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413290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议用时:60分钟姓名:_班级:_成绩_1、 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电报业 B. 铁路交通业 C. 民航事业 D. 轮船航运业【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讯工具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价格同步变动”,再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电报具有及时同步传送信息的特点。2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中

2、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1906 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2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1877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故正确的排序是,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的排序都错误,排除。3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 民国初年 B.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民国初年”不符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限制,故A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

3、初期,列宁装等服装颇为流行,西装没有成为社会时尚,故B选项错误;文革时期服装主要是国防绿的军装,故C选项错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故D选项正确。故选D。4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其中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同时,对于科举出身的人,也可相应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学习。由此可见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5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

4、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 修建铁路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 近代交通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就业结构C. 铁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D. 列强争夺筑路权便于西方国家入侵【答案】B【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铁路的修建使顺天府的老百姓失去传统的谋生手段,传统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故B项正确;铁路的修筑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贫民受铁路之害,没有体现出交通运输的近代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有利于反抗外国侵略的信息,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说明由于

5、铁路修筑使“车船店脚”失业,从而说明传统就业格局被改变。6“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材料反映的变化是由于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教育因素 D. 科技因素【答案】A【解析】材料中“灭”为废止的意思,“兴”为兴起的意思,题干大意为旧时封建的礼服、帽子、裹足、阴历、跪拜礼被废除,新的衣着、礼法、历法兴起。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的法令,在社交礼仪方面,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故选A。材料的变化主要涉及的社会习俗的

6、变化,和经济、教育和科技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点睛: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因素有政治、经济、教育和科技等因素。但是,特定时间段的社会习俗的变迁是某一因素或某些要素的合力造成的,要以具体情况而论。7“华人铁路华人修,不可外人来资助。民间股本集多年,竭尽脂膏为何故英、美、法,四面低头求外处。各洋何肯复相资,瓜分主义公然眼未知政府是何心,令智昏终不悟。”这首修铁路歌抨击的“政府”应是A. 清政府 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C. 北洋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答案】A81906年2月17日,大公报报道:“本月二十三日(阴历,阳历为16日)为电车初次开车卖票该电车往来次数甚密,搭客甚多,道旁观者如堵。

7、”这一新闻发生于A. 天津 B. 上海 C. 广州 D. 北京【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与题干中“1906年2月17日,大公报报道:“本月二十三日(阴历,阳历为16日)为电车初次开车卖票”符合,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与“初次开车卖票” 不符。【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1906年”“本月二十三日(阴历,阳历为16日)为电车初次开车卖票”,然后结合有轨电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判断。9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颁懿旨:“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陋习。

8、”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汉族妇女缠足深受全社会歧视B. 临时政府对缠足现象明令禁止C. 缠足陋习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消失D. 晚清时期已出现废止缠足的主张【答案】D10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1月13日,临时政府要求: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规定表明A. 近代社会风俗开始呈现中外融合特点 B. 临时约法的颁行推动了社会风俗变迁C.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 D. 南京临时政府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答案】C【解析】首先使用新历表现出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体现出

9、一定的开放性。但是旧历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两者并存,且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说明相比于之前,不科学的因素被删除了,科学性增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融合”上,从材料来看: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两者并没有融合,而是相对并立;B选项没有体现出具体的变动形式,说法空洞;D选项错在无法从材料中的出“一切”的概念。11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规定公务人员必须穿着中山装、旗袍等国服。这说明A. 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B. 国家对社会风尚的控制C. 服饰具有民族符号意义 D. 西化的生活方式已普及【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规定公务人员必须穿着中山装、旗袍等国服”等信息无法

10、体现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与对社会风尚的控制,故A、B项排除;材料中“规定公务人员必须穿着中山装、旗袍等国服”以此体现公务人员所代表的国家形象,说明服饰具有民族符号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仅要求公务人员着中山装、旗袍等国服,且中山装、旗袍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无法体现西化的生活方式已普及,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公务人员”,仅是对公务人员的着装进行了规定,反映的是服饰的民族意义。12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新式小车”

11、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B. “新式小车”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出行需要C. “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D. “新式小车”已经取代传统交通工具【答案】C13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成就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较早。下表中的数据体现出A. 近代科技应用呈现地域不平衡 B. 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成果C. 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逐年缩短 D. 民族工业主导两地城市近代化【答案】A【解析】由题干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欧美技术在中国武汉出现的比上海晚,说明近代科技应用具有地区不平衡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发明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C项说法与表格数据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也不符合

12、史实。14下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A. 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B.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C. 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D. 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答案】D【解析】“恭祝圣诞”,反映的是庆祝西方的节日圣诞节,体现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迁,故D正确;A与材料相悖; “普遍接受”“成为主流”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BC。151895年至1898年,全国出版社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政治

13、性报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报纸”与“刊物”部分,贴近民众生活B. 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C. “维新”与“革命”论战,争取舆论支持D. 提倡民主科学,促进政治进步【答案】A16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A. 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 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C. 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 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B【解析】据材料“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

14、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可得出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不合题意,故A项排除,B项正确;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点晴:“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是解题的突破口,强调了中山装设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17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而在清末流行的竹枝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客不分男女,可怜非

15、常挤”。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A. 交通工具 B. 社交场合 C. 男女合校 D. 男女合演【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 轮船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不符合BCD项。18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A. 铁路运输的发展 B. 轮船航运的发展C. 电报等通信发展 D. 报纸等传媒发展【答案】C19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径浜英语。

16、如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英语洋泾浜英语词意Sandwich三明治夹肉面包Motorcar摩托车汽车Telephone德律风电话Cartoon卡通片动画片Commission康密兴佣金A. 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C. 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D. 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和“买办、商人等群体”可知,题干这一现象为了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而出现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表格中“汽车”、“电话”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买办、商

17、人”、“18601910 年”,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受列强侵略,洋径饭英语的出现不可能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由表格中“动画片”可知,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A. 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 B. 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C. 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D. 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答案】D2、 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阅

1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

19、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答案】(1)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拨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清末新

20、政的推动;袁世凯等人的努力。(2)评价:积极方面: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2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

21、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

22、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3)本题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很好体现了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面对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得出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考点: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婚俗的变迁系列状况及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