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省级地质公园规划.doc

上传人:清凉的夏天 文档编号:5828715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地质公园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省级地质公园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省级地质公园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省级地质公园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省级地质公园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第一条 公园位置.1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1第三条 规划期限.1第四条 规划依据.2第五条 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3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5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5第七条 发展目标.5第三章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8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8第九条 地质遗迹类型.8第十条 地质遗迹对比评价.9第四章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其他景观资源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12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12第十二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 .13第五章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总体

2、布局与功能分区 .14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14第十四条 功能区划分.14第六章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保护.18第十五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 .18第十六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19第十七条 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21第七章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22第十八条 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22第十九条 灾害防治.23第二十条 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24第二十一条 人文景观保护.26第八章第八章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28第二十二条 课题选择和依据.28第二十三条 计划编制.28第二十四条 近期研究计划的

3、实施.28第二十五条 研究经费.29第九章第九章 解说系统解说系统.30第二十六条 解说系统架构.30第二十七条 地质博物馆及影视厅.30第二十八条 公园主、副碑、园区综合图文介绍栏 .31第二十九条 景点、景物解说牌.32第三十条 公共信息标识牌.32第三十一条 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33第三十二条 各种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33第十章第十章 科学普及行动科学普及行动.34第三十三条 中小学生科普活动.34第三十四条 大中专学生教学实习活动.35第三十五条 社区科普活动.35第三十六条 游客专项科普活动.35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旅游发展 .37第三十七条 旅游客源市场.37第三十八

4、条 地质公园推广计划.38第三十九条 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40第四十条 专题考察路线.4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42第四十一条 地质遗迹数据库.42第四十二条 地质公园监测系统.43第四十三条 地质公园网站建设.44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45第四十四条 道路交通.45第四十五条 水电设施.46第四十六条 环境卫生.47第四十七条 服务设施.48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 .51第四十八条 土地利用.5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社区行动计划社区行动计划.52第四十九条 社区行动计划.52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

5、实施的保障措施.53第五十条 公园管理.53第五十一条 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53第五十二条 导游员及其培训.54第五十三条 管理层培训.55第五十四条 近期建设项目计划.56第五十五条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57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为了全面发挥省级地质公园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公园地质遗迹,科学经营管理公园,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适用于省级地质公园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保护、土地使用、建设管理工作。本规划与省级地质公园规划图纸(2017-2035 年)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本规划涉及指标及其它定量数据,是结合省级地质公园的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符合国

6、家、省、市及区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省级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即可执行。第一条第一条 公园位置公园位置地质公园位于省东部。在行政区划上,该公园位于市北部区,园区覆盖碑庙、安云两个乡镇部分村社。第二条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范围、边界、面积地质公园分为两个园区,园区四至边界:西与梓潼镇为界,北部分别与平昌、宣汉相望,东部与青宁乡临近,南与恩广高速临近。大尖山园区四至边界:西与碑庙镇为界,北部与青宁相望,东部与宣汉临近,南与恩广高速临近。公园总面积 12.64 平方公里,两园区以长滩河为参照:长滩河东南为大尖山园区,长滩河西北为园区,其中,景区面积

7、5.65 平方公里,大尖山景区面积 6.99 平方公里。公园范围拐点坐标见附表 1:省级地质公园范围拐点坐标。第三条第三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本公园发展目标应与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区域内的其它专业规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19年,即2017年2035年,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17年2020年;中期:2021年2025年;省级地质公园规划2远期:2026年2035年。第四条第四条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法律法规类法律法规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 28 号,2004 年 8 月 28 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第 74 号,1996 年 8 月 29 日)(

