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GBT228.1-2010室温拉伸.ppt

上传人: 文档编号:5974733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228.1-2010室温拉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GBT228.1-2010室温拉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GBT228.1-2010室温拉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GBT228.1-2010室温拉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GBT228.1-2010室温拉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T 228.1-2010GB/T 228.1-2010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拉伸试验第1 1部分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室温试验方法宣贯宣贯主要技术内容试验速率模式金属拉伸试样拉伸试验的基本概念宣贯内容宣贯内容一、一、GB/T 228.1-2010GB/T 228.1-2010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拉伸试验第1 1部分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室温试验方法主要技术内容主要技术内容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与与GB/T 228-2002GB/T 228-2002主要区别主要区别l增加了方法A应变速率控制方法;l修改了试验结果的数值修约方法;l将原始横截面积的

2、最小值改为平均值;l符号变更;l增加了对于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l增加了拉伸试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l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计算机控制拉伸试验机使用时的建议;l增加了资料性附录F考虑试验机刚度后估算的横梁位移速率方法。 GB/T 228.1-2010GB/T 228.1-2010符号变化符号变化GB/T 228-2010GB/T 228-2010GB/T 228-2002GB/T 228-2002定定a a0 0,T Ta a矩形横截面矩形横截面 原始厚度或管壁原始厚度或管壁厚度厚度b b0 0b b矩形横截面矩形横截面 平行平行度的原始度的原始度或管的度或管的向剖条向剖条度或扁度

3、或扁原始原始度度d d0 0d d形横截面形横截面 平行平行度的原始度的原始直径或直径或 原始直径或管的原始原始直径或管的原始内径内径D D0 0D D管原始外直径管原始外直径A AWNWNA A g g无无 塑性伸塑性伸率率L Lf f无无断裂断裂延伸延伸无无 速率速率GB/T 228-2010GB/T 228-2002定无无平行平行度估度估的的 速率速率V Vc c无无横梁位移速率横梁位移速率无无力速率力速率m m无无力力- -延伸率曲延伸率曲在在定定刻的斜率刻的斜率m mE E无无力力- -延伸率曲延伸率曲 性部分的斜率性部分的斜率无无 P P定非比例延伸率定非比例延伸率无无 t t定定

4、延伸率延伸率无无 r r定残余延伸率定残余延伸率符号变化符号变化GB/T 228.1-2010GB/T 228.1-2010引言引言 两种试验速率的控制方法。第一种方法两种试验速率的控制方法。第一种方法A A为应为应变速率(包括横梁位移速率),第二种方法变速率(包括横梁位移速率),第二种方法B B为应为应力速率。方法力速率。方法A A旨在减小测量应变速率敏感参数时旨在减小测量应变速率敏感参数时试验速率的变化和减小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试验速率的变化和减小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和下屈服强度

5、(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标准中标准中1111、1212条规定:条规定:l l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可以从力可以从力- -延伸曲线图或峰值力显示器延伸曲线图或峰值力显示器上测得:定义为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值对应的应力上测得:定义为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值对应的应力。l l下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R ReLeL可以从力可以从力- -延伸曲线图测定,定义为不延伸曲线图测定,定义为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值对应的应力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值对应的应力。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6、)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1 1:图解方法:图解方法 应采用不劣于应采用不劣于1 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标距不小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标距不小于标距的一半:于标距的一半: 应采用应采用1 1级或优于级或优于1 1级准确度的试验机;级准确度的试验机; 试验时,可以记录力试验时,可以记录力- -延伸曲线或力延伸曲线或力- -位移曲线方式。位移曲线方式。采用自动测定方法时,相应地采集力采用自动测定方法时,相应地采集力- -延伸或力延伸或力- -位移数位移数据。据。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

7、R ReHeH)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A A:a)a)在直至测定在直至测定R ReHeH应按照规定的应变速率应按照规定的应变速率 。这一范围需要在试样。这一范围需要在试样上装夹引伸计,消除拉伸试验机柔度的影响,以准确控制应变速上装夹引伸计,消除拉伸试验机柔度的影响,以准确控制应变速率。(对于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机,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率。(对于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机,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的应变速率 也可用。也可用。 应变速率应变速率 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测定这些性能时,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测定这些性能时, 应选用应选用下面两个范围

