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融合教育问题探讨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融合教育问题探讨 黄晓宏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殊教育学校,333413) 摘 要 融合教育是当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深远的全新的特殊教育理论。融合教育强调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与正常儿童一同学习,通过对环境和教学方法上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特质的孩子的学习。强调合作学习,友爱互助。通过融合教育更利于发展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发展能力,使每位特殊儿童都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不平衡,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融合教育发展的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经济、融合教育、改革、发展模式 一、 融合教育的
2、概述 (一) 融合教育的内容 孔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任何人都应该受到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对于残疾人一样的重要。 特殊学生(包括:肢体残疾、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与健全人在同样环境中学习,而不是相互割裂的教育,称为“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 (二) 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 融合教育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7日至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份文件,正式提出了全
3、纳教育1。 2020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大会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全纳教育”的理念是改善现存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从长远角度进行反思,进行切实的变革,制定并实行新的政策。至此标志着国际社会已形成推动全纳教育的共识。 西方的残疾人教育发展史,经历了从以教会关怀为核心到隔离式教育,再到正常化主张,直到现在的一体化与回归主流的教育运动,各国不断出台教育法案,确保残疾学生可以在学校接受同等教育。意大利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比例高达98%,成为世界融合教育的典范。 在我国1988年7月11日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等七部委发布的中
4、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随班就读”和“特教班”这一概念,成为我国推行融合教育的主要方式,除了中重度残疾孩子需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之外,“随班就读”和“特教班”打破了轻度残疾人走进普通学校的壁垒。 2020年1月,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0-2020年)总体目标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从回归主流运动到全纳教育,融合教育思想更为成熟,融合教育实践持续发展。 2020年5月1日残疾人教育条例经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并正式施行提出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等表述,为贯彻落实该条例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印发了关于
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 我国的融合教育还处在不断发展中,从“质疑、疑惑、观望”到“尝试、开放、接纳”,还有多种改革措施坚定了不断改良的信心。 (三) 融合教育的意义 融合教育概念的提出原本是基于实用主义,使障碍儿童更大程度的融合于正常班级、学校、社区,通过各方面努力发挥潜能使其身心最大程度的发展。融合教育后发展演变又有更多重意义,例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合教育:“学困生”与超常生的融合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融合教育。无论如何演变,融合教育的意义都是使其回归正常发展模式之中。对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 1 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中华人民共
6、和国教育法中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三十八条内容:“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都需要教育,而只有融合教育最大程度保证了教育法中每一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力。 2 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教学相长原则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看作独特的人,而特殊儿童更是独特的人,每个儿童都是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个体,不仅要求做到公正施教、平等对待学生,更要做到差异化教学,把特殊学生看作是是独一无二的人,不仅
7、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上更具有灵活性,对个别学生还需要采取个别化教育,从而间接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3 符合康复心理学相关理论 康复心理学是康复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激发康复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康复活动的心理体验,旨在最大程度的促进和完善康复效果。 康复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不仅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而且有利于他们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健康。在康复工作中,只有考虑到康复对象的心理因素,才能制订出更加合理的康复计划,才能帮助他们完成更好的康复目标。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注重融合教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融合非
8、常必要2。融合教育有利于特殊学生的行为、心理、性格的矫正,有利于他们的社会性的发展。 4 传递爱心,扶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构建和谐的社会需要我们弘扬无私奉献的爱,人与人发自内心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校不仅要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教会做人的道理,更需要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好人。通过发展融合教育,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使健全儿童学会与特殊儿童相处,了解身边还有特殊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从而培养其爱心,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有很多残疾儿童的家庭因病致穷,因残致穷,生活艰辛。通过学校和社会的接受程度增加,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
