行为主义方法研究组织问题,对西蒙的行政学及组织理论有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受到来自行为科学、决策理论、政策科学、行政生态理论等多方面的挑战,挑战的结果是行政管理学吸取了这些理论的精华,并与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丰富、发展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并使行政管理学新的理论不断形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是强调用交叉科学的方法或途径来研究人类的组织行为等问题的一名先驱者,他以逻辑实证论和政治学行为主义为方法论,将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运用于决策理论研

19、究,从而突破学科限制,创造出许多崭新的学术思想,使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更显露出跨学科的性质,为行政管理学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几乎自然科学的每一学科都与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发生过交叉渗透”,行政管理学当然也不能例外。行政管理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把多种学科的知识运用于公共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门系统的学科”。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就是行政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的历史。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催生了行政管理学,当然,也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科学技术成果介入行政管理领域,行政管理学理论才得以吸取精华,借鉴概念,融合方法,增强手段,走上了成熟和发展之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科学状况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

20、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科学技术介入行政管理领域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贡献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里追溯行政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不是为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而是要认清科学技术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阐明多学科理论方法的运用对行政管理发展的突出贡献,即明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行政管理学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理论源泉,从而珍视科学技术带给政府管理的每一次机遇,创造适宜的环境和竞争的氛围,构造现代行政管理学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新的基点。当前,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推进政府走上国际互联网,进而推动行政管理理

21、论和实践发展。 3信息技术应用改善了政府管理体系信息技术是21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它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的总和。信息技术具体包括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日用电子技术等。其中,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包括电子通讯终端技术、传输技术和转换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主控电脑技术、微电脑技术和个人电脑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分离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等;日用电子技术包括音频技术、视频技术等。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基础性技术是同步光纤网技术、宽带异步传输模式综合交换技术、数字式综合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网技术、高性能

22、计算机技术、数字式视频(包括双向有线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界面技术等。可见,信息技术是由多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科学综合而形成的,是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的产物。由于政府始终把追求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来保证管理的先进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这一需求就为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供运作的物质基础和接纳融合的适宜环境。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伴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而日益普及和完善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技术已开发出许多综合的、较为完善的产品,其最伟大的成果,当属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属于跨越计算机科学和通信

23、科学两个学科的技术领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通信形式。它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线路联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来构建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通信系统。其本质是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因此,计算机通信成为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目前互联网连接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无数类型相异的计算机,它的用户数量每年都翻一番,它的影响波及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应用表明,它虽然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科学结合的产物,广泛应用了这两个领域的前沿技术,但却创造了远远大于这两个领域简单叠加的应用空间。它具有从电子邮件

24、到电视会议,从互联网传真到互联网电话,从网上浏览到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功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提供了以低廉成本参与全球竞争的机遇,带动了同网络相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产业,引发了宽带网络技术方面的竞争,带动了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新应用的发展,而且也为政府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手段,使电子政务运作成为可能。它实现了计算机互联的目的,即提供单个计算机所不能提供的新功能,如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互联集中控制、管理、分配网络的软件、硬件资源,以及借助硬件和软件手段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等等。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并真正地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

25、。它对人类的军事、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影响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等领域的应用,这为政府上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这一切将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决策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转变了人们的信息观念和管理理念,改善了行政管理体系。作为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办公自动化是对现代办公过程和组织重新整合、完善和数字化的再造过程,是进入现代化行政管理、逐步开展电子政务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客观性,增强民主意识,加大行政管理透明度的必要条

26、件。办公自动化要上新台阶,要为电子政务搭桥铺路。但不能把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简单等同起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高级阶段。二者在应用的定位、实体和基本用户等方面都是不相同的。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大趋势逐渐加强并日益明朗化的今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对其施加过的影响。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广泛、深入的应用,不仅对政府管理实践作用巨大,对行政管理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力强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

27、作用。科学技术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贡献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为其所用的历史。 第一章第一章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环境方法、设问及要求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环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特点,认清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明确电子政府构建的必要性,从而转变观念,加强对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的认识。本章重点问题: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电子政府构建的必要性现代政府管理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系统,是一个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变化中的环境系统。信息时代的来临正在引起一场管理革命,当然也包括政府管理的革命。从政府办公自

28、动化应用、政府上网到电子政府构建就是这一革命不断深化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政府管理信息化和信息系统20世纪下半叶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进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70-80年代,人们开始提出办公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处理办公室内部业务,主要偏重于文件的制作、传送和储存。从8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管理信息系统是适应管理者决策和有效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建立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重点是支持政府决策和满足政府管理职能,以及政府对及时、准确、相关信息的需求。从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其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又出现了网络化

29、政府即电子政府这一趋势。一、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从人类生活基础性资源的要素构成的角度观察,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以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的农业时代,以加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的工业时代,现在正在走向利用信息资源为主的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生产工具而外,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构成人类生活的基础性要素,影响着社会的运转。客观世界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即物质、能量、信息。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信息,作为客观事物各种运动变化状态及其规律的表征,与物质、能量一起,共同构成了客观世界的丰富图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物质实体开始,