8、之一:下面两个范围之一:范围范围1 1: =0.00007s=0.00007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范围范围2 2: =0.00025s=0.00025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如果没有其他规定,(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推荐选取该速率)推荐选取该速率)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A A:b)b)对于不连续材料,应选用根据平行部分估计的应变速率对于不连续材料,应选用根据平行部分估计的应变速率 。 上屈服点之后,在测定下屈服

9、强度,上屈服点之后,在测定下屈服强度, 应保持下面两个范围之一的应保持下面两个范围之一的 ,直到不连续屈服结束。,直到不连续屈服结束。范围范围2 2: =0.00025s=0.00025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推荐选取该速率)(推荐选取该速率)范围范围3 3: =0.002s=0.002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B B:如仅测定上屈服强度,试验时的弹性应力速率应在下表的规定范围如仅测定上屈

10、服强度,试验时的弹性应力速率应在下表的规定范围内,试验机夹头的分离速率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内,试验机夹头的分离速率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如仅测定下屈服强度,在试样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如仅测定下屈服强度,在试样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0.00025/s0.00025/s0.0025/s0.0025/s之间,并尽可能保持恒定。如不能直接调节这之间,并尽可能保持恒定。如不能直接调节这一应变速率,应通过调节屈服即将开始前的应力速率来调整,在屈一应变速率,应通过调节屈服即将开始前的应力速率来调整,在屈服完成之前不再调节试验机的控制。服完成之前不再调节试验机的控制。任何情况下,弹性范围内的应力速

11、率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最大速率任何情况下,弹性范围内的应力速率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最大速率。如在同一试验中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测定下屈服条件应如在同一试验中测定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测定下屈服条件应符合标准符合标准10.4.2.210.4.2.2的要求。的要求。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材料材料性模量性模量E E/MPa/MPa力速率力速率/MPa/s/MPa/s最小最小最大最大1500001500002 22020 1500001500006 6606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12、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 测定下屈服强度时,要排除测定下屈服强度时,要排除” ”初始瞬时效应影响初始瞬时效应影响” ”。所谓初始。所谓初始瞬时效应是指从上屈服强度向下屈服强度过渡时发生的瞬时效瞬时效应是指从上屈服强度向下屈服强度过渡时发生的瞬时效应,与试验机加力系统的柔度、试验速率、试样屈服特性和测应,与试验机加力系统的柔度、试验速率、试样屈服特性和测力系统惯性守恒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瞬时效应作评定是困难力系统惯性守恒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瞬时效应作评定是困难的。定性地把从上屈服强度向下屈服过渡期间的第一个下降谷的。定性地把从上屈服强度向下屈服过渡期间的第

13、一个下降谷区作为区作为“ “初始瞬时效应初始瞬时效应” ”的影响区。为了避开该区影响,把第的影响区。为了避开该区影响,把第1 1个个下降谷值应力排除不计后,取其之后的最小应力为下屈服强下降谷值应力排除不计后,取其之后的最小应力为下屈服强度,只出现一个谷值情况,该谷值应力为下屈服强度。度,只出现一个谷值情况,该谷值应力为下屈服强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如下: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如下:屈服前的第屈服前的第1 1个

14、峰值应力判为上屈服强度,不管其后的峰值个峰值应力判为上屈服强度,不管其后的峰值应力比它大或比它小;应力比它大或比它小;屈服阶段中如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谷值应力,舍弃第屈服阶段中如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谷值应力,舍弃第1 1个个谷值应力不计,取其余谷值应力中最小值判为下屈服强度谷值应力不计,取其余谷值应力中最小值判为下屈服强度;屈服阶段中呈现平台,平台应力判为下屈服强度;如呈现屈服阶段中呈现平台,平台应力判为下屈服强度;如呈现多个而且后者高于前者的屈服平台,判第多个而且后者高于前者的屈服平台,判第1 1个平台应力为下个平台应力为下屈服强度;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一定低于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一定低于

