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法精讲-申论 2 (笔记) 主讲教师:董盈辰 授课时间:2019.11.28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方法精讲方法精讲- -申论申论 2 2(笔记)(笔记) 【说在课前】 1.方法讲解是基础课程,所有同学(不管学过、没有学过、什么省份),每个课程都是以此为基础,题目最核心的基础理论都是如此,不管是个国考、省考、联考都一样。如果原来听过课程,此处建议再听一次,查漏补缺,实际上理论不会变的,如果改变了就不敢听课了。 2.上节课讲解申论的基础和一道题, 申论的基础即申论怎么做题, 本节课讲解的是题型部分,每一种题型要如何展开、侧重点是什么,此处进行了统一处理。 3.第二节课到第六节课主要讲解的内容
2、: (1)单一题中会问问题、影响、对策等等,这是常见的基本要素、考频比较高的题型,课程会沿着这些题型进行讲解。 (2)综合题考查一句话、一个词语的意思(比较难),后续会讲解。 (3)公文题。 (4)作文题。 4.本节课学习单一题中的问题类、影响类,下节课学习对策类题目。 第二讲单一题 一、问题 1.常见命题的方式 问题、不足、困境、瓶颈、挑战、难点等。 2.答题技巧 寻找负面的标志性词汇:不科学、不合理、不到位、不均衡、不完善、不健全、不足;缺乏、缺少、流失;少、低、差、弱、陈旧、单一等。 【解读】 1.问题类题目是申论考试中,尤其是在省考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题型,其考查频率没有对策高,但是放在
3、第一个课程中,属于基础提醒:可能会应用到其他题目中,例如综合题的词句解释题、公文题、大作文。 2.问题:不好的事情、坏事即问题。大家都了解,这是意识上、观念上的了解,申论题干上有自己的问法,命题方式: (1)直接提问:请概括XX问题。 (2)其他问法:根据材料X请概括XX的不足、困境、瓶颈、挑战、难点等等。这些都是在说明卡住了不好、被难住了,出现了不好。当题干出现这样的问法,需要知道题干要求作答问题。 3.答题技巧:两个思路。 上岸团V信:A9101732 2 (1)材料直接给出问题:进行摘抄。大部分情况下直接摘抄。 (2)概括:给出一个故事和数据,要自己思考这是什么问题,进行概括。 (3)总
4、结:以上两种情况比较多,考试中占据了80%的情况。推导的情况比较少,一般是通过对策推导问题。具体看格子,如果有剩余那么就进行推导;如果没有格子就不推导,要注意优先级。首先摘抄,之后概括,最后推导。 4.关键词识别: 有标志性词汇可以帮助找到问题。 问题是不好的事情、 消极、 坏的事情,即消极词汇表问题,即到材料中寻找负面、消极的词汇。 (1)此处列举了一些词汇,例如:不可续、不合理、不到位、不均衡、不完善、布局安全、不足;缺少、流失;少、差、弱、陈旧、单一等等。此处梳理脉络,分成几类: “不”字辈:说明不好,例如不科学、不合理、不到位、不均衡、不完善、不健全、不足。 “缺”字辈:没有、少,例如
5、缺乏、缺少、流失。 单字辈:脏、乱、差、弱、少等需要特别注意,材料看上去不难,但容易漏掉单个的词语,例如环境差、承受能力弱就是单字,要关注。 没有特点、标志词,但是表示的是不好、抽象的词汇,此处可以知道这不太好,所有表达不好的词汇,如成就、单一、落后等等;又比如表示担忧(既然已经担忧,说明可能有问题和不好),即对于不好的、抽象的词汇也会出现问题。 总结:不字辈、缺字辈、单字辈、消极不常见的词汇(如单一、陈旧、担忧),材料有就直接摘抄即可。 (2)问题的技巧少,直接找问题即可。如果想不明白就多多益善,都摘抄;如果都能想明白,找到最切合题干的内容书写下来即可。 5.例如关于转型期青年人的心理问题:
6、是负面的问题,不好、不足。例2也是首先说明有一个现象,之后说明这个现象怎么表现、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收缩有引号,具体的意思是好,还是不好,如果是不好的,那么其就是问题。 一、问题 【例1】(2014国考地市级) “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要求:(1)全面、准确;(2)不超过150字。 【例2】(2018吉林甲级) 我国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 “收缩” 现象, 根据给定资料13, 概括其具体表现。(20分)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解读】 1.第一题:问题类,有不好、不足,属于心理方面的内容
