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JGJ/T 445-2018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

上传人:shaoziwen 文档编号:5939436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T 445-2018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JGJ/T 445-2018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JGJ/T 445-2018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JGJ/T 445-2018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JGJ/T 445-2018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lGJ JGJ/ T 445 - 2018 备案号J2532 -2018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Standard for siz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iz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18 -04 -10 发布2018 -10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Standard for siz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iz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JGJ/T 445 - 2018 批准部门:中

2、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8 年1 0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Standard for siz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iz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JGJ/T 445 -2018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850X1168毫米1/32 印张:2Y. 字数58千字2018年8月第一版2018年8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6.00元统一书号:15112 .

3、31476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 cn 网上书店:http:/www.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飞.主七L二、t=I2018第4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T 445 -2018,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 mohurd.gov. cn)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4月10日3 前言根

4、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J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贝IJ;2.术语;3.基本规定;4.模数网格;5.功能空间;6.结构系统;7.外围护系统;8.内装系统;9.设备与管线系统。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5、4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深圳市华悦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部品产业分会科宝博恪尼(北京)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金蛙蜘企业集团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维石住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建温凝土有限公司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冯海悦周祥茵朱茜马涛樊则森满孝新周晓红李晓明伍止超林琳魏素巍郝伟高志强段朝霞李文赵中宇曹棉杰张宏窦祖融逮薇胡亚南徐勇刚徐鑫肖明吉第金羽秦珩郭惠斌魏贺东李彼梅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冠谦刘东卫匠亘秦

6、盛民龙玉峰赵锢卢清刚屈国俐王颖陈涛5 目次l 总则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模数网格.5 4. 1 一般规定.5 4. 2 网格确定.54. 3 网格应用.6 4.4 网格协调.6 5 功能空间.7 5. 1 一般规定75. 2 公共空间.7 5. 3 套内空间.9 6 结构系统.12 6. 1 一般规定. 12 6. 2 结构构件与连接.137 外围护系统.15 7. 1 一般规定. 15 7. 2 外墙围护系统.157. 3 屋面固护系统. .16 8 内装系统.17 8. 1 一般规定. 17 8. 2 集成式厨房.178. 3 集成式卫生间.18 8.4 隔墙与整体收纳.19

7、8. 5 吊顶、楼地面与内门窗.19 6 9 设备与管线系统.21 9. 1 一般规定. 21 9. 2 设备219.3 管线.22 9. 4 设备管线的预留预埋24本标准用词说明.25 引用标准名录.26 附:条文说明.27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 . 4 4 Modular Grid . 5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5 4. 2 Determination of Grid5 4. 3 Use of Grid. 6 4. 4 Coordination of Gri

8、d6 5 Function Spaces 7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7 5. 2 Public Spaces 7 5. 3 Spaces of Dwelling Unit. 9 6 Structure System . 12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12 6. 2 Components and Connection13 7 Building Envelope System . 15 7. 1 General Requirements15 7. 2 Exterior Wall System15 7. 3 Roof System 16 8 I

9、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 17 8. 1 General Requirements17 8. 2 Integrated Kitchen 17 8. 3 Integrated Bathroom . 18 8. 4 Partition Wall and System Cabinet19 8.5 Ceili吨,Floor and Interior Window and Door19 8 9 Facility and Pipeline System 21 9. 1 General Requirements21 9. 2 Equipment21 9. 3 Pipes and

10、飞lres229.4 Placeholder and Embedded of Pipes and Wires M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25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7 9 1总则1. 0.1 为推动工业化住宅建设的发展,提高住宅品质,便于生产,方便运输,简化施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制定本标准。1. O. 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化住宅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及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的尺寸协调。1. O. 3 工业化住宅应根据模数协调的

11、原则,进行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及设备与管线系统之间的尺寸协调。1. O. 4 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2.0.1 工业化住宅industrialized residential building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住宅建筑。2. O. 2 结构系统structure system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整体。2.0.3 外围护系统building envelope system 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

12、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2.0.4 内装系统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2.0.5 设备与管线系统facility and pipeline system 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2.0.6 部件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2.0.7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