15、上屈服强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如下: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如下:为提高效率,可以报告在上屈服强度之后延伸率为为提高效率,可以报告在上屈服强度之后延伸率为0.25%0.25%范范围内的最低应力为下屈服强度,不考虑任何初始瞬时效应围内的最低应力为下屈服强度,不考虑任何初始瞬时效应,用此方法测定下屈服强度后,试验速率可以按照,用此方法测定下屈服强度后,试验速率可以按照10.3.410.3.4增增加,试验报告应注明使

16、用了此简捷方法。加,试验报告应注明使用了此简捷方法。注:此规定仅仅适用于呈现明显屈服材料和不测定屈服点注:此规定仅仅适用于呈现明显屈服材料和不测定屈服点延伸率的情况。延伸率的情况。GB/T 228.1-2010GB/T 228.1-2010上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R ReHeH) )和下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R ReLeL) )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2 2:指针方法:指针方法vv采用指针方法测定采用指针方法测定R ReHeH和和 R ReLeL时,在试验测定时要注视试验机时,在试验测定时要注视试验机测力表盘指针的指示,按照定义判定上屈服力和下屈服力;测力表盘指针的指示,按照定义判定上屈服力和下

17、屈服力;vv当指针首次停止转动保持恒定的力判定为当指针首次停止转动保持恒定的力判定为F FeLeL;vv当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判定为当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判定为F FeHeH;vv当指针出现多次回转,则不考虑第一次回转,而取其余这些当指针出现多次回转,则不考虑第一次回转,而取其余这些回转指示的最低力判定为回转指示的最低力判定为F FeLeL;vv当只有一次回转,则其回转的最低力判定为当只有一次回转,则其回转的最低力判定为F FeLeL。GB/T 228.1-2010GB/T 228.1-2010R ReHeH和和R ReLeL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a)a)当材料呈

18、现明显屈服状态时,相关产品标准应规定当材料呈现明显屈服状态时,相关产品标准应规定或说明测定或说明测定R ReHeH或或R ReLeL或两者。当相关产品标准无明确或两者。当相关产品标准无明确规定时,测定规定时,测定R ReHeH和和R ReL eL 并报告;只呈现单一屈服(并报告;只呈现单一屈服(屈服平台)状态的情况,测定屈服平台)状态的情况,测定R ReLeL并报告;如无异议并报告;如无异议可仅测定可仅测定R ReLeL并报告。并报告。GB/T 228.1-2010GB/T 228.1-2010R ReHeH和和R ReLeL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b)b) 相关产品标准规定了

19、要求测定屈服强度,但材料在相关产品标准规定了要求测定屈服强度,但材料在实际试验时并不呈现明显屈服状态,此种情况,材料实际试验时并不呈现明显屈服状态,此种情况,材料不具有可测的不具有可测的R ReHeH和(和(或)或)R ReLeL性能。遇到此种情况,性能。遇到此种情况,建议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建议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 RP0.2P0.2) ),并注明,并注明“ “无明显无明显屈服屈服” ”。GB/T 228.1-2010GB/T 228.1-2010R ReHeH和和R ReLeL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c)c)如材料屈服期间力既不下降也不是保持恒定,而是如材料屈服期间力

20、既不下降也不是保持恒定,而是呈缓慢增加,只要能分辨出力在增加,尽管增加的量呈缓慢增加,只要能分辨出力在增加,尽管增加的量不大,这种状态判定为无明显屈服状态(见下图)不大,这种状态判定为无明显屈服状态(见下图)d)d)仲裁试验采用图解方法。仲裁试验采用图解方法。GB/T 228.1-2010GB/T 228.1-2010屈服期间力始终持续增加视为连续屈服屈服期间力始终持续增加视为连续屈服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试验速率要求试验速率要求 测定测定R RP P应按照规定的应变速率应按照规定的应变速率 。这一范围需要在试样