9、群体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更精准的扶贫攻坚,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二、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融合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融合教育实践模式 1 重点发展特殊教育学校 20世纪80年代前,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很少(1980年为292所,1985年为375所),而且主要由省市两级政府举办。2020年我国为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20-2020年),特殊教育学校从上世纪1990年的746所迅速增加到2020年的1706所,到2020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共计21
10、07所,特殊学校在校生从41.7万人增长到57.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得到迅速发展。 2020年7月17日,为巩固前一期成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部等七部门共同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0-2020年)。该计划不仅要求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还提出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使特殊教育从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发展。 注:数据来源为历年教育分地区特殊教育情况统计年鉴 注:数据来源为历年教育分地区特殊教育情况统计年鉴 2 以随班就读为主体 随班就读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
11、儿童少年,进入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平等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我国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融合教育的一种形式3。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影响的不断深化,随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实施形式,就 读于普通班的特殊儿童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调查数据显示,2020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67.11%和64.88%,达到目前融合人数的最高峰,20202020年间随班就读儿童占特殊教育总人数的比例稳定在50%以上4,可见随班就读作为为融合教育的主要模式,其“主体”地位显得愈发明显与重要。随班就读的扩大不仅体现在特殊儿童总数的增长,就读于普通班的特殊儿童的类别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12、从原来主要招收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儿童转向招收具有一定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普小生活的轻、中度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及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5。我国随班就读参与人数的增加、类型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融合教育对“公平理念”的追求。进一步扩大特殊儿童的招生规模,扩展特殊儿童类型将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重点。 3 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 送教上门由教师把对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该学生的家中或提供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送教上门的教育服务主要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读且年龄在6-15周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是特殊教育中针对有重度残疾的学生进行的上
13、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是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 4 小结 我国现阶段融合教育的主要实践模式是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在我国特殊教育办学格局中占有主体地位8。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9 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教育格局暂不会有大的改变,值得注意到是在扩大融合教育的同时,也间接的抑制特殊学校的发展,但是鉴于我国人口分布广特点,特殊教育经费,资源教室,专业师资力量等短板,一方面会影响融合教育的教育质量,也使得少部分学生回流到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融合
14、教育质量?选择一种更加合适目前国情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 融合教育质量存在问题 1 随班就读学生出现“回流”现象。 随班就读儿童以轻度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自闭症为主,其他类型特殊儿童参与融合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此外,我国随班就读人数占特教总人数的比例在2020年以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由2020年的64.88%下降到2020年的54.2%10,其中以小学五年级为分界点,随着年级的增长,特殊儿童在校人数则越少,且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11。 最新研究也表明,在随班就读大力推行的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特殊儿童从普通学校回到特殊学校就读出现特殊儿童“回流”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15、管理者和教师对融合教育理念理解不深、学校系统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不足12。 案例分析:笔者任教的一个班级里有一位男孩子小林(化名)是多重儿童患者(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平常走路总是一跛一跛,口手的协调能力不是很好。在2020下半年从普校转入特殊教育学校,他父亲帮人做短工,母亲在幼儿园做生活阿姨,还有一个姐姐念初中。据其父母反应,原来小林原先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但是因为是特殊儿童,无法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老师也没有办法,后来也就慢慢放弃对他的教育,后转入母亲幼儿园与大班小朋友一起度过两年时间,虽然小林心理和智力停滞不前,但是身体发育还在进行,所以继续读大班似乎不太适宜,但是考虑到之前在