13、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2. O. 8 尺寸协调size coordination 在遵循模数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设计与安装之间尺寸配合的方法和过程。2.0.9 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 2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相互配合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等要求的一体化设计。2.0.10 模数网格modular grid 用于部品部件定位的,由正交或斜交的平行基准线(面)构成的平面或空间网格,且基准线(面)之间的距离符合模数协调要求。2.0.11 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

14、管线等集成井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2.0.12 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板)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2.0.13 整体收纳system cabinet 由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满足储藏需求的模块化部品。可分为独立式收纳和人墙式收纳。2.0.14 优先尺寸preferred size 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的模数尺寸。2.0.15 中心线定位法axis positioning method 基准面(线)设于部件上(多为部件的物理中心线),且与模数网格线重叠的方法。2.0.16 界面定位法inte

15、rface positioning method 基准面(线)设于部品部件边界,且与模数网格线重叠的方法。2.0.17 标准化接口standardized interface 具有统一的尺寸规格与参数,并满足公差配合及模数协调的接口。3 3基本规定3.0.1 工业化住宅进行标准化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3.0.2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应根据功能性和经济性原则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 T 50002的有关规定。3.0.3 工业化住宅应进行协同设计,并应进行功能空间、结构系统、外罔护系统、内装系统及设备与管线系统之间的尺寸协调。3.0.4 工业化住宅的结构系统、外围护

16、系统、内装系统及设备与管线系统的部品部件应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尺寸,实现通用性及互换性。3.0.5 工业化住宅的功能空间优先尺寸的确定除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及设备与管线系统相互协调,尚应与部品部件的生产、运输及安装相互协调。3.0.6 工业化住宅的外围护系统应结合建筑总体布局、立面风格、细部处理等进行标准化设计,并应与其他系统进行尺寸协调。3.0.7 工业化住宅的内装系统宜采用标准化部品,部品部件间应采用标准化接口。3.0.8 工业化住宅的设备与管线系统宜采用和主体结构相分离的布置方式,并应采用标准化接口。4 4模数网格4. 1一般规定4.1.1 模数网格可采用单线网格,也可采用双

17、线网格。4.1.2 住宅的开间、进深及层高的模数空间网格可采用不同模数。4.2网格确定4.2.1 功能空间的模数网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居室(厅)、卧室、餐厅功能空间水平方向宜优先采用扩大模数网格,可采用基本模数网格;竖向宜采用基本模数网格。2 厨房、卫生间、收纳功能空间水平方向及竖向宜优先采用基本模数网格,也可采用基本模数与分模数M/2组合的模数网格。4.2.2 结构系统水平方向应采用扩大模数2M、3M模数网楠,11圣向应采用基本模数网格。4.2.3 外围护系统模数网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平方向模数网格可由正交、斜交或弧线的网格基准线构成,宜采用扩大模数2M、3M模数网格。2 竖向宜优先

18、采用扩大模数网格。4.2.4 内装系统宜与功能空间采用同一模数网格;隔墙、固定橱柜、设备、管井等部品部件宜采用分模数M/2模数网格;构造节点和部品部件接口等宜采用分模数M/2、M/5、M/10模数网格。J 4.3网格应用4.3.1 结构系统的水平方向宜采用中心线定位法.竖向宜采用界面定位法。4.3.2 功能空间宜采用界面定位法。4.3.3 外用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宜采用界面定位法。4.4网格协调4.4.1 功能空间、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模数网格之间宜统一协调。4.4.2 各系统可通过设置模数网格中断区进行尺寸协调,模数网格中断区应满足技术尺寸的要求。4.

19、4.3 当设备管线和结构系统分离时,宜与内装部品相协调;当需要预留预埋时,应与结构内部的钢筋、预埋件等相协调。6 5功能空间5. 1一般规定5.1.1 工业化住宅应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的平面布局方式,并应进行功能空间的组合设计。5.1.2 套内空间设计时宜优先确定厨房、卫生间和收纳等功能空间的形式及尺寸。5.2公共空间5.2.1 楼梯间的优先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开间及进深的轴线尺寸应采用扩大模数2M、3M的整数倍数。2 楼梯梯段宽度应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3 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175mm,宽度不应小于260mm。各级踏步高度、宽度均应相同。4 楼梯间轴线与楼梯间墙体内表面距离应为