21、上。这一范围需要在试样上装夹引伸计,消除拉伸试验机柔度的影响,以准确控制应变速率装夹引伸计,消除拉伸试验机柔度的影响,以准确控制应变速率。(对于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机,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对于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机,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应变速率 也可用。也可用。 应变速率应变速率 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测定这些性能时,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测定这些性能时, 应选应选用下面两个范围之一:用下面两个范围之一:范围范围1 1: =0.00007s=0.00007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范围范围2 2: =0.00025s=0.00025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22、20%20%(如果没有其他规定,(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推荐选取该速率)推荐选取该速率)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试验速率要求试验速率要求 如果试验机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应该采用通过平行长如果试验机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应该采用通过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度估计的应变速率 即恒定的横梁位移速率。该速率应依即恒定的横梁位移速率。该速率应依据标准中提出的公式(据标准中提出的公式(1 1)进行计算,应考虑试验机系统的柔)进行计算,应考虑试验机系统的柔度,详见附录度,详见附录F F。GB/T 228.1-2010GB/T 228

23、.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1 1:常规平行线方法:常规平行线方法常规平行线法适用于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的材料测定规定塑常规平行线法适用于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的材料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性延伸强度。这种方法采用图解方法(包括自动测定方法),引伸计标距这种方法采用图解方法(包括自动测定方法),引伸计标距L Le e1/21/2L L0 0。引伸计应为引伸计应为1 1级或优于级或优于1 1级准确度。级准确度。试验机测力系统的准确度应不劣于试验机测力系统的准确度应不劣于1 1级准确度。级准确度。 GB/T 228.1-2010GB/T 228.1-2010平行线法测

24、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平行线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由于在试验开始后的初始阶段容易受非线形因素的干由于在试验开始后的初始阶段容易受非线形因素的干扰,使得力扰,使得力- -延伸曲线初始部分弯曲,遇到这种情况延伸曲线初始部分弯曲,遇到这种情况要对曲线原点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对表要对曲线原点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对表观弹性直线段反向延长交于延伸轴,即可找到实际原观弹性直线段反向延长交于延伸轴,即可找到实际原点点“ “O”O”,见下图。,见下图。GB/T 228.1-2010GB/T 2

25、28.1-2010力力- -延伸曲线的原点修正(延伸曲线的原点修正(0 0为真实原点)为真实原点)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2 2:滞后环方法:滞后环方法滞后环方法适用于不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的材料测定规定塑滞后环方法适用于不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的材料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对于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情况,不应采用此方性延伸强度,对于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情况,不应采用此方法,应采用法,应采用“ “常规平行线方法常规平行线方法” ”。因为具有弹性直线段情况下采。因为具有弹性直线段情况下采用了滞后环方法,会使测定的规定塑性延

26、伸强度偏高,原因用了滞后环方法,会使测定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偏高,原因在于滞后环方法是以卸力线和再次施力线的斜率的近似平均在于滞后环方法是以卸力线和再次施力线的斜率的近似平均斜率作为参照斜率,而这一平均斜率总是比首次施力的直线斜率作为参照斜率,而这一平均斜率总是比首次施力的直线斜率小。斜率小。采用滞后环方法测定时,测力系统的准确度、引伸计准确度采用滞后环方法测定时,测力系统的准确度、引伸计准确度级别和试验时的速率等要求与上述的级别和试验时的速率等要求与上述的“ “常规平行线方法常规平行线方法” ”相同。相同。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滞后环方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

27、度滞后环方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a)(a) (b)(b) 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曲线原点修正曲线原点修正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拉伸曲线的原点可能需要修正。可以采用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拉伸曲线的原点可能需要修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修正曲线的原点。按照国际标准给出的方法:在曲线图上穿各种方法修正曲线的原点。按照国际标准给出的方法:在曲线图上穿过其斜率最接近于滞后环斜率的弹性上升部分,划一条平行于滞后环过其斜率最接近于滞后环斜率的弹性上升部分,划一条平行于滞后

28、环所确定的直线的平行线,此平行线与延伸轴的交截点即为曲线的修正所确定的直线的平行线,此平行线与延伸轴的交截点即为曲线的修正原点。其他方法,例如将弹性上升段的走势反向延伸与延伸轴的交原点。其他方法,例如将弹性上升段的走势反向延伸与延伸轴的交截,交截点作为修正原点。截,交截点作为修正原点。卸力点的选择卸力点的选择 在力降低开始点的塑性应变应略微高于规定的塑性延伸强度在力降低开始点的塑性应变应略微高于规定的塑性延伸强度R RP P。较。较高应变的开始点将会降低通过滞后环获得直线的斜率。高应变的开始点将会降低通过滞后环获得直线的斜率。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

