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专题五 理解性默写.doc

上传人:宜品文库 文档编号:618316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专题五 理解性默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专题五 理解性默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专题五 理解性默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专题五 理解性默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届高考专题五 理解性默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 题 五 理 解 性 默 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点解析和默写训练 【默写训练】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就要能经受一系列的磨难,其中经受痛苦与劳累的句子是“,”。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造就的,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练,才能“,”。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两句强调人们都会犯错误,但要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久而久之就能找到正确的方法。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 ”,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答案: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人恒过,然

2、后能改。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师表1. 在出师表的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2.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显示刘禅公正严明的治理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一致。4.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 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刘禅关于用人的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6.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

3、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 出师表中一开篇就说明蜀国开国不顺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8.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9.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0.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11.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跟将军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的稳定局面。12. 出师表中诸

4、葛亮认为南方平定,兵员装备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回到旧都。13. 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考点9 理解性默写(12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每题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的诗句是:“_,_。”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1)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分析面对两难选择时的取舍态度,提出了为后世所推崇的“_,_”的观点,赞扬为正义事业牺牲的可贵精神。(2)互文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是古诗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杜牧泊秦淮中的“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3)“玉龙”是传说中的神龙,在古代诗歌中常作为意象出现,可喻雪,喻泉水,喻剑,喻桥李贺就在雁门太守行中写过“_,_”。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现象推论出“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回想起当年刘裕北伐时“_,_”的气势。(3)韩愈在师说中

6、讨论择师的态度和标准,得出无论贵贱长少,“_,_”的结论。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轼赤壁赋中的“_,_”两句就是如此。(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两句,表达了放旷、豁达、自信的豪壮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3)辛弃疾在北固亭上凭高望远,面对锦绣江山,不由得遥想和缅怀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写下了表现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千古名句:“_,_”。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分析面对两难选择时的取舍态度,提出了为后世所推崇的“_

7、,_”的观点,赞扬为正义事业牺牲的可贵精神。(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之妙的两句是:“_,_。”(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7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2)荀子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3)菩萨蛮中描写江南人美的句子 _,_。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思考和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正如荀子在劝学里提到的“思”和“学”的关系,孔子在论语也用“_,_”揭示了两者的关系。(2)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_,_。”(3)古代有许多描写音乐的名句,常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乐曲的高妙,如苏轼赤壁赋中“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表明孟子对不管

9、符合礼义与否就接受优厚俸禄的做法,明确持否定态度。(2)庄子逍遥游中写到,蜩与学鸠一下子起飞后只能“_”,飞得不高时便落在地上,所以它们才会不解地诘问大鹏“_”。(3)白居易被贬浔阳,其间早晚听到的是“_”;一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即深感“_”,禁不住请求再弹一曲,以写作琵琶行。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两句借用设问和借景抒情手法,自现境况,表达了“迁谪意”。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

10、空缺部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先以家无亲近的亲戚、外无应门的童仆铺垫,然后指出自己“_,_”,孤独凄凉的状况,跃然纸上。(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推理打开话题,然后引出正题“_,_”一句,巧妙地构成三个排比句,浅显易懂,不容置疑。(3)“颜色”一词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与现代汉语中“色彩”的释义不尽相同,比如,“_”;“_”。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2)阿房宫赋杜牧用“ ”直接表达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 ”。(3)虞美人中李煜遥想金陵,慨叹物是

11、人非,无限怅恨:“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用“ ,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陈情表用“ , 。”两个四字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借用色彩对比,动静相生的手法并收束上阙写景的诗句是“_,_”。(2)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_,_”的理想政治境界。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_,_”两句

12、,韩愈以反问的形式强调:无论对方年长年少,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向他学习。(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诗句是“_,_”。(3)鱼我所欲也中“_,_”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一致。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诗中常引用神话传说为作品增添浪漫气息,如蜀道难中“ , ”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2)杜甫登高中“ , ”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意境开阔博大,“ ”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3、。(1)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2)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3)老子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_,_”来形象说理,最后指出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的道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斯曾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曹操短歌行中“_,_”与此意思相近。(2)陶潜高度评价荆轲,认为“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而苏淘在六国论中却以“_,_”两句否定了荆轲。(3)杜甫在

14、登岳阳楼中以“_,_”两句描绘了洞庭湖水面浩瀚、吐纳日月的恢宏景象。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_,_。(2)在诗经氓中,“_, _”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 _”。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登泰山记中,“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2)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两句是“_,_。”(3)鹧鸪的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

15、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诗宋词中与“鹧鸪”相关的著名诗词句有“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2)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3)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2.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2)烟笼寒水月笼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3.答案:(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虎(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答案:(1)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5.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16、也(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6.答案:(1)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2)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7.答案:1.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

17、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8.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答案:(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抢榆枋而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杜鹃啼血猿哀鸣;如听仙乐耳暂明10.答案:1.长桥卧

18、波; 未云何龙;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11.答案:(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3)示例一:天子非常赐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示例二:洛阳女儿惜颜色;六宫粉黛无颜色示例三:低徊顾影无颜色;老妻睹我颜色同12.答案:1.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2.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13.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4.答案:(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3)鸣琴垂拱;不言而化15.答案

19、:(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6.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答案:(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8.答案: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19.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3)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20.答案:(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3)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李白: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也算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