20、100mm。5 建筑层高为2800mm、2900mm、3000mm时,双跑楼梯间的优先尺寸应根据表5.2.1- 1选用。表5.2.1-1双跑楼梯间开闽、进深及楼梯梯段宽度优先尺寸(mm)I层高平而尺寸 ;1间非tll线开fEJ11 进深轴线进深净梯段宽度如i跑视;段尺寸尺寸尺寸尺寸尺寸踏步数2800 2700 2500 4500 4300 1200 8 2900 2700 2500 4800 4600 1200 9 3000 2700 2500 ,1800 4600 1200 9 6 建筑层高为2800mm、2900mm、3000mm时,单跑剪刀楼梯间优先尺寸应根据表5.2.1-2选用。7 表

21、5.2.1-2单跑剪刀楼梯间开闽、进深及楼梯梯段宽度优先尺寸(mm) 开间轴开问净进深轴进深J争梯段宽两梯段水每跑梯段线尺寸尺寸线尺寸尺寸度尺寸平净距离踏步数2800 2800 2600 6800 6600 1200 200 16 2900 2800 2600 7000 6800 1200 200 17 3000 2800 2600 7400 7200 1200 200 18 注:表中尺寸确定均考虑了住宅楼梯梯段一边设置靠墙扶手。7 建筑层高为2800mm、2900mm、3000mm时,单跑楼梯间优先尺寸应根据表5.2. 1 -3选用。表5.2.1-3 单跑楼梯阎开间、进深、楼梯梯段、楼梯水平

22、段优先尺寸(mm)二11:fF闷轴线开间i争进深轴进深J争梯段宽水平段宽4哥跑抑;段尺寸尺寸线尺寸尺寸度尺寸!支尺寸踏步数2800 2700 2500 6600 6400 1200 1200 16 2900 2700 2500 6900 6700 1200 J200 J 7 3000 2700 2500 7200 7000 1200 1200 18 i全.表中尺寸确定均考虑、了住宅楼梯梯段-边设投栏杆扶手5.2.2 电梯井道优先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电梯宜采用载重800kg、lOOOkg、1050kg三类电梯。2 电梯井道开间及进深的轴线尺寸应采用扩大模数2M、3M的整数倍数。3 电梯井

23、道开间、进深优先尺寸应根据表5.2. 2选用。表5.2.2电梯井道开间、进深优先尺寸(mm)载EE(kg平而尺寸JF问轴线尺寸开问净尺寸进深轴线J寸迸古在净尺寸l800 2100 1900 2)GB/ T 50002的规定,基本公差级别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2 1 基本公差宜符合表6.1. 5的规定。表6.1.5结构构件的基本公差(mm)J哇:;主主 50二三160二主500二三160050 二;,5000 160 500 1600 5000 I级O. 5 1.0 3. 0 3.0 5. 0 8. 0 2级1.0 2.0 3. 0 5. 0 8.0 12.0 3级2. 0 3. 0 5. 0 8

24、. 0 12.0 20. 0 4级3. 0 5. 0 8. 0 12.0 20.0 30. 0 2 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干法连接时,基本公差级别宜按表6.1.5中1至2级选取;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湿法连接时,基本公差级别可按表6.1. 5中2至4级选取;钢结构构件基本公差级别宜按表6.1. 5中l级选取;木结构构件基本公差级别宜按表6. 1. 5中l至2级选取。3 当结构构件表面为建筑饰面层的基层时,基本公差级别应按表6.1. 5中1至2级选取,并应根据饰面层的材料及做法,对结构构件的制作公差和安装公差分别提出具体设计要求。6.2 结构构件与连接6.2.1 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宜符合表6.2.1的规

25、定。表6.2.1结构构件优先尺寸:rJij 目优选模数可选模数优先尺寸(mm)柱截而宽度和长度M M/ 2 300 400 450 500 600 300mm M/ 2 150 200 250 墙厚度二二300mmM 300 400 500. 墙长j艾3M 2M 800 900 1200 1500 梁、析架截面剪力墙结构中M/ 2 150 200 250 宽度和高度其他结构中M M/ 2 200 250 300 400 200mm M/2 M/ 5 120 150 180 楼板厚度二;,200mmM M/ 2 200 250 300. 13 6.2.2 组成建筑墙体的结构构件、非结构填充体、设