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 9 号,2014 年 4 月 24 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 74 号,2007 年 10 月 28 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主席令第 74 号,2002 年 8 月 29 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主席令第 3 号,1998 年 4 月 29 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主席 令第 18 号,2009 年 8 月 27 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 74 号,2007 年 10 月 28 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2003 年 11 月24 日)(1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580 号,2010 年 9月 5 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204 号,1996 年 9 月30 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167 号,1994 年 10月 9 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 474 号,2006 年 9 月 19日)(14)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原地质矿产部第 21 号令,1995 年 5 月 4 日)(15)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57 号令,2012 年 12 月27 日) (2015 年 5 月 6 日第 2 次修正)

10、(16) 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解读(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 2016 年 1 月 6 日) (附文 1) (17)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办发 62 号,2015 年 11 月 25 日) (附文 2)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省级地质公园规划3(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 号)(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 (3)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国发200833 号)(4)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13 号)(5)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

11、013-2020 年) (发改农经2014226 号)(6)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 年) (国土资发2008309 号)(7)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土资发201273 号)(8)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章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11)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0950 号)(12)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国土资规20158 号)(13)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国土资厅函2013345 号)(14)中

12、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2016)地方相关规划地方相关规划(1)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3)区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4)区地质公园申报书(5)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6)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7)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8)市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9)市区“13.5”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10)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报告(20162020)第五条第五条 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1.地质公

13、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地质公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省级地质公园规划42016 年 3 月 7 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重要通知文件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授予稻城亚丁等 5 处省级地质公园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650 号文),授予省级地质公园资格。2.公园建设史公园建设史2011 年 4 月,在市区政府的带领下成立了区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及省级地质公园申报项目小组,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以下简称“物探队”)受区国土资源局委托,组织了区地质公园综合考察项目组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并在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申报材料的编制;2013 年 3 月,提交省级地质公园申报材料;2016 年 3 月,地质公园建设

14、资格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3. 总体规划修编背景总体规划修编背景目前,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并考虑公园保护与政策变化的协调统一关系,对公园的范围界限、面积开发等进行了重新调整,与原先确定的公园相比,现在的公园在界线、面积、景区、景点数量、游览线路设计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使原总体规划中的部分规划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此背景下,特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了适当的修编工作。省级地质公园规划5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公园性质与特色1.地质公园性质地质公园性质省级地质公园是一个以以方山地貌、单斜构造地貌、水体景观等多种地质遗迹资源为主体,融合了林

15、海、梯田、古迹、川东民居民俗以及红色文化景观,集科考、科普、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2.公园特色公园特色地质公园以方山、单斜山为骨,以茫茫林海为肌;以河流溪谷为血脉,以云霁雾雨为霓裳,奇洞暗布、田园如毯,集山、水、洞、林、寨为一体,融雄、奇、险、秀、巧于一身。巴国属地、三国古战场,文化传承千百载,形成独特文脉,民俗浓郁。“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公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红色文化浓厚。第七条第七条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对公园内珍贵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及其配套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通过地质公园的建

16、设,进一步凸显公园的科普、科学价值,增强其趣味性。一方面有效促进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另一方面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公园建设成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标识系统齐全以及管理机制健全的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科普教育于一体、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国家级地质公园。2.近期发展目标(近期发展目标(2017-2020 年)年)(1)在 4 年时间内,建设好地质公园博物馆、主碑、副碑、主要标识解说系统,包括景观说明牌、公园内外交通引导牌以及公园内主要旅游干线、主要的游览线路和卫生基础设施,使公园具有初步的接待能力。(2)建立公园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17、建立健全园区管理的规章及条例,充实各部门人员及技术力量,通过机构整合,加强对整个园区的统一省级地质公园规划6管理。 (3)丰富公园的科学内涵和旅游活动内容,规划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旅游路线。(4)做好公园的主题形象宣传、旅游营销,以区及周边地区为中心,吸引川陕鄂贵湘等地的游客,提高公园在省内的知名度 ,并具备相应的影响力和吸引。(5)省级地质公园顺利揭碑开园。(6)初步建立了公园信息数据库、监控系统;有独立的的反映公园特色的地质公园网站,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更新。(7)完成公园界碑建设工作,并设置一定数量的界桩,明确公园界限。(8)到 2020 年,公园的整体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