30、近代转向能量研究,20世纪下半叶则进而深入到信息领域。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文化知识的快速增长,使信息日益成为人们认识的重要对象和战略资源。社会各种竞争的胜负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信息作为资源的基础价值正日益突显出来。所以说,一个新的信息时代正在来临。由于信息社会的来临,社会生活的内容和运行规则都将发生变化,因而各种管理活动都将发生适应性转变。这一适应性转变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在内。而对政府管理这一特殊领域来说,这种适应性转变集中表现为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即在管理中强调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高度有序化的政府管理信息系统,向社会高效率地输

31、出管理信息(负熵),保障整个社会生活的有序化和最优化。政府管理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化使政府公共管理必须采取信息化方法。越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中,社会生活的内容越是单调、划一,因而公共管理所面对的事务也就简单、稳定和同态反复,管理的运行表现为直接面对管理对象的操作。但是,在信息时代,公共管理无法通过传统的直接面对管理对象的方式来操作,而必须通过信息化方法来操作。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状态及其规律的表征,在管理中,也是各种管理对象变化状态及其规律的表征。政府公共管理在这种环境下,只有选择信息化操作方法,才能适应“信息大爆炸”的管理要求。由于产业结构的高新技术化而使智

32、力劳动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这一阶层的工作、生活方式必然要求政府管理的信息化由于社会的“信息大爆炸”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和政治参与程度迅速提高,因而必然要求政府公共管理的迅速信息化。回顾人类社会的历史,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曾使社会公众对政治的了解的程度得到提高,因而甚至可以说是促进西方近代民主制产生的一个重要技术因素。而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似乎使每个愿意了解政治的公众都能了解到最重要的政治信息。在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背景下,政府公共管理毫无疑义必须实现信息化,而且要在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上高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水平,否则公共管理将无法运作。忆旧入新:以往社会环境系

33、统的变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信息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 是否一定会引发政府管理革命?名词提法:工业化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简要回溯:政府信息化历程、办公自动化发展思考性问题:网络化政府体现的里程碑式意义?名词提法:网络化政府网络政府?课堂留题:网络化政府即电子政府?(下次课做)探索性作业:必然性如何论述,此处阐述是否足够到位?(课后作业:建议阅读论述必要性的一篇以上管理科学论文,作要点摘要,理清思路和脉落,分析论述技巧,下次课课间检查,算平时成绩2分,留作讨论课素材)按伽达默尔的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通过对话产生意义的循环。自选作业:信息化概念检索名词释义及内容讲解扩展内容办公自动

34、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一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的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自动化的人以自动化的设备为主要处理手段,来设计开发满足用户业务需求的自动化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功能相关的子系统与在办公室里完成这些功能的人员和设备的组合体,它需要有新的创造性思维来把整个办公业务系统整合成一个整体。信息技术:即人们常说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它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分别是人类的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

35、官、效应器官的功能的扩展。其中,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是核心,感测和控制技术是核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接口,它们彼此和谐有机地合作,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共同完成扩展人的智力功能的任务。简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是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的一切现代高技术的总称。它具有高度的战略地位、巨大的渗透能力、更新速度快、高额的投入、高度的竞争性、高度的风险性等特征。信息:可以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信息是指一切音信,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变化状况与人的认识能力的交换。狭义的信息指的是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受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那些数据、消息、情报、指令、信号等的总称。信息具有

36、广泛性、知识性、时效性、再生性、倍增性、衰减性、可分享性、可传递性、可选择性、可量度性、可存储积累性等特征。政府管理的信息化:见第2章2.1熵 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最初的涵义是指系统内可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的量度。1865年克劳胥斯在分析热循环过程时首先引入了熵的概念,并根据熵的涵义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熵增加原理。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指出的熵变化的方向与物理学中人类经验的时间单方向流动的一致性,熵概念开始成为自然哲学分析和探讨的重要概念之一。1877年,波尔茨曼指出了熵概念与概率统计规律间的重要联系。熵开始被认为是系统中统计规律的表现。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把熵概念引入通讯理论中,

37、并把信息定义为熵的负值。由此,熵概念双提供了信息的度量法则。目前,熵概念被广泛地引入更多的学科中(数学、语言学、统计学等)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人们更全面,深刻地揭示熵概念的本质也具有重要意义。熵作为系统论基本概念的地位已经超过其作为物理学概念的地位。申农的信息熵,用熵来解释信息的特点(不确定性及其消除);阿罗的信息经济学,也是用熵的概念进行经济学解释。把熵纳入经济学研究,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第三次浪潮与工业化浪潮的一个重要分野,就在于“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纳入经济学研究范围,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熵,作为不确定性的度量,或不确定性的消除,已经成为信息经

38、济学的基本概念。有序这个概念,是熵的延伸。熵代表不确定性、混乱度。一个系统的熵值越高,它就越显得混乱无序,或者说,它的有序化程度就会越低。主流经济学确实没有从系统论角度论证过价值,因此也不会将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与价值联系起来。办公室自动化一直是以计算机技术和设备为依托在飞速发展。随着以电子器件为心脏的计算机伴随着电子器件的演变经历了从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直至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四代进化演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智能水平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设备在政府和企业办公管理中的应用也已从最初的完成单项任务的自动化,逐步地发展到采用部分综合设备实现办公业务关键部分运