26、备管线和建筑饰面层之间应进行尺寸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墙体、柱、梁构件完成界面的定位尺寸不宜影响非结构填充体、设备管线和建筑饰面层的施工偏差控制。2 建筑墙体应根据使用环境、材料、连接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建筑部品部件间的位形公差,并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或消除其对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不利影响。6.2.3 结构板上下表面平整度应根据楼面建筑做法、吊顶和设备管线的做法及要求合理确定。6.2.4 当预制?昆凝土构件之间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后浇混凝土部分的宽度尺寸宜符合基本模数,并宜与施工模板尺寸协调。6.2.5 预制外墙板及其连接设计应与建筑外饰面和内装修进行尺寸协调。6.2.6 当结构构件配

27、筋采用焊接网片或成型钢筋骨架时,钢筋间距宜采用分模数M/ 2的整数倍数;结构构件内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及设备管线等宜与钢筋的排布协调。14 7 外围护系统7. 1一般规定7.1. 1 外围护系统应与建筑立面形式、安装方式和结构系统相协调。7.1.2 外围护系统模数网格宜采用单线网格;当外墙围护系统部品采用内嵌形式时,模数网格可设置中断区。7.1.3 外围护系统应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与连接方式。外围护系统中外墙板、屋面板及外门窗的基本公差级别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 T 50002中规定的2级要求。7.2 外墙围护系统7.2.1 外墙条板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7.2.1的规定:刷一服

28、一阳表7.2.1外墙条板的优先尺寸(mm)优先尺寸600 800 900 1000 1200 150 200 250 300 7.2.2 外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品,外门窗洞口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GB/T 30591的规定,外门 窗洞口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7.2.2的规定。表7.2.2外门窗洞口优先尺寸(mm)项目优先尺寸宽度900 1000 1200 1500 1800 外丁高度2100 2200 2300 2400 宽度600 900 12001500 180021002400 外窗高度1400 1500 1600 1800 2100 2400 15 7. 2. 3

29、外围护系统的墙板、外门窗洞口和预留孔洞的尺寸及定位应与外饰面和内装修进行尺寸协调。7.2.4 阳台栏杆、栏板宜采用标准化部品。7.2.5 预制空调板的挑出长度应从外围护系统外表面起计算,并根据栏杆或百叶的做法确定。预制混凝土空调板挑出长度的净尺寸宜为600mm、700mm,宽度宜为1100mm、1200mm、1300mm,优先净尺寸宜为700mmX1300mm (长宽)。预制混凝土空调板有雨水管时宽度应增加300mm。7.2.6 建筑外窗用外遮阳部品的尺寸应根据建筑外窗洞口尺寸确定,并应与建筑立面分格相协调;建筑外窗用外遮阳部品的优先尺寸与建筑外窗的优先尺寸差直为150mm、200mm、250

30、mm、300mm、350mm、400mm。7.3 屋面围护系统7. 3.1 屋面围护系统的模数网格应与外墙围护系统协调统一,宜与结构系统相协调。7.3.2 屋面围护系统的尺寸应以满足防水、排水和保温、隔热功能为主,兼顾建筑装饰效果。7.3. 3 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用集电、集热构件的设计安装位置及尺寸应与结构系统相协调。16 8内装系统8.1一般规定8.1.1 内装系统的设计应与功能空间、结构系统的模数网格进行协调,并应与室内设备及管线的定位进行协调。8.1.2 内装系统宜选用符合模数网格要求的部品,当内装部品尺寸与功能空间的尺寸不匹配时,宜设置网格中断区进行调节。8.1.3 内装部

31、品的设计选用应进行公差配合,内装部品的安装公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1.4 无障碍厨房、E生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相关规定。8.2 集成式厨房8.2.1 集成式厨房应统筹橱柜、设备设施及管线的尺寸协调,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 262的相关规定。8.2.2 集成式厨房的优先净尺寸应符合本标准第5.3.2条的规定,且内部净高不应低于2200mm。8.2.3 厨房橱柜及设备设施的尺寸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家具及厨房设备模数系列)JG/T 219的相关规定。8.2.4 橱柜的优先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柜台面的完成面高

