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探析【摘 要】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往往以经济资助为主,根据“能力贫困理论”,只有提升他们的“可行能力”,具备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所需的能力才能使他们通过能力脱贫最终解决经济贫困。高校应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欠缺的能力,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专业教学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建立起“经济扶贫”+“能力扶贫”的资助方式,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关键词】能力本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经济资助 能力贫困 综合素质【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06-02
2、当前,高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为了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政府主导下,各高校出台了“奖、贷、勤、助、补、减”等多种资助方式,拓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渠道,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但仅通过经济资助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是不够的,家庭贫困还给他们带来诸如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社会资源匮乏、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就业竞争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只有从经济资助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完整的帮困助学体系,才能使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一、能力贫困理论的提出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能力
3、社会”,能力的高低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贫困”理论(The Theory of Capability Poverty),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可行能力”。他认为一个人的“可行能力”是指这个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可行能力因此是一种自由,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人们通常只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认为贫困是家庭收入水平低,难以承担维持家庭生活必须支出的费用。根据“能力贫困”理论来分析,贫困是指“人们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可行能力”,从而导致无法摆脱贫困的窘境。因此,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应仅从经济
4、上资助,更应关注的是贫困者的能力状况,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他们的能力,才是帮助他们“脱贫”的根本途径。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提升的几种能力从“能力贫困理论”的视角来看,单纯用增加经济收入的方式并不一定能改变贫困者的状况,而改变贫困者生存状况的根本途径应当是提高其“可行能力”,实现人的自我发展,才能把“经济贫困”引发的“能力贫困”降到最低,把“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通过能力的提升进而改变其贫困的生存环境。对于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应当重视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实践创新能力。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入校前外语、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相对薄弱,与其他非贫困生相比,欠缺
5、参加相关竞赛、活动等方面的经历,因此在社会阅历、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通过经常性地参与各项活动才能得到提升。(二)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及心理压力时表现出来的应对能力。一个具有良好心理调适能力的人能通过改善认知、调整行为的方式较好地处理自身所处的环境并运用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和改变这种状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常处于焦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中,表现为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压能力较其他非贫困生要低。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中国家庭经济困难高考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近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存在着各种心理问
6、题,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培养积极的心态,强化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涯。(三)人际交往能力。进入高校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范围会逐步扩大,囿于经济条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参与一些需要投入经费的班级活动或社团活动,由此产生自卑的心理等,使他们的交际圈相对较小,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人际交往能力相对不足。(四)创业就业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缺乏丰富的人脉资源及经济基础,他们的创业条件及能力不足;同时,由于在校期间参与各项活动的经历不多,并且也难以经常参加各地的招聘会,在就业竞争中与非贫困生相比优势不大。三、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尽
7、管高校积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但还应认识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仅从经济上进行帮扶是不够的,从“能力贫困”理论的视阈分析,只有提升贫困生的“可行能力”,使他们具有自我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因此,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入手,同时还要从能力培养上下工夫,提升其综合素质。(一)加强思想引导,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首先,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按国家资助政策给予奖助学金、各类补贴、受理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经济帮扶外,还应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神帮扶,如在给新生入学生后办理绿色通道及各年级助学金评定过程中,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受资助学生座谈会等方式
8、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困难,消除生活中的顾虑和自卑心理,让他们认识到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最能砥砺自己的意志品质。此外,还应通过举办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涯教育、人际交往讲座及学习经验交流会、“奋进之星”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我的大学之路”奖学金评定答辩会等方式,借助榜样激励,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质;同时,通过感恩励志教育,让贫困学生认识到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给予的资助,并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培养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用行动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