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单元阶段质量检测(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404799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单元阶段质量检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单元阶段质量检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单元阶段质量检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单元阶段质量检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单元阶段质量检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晚清时,大同还保留着一种叫“亮脚会”的习俗,妇女坐在自家的门口,伸出双脚让过路人观赏品评。民国初年,女子的脚再次被展示在稽查员和大众面前,不过这次不再具有文化上的“荣光”,而是作为铭刻于女性身体上的耻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思想的崩溃 B革命运动的开展C进步人士的推动 D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故选B。答案:B21866年某旅客从天津到上海途中餐饮情况:“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以上材料说明当

2、时()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天津、上海都是近代沿海通商口岸,故B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A、C、D三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答案:B3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B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C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D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服饰的变化解析:审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再由引文中的“旗装改汉装”“短衣裳”“脚”“

3、六寸长”等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该诗反映的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改革和不缠足运动,所以A项表述正确。B项错在“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因为当时农村仍处在封闭、落后状态,服饰改革并未得到迅速推广;据题干中的“辛亥革命后”可知,变化的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D项表述正确;C项符合史实。故选B。答案:B4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20世纪70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供应匮乏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 BC D解析:人们的服饰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受当时社会政治

4、、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角度出发,符合题意,违背了正常的心理,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故答案为C项。答案:C5.票证是鲜活的历史,右侧的票证告诉我们,当时()A经济发达,丰衣足食B生产力水平低下C股票市场非常活跃D经济法规健全,市场秩序良好解析: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实行主要是由当时粮食、油料、肉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造成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反映。答案:B6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这段材料说明中国近代

5、铁路交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的压制 B中国财力有限C思想观念落后 D洋人胡作非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火车轧死行人是正常现象,“民情汹汹”也属正常现象,但由此否定铁路并将其投入大海是思想愚昧落后的表现。A、B、D三项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7假如你要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小论文,有下列写作提纲,其中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沿海铁路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

6、大力发展西北、西南地区的铁路。“八五”“九五”期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20世纪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世界第四位。D项正确。答案:D8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在中国航空史上的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先进水平B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拉开了序幕C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D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答案:C9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词中提到的是()A有线电报 B无线电

7、报C固定电话 D移动电话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有线电报的出现是在19世纪70年代,但不符合“有声”;无线电报是20世纪初出现;移动电话则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固定电话在1876年发明并以两首词赞美它,从中可以看出:希望中国也能通电话,故答案为C。答案:C10“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报刊的影响。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选择。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是丰富了人

8、们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答案:B11下列关于影视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风云儿女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中国电影走向辉煌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D1958年,上海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解析:A项应为定军山;C项时间应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D项应为“北京电视台”。歌女红牡丹是有声电影,它的成功拍摄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答案:B12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

9、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的

10、现象,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保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5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9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长袍马褂”“马车”“媒妁之言”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则从材料二中“四合院欧化”可分析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而外部

11、因素主要强调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第(3)问积极影响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3)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14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

12、,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资料。(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些主要特征?(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原因。(10分)(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即可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衣服独异邦交不结”“中国宽衣博带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可得出康有为的主张及原因;第(3)问从款式、颜色等角度回答变化趋势。答案:(1)严格的等级制度。(2)思想主张:主张易服。原因: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3)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