32、度宜为800mm、850mm、900mm;深度宜为550mm、600mm、650mm;地柜台面与吊柜底面的净空尺寸不宜小于700mm,且不宜大于800mm。2 辅助台面的高度宜为800mm、850mm、900mm;深度宜为300mm、350mm、400mm、450mm。3 吊柜的深度宜为300mm、350mm;高度宜为700mm、17 750mm、800mm。4 洗涤池与灶台之间的操作区域,有效长度不宜小于600mm。8.2.5 厨房管线及管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气道及竖向管井应沿墙角布置,且排气道及竖向管井装修完成面外包尺寸宜符合基本模数。2 排烟管设置于吊顶中时,吊顶内部净高度不宜

33、低于200mm。8.2.6 当厨房内的管线及管井需要在主体结构上开设孔洞时,应与结构专业、设备专业进行协调,并应进行预留。8.2.7厨房门窗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不得妨碍厨房橱柜、设备设施的安装和使用。8.3 集成式卫生间8.3.1 集成式卫生间应与住宅套型相结合进行整体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 T 263的相关规定。8.3.2 集成式卫生间的平面优先净尺寸应符合本标准5.3.2条的相关规定,且内部净高不应低于2200mm。8.3.3 集成式卫生间尺寸应与预留空间进行尺寸协调,并预留安装空间。8.3.4 集成式卫生间功能及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34、 50096的相关规定。8.3.5 集成式卫生间管线及管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气道、给水排水等管道的立管应与住宅套型及集成式卫生间进行综合设计。2 通风口、给水排水和电气点位应根据集成式卫生间的布置形式进行预留。8.3.6 集成式卫生间的布置应与建筑门窗洞口位置相协调,并应预留门窗套收口空间。18 8.3.7 集成式卫生间内部功能分区及卫浴部件设置宜进行适老化通用设计。8.4 隔墙与整体收纳8.4.1 内隔墙的设计应与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紧密结合,并宜与室内电气管线等进行协调。8.4.2 内隔墙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宽度尺寸宜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优先尺寸直为600mm。2 厚度尺寸直

35、为分模数M/I0的整数倍数,分户内隔墙的优先尺寸宜为200mm,分室内隔墙的优先尺寸宜为lOOmm。8.4.3 整体收纳的外部尺寸应结合住宅使用要求合理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容纳整体收纳的墙体空间,宜在设计阶段予以定位。2 收纳空间长度及宽度净尺寸宜为分模数M/2的整数倍数。3 收纳单元拒体深度优先尺寸宜为350mm、400mm、450mm、600mm、900mm。8.5 吊顶、楼地面与内门窗8.5.1 吊顶应和设备与管线进行协同设计,其平面尺寸应与功能空间的模数网格相协调;高度尺寸应在满足设备与管线正常安装和使用的同时,保证功能空间的室内净高最大化。8.5.2 楼地面应和设备与管线进行

36、协同设计,其厚度宜为分模数M/I0的整数倍数,优先尺寸宜为50mm、80mm、120mm。8.5.3 内门窗洞口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 T 5824的有关规定,并宜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8.5.4 各功能空间内门洞口的优先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居室(厅)、卧室门洞口宽度宜为900mmo19 20 2 厨房门洞口宽度宜为800mm、900mm。3 卫生间门洞口宽度宜为700mm、800mm。4 考虑元障碍设计要求时,门洞口宽度宜为lOOOmm。5 门洞口高度宜为2100mm、2200mm。9 设备与管线系统9. 1一般规定9.1.1 设备与管线应优先选用标

37、准化部品。9.1.2 工业化住宅的设备与管线应进行集成设计,与部品部件间连接应采用标准化接口,接口尺寸应满足公差要求。9.1.3 设备与管线、支吊架、预埋件等的预留预埋位置应与结构系统模数网格协调。9.2设备9.2.1 建筑设备的布置应预留安装和维护更新的空间,并应与主体结构和内装修密切配合。人孔检修口尺寸直采用600mmX600mm,于孔检修口尺寸不宜小于150mmX150mm。9. 2. 2 公用设备宜设置在公共空间内,并应根据需要进行明装、暗装或设置在设备间内。配电箱前的操作空间不应小于800mm,其他设备的检修空间不应小于500mm。9.2.3 空调室外机应设置在预制泪凝土空调板或平台