16、普通小学的经历,后来还是决定转入特殊教育学校。笔者了解学生情况后,按照他的特殊情况,每节课给他量身订做专属他的角色。如在教授跑步训练一课时,他很难像正常人一样进行跑步训练,于是先进行平衡木的练习,这种平衡性的训是他练力所能及的,他很乐于参与。每一次成功的练习都能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消除他自卑的心理。 积极改变教师观念、完善学校资源支持建设,继续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从根本上改变“回流”现象。 2 教育资源分配失衡 特殊教育支出是一种福利性支出,大部分的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大力发展融合教育首先就要考虑经费的配置。在20202020期间,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从14.7亿元增加到76.7亿
17、元,表明我国在发展特殊教育上的努力。 但是我国在特殊教育政策制定时没有把特殊儿童在普校随班就读放在与特殊教育学校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随班就读教育经费增加缓慢,随班就读儿童很少能够得到经费支持,导致特殊儿童很少得到满足他们随班就读的特殊支持,如教材、教具、教学媒体与图书设备等13。尤其是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国家的教育经费向这些地区倾斜,但是还有部分地区资源教室的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14,一些地区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导致随班就读发展的地域差异不断拉大15。 融合教育资源不足及分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资源教室的建设上。这种情况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显得更加突出,甚至有的地
18、市只有在特殊教育学校才有资源教室,即使少数普校有资源教室,平时使用率也是极低,致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另外,普通学校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的比例极低,教师专业程度不高,都制约了融合教育发展。 表一 1998-2020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全国教育 经费支出 特教校 经费支出 事业费支出 公用经费 基建支出 金额 占事业费比重 金额 占特教经费比重 1998年 2668.9 8.4 7.5 2.7 36.41% 0.6 7.48% 1999年 3046.8 9.3 8.5 2.9 34.11% 0.8 8.98% 2000年 3524.2 10.7
19、10 3.3 33.29% 0.7 6.86% 2001年 4259.7 13 11.9 3.7 30.95% 1.1 8.65% 2002年 5047.9 14.9 14 4.2 30.22% 0.8 5.68% 2020年 5733.6 16.4 15.6 4.8 30.72% 0.8 5.09% 2020年 6668.6 19 17.9 5.3 29.38% 1.1 5.94% 2020年 7672.4 23.3 22.7 8.3 36.29% 1.2 5.01% 2020年 8688.6 26.2 25.4 8.9 34.93% 0.8 3.06% 2020年 11668.4 29.5
20、 29 8.8 30.25% 0.6 1.99% 2020年 13985.7 39.1 37.9 13.8 36.44% 1.2 3.02% 2020年 15923.4 45.7 43.2 14.8 34.34% 2.4 5.36% 2020年 18796.1 67.1 56.4 23.3 41.24% 10.7 15.94% 2020年 23085.8 76.7 69.6 29.9 42.96% 7 9.18% 注:数据来源为历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未进行价格指数调整。 表二 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比较 年份 生均教育经费 生均公用经费 特教 学校 普通 初中 特教/初中比 特教
21、 学校 普通 初中 特教/初中比 2020年全国 5803 1759 3.3 4890 1567 3.1 2020年全国 6775 2174 3.1 6042 1966 3.1 2020年全国 6877 3040 2.3 6237 2800 2.2 2020年全国 9163 4038 2.3 7995 3747 2.1 2020年全国 10623 5009 2.1 9505 4688 2.0 2020年全国 16066 5975 2.7 14565 5567 2.6 2020年全国 19234 7706 2.5 16424 6977 2.4 注:数据来源为历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学生数单位为:万
22、人,经费单位为:元,未进行价格指数调整。 3 医教结合和早期干预缺失 医教结合是指医学与特殊教育学两个彼此相互独立的学科领域,在理论研究、技术探究和研究方法等不同层面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对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疾病实施专项检查、诊断、治疗,从而有助于特殊儿童健康发展。二是利用康复医学的手段消除和减轻特殊儿童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缺失的功能,使特殊儿童最终能够回归主流社会。 “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医教结合”的方法,使身心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干预,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正常人的生理或心理机能,达到最近发展区。众所周知,学龄前06岁被称为
23、“黄金干预期”,是因为这段时期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结构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能够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丰富的环境刺激和经验可改变脑结构总体重量、神经元的大小、个别突触的数目和结构,增加神经元间的连接和神经通路;但环境刺激一旦被剥夺,将会严重阻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关键期对孩子一生智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6岁前是一个人智力、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智力发育方面,遗传是自然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决定条件,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稳定而积极的情感支持,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大量的自主活动和探索,可以使儿童的智力得
24、到良好迅速的发展。如果良好的环境在婴幼儿早期就被剥夺,则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将不可逆转,儿童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在语言发展方面,3岁前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对残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也应越早越好,错过关键期再训练也只能事倍功半16。 残疾儿童或高危儿童的医教结合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教育,但在医学诊断和选择干预方式(专家干预,家校合作干预,医学治疗)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促使特殊儿童肢体与心理并行发展。 目前在发达地区越来越重视早期干预的发展,积极建设康
25、复训练中心,培养专业师资力量,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不仅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和对医教结合的认识缺乏致使大部分特殊儿童错失“黄金干预期”,而一些社会康复机构昂贵的学费令大部分特殊儿童家庭望而却步。 三、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融合教育的建议 1 细分特殊儿童群体,使得教育政策更具有针对性 美国法定的特殊教育儿童有14种,日本法定9类,我国台湾地区规定12种17,而我国特殊儿童类型仅有7种(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每种类型残疾又分为四个等级,而这种划分标准更倾向于医学鉴定,不利于大众化教育中对鉴定,推出更具体更细分的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政策针对性是指在特殊儿童群