29、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3 3:逐步逼近方法:逐步逼近方法 逐步逼近方法既适应于具有弹性直线段材料,也适用于无明显逐步逼近方法既适应于具有弹性直线段材料,也适用于无明显弹性直线段材料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在国内已有不少自动测定弹性直线段材料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在国内已有不少自动测定系统中采用了这种方法。标准中的附录系统中采用了这种方法。标准中的附录H H给出了这种方法。这种方给出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法是建立在“ “表观比例极限不低于规定塑料塑性强度表观比例极限不低于规定塑料塑性强度R RP0.2P0.2的一半的一半” ”的的假定,这一假定对于常见的金属材料是近似真

30、实的。假定,这一假定对于常见的金属材料是近似真实的。采用逐步逼近方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时,测力系统的准确度采用逐步逼近方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时,测力系统的准确度、引伸计准确度级别和试验时的速率等要求与上述的引伸计准确度级别和试验时的速率等要求与上述的“ “常规平行线方法常规平行线方法” ”相同。相同。GB/T 228.1-2010GB/T 228.1-2010逐步逼近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逐步逼近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测定逐步逼近法为我国建立,已被国际标准逐步逼近法为我国建立,已被国际标准I

31、SO6892-1:2009ISO6892-1:2009采采纳。纳。原点修正:由于受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拉伸曲线的原点可原点修正:由于受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拉伸曲线的原点可能需要修正。修正的方法是将弹性上升段的走势反向延伸能需要修正。修正的方法是将弹性上升段的走势反向延伸与延伸轴的交截,交截点作为修正原点。或者以逐步逼近与延伸轴的交截,交截点作为修正原点。或者以逐步逼近得到得到B Bn nD Dn n直线与延伸轴的交截点作为曲线修正原点。直线与延伸轴的交截点作为曲线修正原点。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测定时应注意的

32、问题:当材料呈现无明显屈服状态时,应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当材料呈现无明显屈服状态时,应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当材料呈现明显屈服状态时,应测定。当材料呈现明显屈服状态时,应测定R ReHeH和和R ReLeL或或R ReLeL。相关产品标准应说明规定塑性延伸的百分率。相关产品标准应说明规定塑性延伸的百分率。按照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定义,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是规定按照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定义,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是规定塑性延伸率所对于的应力。因此,不管在达到规定塑性延塑性延伸率所对于的应力。因此,不管在达到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之前是否有高于它的应力出现,均以规定塑性延伸伸强度之前是否有高于它的应力出现,均以规定塑

33、性延伸率对应的应力为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率对应的应力为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可以使用自动处理装置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可以使用自动处理装置或自动测试系统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可以不绘制力强度,可以不绘制力- -延伸曲线图。延伸曲线图。GB/T 228.1-2010GB/T 228.1-2010取取B B点应力为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点应力为规定塑性延伸强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试验速率要求试验速率要求 测定R Rt t应按照规定的应变速率应按照规定的应变速率 。这一范围需要在试样上装夹。这一范围需要在试样上装夹引伸计,消

34、除拉伸试验机柔度的影响,以准确控制应变速率。(引伸计,消除拉伸试验机柔度的影响,以准确控制应变速率。(对于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机,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对于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机,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速率 也可用。也可用。应变速率应变速率 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测定这些性能时,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在测定这些性能时, 应选用应选用下面两个范围之一:下面两个范围之一:范围范围1 1: =0.00007s=0.00007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范围范围2 2: =0.00025s=0.00025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如果没有其他规定,(如果没有其

35、他规定,推荐选取该速率)推荐选取该速率)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试验速率要求试验速率要求 如果试验机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应该采用通过平行长度估如果试验机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应该采用通过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计的应变速率 即恒定的横梁位移速率。该速率应依据标准中即恒定的横梁位移速率。该速率应依据标准中提出的公式(提出的公式(1 1)进行计算,应考虑试验机系统的柔度,详见附录)进行计算,应考虑试验机系统的柔度,详见附录F F。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