18、力,预估接待国内外游客 3.87 万人次,旅游收入预计达到 696 万元(人民币)。3.中期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2021-2025 年)年)(1)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建设。(2)加强科研和监测工作,完成省级地质公园科普基地建设并投入运行。(3)进一步完善各类设施,进一步延展、完善地质公园游线,挖掘配套景观,恢复特色生态农业园,整治公园环境,将公园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服务质量优越的地质公园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整治周边环境,加强各园区自然景观的环境保护工作。(4)使园区成为景观优美、环境宜人、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适宜人们科学研究、科学考察、风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之胜地,成为具有一流水准的省级地质公园。(

19、5)进一步作好公园的市场营销,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打开其更广阔市场,以国内比较发达的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及其他地区为客源市场,使其成为省内知名的地质公园,成为旅游地学与科考的重要的目的地之一。(6)完成公园网站和数据库建设。 (7)到2025年,由于公园建设日趋完善,知名度不断提高,预估旅游人数实现13.97万人次,创造的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1664万元(人民币)。4.远期发展目标(远期发展目标(2026-2035 年)年)省级地质公园规划7(1)进一步提高公园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2)通过机构整合,加强对整个园区的统一管理。(3)建设高标准、网络化的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形

20、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将公园打造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4)到 2035 年,由于公园旅游产品的不断深化发展,各项旅游配套措施的全面完善,游客规模预估达 49.3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可达 28101 万元。省级地质公园规划8第三章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八条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地质地貌概述大地构造上,公园所在区域处于川中地块、川北台陷和华蓥市隆起带的过渡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上,公园位于达县台穹、通江台凹和华蓥山穹褶束北段的交接部位。地貌上属于川东北低山、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的过渡地带。区内没有大的地质构造出现,主要影响该地质公园的构造形迹为东南侧的

21、华蓥山复式背斜。地层和岩石是地质公园的物质基础,公园内出露的地层主要包括: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中侏罗统新田沟组,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下白垩统苍溪组,还有未经胶结的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物。景区的成景地层主要是苍溪组,而大尖山景区的成景地层主要为蓬莱镇组。地貌上,地质公园属于川东北低山、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的过渡地带,主要地貌包括方山、单斜山以及陡崖等。方山地貌以为代表,顶部较平坦,多有陡崖环绕,下部为缓坡,方山边缘有流水侵蚀而成的岭、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岭成条状,一般三面陡峭,谷多呈“”型,上部宽、缓,成环形,下部深、窄,陈直线型深切侠谷,因数目众多,因而得名;单斜山地貌是大尖山景区最典型的构造

22、地貌,构造坡(顺倾坡)较缓,岩层走向与坡向一致,剥蚀坡(逆倾坡)较陡,岩层走向与坡向相反。由于进一步侵蚀和剥蚀作用,单斜山分水岭多发育次一级山地地貌,如大尖山、小尖山,尤为典型。第九条第九条 地质遗迹类型地质遗迹类型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完整、系统,融 稀有性和独特性于一体,具较高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土资发2010683号)可将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划分为地质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地貌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5大类;进一步可分为11类,14亚类,具体地质遗迹景观如表3-1。表表 3-1 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表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表大类

23、类亚 类地质遗迹景观名称地质(体、层)剖地层剖面区域性标准剖面全新统、更新统、苍溪组(K1c) 、蓬莱镇组 (J3p) 、遂宁组( J3s) 、自流井组(J1-2z)省级地质公园规划9面地质构造构造形迹中小型构造华蓥山背斜、铜锣峡背斜、达县大竹向斜、七里峡背斜、亭子铺向斜、铁山背斜、渡市向斜、河水洞冲刷接触带、岁月年线大型交错层理、空中草原、瓜蒂梁、揽槽沟、谢家口、尖峰寨、大梁山、韩家堰、梭板石岩石地貌景观碎屑岩地貌景观轿子石、乌龟石、碾盘、大石盘、长墙、河水洞岩腔、河水长墙、叠层方山、岩门长廊、萹岩长墙、关门岩、高石头、张四洞、大寨怪石林、黄泥山岩洞、石佛崖、白岩洞、窑娃洞、凑米山孤峰、红豆