7、。 2.第二题:首先给出一个现象,之后说明这个现象具体表现在哪里。收缩有双引号,这说明的是收缩的意思,具体看是好还是不好,如果不好就是问题,此处需要进行预判。 3.总结:两道题目有相似之处,都是有问题,问的是表现在哪里。“表现”不是单独的 3 要素,跟着谁就是谁,问题的表现就是问题,原因的表现就是原因,不需要特殊关注。 【例2】(2018吉林甲级) 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收缩”现象,根据给定资料13,概括其具体表现。(20分)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解读】 1.审题: (1)范围、主体和结果、要求。 (2) 首先城市有这样的现象, 即收缩之后有什
8、么不好; 之后说明根据材料1-3 (范围) ,要求概括其表现;主题是围绕城市收缩来展开的,具体看是什么意思,再找有什么不好。 2.要求: (1)内容全面:材料能拿得准的写,拿不准的也要写。 (2)语言准确:可以摘抄的就摘抄,不摘抄就概括,但不能天马行空。 (3)条理清晰:标清序号“1.2.3.4.5”即可,不强行分类。做题时可以练习分类的意识,如果现在分不好,练习多了,到考场上自然而然就好了;如果不练习,考场就不容易区分。 (4)不超过200字:包括标点符号和格子。此处25字一行,有8行。要做好控制。 3.梳理:如果比较严谨,此处说明有收缩的现象,可能有同学能想到这是问题;如果无法判断出这是问
9、题,那么需要首先到材料寻找收缩的意思,之后寻找带来的问题。 资料 1: 城市规划学者龙教授无意间发现 2007 年到 2016 年间, 中国有 84 座城市正在 “收缩” 。国际上对“收缩城市”的认同标准是:人口规模超过 1 万人,连续两年人口流失,并且正在经历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中国的这 84 座城市大都符合这个标准。 资料1第一段: 1.“城市规划学者龙教授收缩”:首先给出一个现象,说明在收缩,具体此处不知道收缩是什么,具体看下文。 2.“国际上对的认同标准是”:此次对于城市的收缩进行定义的解释。 3.“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的经济转型”:此处在说明国际上收缩的标准,首先说明规模
10、超过一万,人口流失,有结构性的危机,被迫转型,这些都是不好的词汇,都是阐述城市出现不好的情况的时候就出现了收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城市出现了收缩,即这是一个坏事、不好的事情。 4.“中国的这84座城市大都符合这个标准”:说明都符合城市收缩的情况。 5.总结:本段给出定义,可能大家很纠结的是定义是否书写,最保险的方式是把定义中不好的词汇挑选出来,属于城市收缩的特征。首先画出来。 资料1第一段梳理: 1.人口规模超过1万的城市,连续两年人口流失,出现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 4 型人口流失,出现某种结构性危机, 2.得出定义,首先画波浪线,此次不清楚格子是否足够,如果有格子就写,格子不
11、够则不写。书写的时候,写不好、消极的内容。 3.答案组织: (1)“人口规模超过1万”:1万不写,是标准,不是谈及人口收缩,不是问题。 (2)“连续两年”:是程度词语,表示对“人口流失”的界定,不写,要保留的是实词、负面的词汇。 (3)“出现某种结构性危机”:不清楚是哪一种,只能从后文找到。重点是出现结构性危机(“某种”可写可不写,不写也可以得分,为了全面可以写),要点写为出现结构性危机。 (4)总结:此处得出解释,挑出不好的词汇进行书写,最容易书写、最保险。 4.答疑: (1)“经济转型”不写吗:经济转型可以写为人口流失出现结构性危机,被迫进行经济转型。可以书写完整。 (2)“人口规模”不写
12、吗:人口结构不需要写,不是要表达人口规模少,要说的是人口规模大,在成型的城市中有人口流失,村落里只有3个人就不存在收缩,因此不需要乱概括,有啥写啥,提及到的内容才书写。 这些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 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绝大多数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属于资源型或产业结构单一型城市。 资源型产业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勘探到开采、 高产稳产 (鼎盛) 、 衰退直至枯竭的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是,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大都会历经兴起、 繁荣、衰退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城市生命周期,这些资源型城市很可能继续“收缩”下去,如果不主动实施转型,必然因资源枯竭,而走向衰退。而那些产业结构太过单一的城市,一旦支柱产
