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源网荷储一体促进多能协同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我省可再生能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 主要目标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我省“十四五”能源增量贡献主体,为全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省内可再生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以上,实现能源消费结构有新优化。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力争达到6600万千瓦以上,省内可再生能
2、源装机占总装机比重超过34%。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另外,抽水蓄能装机达到328万千瓦以上,实现电力装机结构有新跨越。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充分考虑电力需求增长、可再生能源装机及资源条件等因素,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预期力争达到25.1%左右,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预期力争达到16.3%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实现能源低碳发展有新提升。二、 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我省可再生能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
3、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省内可再生能源长期受到土地资源、生态红线、林业、海域使用等因素制约,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集中式光伏发电、陆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约束进一步趋紧,存在项目找地难、落地难、推进难等情况,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增大。受土地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特性制约,我省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与省内负荷消纳呈逆向分布,全省约99%的风电和66%的光伏发电装机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约60%的负荷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省内电源侧调峰资源潜力有限,抽水蓄能调峰资源匮乏,过江通道输送能力偏弱,辅助服
4、务市场机制尚未完善,电源灵活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省内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增大,局部地区、局部时段存在一定的消纳问题。经济竞争力有待提高。“十四五”时期,我省海上风电由近海向远海发展的同时面临国家政策调整,省内集中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的技术成本虽已大幅下降,但非技术成本仍然较高,叠加电网调峰等问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相比化石能源仍然偏弱,整体成本仍然偏高。三、 完善市场化发展新机制形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引领的长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引导,鼓励优先生产和消费可再生电量,促使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公平承担
5、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义务,为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完善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推动形成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电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逐步扩大绿色电力参与市场化交易比重。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强化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属性,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与绿证交易机制、电力现货市场机制等的衔接,积极引导绿色能源消费,鼓励积极开展绿证交易,推动建立绿证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绿色能源消费认证和标识体系,倡导绿色能源消费新理念,引导形成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社会风尚。四、 构建新型电力消纳机制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
6、统。增强系统调峰能力,积极开展抽水蓄能、燃气机组以及新型储能等调峰电源建设,进一步推动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应用。加强电网规划建设,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套送出及电网加强工程协同,进一步完善电网主网架,积极推进沿海第二通道和过江通道等建设,提高北电南送输电能力,畅通绿电能流,提升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推动配电网扩容改造升级,着力打造适应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多元负荷需要的智能配电网,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积极利用区外可再生能源来电,加快推进四川白鹤滩水电送电江苏特高压输电项目建设,提升既有通道可再生能源比例,积极接纳西部可再生能源电量,推进青海、陕西等
7、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特高压直流送电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前期工作。着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模式创新。探索建设新一代电网友好型可再生能源电站,合理确定风光储配比,探索和完善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的市场化商业模式和共享共建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电网友好性,保障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探索开展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实现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推进化工、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绿氢替代,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化水平。强化源网荷储一体促进多能协同。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重点在消纳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渗透率高的地区,推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分布式电源多元互补、与储能、氢能等深入融合、无需大电网调峰支
8、撑的的新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能源新业态,增强与电网的友好互动,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多源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五、 强化源网荷储一体促进多能协同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重点在消纳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渗透率高的地区,推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分布式电源多元互补、与储能、氢能等深入融合、无需大电网调峰支撑的的新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能源新业态,增强与电网的友好互动,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多源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资料参考: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