24、树湾岩腔、窑厂崖、小尖山、垭豁石盘、杨家坡长廊、排马堤、打儿窝、天池石臼、土地梁流水侵蚀地貌景观鲁家大堰、店子田、堰湾、魏家坡流水地貌景观流水堆积地貌景观长滩河阶地、徐家河阶地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青宁梯田、柿子堰、垒城寨泉水景观冷泉景观火地沟水井、堰沟田水井湖沼景观湖泊景观螺蛳堰塘、小湾堰塘、大包梁堰塘、对窝包堰塘、将军湖、凤凰潭、坟湾堰塘、火地沟水井、白岩水库、新庙子堰塘、老屋堰塘河流景观风景河段高墩子河、长滩河、绿色长廊水体景观瀑布景观瀑布景观碑庙瀑布、珠联璧合、林海白龙、马尾瀑布、白林瀑布、雷鼓坑大瀑布山体崩塌遗迹景观奇石林古崩岩带、碑石、奇石林、坛子石环境地质遗迹地质灾害遗

25、迹景观滑坡遗迹景观岩门大滑坡、揽槽沟梓庆路滑坡隐患点、罗家寨危岩隐患点第十条第十条 地质遗迹对比评价地质遗迹对比评价1.地质遗迹价值综合评述地质遗迹价值综合评述(1)科学价值)科学价值典型性和稀有性红层洞穴面积之大,国内罕见;中国低山丘陵地区地质灾害的里程碑岩门特大推移式山体滑坡。系统性和完整性公园内出露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系和白垩系,发育着厚度巨大的红层碎屑岩沉积,这一地层岩性基础是公园里典型的方山地貌、单斜地貌等众多地质遗迹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0的良好载体。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组合独特。既有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又有配套性的重要地质遗迹景观,相辅相成。(2)美学价值)美学价值公园内以带状方山、

26、绝壁陡崖、寨堡为典型,以大型砂岩洞穴为罕见,以飞流瀑泉、林海竹篁、五彩梯田为特色,形成“四面青山列翠屏,云蒸霞蔚入画来“的水墨画卷方山奇景。景观资源组合优越:公园不但有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景观,更有丰富的生态景观、气象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组合类型多样、季节变幻明显。公园以方山为骨,翠林为肌;以河流溪谷为血脉,以云霁雾雨为霓裳。这里有临江鼎峙,状若莲花的,有崖如剑劈,顶平如桌的方山;有中国最典型的推移式滑坡遗迹滑坡治理的典范岩门村滑坡。综上所述,地质公园的景观资源类型多样,丰富度高,自然性、原始性、神秘性突出,品位高,特色强,组合巧妙,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和价值。(3)科普价值)科普价值以桌状山

27、为典型特征的碎屑岩地貌是研究盆地形成桌状山的理想场所;岩门大滑坡是研究单斜构造地区推移式滑坡的现成教科书。(4)地学旅游价值地学旅游价值利用桌状方山景观可以普及其特征和形成,岩溶的特征、形成和演化的知识,地球演化的知识等;利用地质公园的建立和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当地居民和游客逐渐理解地质遗迹保护的目的和意义。从地学角度欣赏自然之美。2.地质遗迹价值定量评价地质遗迹价值定量评价选取公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评价,依据专家评价方法的层次分析法,将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1)国家级)国家级公园内共有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揽槽沟、红豆树湾岩腔、凤凰潭。(2)省市级)省