13、业过时,失去优势或者遭遇产业政策调整,经济就要被迫转型,就业会出现问题,人口就会流失。 资料1第二段: 1.“这些城市集中地级市和县级市”: (1)说明分布,没有说明问题。作为东北地区的人民深有同感,此处城市收缩说明的是人口少,出现危机(目前确实存在人口流失的问题,东北的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2)此处没有说明出现问题,因此不需要书写,此处只是说明分布在这些地方,没有具体说明有什么问题。 2.“属于资源型或产业结构单一型城市”:“单一型城市”在定义城市的特点,得出出现收缩的原因(为什么要出现收缩)。此处如果分清楚可以不写,如果分不清,有格子则都写,写为资源城市结构单一。 3.“资源型过程”:
14、(1)说明资源的发展有过程,不是城市有,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也会有兴起、繁荣和衰退三个阶段, 即因为资源的兴起和枯竭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衰退, 因此得出城市的衰退是真正的收缩所在。 5 (2)此处说明城市经济衰退是收缩的具体表现。如果想要将前因后果都写出来,那么答案就变成了资源和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经济衰退。 4.“按照城市收缩下去”: (1)“收缩下去”:说明衰退就是收缩。 (2)“因为资源枯竭而走向衰退”:明确说明资源的枯竭、单一是原因,原因导致问题(收缩),收缩即衰退。 (3)总结:要点重复出现了几次,是高频词,高频词一般可以作为整段的主旨句、核心观点。本段的重点是收缩体现在于城市的衰退
15、。 5.“而那些产业结构人口就会流失”: (1)“而”:进行总结,给出前因后果。 (2)前因后果:首先是原因,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过时、失去优势和产业政策调整,因此被迫转型,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就业出现问题,可以写为就业难/就业危机,接着书写人口流失。此处得出前面的原因,后面的问题。 (3)组织答案:经济衰退,就业难,人口流失(此处也可以写原因)。 6.注意:如果有的题目有原因,原因是深层次的问题。 (1)有的时候是深层次的问题,具体要看问的是什么。如果只询问了问题,那么优先回答问题;如果问题都回答全面了再写原因,原因也是深层次的问题。 (2)注意优先级:主要看字数,问题直线,原因波浪线。有格
16、子写原因,没有则不写原因。 确定的问题画直线, 不确定的画波浪线, 具体看字数是否充足, 如果只写直线的内容,字数足够则不写原因;如果字数不够,则再写画波浪线的内容。 (3)原因是深层次的问题,首先写直接原因,之后写深层次的原因。 7.此处学习划分层次:首先一个段落看有几个句号,之后看这句话有什么关系。本段有五个句号。 (1)第一句:阐述城市分布在哪里(之后看下一句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意思就放到一个层次,不同意思就分开划分)。 (2)第二句:阐述的是产业发展的立场,第一句话与第二句话两句话意思不同,用双竖线进行划分。 (3)第三句:“与之相对应”与第二句进行了联系,二者中间有关系,说明城市也有
17、这样的阶段。第二句与第三句是一个层次的内容。 (4)第四句:此处因为资源枯竭而走向衰落,与城市资源联系在一起。此处说明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有联系,属于小的层次,说明的是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即资源枯竭了,城市就衰退了。 (5)第五句:“而”进行总结。说明产业单一、不行、失去优势,于是被迫转型,出现了就业和人口的流失,对前文进行了总结。 (6)梳理: 此处的逻辑就是分分总,以后就可以这样做。最后这句话包含了前文所有的关键词,包含了产业结构,还包含了产业和政策,前面有的这句话的都有,这句话有的前面没有,比 6 较全面。后续的都是城市的问题,是对衰退进行解释。 此处给出分类的方式,看句子数、数句子
18、数,最后相似的标记到一起。自己书写的时候,简单粗暴,将不好的词汇放在一起即可。 资料1第二段梳理: 1.资源型或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产业过时、政策调整经济衰退。就业危机,人口流失。 2.此处有原因、问题,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产业过时、政策调整,之后导致问题,经济衰退。就业危机,人口流失。 3.答疑: (1)认为是总分:有人认为是总分,老师认为是分总。每个人认为的都不同。认为是总分的原因是感觉前面更虚、大,后面的内容具体,此处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此处把最后这一句作为总结句, 是因为最后一句从答案的要点上来说更加全面 (从答案覆盖全面的角度来理解)。 (2)注意:想不到就业危
