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整理最新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小学美术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up710 文档编号:5920209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最新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小学美术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最新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小学美术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最新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小学美术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整理最新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小学美术试题及答案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 一填空题 1、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 社会发展 )需要的人。 2、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和(能力)的培养。 4、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过分强调

2、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 8、课程改革的目的: 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1 / 13 9、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10、思维又可以分为(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两种类型,美术活动主动是(发散性)思维活动。 11、艺

3、术至高价值在于(创造),艺术教育的至高价值无疑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 12、人的行为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行为,一种是(意志)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情趣)行为。13、(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就是教育的过程与教育的目标的统一。 14、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15、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学习内容是以四个领域来划分的,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16、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4、三个部分组成。 17、(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18、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4 )学段。 1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7-9 )年级。 20、(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 填空题一、填空题 1、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3、纲

5、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 / 13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性学习(主动参与)、探索性学习(乐于探索)、合作学习(勤于动手)。 7、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实

6、践的评价体系。 8、新的课程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 9、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xxx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在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 3 、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 、新课程实施中,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7、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0、课程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11、课程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 12、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8、13、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实用性特征。 14、在教师角色转换中,应该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15,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角色,具有三个特点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以心理上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 5 / 13 氛, c、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6、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c、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e、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9、 17、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18、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向知识的研究者转变。 19、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20、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革。 6 U# g. K. N4 I2 q4 6 b 2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一填空 1、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

10、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1、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倡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新课程提、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认知 8、新的方面的发展。 9、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xxx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7 / 13 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1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2、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 死记硬背 . 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13 、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12、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并。 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 科目过多 4、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1 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5、对的评价体系。 16、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7、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发开发者 18、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 1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

13、和教学中师生互 动方式的变革。 20、课程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革既是社会发展 21、课程改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 22、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23、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24、在教师角色转换中,应该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25,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角色,具有三个特点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c、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6、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由重传授向重

14、发展转变, 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c、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e、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7、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28、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 9 / 13 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向教育促进者转变。 29、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 表现欣赏。 述设计。 应用综合。 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30、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革。 6 U

15、# g. K. N4 I2 q4 6 b 3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32、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 (社会发展) 需要的人。 3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本技能,忽略了(情感)、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34、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35、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使课程结构具有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5、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

16、能。 37、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生发展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8、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教师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39、课程改革的目的: 体现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 (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合)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4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41、思维又可以分为(发散思维)思维和(收敛思维)思维两种类型,美术活动主动是(发散思

17、维)思维活动。 42、艺术至高价值在于(创造),艺术教育的至高价值无疑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 43、人的行为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一种是(意志性)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情趣性)行为。44、(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就是能);(过程与方法);教育的过程与教育的目标的统一。 45、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情 11 / 13 感、态度和价值观)。 46、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学习内容是以四个领域来划分的,分别是(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究)。 47、各学

18、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48、三个部分组成。 (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4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4 个)学段。 50、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79)年级。 )51、(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师与研究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习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型教师中的欣赏.评述?: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能力的学习领域,出除了欣赏获得审美感受,还应通过语言,文字等方法表达自己对解。 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教心学部分六简答题 1.简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解: 从教 2 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术欣赏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 培养创新 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 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解: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 13 / 13 71d5819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4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