28、市级公园内及周边地区共有省市级地质遗迹点65处:全新统地层剖面、更新统地层剖面、遂宁组地层剖面、自流井组地层剖面、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1苍溪组地层剖面、蓬莱镇组地质层面、华蓥山背斜、瓜蒂梁、谢家口、尖峰寨、大梁山、韩家堰、长墙、河水洞岩腔、河水长墙、高石头、张四洞、黄泥山岩洞、白岩洞、窑娃洞、排马梯、打儿窝、土地梁、柿子堰、火地沟水井、堰沟田水井、螺蛳堰塘、小湾堰塘、对窝包堰塘、坟湾堰塘、新庙子堰塘、老屋堰塘、将军湖、绿色长廊、珠联璧合、揽槽沟梓庆路滑坡隐患点、达县大竹向斜、七里峡背斜、铜锣峡背斜、亭子铺向斜、铁山背斜、渡市向斜、河水洞冲刷接触带、岁月年线大型交错层理、空中草原、叠层方山、岩门长

29、廊、石佛崖、大寨怪石林、凑米山、杨家坡长廊、天池石臼、长滩河侵蚀阶地、徐家河堆积阶地、青宁梯田、垒城寨、大包梁堰塘、白岩水库、高墩子河、长滩河、雷鼓坑大瀑布、奇石林、坛子石、奇石林古崩岩带、岩门大滑坡等。(3)区县级)区县级公园共有地区级地质遗迹点44处:窑厂崖、小尖山、大尖山、垭豁石盘、鲁家大堰、堰湾、魏家坡、罗家寨危岩隐患点、梭板石、轿子石、乌龟石、碾盘、大石盘、碑石、林海白龙、马尾瀑布、白林瀑布、碑庙瀑布、店子田、危岩、关门岩、萹岩长墙等。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2第四章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其他景观资源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生物及

30、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1.主要植物种属及其保护级别主要植物种属及其保护级别公园区现有植物 200 余种,其中有属于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一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 3 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9 种,有属中国植物红皮书10 种渐危、濒危及稀有物种。(1)牧草牧草分布在公园北部低山区,主要有白茅、五节芒、细柄草、野茅、青茅、梗杆子草、竹叶草、马唐、鸡眼草、马棘、地瓜藤、鹅冠草、野胡萝卜、野古草、黄背草、狼牙根、牛筋草、棒头草等。(2)花草花草公园内零星分布,常见的有爬山虎、紫薇、夹竹桃、栀子花、水仙、牡丹、芍药、海棠、金银花、葫芦藓、百合、山丹、牵牛花、雀梅等。(3)中草药中草药主要分布在碑 4、庙一带

31、,主要产石龙胆、青叶胆、川射干、金果榄、仙毛、泽兰、木瓜、檬花、桃仁、黄精、百部、金钱草等。2.主要动物种属及其保护级别主要动物种属及其保护级别公园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该区野生动物繁多,现已查明园内有鸳鸯、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杜鹃、小灵猫、腰眼、岩羊等动物 220 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金雕等2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鬣羚、苍鹰、秃鹫、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鹰鸮等 29 种,属国家保护或者有重要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刺猬、狼、野猪、野兔、中华竹鼠、杜鹃、中国林蛙、竹叶青蛇等。3.气候气象景观气候气象景观(1)云雾奇观:巴山夜雨后的清晨

32、,山间云雾蒸腾、仿若蓬莱仙山,遥望群峰似是浑然天成的水墨丹青;云雾变幻莫测,千姿百态,似一条丝带缠绕在山间,尽显的巍峨、伟岸、俊秀和苍翠。(2)夕照方山:夕阳斜照的傍晚,方山连绵、光彩恢弘,行至其间好似云间瑶台,远观则华光万丈、夺目耀眼。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3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公园内观赏植被、奇花异草、珍奇动物、气象气候景观为重要景观资源,均属级景观,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第第 12 条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人文景观及评价地质公园内人文景观主要有建筑景观和文化景观。重要人文景观如表4-1。表表 4-1 及周边重要人文景观及周边重要人文景观景观类型主要景观红军遗迹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将军纪念馆