19、机,可以写就业难。 事实上,“收缩城市”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80年代,在某国际权威城市发展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就出现了“铁锈地带”一词。“铁锈地带”主要指从前工业繁荣而如今已经衰落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地区,这里集中了发达经济体中人口规模正在出现收缩的城市,如美国的匹兹堡、底特律和德国鲁尔等。 面对城市的收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方法进行应对,有的城市做得很成功,摆脱了发展困境,实现了城市新生;也有不成功的城市,直到现在还承受城市收缩的痛苦。 资料1第三、四段: 1.“事实上,收缩城市就出现了铁锈地带一词”: (1)“事实上”:表转折。 (2)“铁锈地带”:与收缩城市是一样的,都是在说明不是新
20、概念,原来就有,只不过是叫法不同。此处可以知道“铁锈地带”与收缩城市有相同之处。如果“铁锈地带”的段落中有关键词,也可以作为答案。 2.“铁锈地带主要指从前工业美国的匹兹堡、底特律和德国鲁尔等”: (1)此处在说明从我国有这种情况,到国际上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此处可以挑出一些词汇。 (2)工业的繁荣与资源可以从繁荣到衰退,衰落之后就出现了城市的收缩。此处出现了消极词汇, 工业繁荣到衰落, 即工业衰落, 人口流失 (人口流失重复出现, 写一次即可) 。 3.“面对直到现在还承受城市收缩的痛苦”:此处没有答案,看上去只是在说明想要解决,但是也没有是说明如何解决,没有答案。此处只找到一个词汇工业衰退,
21、与我国一样,都是在阐述收缩。并且材料第一段说明国际上城市收缩的标准与我国是一样的,在城市收缩的角度上, 全世界的认知都一样, 此处从国际和全球来看, “收缩” 都是一个意思,因此为了全面,工业的衰落也写了,不一定有分,有格子就书写。 资料1第三、四段梳理: 7 1.工业衰落(多多益善书写的内容)。 2.资料1第一到四段答案梳理: (1)人口流失,出现某种结构性危机,被迫转型;经济衰退。就业危机,人口流失;工业衰落 (国外) , 此处内容上有重复, 其实就两个事情, 一是城市经济不好, 二是人跑了,因此可以进行整理,删除重复的内容,类似的内容进行合并即可。 (2)答案组织:经济衰退。工业衰落;人
22、口流失。就业危机。 3.“某种结构性的危机”: (1)表意不明确,具体是哪一种结构性危机,很抽象,如果有格子就写。此处表示的其实是工业衰落了之后人口流失。 (2)这就是有的词汇在答案中没有写,最简单的是都写,而某种等不清晰的词汇可以展开。可以都写,简单的内容进行书写即可。 4.材料梳理: (1)材料1:城市不好,经济衰退、工业衰退,出现结构性危机;人走了。 (2)资料2:更加具体,从下面的3段来看,是从抽象到具体(给出具体的某个城市),资料1比较笼统,阐述的是全貌,材料2以具体的城市为例子来展开说明。 资料2: 地处G市中心地带的人才市场,是所有前来G市打工者的必到之处。市场共有A、B、C、D
23、四个区域,现在只有一个B区在开放,在此进行招聘的七八十家企业基本上都是外地企业,每天来此查看招聘信息的不过二三百人, 稀少的招聘单位和应聘者, 让大厅看起来非常空旷、冷清。 一位外地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 “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我们公司已经在这里招走了300多人,现在是招第二批。G市用不了那么多人,正好我们可以用。” 资料2第一、二段: 1.“地处G市中心地带的人才市场之处”:人才市场是找工作的地方,没有问题。 2.“市场共有看起来非常空旷、冷清”:此处共有两句话。 (1)第一句话说明大家在找工作,第二句话说明找工作的具体情景。 (2)此处老师画几个了圈,“只有”“基本”“都”“不过”“稀
24、少”“非常”都是表程度的词汇,出现程度词时是在强调,这意味着有答案。 (3) “只有一个B区在开放”:说明来招工的企业很少,不仅企业少, “基本上” “都”“外地企业”说明有问题,说明本地的企业数量少,可以写工厂数量少/企业数量少,此处的城市出现问题,问题是城市的数量少。 (4)一是单位少,二是来看信息的人少。“不过两三百人、稀少”:表程度,说明人少,可以写人口流失。这些人口流失,不仅仅是流失,并且招工的单位是外地单位,即使这些人应聘了也是到外地,不是到本地企业,如果想要更加完善,可以写为劳动力外流。这些人应聘了之后,不是在本地,而是去了其他城市。 3.“看起来冷清”:总结答案为企业少、人少。