36、的测定方法:图解方法方法:图解方法图解方法适用于具有或不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的材料规定总图解方法适用于具有或不具有明显弹性直线段的材料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因为采用图解方法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时延伸强度的测定。因为采用图解方法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时,在力,在力- -延伸曲线上确定规定总延伸力时并不需要以曲线的弹延伸曲线上确定规定总延伸力时并不需要以曲线的弹性直线段斜率为基准。性直线段斜率为基准。引伸计标距引伸计标距L Le e1/21/2L L0 0,引伸计应为引伸计应为1 1级或优于级或优于1 1级准确度级准确度试验机测力系统的准确度应不劣于试验机测力系统的准确度应不劣于1 1级准确度。级准确度。

37、 GB/T 228.1-2010GB/T 228.1-2010图解方法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图解方法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GB/T 228.1-2010GB/T 228.1-2010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的测定如同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一样,按照规定总延伸强度的定义,如同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一样,按照规定总延伸强度的定义,规定总延伸强度是规定总延伸率所对于的应力。因此,不管规定总延伸强度是规定总延伸率所对于的应力。因此,不管在达到规定总延伸强度之前是否有高于它的应力出现,均以在达到规定总延伸强度之前是否有高于它的应力出现,均以规定总延伸率对应的应力为规定总延伸强度。规定总延伸率对应的应力为规定总延伸

38、强度。一般也需要修正曲线的原点。一般也需要修正曲线的原点。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抗拉强度的测定抗拉强度的测定试验速率要求试验速率要求在屈服强度或塑性延伸强度测定后,根据平行长度而计算得到的根据平行长度而计算得到的横梁位移速率横梁位移速率 在下述范围内选择:在下述范围内选择:范围范围2 2: =0.00025s=0.00025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范围范围3 3: =0.002s=0.002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范围范围4 4: =0.0067s=0.0067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如果没有其他规定

39、,推(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推荐选取该速率)荐选取该速率)如果拉伸试验仅仅是为了测定抗拉强度,根据范围如果拉伸试验仅仅是为了测定抗拉强度,根据范围3 3或或4 4得到的平得到的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适用于整个试验。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适用于整个试验。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屈服点延伸率(屈服点延伸率(A Ae e)的测定)的测定(a)(a)水平线法水平线法 (b)(b)回归线法回归线法 GB/T 228.1-2010GB/T 228.1-201

40、0屈服点延伸率(屈服点延伸率(A Ae e)的测定)的测定l l采用采用1 1级或优于级或优于1 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的标距应等于或尽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的标距应等于或尽量接近等于试样标距(试验报告中应报告引伸计标距)。量接近等于试样标距(试验报告中应报告引伸计标距)。l l试验时的试验速率应按照测定下屈服强度规定的试验速率要求试验时的试验速率应按照测定下屈服强度规定的试验速率要求。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最大力塑性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A Ag g)和最大力总延伸率()和最大力总延伸率(A Agtgt)的测定)的测定试验速率要求试验速率要求在

41、屈服强度或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测定后,根据平行长度而计算得根据平行长度而计算得到的横梁位移速率到的横梁位移速率 在下述范围内选择:在下述范围内选择:范围范围2 2: =0.00025s=0.00025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范围范围3 3: =0.002s=0.002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范围范围4 4: =0.0067s=0.0067s-1-1,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0%20%(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推(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推荐选取该速率)荐选取该速率)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最大力塑性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A Ag g)和最

42、大力总延伸率()和最大力总延伸率(A Agtgt)的测定)的测定方法:图解方法方法:图解方法 采用采用2 2级或优于级或优于2 2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当最大力总伸长率小于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当最大力总伸长率小于5%5%时,建议采用不劣于时,建议采用不劣于1 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的标距应等于或尽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的标距应等于或尽量接近等于试样标距。量接近等于试样标距。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裂总延伸率(断裂总延伸率(A At t)的

43、测定)的测定l l在用引伸计得到的力在用引伸计得到的力- -延伸曲线图上测定断裂总延伸。延伸曲线图上测定断裂总延伸。l l试验速率同试验速率同A Ag g、A Agtgt。当最大力总伸长率小于当最大力总伸长率小于5%5%时,建议采用不时,建议采用不劣于劣于1 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的标距应等于或尽量接近等于试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引伸计的标距应等于或尽量接近等于试样标距。样标距。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A A: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L Lu u- -L L0 0)与原始标距()与原始标距(L

