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选修1 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 (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262267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1 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选修1 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选修1 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选修1 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选修1 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解析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答案B2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 B C 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

2、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答案A3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对人民宽刑薄赋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解析从材料中的“不法其故”“不循其理”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家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答案D4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3、。A诸侯争霸的冲击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C百家争鸣的冲击 D变法改革的冲击解析诸侯争霸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礼乐秩序,使以宗法制为主要纽带的分封制趋于瓦解。答案A5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解析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所决定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质上就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制的经济基础。答案A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 B废除“世卿世禄”制C建立县制 D制定连坐法答案B7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

4、所产生的影响有()。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 B C D解析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是军功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行列,这就客观上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答案B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A增加政府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解析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意在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答案A9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加强中央对基层

5、的控制B它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解析秦国在春秋时期开始设县。A、B两项是县制推行的影响,D项是县制推行官吏产生方式的变化,这、三项都与县制相符。答案C10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战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初期,封建小农经济居于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商鞅变法中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措施;从材料中的内容看,商鞅并非禁止经营商业,但关键是要增加收

6、入。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秦国的富强。答案B11“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答案D1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

7、强。答案C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轻视教化,主张轻罪重罚解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突出体现在变革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14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 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D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从世卿世禄向赐爵制的转变,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答案C1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

8、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解析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即新的生产关系)。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

9、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 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

10、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必然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轻罪重罚”和“焚烧诗书”。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答案(1)赞扬。(2)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亡的重要原因。17(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1、一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命调职。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材料二王安石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10分)(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4分)(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个人的哪些品质?(6分)答案(1)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王任免官吏,抑制工商业的发展。(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大无畏斗争的精神品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