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中国建筑的特征.doc

上传人:初中学霸 文档编号:6295899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中国建筑的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中国建筑的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中国建筑的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中国建筑的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同步训练中国建筑的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建筑的特征(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帷幕(wi)屋脊(j)翘起(qio) 翘首以盼(qio)B埋怨(mn) 接榫(shn)厦门(xi) 高楼大厦(xi)C点缀(zhu) 辍学(chu)角色(jio) 凤毛麟角(jio)D穹窿(qin) 哺育(b)门槛(kn) 直栏横槛(jin)答案D解析A项,“脊”读“j”;B项,“榫”读“sn”,“高楼大厦”的“厦”读“sh”;C项,“角色”的“角”读“ju”。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

2、骄傲的成就。(2)考古学家所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上形成了。(3)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严重了世界和平。(4)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纪检书记说,鲁迅先生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一下,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A津津乐道挖掘妨碍篡改B喜闻乐见发掘妨害窜改C津津乐道挖掘妨害篡改D喜闻乐见发掘妨碍窜改答案D解析“喜闻乐见”包含两个方面,既有看到的,又有听到的。“津津乐道”包含一个方面,只指“说”的方面。“发掘”指挖掘地下的东西,对象具体。“挖掘”指找出深藏的东西,对象可具体亦可抽象。“妨碍”指使

3、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妨害”是有害于。“窜改”是改动。“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B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要提倡。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目标。答案D解析A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此处使用对象错。B项,“信笔涂鸦”,

4、比喻字写得潦草,常用作自谦之词。C项,“与人为善”,现指善意帮助人。D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被他们所承认,所喜爱。B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都遵循着那些法式。C一位住建部的专家确认,如果某一地方符合国务院提出的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过热,而未出台限购政策,住建部就会做相应的督促工作。D目前投资者在抛售美国短期国债而转向期限较长的国债,市场上1个月期国债收益

5、率涨幅高于6个月期国债,表明投资者认为美国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答案D解析A项,句式杂糅,“为所”或“被”两种句式杂糅,保留一种句式。B项,语序不当,“无论”放到“实物”后。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C项,成分残缺,应在“房地产市场过热”后加上“的标准”。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吴良镛:为良居谋钱炜2012年2月14日,人民大会堂,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在国家的圣殿里,在聚光灯映射下的那一刻,人们再一次“认识”了吴良镛。圆脸、浓眉、银发、厚厚的嘴唇,眼前这位年届90岁的矮胖老人,就是师从梁思成、林徽因,参与创

6、办清华建筑系,留学美国,精于水彩画的建筑大师。自四年前在工地上中风后,吴良镛行动迟缓,说话更加慢声细语。这位建筑大师的客厅,堆满了各种书籍、照片与字画,看上去与普通人家也没有什么不同。他在清华园的一生时光,都只在为国人良居谋。1945年,在重庆的一间茶馆里,从云南远征军归来的吴良镛却告诉要好的同学,眼下抗战胜利了,他计划将重心由建筑转向规划。吴良镛改变心意的原因,是在滇西行军途中,眼见战争摧毁了一个个城市与乡村。他深感,在废墟上进行重建,“光搞建筑、盖几间房子根本不能满足要求”。此时,他已在梁思成手下的“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工作。因他此前在重庆中央大学校刊建筑上发表题为释“阙”的文章,而被梁思

7、成看中。还没等吴良镛将自己的主意告诉梁思成,梁就要他随自己去北京,创建清华建筑系。两年后,梁思成又拿出一份奖学金申请表,让他去建筑大师沙里宁主持的美国匡溪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到清华和去美国,是他人生的新起点。吴良镛追随梁思成多年,深得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的帮助与熏陶。在匡溪,他又得到了沙里宁离世前最后两年的亲身教导。此时,吴良镛对中国建筑道路的思考开始萌芽。他认为梁思成提出的“Morden and Chinese(现代的,并且中国化)”值得倡导。这得到沙里宁的肯定,“你们一方面要现代化,一方面不能丢掉中国文化的传统”。但回国后,吴良镛就一头扎进纷乱忙碌的建设热潮中去,除去清华建筑系与学界内的事务,

8、还参与了中南海紫光阁修缮、唐山重建、毛泽东纪念堂、天安门广场扩建等项目的规划设计他在美国的思考,只成为一颗没有破土的种子,一撂下就是30年。文革结束后,包括吴良镛在内的国内建筑界开始重拾发展道路与方向的探寻。1981年,吴良镛首次提出“广义建筑学”的初步构想。广义建筑学的提出,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吴良镛曾在山西蒋宅发现一个聚落,由五个群族聚集而成。他当即想到,虽然聚落是由房子组成,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其内涵是由家族构成的小社会。以聚落来看建筑,就从将建筑的内涵由原先狭隘的房子的概念扩展到社会的概念。由此,他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核心思想:建筑行业的内容应当扩大展开,而不囿于原先单一的建筑含义。他的

