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413349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0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议用时:60分钟姓名:_班级:_成绩_1、 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皆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此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 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 B. 城乡生活习俗的巨大差异C. 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D. 交通进步是习俗变革的根源【答案】C点睛:现象本质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解读题干材料描述的是什么现象,或指定的是什么本质。(2)其次要审清设问要求,看设问是要求我们对现象或本质的转换语言描述,是要求我们揭示现象的本质,是要求我们根据本质描述现象,还是寻找不同现象之间的同类关系。要

2、根据设问要求进行选择(选择题)或回答(问答题)。(3)再次,就选择题而言,要结合题肢判断哪些题肢与题干材料相关且符合设问要求,把不相关的排除掉;哪些题肢与题干材料相关但是说法错误,把错误的排除。就问答题而言,要根据设问要求对试题材料涉及的现象进行语言转换描述,或揭示其本质。(4)最后解答此类试题出现失误最常见的原因是我们对相关基础知识识记理解不到位,对一些现象不能准确转换成教材专业语言进行描述,不能准确揭示其本质。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深刻掌握相关知识的现象与本质,尤其是一种事物的多种表现现象,这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根本措施。2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

3、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当时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京张铁路修通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成就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此阶段奠定多方筹款修路表明政府重视修筑铁路清政府完全掌握了中国铁路的筑修权A. B. C. D. 【答案】A3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 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 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 D. 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刊相继刊载婚姻自由等新风尚不能说明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故

4、A选项错误;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与婚姻自由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除旧布新的主张,不能反映中西合壁土洋结合,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说明婚嫁旧俗受到冲击,故D选项正确。故选D。4近代以来,上海、黄埔等繁华地段经营西装、洋服、时装等业的西装店共有140家。“风气所趋,人人好异”,服饰自成一派,称为“海派”。这一现象A. 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 B. 说明上海居民普遍接受西方服饰C. 源于辛亥革命彻底批判传统文化 D. 与上海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有关【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上海、黄埔等地西装、洋服、时装流行,和西方

5、入侵、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关,并不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排除A;B中“普遍”表述不恰当,排除;C中“彻底”过于绝对,排除;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开放程度高,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近代经济发展快,故D正确。520世纪初,中国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自明朝以来的传统风格。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还崇尚红色,新人绝对禁止穿白色衣服。从30年代起,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西方文明传入影响婚姻礼仪 B. 西式婚纱取代了传统婚礼服C. 清政府的改革推动婚纱流行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对有限【答案】A6现在有

6、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 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 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 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粉丝的数量决定信息传播的范围,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保存信息和时效性问题,排除BC;受众选择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D。故选A。7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

7、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 B. C. D. 【答案】D【解析】火车、汽车、火箭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公共马车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故排除ABC,选D。8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A. 以服饰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 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生活方式难以改变C. 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D.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答案】B9黄遵宪(18481905)在今别离里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8、这反映出他生活的时代A. 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 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答案】A【解析】据材料“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火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建筑,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西装的传入,故C选项错误;西方餐饮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D选项错误。故选A。10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A. 服饰的中西合璧 B.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C. 传统建筑与西

9、洋建筑并存 D. 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通讯行业最需要精确时间,故粗略时间观念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故D选项正确;服装行业对于时间的要求没有交通通讯行业高,故A选项错误;餐饮行业同样不是最需要精确时间的,故B选项错误;中西建筑行业的时间要求也没有交通通讯行业高,故C选项错误。故选D。1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电报业 B. 铁路交通业 C. 民航事业 D. 轮船航运业【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

10、近代中国通讯工具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价格同步变动”,再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电报具有及时同步传送信息的特点。12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1906 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2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1877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故正确的排序是,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

11、的排序都错误,排除。13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 民国初年 B.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民国初年”不符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间限制,故A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列宁装等服装颇为流行,西装没有成为社会时尚,故B选项错误;文革时期服装主要是国防绿的军装,故C选项错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故D选项正确。故选D。14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其中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毕业生,

12、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同时,对于科举出身的人,也可相应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学习。由此可见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材料“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对于科举出身的人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学习”可以看出,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同时并存,说明当时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A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5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 修建铁路阻碍了当地经

13、济的发展 B. 近代交通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就业结构C. 铁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D. 列强争夺筑路权便于西方国家入侵【答案】B点睛:材料“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说明由于铁路修筑使“车船店脚”失业,从而说明传统就业格局被改变。16“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材料反映的变化是由于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教育因素 D. 科技因素【答案】A【解析】材料中“灭”为废止的意思,“兴”为兴起的意思,题干大意为旧时封建的礼服、帽子、裹足、阴历、跪拜礼被废除,新的衣着、礼法、历法兴起

14、。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的法令,在社交礼仪方面,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故选A。材料的变化主要涉及的社会习俗的变化,和经济、教育和科技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点睛: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因素有政治、经济、教育和科技等因素。但是,特定时间段的社会习俗的变迁是某一因素或某些要素的合力造成的,要以具体情况而论。17“华人铁路华人修,不可外人来资助。民间股本集多年,竭尽脂膏为何故英、美、法,四面低头求外处。各洋何肯复相资,瓜分主义公然眼未知政府是何心,令智昏终不悟。”这首修铁路歌抨击的“政府”应是A. 清政府

15、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C. 北洋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答案】A181906年2月17日,大公报报道:“本月二十三日(阴历,阳历为16日)为电车初次开车卖票该电车往来次数甚密,搭客甚多,道旁观者如堵。”这一新闻发生于A. 天津 B. 上海 C.广州 D. 北京【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与题干中“1906年2月17日,大公报报道:“本月二十三日(阴历,阳历为16日)为电车初次开车卖票”符合,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与“初次开车卖票” 不符。【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1906年”“本月二十三日(阴历,阳历为16日)为电车初次开车

16、卖票”,然后结合有轨电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判断。19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颁懿旨:“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陋习。”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汉族妇女缠足深受全社会歧视B. 临时政府对缠足现象明令禁止C. 缠足陋习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消失D. 晚清时期已出现废止缠足的主张【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述了慈溪太后要求渐除缠足的陋习,没有涉及到社会歧视的内容,故A项排除;据“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可得出不是临时政府,故B项排除;材料中“以期渐除陋习”说明缠足陋习依然存在,需要逐渐革除,“已经消失

17、”的表述不合史实,故C项排除;结合题干中“1901年”“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陋习”可得出在晚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废止缠足的主张,故D项正确。20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1月13日,临时政府要求: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规定表明A. 近代社会风俗开始呈现中外融合特点 B. 临时约法的颁行推动了社会风俗变迁C. 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 D. 南京临时政府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答案】C2、 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

18、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答案】信息:中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且发展迅速。原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人民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中国政府不断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互联网时代2

1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会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别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

20、球化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答案】答案示例:(观点正确2分,从两个以上不同角度论述8分,结论2分)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同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际。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挑战,如国企改革、城市化、就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也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是,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教育、科学等方面与发达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综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不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其它国家的生活方式,反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