38、上,室外机后侧进风空间不应小于150mm,室外机两侧及前侧空间不应小于lOOmmo9.2.4 太阳能系统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侧面距墙不应小于lOOmmo9.2.5 家居配电箱与智能家居布线箱位置宜分开设置,墙体留洞尺寸各边宜为箱体尺寸加lOmm。家居配电箱底边距地高度优先尺寸宜为1600mm,智能家居布线箱底边距地高度优先尺寸宜为500mm。9. 2. 6 分体式空调、排油烟机、排风机、电热水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不宜低于1800mm;厨房电炊具、洗衣机电源插座底边距21 地优先尺寸宜为1000mm、1200mm、1300mm;柜式空调 、冰箱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优先尺寸宜

39、为300mm、500mm;一般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优先尺寸宜为300mm、500mm、600mm、900mm。9.2.7 卫生间防溅水型捅座底边距地高度应适应不同设备设施的高度要求,优先尺寸宜为300mm、1200mm、1500mm、1800mmo洗衣机设在卫生间等潮湿环境时,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不应低于1500mm。对于装有淋浴或浴盆的卫生间,电热水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不宜低于2300mm,排风机及其他电源插座宜安装在防止水泄i溅入区域。无障碍卫生间插座距室内装修地面高度宜根据插座所服务设备、设施而定,且应满足轮椅使用者的高度要求,优先尺寸宜为600mm、900mm、1200mm。9.2.8 墙面上的

40、照明开关侧边距门洞边宜为150mr口,底边距地优先尺寸宜为llOOmm、1200mm、1300mm,应避开门扇和家具,可与整体收纳结合统筹设置。9.3管线9.3.1 工业化住宅的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可采用管井敷设、架空敷设、暗埋敷设,管线定位尺寸可根据敷设方式符合基本模数或分模数。9.3.2 工业化住宅的管线宜采用与主体结构相分离的布置方式,管线宜布置在本层吊顶空间、架空地板下空间、装饰夹层内,管线定位尺寸宜符合分模数M/5。9.3.3 当给水、供暖水平管线暗敷于本层地面的垫层、电气水平管线暗敷于结构楼板叠合层中时,管线定位尺寸宜符合分模数M/IO。9.3.4套内电气管线可采用穿管暗敷设的配线

41、方式。敷设在钢筋混凝土楼板内的线缆保护导管最大外径不应大于楼板厚度的1/3,敷设在垫层的线缆保护导管最大外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1/2。暗敷线缆保护导管的外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当消防设备线缆保护导管暗敷时,外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22 9.3.5 共用管线应设在公共空间的管道井内。当管道井门前空间作为检修空间使用时,管道井进深可为300mm500mr口,宽度根据管道数量和布置方式确定。公共管道井的优先净尺寸宜根据表9.3.5选用。表9.3.5公共管道井的优先净尺寸(mm)项目优先i辈,尺寸宽度4005006008009001000 1200 1500 J800 2100 深度.300

42、350 400 450 500 600 800 1000 1200 9.3.6 管道并排敷设时,其间距及保温层外间距应满足安装检修空间要求。管道在管井敷设时,管道井安装距离应按管道的类型和数量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立管外壁(含保温层)距墙不宜小于50mm,管道之间净距(含保温层)不宜小于150mm。2 管道沿墙敷设时,管外壁(含保温层)距墙不应小于20mm。9.3.7 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的管道应在预阳的安装空间内敷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集成式厨房预留排气口底距楼地面高度宜在2400mm以上。2 集成式卫生间排风宜采用顶排风方式。3 集成式卫生间预留排气口底距楼地面高度宜在2300

43、mm以上。4 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管道接口的位置尺寸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m。9.3.8 燃气热水器的炯气必须排至室外,排气管距地不应小于2200mm。23 9.4 设备管线的预留预埋9.4.1 工业化住宅的设备管线应在结构允许的位置预留预埋,并应符合结构系统模数网格的规定。9.4.2 设备管线安装用的预埋件应预埋在实体结构上,且预埋件应安装牢固。管道或设备集中的位置应共用支吊架和预埋件,预埋件锚固深度不宜小于120mm,具体深度由计算确定。9.4.3 消火栓箱应预留安装孔洞,孔洞尺寸各边应大于箱体尺寸20mmo9.4.4 采用分体空调的起居室(厅)、卧室外墙应预留空调冷媒管及冷凝水管孔洞,