26、体更加细分的基础上,一是针对不同的特殊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康复计划、诊疗方法从而使之更加适合;二是国家政府针对不同群体,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针政策,包括:财政经费标准的制定、资源教室和康复中心的建设与分布。例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0-2020年)中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6000元以上,这是一个较笼统的标准,建议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可以参考不同等级标准的特殊儿童来制定,避免出现有些学校招收轻、中度智力障碍、自闭症、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对于重度、极重度及其他类型特殊儿童紧闭大门。另一个方面细分特殊儿童群体可以更加准确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 2
27、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资源教室建设 近年来,虽然我国特殊教育财政拨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薄弱,新增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原有特殊教育学校硬件办学条件的改善。 随班就读是我国现阶段融合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但也是最薄弱环节。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应是特殊儿童群体而非特殊教育学校。我国大部分残疾儿童实际上在普通学校就读,特殊教育经费应更多投向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 当前,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尤其是资源教室教师)和教研支持严重不足;(2)随班就读教师的补贴标准尚未确立;(3)缺乏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定额
28、标准;(4)对大量“非随班就读”但存在障碍的特殊学生的认定和支持18。 我国目前特殊教育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拨付和特殊教育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无论经费投放的对象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经费拨款依据还应按照特殊学生数量和特殊学生类型作为考量标准,不能“一刀切”,需要具有针对性,同时教育部门对教育产出做考评,作为下次拨付的依据。 特殊教育经费的开支主要有学校日常开支,差旅费、教师培训、特教津贴、临时工工资、功能教室建设。而经费的短缺首当其冲的是特教津贴、功能教室建设。特教津贴会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有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直接不予发放,或者只是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而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却享受不到。而普通学校
29、功能教室的建设显得更是捉襟见肘,但是功能教室对特殊儿童是不可或缺的,三点建议:一是加大资源教室建设,二是康复训练师资力量专业培训,三是加大功能教室的使用率。 3 集中社会力量建设学前康复中心 特殊教育支出不仅是一种公益性支出,也是一种具有丰厚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通过康复训练使残疾儿童更能接近正常人,走进正常的社会,无疑是对其家庭对整个社会是很有益处,而不是使之全社会的负担。一切为了残疾儿童,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缺失和众多残疾儿童家庭迫切的需要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家庭条件富裕的可以不惜重金,参加私立的医疗康复机构,而家庭条件贫穷的肯能会选择放弃,从而使得很
30、多残疾儿童错失学龄前的“黄金干预期”,有些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弥补显得力不从心。而这一阶段,最主要实施的还是以医疗诊断和康复训练为主,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最主要的矛盾,即懂得医疗护理也精通康复训练的人才非常匮乏,但这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因为学前康复训练具有一定风险,只有通过医疗护理专业人员才能进行,一些地区不得不寻求与康复医院合作,但是没有很好的合作模式。 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萨拉曼卡宣言Z.1994-6-7. 2潘威,葛鑫欣.康复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融合教育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13-15.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
31、特殊教育中心.随班就读基础知识与技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6. 4魏燕荣,陈全银,黄宇亮.我国融合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20,18:9-14. 5杨希洁.随班就读学校特殊儿童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0(7):3-10. 69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0-2020年).2020-07-17. 7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2020年修订版).2020-01-11.) 8谢爱明,王玉玲,李智玲.融合教育实践的现状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20,16:27-32. 10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
32、版社,2020:174. 11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2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59. 12王雁,王志强,程黎,等.融合教育教师课堂支持研究J教育学报,2020(6)):67-74 13魏燕荣,陈全银,黄宇亮.我国融合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20,18:9-14. 14陈瑾,曾凡林.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问题J基础教育,2020(4):108-112. 15王沫,杨希洁,张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20(5):3-13. 16张婷.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21):20-21. 17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20(9):3-7 18田志磊,张眉,郭楠,钟未平.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财政:历史、现状及未来J.教育学术月刊,2020,01:35-49.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