44、L0 0)之比的百)之比的百分率。分率。l l对于比例试样,若比例系数对于比例试样,若比例系数k k不为不为5.655.65,符号,符号A A应附以下标注应附以下标注说明所使用的比例系数,例如说明所使用的比例系数,例如A A11.311.3。l l对于非比例试样,符号对于非比例试样,符号A A应附以下标注说明所使用的原始标应附以下标注说明所使用的原始标距,以毫米(距,以毫米(mmmm)表示,例如)表示,例如A A80mm80mm。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测定测定A A时应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

45、时应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定试样断后标距。后测定试样断后标距。应使用分辨力足够的量具或测量装置测定断后伸长量应使用分辨力足够的量具或测量装置测定断后伸长量(L Lu u- -L L0 0),并准度到),并准度到0.25mm0.25mm。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1 1:手工测定方法:手工测定方法试验前,在试样的平行长度上居中部位标记试样标距试验前,在试样的平行长度上居中部位标记试样

46、标距L L0 0,准,准确到确到1%1%。在标距内标出。在标距内标出N N个等分间隔。个等分间隔。拉断后将拉断后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定试样断后标距。定试样断后标距。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移位法移位法若试样断裂处距离最近标距标记的距离若试样断裂处距离最近标距标记的距离 1/3 1/3 L L0 0时,或者断时,或者断后伸出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最

47、小值时,直接测量两标记间的距后伸出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最小值时,直接测量两标记间的距离即为离即为L L0 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移位法移位法若试样断裂处是在标距的两标点间,但距离最近标距标记若试样断裂处是在标距的两标点间,但距离最近标距标记的距离的距离1/3 1/3 L L0 0时,则完全可采用时,则完全可采用“ “移位法移位法” ”测定断后伸出率。测定断后伸出率。见下图见下图a a、b b所示。所示。若试样断裂处距离最近标距标记的距离若试样断裂处距离最近标距标记的距离1/3 1/3 L L0 0,但其断但其

48、断后伸出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最小值时,这种情况也可采用后伸出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最小值时,这种情况也可采用“ “移移位法位法” ”测定断后伸出率。测定断后伸出率。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2 2:图解方法:图解方法l l由于拉伸自动化测试系统或装置普遍使用,完全可以用自动由于拉伸自动化测试系统或装置普遍使用,完全可以用自动测试系统或装置测定断后伸长率。自动化方法将来会逐渐取测试系统或装置测定断后伸长率。自动化方法将来会逐渐取代人工方法。代人工方法。l

49、l为了得到与手工方法可比的结果,对能用引伸计测定断裂延为了得到与手工方法可比的结果,对能用引伸计测定断裂延伸的试验机,有一些额外的要求(例如,引伸计高的动态响伸的试验机,有一些额外的要求(例如,引伸计高的动态响应和频带宽度,见附录应和频带宽度,见附录A3.2)A3.2)。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2 2:图解方法:图解方法l l使用自动化方法测定断后伸长率要求:使用自动化方法测定断后伸长率要求:l la a)引伸计标距应等于试样标距(即)引伸计标距应等于试样标距(即L Le e=L=L0 0)。)。l lb

50、 b)断裂位置处于引伸计标距范围内方为有效:但如测定断后伸)断裂位置处于引伸计标距范围内方为有效:但如测定断后伸长率等于或大于规定最小值,不管断裂位置处于何处测量均为长率等于或大于规定最小值,不管断裂位置处于何处测量均为有效。有效。l lc c)首先测量断裂时的总延伸,然后扣除弹性延伸部分,剩余的)首先测量断裂时的总延伸,然后扣除弹性延伸部分,剩余的塑性延伸部分(非比例延伸部分)作为断后的伸长,扣除的方塑性延伸部分(非比例延伸部分)作为断后的伸长,扣除的方法见下图。法见下图。GB/T 228.1-2010GB/T 228.1-2010断后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 A)的测定)的测定方法方法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材料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