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学名著德育和美育作用探析.doc

上传人:up710 文档编号:621403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名著德育和美育作用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学名著德育和美育作用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学名著德育和美育作用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学名著德育和美育作用探析摘要文学名著凝聚着中外文化不朽的精华,有着显著的德育功能,能够健全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还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作用。研究德育,应结合学科特点,倡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关键词文学名著 德育功能 美育 作者简介朱锋(1965- ),男,河南尉氏人,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作家作品及文艺欣赏。(河南 开封 475004)中图分类号G41.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4-0177-02文学名著的魅力,往往影响一个人、一代人以至一个民族的成长和发展。文学名著阅读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功

2、能,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育手段,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一、文学名著的德育功能青少年学生,其世界观基本还没有定型,心灵正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阅读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著作,能鼓励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这也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培根曾说过,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英国现代哲学家怀特也说,伟大的艺术是“某种增强灵魂的自我实现的东西,它不但以它给人的那种直接的愉悦来证明自己的意义,而以它对深层意识的(自我实现的)训练作为证明”。 这些话都说明了文艺欣赏对于人格完善的重要作用。名著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艺欣赏的过程。有效的名著阅读,无疑能够促使青少年

3、人格的完善,这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目标都是一致的。1.名著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人们的心灵。就中学而言,语文学科内容因其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近几年提出的“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通过阅读,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

4、,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今中外的名著,犹如一条绚丽多彩的艺术长廊,展示给人们一个个令人敬佩的正面人物和英雄形象。这些形象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纯洁的,他们代表了人类精神发展的精华,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敬仰、所崇拜、所倾倒。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老渔民桑迪亚哥,这个百折不挠、不畏强敌、敢于面对厄运的“硬汉”形象,正是人类向往崇高、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力量的体现。这些形象一旦被作家塑造出来,就成为引领读者走向崇高的目标。同时,借助于外力阅读就是一种外力,能使人格中的缺陷得到认识,得到抑制,得到涤荡。作为流传已久的名著,作家在对人性的洞察、披露、揭示的同时,也在批判、嘲讽人类的种种缺

5、陷,指出其不合理的成分和严重危害。便于读者利用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缺陷,自我警醒,自我忏悔,使自身人格逐步走向完善。2.名著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根基的情感体验。文学名著包罗万象,诸如地域风光、乡土民情、人间善恶等,能吸引读者随着作家的笔触生发诸多的情感。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实际上是众多名著的心理趋向。接受了名著的熏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便会慢慢产生,久而久之,热爱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情感也会在生活中得以流露。通过大量阅读,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各民族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

6、。诸如善良勤劳、尊老爱幼、济困扶弱、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识善恶,明得失,知荣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名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塑造主体人格。大力推动课外名著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学生就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

7、本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名著犹如精神上的滴滴甘露,提供了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东西,使人的心灵得以塑造,人格得以完善。二、文学名著的美育渗透在传播媒体多样化的现代社会,阅读是”独有的一种情感体验”人们读名著,被名著里的精神感动,有的人被感动过100次,有的人只感动过一次,那个感动过100次的人,他的精神世界肯定要比那个只感动过一次的人,更丰富也更成熟。 感动,就意味着文学名著不仅有着德育教育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美育的作用。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

8、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高尚,在思想感情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名著阅读的美育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1)感受美。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强烈的情感体验过程,理解了作品的美,就获得了启迪和教益。这样,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触发学生阅读时的感情,学生就从中感知美,产生美感。(2)鉴赏美。名著中的美主要诉诸形象,

9、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鉴赏美。学生通过阅读过程,借助联想和想象,身临其境,进入作品展示的艺术世界中遨游,在对形象的艺术感受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学会鉴赏美,并同时获得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3)创造美。在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阅读中能达到如沐春风,身临其境,陶醉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名著的美育作用也就达到了极致。长期以来,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依附于德育的。近几年,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德育是规范性教育,旨在使人持善,

10、获得精神支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美育是熏陶、感性,旨在使人的精神得到激励、净化和升华,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二者是相对独立的。但不论怎么说,名著阅读兼具二者的特点,其德育功能是不可轻视的。二者互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无裨益。三、充分发挥名著的德育和美育功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青少年对名著的关注程度如何?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学业上的压力让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名著。电视、电脑网络等各种传播信息的手段,提供给他们许多新鲜的概念,太多的诱惑导致他们思想的早熟。正处在青春期的年龄,一旦有流行的东西,不甘落后的心理导致他们盲目追求,这种浮躁的心态,直接导致了对名著的漠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

11、和利用文学名著的德育功能与审美作用呢?1.营造名著阅读的“大气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全社会都要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站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中外优秀文化的高度,站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高度,对青少年的名著阅读予以提倡和引导,并把它当做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来抓。2.教师要努力营造名著阅读的“小气候”。学校文科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同时,帮学生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围绕权威部门规定的课外必读书目,通过开讲座、观看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帮助学生鉴赏名著的精美之处,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总而言之,站

12、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上,德育与美育都必不可少。读名著,是一项可以操作的系统工程。发挥美育情理交融、意象统一和寓教于乐的特征,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美育是德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渗透美育的内容,可以发挥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注释毛姆.巨匠与杰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26.胡山林.文艺欣赏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58-59.刘洪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1-8-2.高尔基.我怎样读书A.高尔基文集(第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75-180.廖锋.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30种名著,该怎么看N. 新快报,2000-08-03.冉祥华.略论美育的独立地位及其实现的途径J.教育探索,2020(1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