33、、毛主席语录碑、红军烈士陵园特色建筑石碾盘、石佛寺、石佛崖古寨遗址、排马梯、福寿观、鱼堡寨遗址、鲁家大院、双碾子、周家祠堂遗址、老鸹寨遗址、尖峰寨遗址、方家大院、韩家大院遗址、韩家牌坊遗址、 垒成寨遗址、韩家古墓遗址、高峡寨遗址、岩门社区、碑庙场、石格子、战马石文化景观宗教文化、诗歌文化、书法文化、巴人文化、三国文化民俗风情火龙、彩龙、舞狮、焰火架、高跷、翻山铰子、元九登高、牡丹节、采茶节服装服饰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壮族、布依族、藏族、羌族、彝族、蒙古族、白族、土族、纳西族、瑶族、水族、傣族、达斡尔族、侗族、朝鲜族风味特产灯影牛肉、大曲、橄榄油、乌梅、脆李、蕨菜、松花菌、米豆腐、清明菜粑

34、粑、荞面粑、茶叶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公园内古迹与建筑为潜在产品,红色文化为导向性景观,均属级景观资源;社会风情、度假机构和土特产品为重要性景观资源,属级景观资源,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巨大。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4第五章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根据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自然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的因素,规划公园的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两园区”的格局,概括为“112”结构:(1)一心:游客服务管理中心;(2)一轴:以省道 201 为旅游轴线;(3)两园区:园区、大尖山园区; 2.园区分

35、区说明园区分区说明(1) 园区园区园区位于区碑庙镇、梓桐镇和北山乡,拟规划面积 5.65 平方千米,减少 46.57 平方千米。园区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数目众多,神奇的方山陡崖,成因独特的黄泥山岩洞、河水洞、龙洞、将军湖、环状梯田等,极具观赏性、娱乐性和科普科研价值;园区内人文景观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以鱼堡寨、老鸹寨、垒城寨为代表的古寨遗址,以排马梯、石格子、穿斗式板墙结构为特色的川东北民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色鲜明的特产和美食,不但更丰富你的历史文化知识,更给你不一样的乡村旅游体验。(2)大尖山园区)大尖山园区大尖山园区位于市安云乡,拟规划面积 6.99 平方千米,减少 37.99

36、 平方千米。园区以成因独特的单斜山构造地貌为基础,以大、小尖山、大梁山、战马石、龙洞、梭板石、坛子石等为地质遗迹景观主体;以尖峰寨、高峡寨、杨泗寨、韩家古墓、韩家牌坊为人文景观代表。园区内山峰苍翠挺立,层层梯田美不胜收,古建筑遗迹让人叹为观止,绝崖险峻、森林壮美,气候宜人,是一个集科普、科研、探险、摄影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典型园区。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功能区划分功能区划分在地质公园范围里,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参照最新的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把地质公园划分为 5 大功能区:地质遗迹景观区、自然生态区、人文景观区、综合服务区和居民点保留区。地质公园两大园区功能分区在调整前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5后数量

37、和面积对比见表 5-1、5-2、5-3、5-4。表表 5-1 功能分区在编辑前的数量和面积(面积:平方千米)功能分区在编辑前的数量和面积(面积:平方千米) 功能分区内容期限地质遗迹景观区自然生态区人文景观区游览区居民点保护区综合服务区数量(个)741734面积(km2)18.0152.120.0515.476.374.2调整后规划面积比%18.53%54.62%0.05%15.92%6.56%4.3%表表 5-2 功能分区在调整后的数量和面积功能分区在调整后的数量和面积功能分区内容期限地质遗迹景观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居民点保护区数量(个)2424面积(km2)0.754.286.591.02调整