44、孔洞直径宜为75mm,壁挂安装时的孔洞底边距楼地面不宜小于2200mm;落地安装时的孔洞中心距楼地面150mmo9.4.5 燃气热水器应预留排至室外的燃气热水器专用排气孔洞,孔径应为lOOmm。9.4.6 穿各层楼板的立管留洞位置应在立管中心定位、上下对应,其偏差不应超过:I:3mm。24 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同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气4

45、)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5 26 引用标准名录1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 T 5824 2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GB/ T 30591 3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 T 50002 4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6 (住宅厨房家具及厨房设备模数系列)G/ T 219 7 (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G/ T 262 8 (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GJ/ T 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JGJ/T 445 - 2018

46、 条文说明编制说明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JGJ/T445-2018,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4月10日以2018第49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最终确定各项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GB/T 50002 一2013中规定当部件不与其他部件毗邻连接时,一般可采用中心定位法,如框架柱的定位。当多部件连续毗邻安装,且需沿某一界面部件安装完整平直

47、时,一般采用界面定位法。本标准要求建筑设计直采用中心线定位法对承重部件进行定位,与设计人员的习惯保持一致,同时也能满足尺寸协调的基本要求。当采用中心线定位法定位时,部品部件的中心基准面(线)不一定必须与部品部件的物理中心线重合,如偏心定位的外墙、柱等。在建筑剖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时,建筑层高、室内净高由结构完成面或建筑完成面确定,因而在立面、剖面设计时对建筑、结构部件采用界面定位法。另外,当多部品部件连续毗邻安装,且需沿某一界面部品部件安装完整平直时,一般采用界面定位法。定位方法的选用一方面来自于工程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工业化住宅部品部件设计、生产和安装定位的需要,以及相关系统一体化集成的需要

48、。4.3.2 内装系统的内墙面装修完成后所提供的空间是真正供人使用的建筑功能空间,功能空间采用界面定位法是进行精细化设计、生产、安装的前提与保障。4.3.3 为保障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各部品部件自身及之间的空间几何位置关系准确,统一要求采用界面定位法。38 4.4网格协调4.4.1 工业化住宅设计中各系统的模数网格之间宜统一进行协调,根据各相关因素,为模数网络选择合理模数,保持模数网格之间是匹配的。如工业化住宅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且剪力墙厚度采用200mm厚,当内装系统采用免抹灰涂料做法且不考虑空间组合的影响时,功能空间的开间选用2M模数网梢,对应的结构系统为2M莫数网格;当

49、内装系统采用50mm厚架空墙面做法且不考虑空间组合的影响时,功能空间的开间采用3M模数网格,对应的结构系统为3M的模数网格。4.4.2 当各系统间存在技术尺寸时,需要设置网格中断区。如功能空间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之间为内装系统的技术尺寸,当为涂料或壁纸做法时,此技术尺寸一般可视为Omm,当为粘贴墙砖时此技术尺寸一般为25mm,当采用架空墙面做法时此技术尺寸一般为50mm(这个尺寸可能因部位的不同和项目选用的技术做法不同而变化,具体技术尺寸应根据项目内装系统的设计做法确定);此技术尺寸不为Omm时,功能空间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之间应通过设置网格中断区进行模数网格之间的尺寸协调。4.4.3 为

50、了实现工业化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灵活使用,设备与管线宜采用与主体结构分离的方式。当项目 需要设备与管线系统在预制结构构件中预留预埋时,应遵守结构设计模数网格,在结构容许的位置进行预留预埋,避免对钢筋、预埋部件以及构件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尽量满足工业化住宅全生命周期中住户对设备与管线系统的使用需求。39 能空间功5 一般规定5.1.1 工业化住宅的套型空间由不同的功能空间组合而成。功能空间的组合设计应尽量按一个结构空间来设计。住宅的设计不仅应考虑各功能空间尺寸,还应考虑建筑全寿命期使用的空间灵活性与适应性,既能保证结构主体的安全性,又能适应使用者不同时期对住宅功能空间的不同需求变化,采用大开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行业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