39、行的自动化,再发展到采用综合设备,由局部网络向跨单位、跨地区的联机系统发展,建立了单位间或地区间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办公业务综合管理的自动化,直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综合信息网络,与国际网络建立了密切联系,实现了多种资源共享,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网络服务。由此,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在应用中所显示出的灵活的信息、快捷的效率以及显著的效益,使之逐渐成为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以深刻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管理面貌,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促进了办公室自动化技术在各国行政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由于这时的办公室自动化早已超越了办公室的界限,更多地包含了办公和管理的范畴,故开始改称为办公自动化。办公自

40、动化的主要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它在政府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是指实现具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有计算功能、信息(文字、图形、图像等)处理功能、通讯功能、辅助决策功能等,它是各类信息设备通过计算机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通过其中的一个控制子系统控制其他子系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控制过程,以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从信息观点来看,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机器,通过各种智能终端收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通过数据库存储管理信息,通过各种软件处理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终端发送信息。这样就以计算机为中心,构成一个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一章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环境

41、方法、设问及要求要在当代社会成本效益核算的标准下,保证政府管理的高效率,就必须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比如公务旅行。因特网上不足千分之一的中文信息与汉字在世界上拥有最多使用者的情况极不相称。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的大部分信息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这种尴尬局面导致国家的信息市场长期处于混沌状态,垃圾信息、失真信息随处可见,政府部门的职能无法正常行使,企业与个人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所需要的各项信息与服务,从而给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部门不仅要保证硬件设备的更新与改造,还要在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深加工以及信息加工后的增值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以确保政

42、府部门办公的灵活、高效、快捷。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中,我国政府最终下定决心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电子政府,实施电子政务。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存储的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前导。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所构成的一个高新技术群。从现代信息技术构成的最主要的方面说,有三个最基本的内容,即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是整个技术群的硬技术基础,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及软件技术基础上的电子计算机则是现代社会的“大脑”;而由程控交换机、大容量光纤、通信卫

43、星及其他现代化通信装备交织而成覆盖全球的电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而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内容有电子信箱、电子货币、可视电话与会议电视电话、可视图文信息系统和图文电视广播系统“电视报刊”等。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多样化的特点。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即在通信系统中用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使传输和交换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便于存储、加工处理及计算机自动控制。 网络化。所谓网络化,即把各种电讯设备、线路同计算机相连接,使信息传输同信息处理相结合,构成通信网络。这种网络化趋势正在蓬勃兴起,一些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络,这是一种利用数字传输

44、、数字交换并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通信网,可把办公室或家庭的电话、电视、电传、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同本地、全国、全球的通信网接通,为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电信服务。使用这种网络系统,各类资源的利用率高,管理简化,用户使用方便,经济性好,便于加密,可加速信息的传输、流通和交换过程。 3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即运用计算机控制通信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促使信息传输实行自动管理。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方便系统用户。 多样化。所谓多样化,即通信业务除传统的电话、电报、传真以外,还增加用户电报、电子邮政、可视图文及数据业务、移动电话、无线电寻呼以及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系统

45、等各种业务。这些业务的多样化开发,大大加速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相互沟通,创造出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当然也包括各个方面的管理效益。三、电子政府的产生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将我们带入了网络时代。现在所有的文字、声音、影像都可以转化成数字信息,并突破时空限制,经由网络在瞬间就能为全球所共享。网络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技术不仅向人类展现了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而且还将深层次地诱发生产关系的调整乃至上层建筑的变革。常识了解:因特网理解描述:混沌状态厘清: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释疑引导:构建电子政府,实施电子政

46、务,可先阅读第2章帮助理解(课后自选作业)常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为什么加上“现代”两字?名词释义及内容讲解扩展内容通信是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递。在古代,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甚至可视电话等各种通信方式。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经济的效率,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通信理论:研究所传递的信息性质的数学理论。这些信息与传递故障的概率,失真和噪音的影响有关。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Tec

47、hnology-CT)的结合又称为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通信技术(CT)的发展一百年前贝尔电话,开始了以电话为主的通信时代。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打开了人类无线电通信的大门。现在的光纤通讯技术发展使信息传输速率从G级提高到T级。DWD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一根光纤可同时容纳10万左右的人对通电话。而宽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享受xDSL等各种廉价的宽带服务,无线移动通信事业发展又成为通信事业中的新亮点。移动电话已从第二代GSM/CDMA 1x进入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 CDMA2000 xxxx, TD-SCDMA),人们可以在移动中享受语音、数据、图像的各种服务,在移动中看电视、看实时体育比赛、玩游戏、移动办公已成为现实。而以IEEE802.xx系列标准形成产业联盟WIFI,WiMAX,让人们方便获得宽带无线接入的各种新业务和应用。随着IEEE802.16和802.20等系列标准的不断推进,相对成熟的3G传输速率更快。目前已把802.11作为无线接入技术而被广泛应用。而随着无线移动终端的宽带化、多功能化,移动通信(语音、数据、图像)变得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而互联网与固定电信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网的三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行业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