38、后规划面积比%5.9333.8652.148.07表表 5-3 原规划原规划地质公园功能分区一览表地质公园功能分区一览表序号 功能区类型功能区所属景区面积(km2)比例(%)地质遗迹景观区园区2.832.91立马坎地质遗迹景观区园区0.950.98衙门地质遗迹景观区园区4.584.71岩门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园区2.322.39青宁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园区4.865.00凤翔-战马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园区1.081.111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园区1.391.43自然生态区园区1.571.62北山-凑米山自然生态区园区23.6924.37青宁自然生态区大尖山园区14.9415

39、.37安云自然生态区大尖山园区7.998.22壘城寨自然生态区园区3.023.112自然生态区揽槽沟自然生态区园区3.263.353人文景观区北山人文景观区园区0.050.05游览区园区3.773.88垒城寨游览区园区1.091.12凑米山游览区园区0.670.69高墩子河游览区园区2.862.94空中草原游览区大尖山园区0.580.60团石洞河游览区大尖山园区2.752.83凤翔-战马村游览区大尖山园区3.753.864游览区杨泗寨高峡寨游览区大尖山园区2.692.77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6园区景区外门区大尖山园区景区外游客服务区园区科普教育区园区5综合服务区公园管理服务区园区0.180.19

40、北山居民点保留区园区1.081.11碑庙居民点保留区园区2.612.696居民点保留区岩门居民点保留区大尖山园区2.632.71表表 5-4 地质公园拟调整功能分区一览表地质公园拟调整功能分区一览表序号功能区类型功能区所属景区面积(km2)比例(%)地质遗迹景观区园区0.342.69%1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园区0.413.24%自然生态区园区1.6012.66凤翔自然生态区大尖山园区1.028.07战马村自然生态区大尖山园区1.209.492自然生态区大尖山自然生态区大尖山园区0.463.64游览区园区3.1024.533游览区大尖山游览区园区3.4927.61居民点保留区

41、 1园区0.453.56居民点保留区 2园区0.161.27高峡寨居民点保留区大尖山园区0.312.454居民点保留区小尖山居民点保留区大尖山园区0.100.79调整后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区分 2 个,总面积为 0.75 平方千米;自然生态区为 4 个,总面积为 4.28 平方千米;游览区为 2 个,总面积为 6.59 平方千米;居民点分 4 个,总面积为 1.02 平方千米。地质公园两大园区功能分区在调整前后的对比见表 5-3、5-4。地质遗迹景观区地质遗迹景观区 该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的功能区,是地质公园用于保护地质遗迹、进行地质科学考察和适当旅游开发的区域,分布于景区各重要地质遗迹景观区

42、,面积 0.75 平方千。共规划 2 个景观区,分别为地质遗迹景观区、大尖山地质遗迹景观区。自然生态区自然生态区自然生态区是地质公园用于保护地质遗迹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公园生态环境的区域。主要是景区内的林木植被,按自然保护区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共划定 4 个保护区,包括自然生态区、凤翔自然生态区、战马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7村自然生态区和大尖山自然生态区,面积 4.28 平方千米。居民点保留区居民点保留区居民点保留区是指在地质公园建设中保留某些居民集聚定居地的区域,主要是参与地质公园建设,为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提供服务,同时保留居民点作为重要的人文景观。共规划 4 处居民点保留区,分别是

43、居民点保留区1、居民点保留区 2、高峡寨居民点保留区和小尖山居民点保留区面积 1.02平方千米。地质公园内其他居民的安置由当地乡镇规划相衔接。游览区游览区游览区是地质公园内资源类型较多、数量较大、美学价值较高、可达性较强,同时对人类活动也较为敏感的区域。共规划 2 个游览区,包括游览区、大尖山游览区,面积 6.59 平方千米。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8第六章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1.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根据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稀有程度和观赏价值的不同,拟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