9、这一想法,直到1989年广义建筑学的出版,才相对完善成熟。吴良镛说,“广义建筑学”的出现是反思“文革”时期的混乱,在中国建筑方向上探寻出路的结果。但下一步怎么走?如何用广义建筑学这个看似空泛的理论来指导建筑实践?四年后,吴良镛找到的答案是人居环境科学。“聚落的根本要素,还是人。我们有各种建筑,铁路、公路、港口、商场没有一个不是直接跟人有关系的,但目前这些与人居的需求是割裂的。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就是要把各方面的建设,跟人居的需求结合起来,做系统的考虑。”他解释说。在2001年出版的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里,吴良镛就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

10、技术等角度,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吴良镛清楚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科学的建立,并不代表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如果这些问题在学术道路上没有一个大致的框架,还是茫然的。”也许是受梁、林二人的影响,吴良镛尤其提倡人文精神。2009年11月,他在清华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成立25周年时说:“长期以来,有一种学术思潮是提倡科学精神,我认为只有科学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包括人文精神,只有科学技术只是半个人的世界。科学精神一定要跟人文精神相结合,产生第三种文化。要深究人居环境科学,必不能忽视人文精神。”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A吴的一生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紧密相连,

11、无论是报考建筑系,参加远征军,留学美国,还是回国后投入建设热潮,都是服从国家需要。B经过长达30多年对中国建筑道路的思考,再加上受山西蒋宅聚落的启发,终于在1981年,吴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初步构想。C本文运用倒叙的方式,先从吴的获奖写起,再叙述他一生“为良居谋”的曲折经历与不懈追求,具体展现了他的科学成就及伟大人格。D矮胖、圆脸、浓眉、银发、厚嘴唇,行动迟缓,说话慢声细语,外貌平凡的吴却能够得到梁思成的青睐,这也说明他在建筑领域的才华。E由于广义建筑学理论仍比较空乏,吴进而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把建筑和人居需求结合起来,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答案CE解析A项原文没有说吴良镛报考建筑系

12、、参加远征军的目的和原因,但也有这种可能,所以选A只能得1分。B项“经过长达30多年对中国建筑道路的思考”错误,原文说“一撂下就是30年”,“文革结束后”“重拾发展道路与方向的探寻”。D项中的肖像描写是吴良镛在90岁获奖时的描写。6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吴的一生的学术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答: 答案(1)抗战胜利后,将重心由建筑转向规化,留美后倡导梁思成提出的Morden and Chinese。(2)文革结束后,提出广义建筑学的核心思想。(3)90年代后,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4分)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学术思想”这一关键词组织答案。从第3、7、9

13、、11段中筛选信息概括。第3段说“眼下抗战胜利了,他计划将重心由建筑转向规划”,第7段说“他认为梁思成提出的Morden and Chinese(现代的,并且中国化)值得倡导”,第9段写道“1981年,吴良镛首次提出广义建筑学的初步构想”,第11段写道“四年后,吴良镛找到的答案是人居环境科学”。从这些话中即可提炼概括出吴良镛一生的学术思想经历的变化。7请简要说明吴良镛这一人物的特点。(4分)答: 答案(1)矮胖、圆脸、浓眉、银发、厚嘴唇,行动迟缓,说话慢声细语,外貌平凡。(2)热爱祖国,心系祖国,报效国家。(3)科研上虚心求教,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4分)解析

14、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第2段是对吴良镛的外貌描写,从中可慨括出答案(1)。从第2段最后一句“他在清华园的一生时光,都只在为国人良居谋”、第3段“眼见战争摧毁了一个个城市与乡村。他深感”、第8段“回国后,吴良镛就一头扎进纷乱忙碌的建设热潮中去”,可知吴良镛热爱祖国,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特点。从吴良镛一生的学术思想经历可看出他对待科研的态度。8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良镛带给你哪些科研或人生方面的启示?请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 答案(示例一)科研的根本目的是报效祖国,造福大众(1)从事科研,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方能取得伟大成就。(2)在科研上,要独立思考,勇于创

15、新,不断超越自我。(3)在科研过程中,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示例二)人生方面,一定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断奋斗(1)要善于抓住机遇,把握人生的新起点。(2)要善于听从师长的意见,虚心接受师长的教悔。(3)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报效祖国,造福大众。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不论选择“科研”还是“人生”方面去作答,都要从文本中找出吴良镛在这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再根据这些品质谈对自己的启示,切忌泛泛而谈。三、语言运用(12分)9下面是文中作者给“斗拱”下的定义。请把这句话调整为以“斗拱”开头的语句,要保持信息的完整和语句的流畅。(6分)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

16、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答: 答案“斗拱”是指由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一层层逐渐挑出的被称作“拱”的弓形短木和两层拱之间垫着的被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综合构成的建筑单位。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以“斗拱”开头,也就是把“斗拱”作为陈述的对象。关键点是对“斗”和“拱”的解说。10(2012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6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

17、望”的作用,_,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_。答案(示例)“望”最重要即便是“居”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景色都不相同丰富的审美感受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题要审清题意要求,理解整个语段含意,抓住关键词“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如一些关联词“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作用。答题时不能离开“居、望、游”三个关键词。细节决定成败纠错成就完美错题卡题号错题原因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