44、区分为二级和三级保护区,调整前后具体划分见表6-1、6-2、6-3。表表 6-1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调整前的类型和面积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调整前的类型和面积保护区类型保护区名称面积(km)总面积(km)地质遗迹保护区2.83一级保护区岩门地质遗迹保护区2.325.15岩门大滑坡龙洞一级保护点雷古坑大瀑布衙门地质遗迹保护区4.58青宁地质遗迹保护区4.86二级保护区凤翔-战马地质遗迹保护区1.0810.52大尖山地质遗迹保护区1.39三级保护区立马坎地质遗迹保护区0.952.34表表 6-2 地质遗迹保护区(点)拟调整前后对比地质遗迹保护区(点)拟调整前后对比拟调整后情况拟规划调整后

45、变化的保护区(点)原规划面积(km2)调整情况调整后保护区调整后面积(km2)占比地质遗迹二级保护区0.201.58%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2.83重新调整划分地质遗迹三级保护区0.141.11%岩门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2.32衙门地质遗迹二级保护区4.58青宁地质遗迹二级保护区4.86凤翔-战马地质遗迹保护区1.08取消大尖山地质遗迹三级保护区1.39重新调整划分大尖山地质遗迹三级保护区0.413.24%立马坎地质遗迹三级保护区0.95岩门大滑坡一级地质遗迹保护点取消省级地质公园规划19龙洞一级地质遗迹保护点雷鼓坑大瀑布一级地质遗迹保护点表表 6-3 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调整后的类型和面积省

46、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调整后的类型和面积保护区类型保护区(点)名称面积(km)总面积(km)二级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0.200.20地质遗迹保护区0.14三级保护区大尖山地质遗迹保护区0.410.55拟调整后地质公园总面积为 12.64 平方千米,地质遗迹保护区总面积 0.75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 5.93%。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为大尖山二级保护区,面积 0.20 平方千米,约占保护区面积 26.67%,约占拟调整总面积的 1.58%。三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园内三级保护区有两处,即三级保护区和大尖山三级保护区。总面积 0.55 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约 73.33%,约占拟调整总面积的4

47、.35%。三级保护区:面积为 0.14 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约 18.67%,约占拟调整总面积的 1.11%。大尖山三级保护区:面积为 0.41 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约 54.67%,约占拟调整总面积的 3.24%。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1.分级保护措施分级保护措施一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点)(1)在当地居民进入保护区、点的主要入口醒目处,设置保护区界碑及解说牌,介绍地址遗迹名称、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增强人们保护意识。(2)严禁建设与景观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食宿床位。可在保护区内安置必需的保护设施,禁止游人进入,主要作为科学研究和

48、科学教育实践的基地。(3)对于容易遭人为破坏的地质遗迹,要以围栏进行圈隔,且围栏材料应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并兼顾耐用的材料。(4)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二级保护区(点)二级保护区(点)省级地质公园规划20(1)在不降低地质景观质量的情况下,为方便游客,可适当设置一定规模的购物、休憩、照相等服务设施,但须与景观环境协调,且严格控制游客数量。(2)必须限制与地址游赏无关的建筑,且要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3)游览道路布局应以不破坏景观为原则,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影响,确保游人安全。(

49、4)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三级保护区(点)三级保护区(点)(1)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要与环境相协调。(2)加强该去的环境恢复工作,不得有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强该区域内植树造林、水源保护和环境恢复工作,以维持园区生态系统的未定。(3)严格控制公园内居民人口数量,并控制生产生活用地。(4)在进入保护区的各主要道路旁的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和指示兼解说牌,在比较容易受到人们经济活动行为破坏的地点设立保护界桩和警示牌。(5)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勘

50、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2.公园内其他区域的保护公园内其他区域的保护(1)地质公园边界设立界桩。(2)基础与服务设施的场地建设应有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3)地质公园内禁止开矿,禁止没有审批的土石方开挖、工程建设等破坏地貌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和污染严重的养殖场。(4)可以以科普专线的形式,串联公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景点,方便开展科普专项旅游活动,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培训基地。(5)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控制服务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行业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