25、 8 4.“一位外地公司负责招聘了300多人,现在是招第二批”:招聘了很多人,但是都是外地的人。 5.“G市用不了那么多人,正好我们可以用”: (1)说明企业、工厂少,岗位少,因此可以写。材料阐述的是企业,可以是企业数量少、工厂数量少(岗位数量少,可以使用,建议使用材料里最接近的原词)。 (2)如果此处写人才外流,不清楚。人口流失范围很广,可能是搬砖也是人口外流,如果是开设大型的尖端技术也是人口外流。总结:人才的范围小、人口的范围更大,并且本段也没有特别介绍是尖端的人口,因此使用人口外流。 资料2第一、二段梳理:工厂数量少,人口流失(劳动力外流)。 已经在人才市场转悠多日的张进,越来越感到茫然
26、无措。1996年就开始踏足G市的他,也曾有过事业上的辉煌。“那时我管20多个人,都是工程师、大学生,每月工资条上的收入就有11500元。”言语间透着自豪,他在应聘书中列出的理想工作还是技术管理岗位,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优势所在。他说: “这类工作的工资行情,过去1万元左右,现在是70008000元。 ” 工厂倒闭后, 他曾一度自己创业, 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基本赔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窘迫的状况,已容不得他挑肥拣瘦,他在心里把工资标准降得很低,“实在不行,干个每月工资2000元的普工也可以。”即便这样,实现起来也并不容易,因为本地企业不缺人。 资料2第三段: 1.“已经在人才市场转悠多日的张进迷茫
27、”:从人才市场聚焦到人,继续看下文。 2.“1996年就开始踏足G市的他辉煌”:“辉煌”不写,即以前不写,重点在于现在的迷茫和彷徨。 3.“那时我管20多个人的收入就有11500元”:数字记忆得特别清楚,非常多。 4.“言语间透着自豪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优势所在”:此处在说明一个好事,好事不是要写的,要写的是不好的事情。 5.“他说现在是70008000元”:过去与现在表示对比,要关注时间的对比,对比之后会有结论。此处对比的是工资收入,现在的问题是不好,现在工作收入少、工资低、报酬低、待遇低等等,类似的都可以书写。 6.“工厂倒闭后”:对于城市而言,城市倒闭是答案,写为企业/工厂倒闭。 7.“他曾
28、一度干个每月工资2000元的普工也可以”:此处将标准降低,但是降低之后,通过“即便这样”说明即使让步,退一步也不容易,在收入低、工资低的情况下也仍旧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原因是当地企业不缺人。 资料2第三段梳理: 1.答案要点:企业倒闭。本地工作收入少、就业难。 2.梳理逻辑: (1)收入少、工作就业难。 (2)企业不缺人,说明的是企业少、企业倒闭。 3.答疑: (1)茫然、无措、创业难可以不写。如果反应不过来,可以写。但此处茫然无措的是 9 个人,不是城市收缩的表现,是自己在城市收缩之下的感觉。 收入低是所有的群体,即所有在城市工作的人薪资标准都低,因此茫然不写,写收入低。 创业难,其实不容易判
29、断,此处不知道创业难到底是不是城市收缩带来的,可能是没有钱、没有资源、没有销路、人脉等都是创业失败的原因,此处没有说明创业失败是人带来的。 (2)总结:申论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可能上技巧很简单,不好的都摘抄,但是还是需要学会自然而然思考。 G市这个曾经名满天下的“世界工厂”,在众多企业撤资或外迁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之后,这个冬天显得无比寒冷。大型工业园内很少有人进出,高大的办公楼和配套齐全的相关生产设施显得沉静而孤独。人口红利消失,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阵痛”让G市人感受得实实在在。 资料2第四段: 1.“G市这个曾经名满天下的世界工厂”:说明曾经有很多外资企业,但现在有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撤
30、资。 2.“无比寒冷”:说明现在不好过,在暗示有问题,此处的问题是收缩了,字面上理解即少了、憋了,类似于鼓了气的气球后面瘪了,什么都没有了。此处谈及企业撤资和外迁,消极词汇表问题,要点可以画下来;倒闭也可以书写在一起。 3.“大型工业园内很少有人进出”: (1)说明人少了,此处有个词汇不容易思考到,企业撤资外迁是直接摘抄的,他们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去。 (2)此处积累一个小词汇: 题目中看到一个国家因为自己便宜而吸引国外的企业,这就是“人口红利”,属于规范的高频词汇,只要考查经济的转型升级都出现“人口红利”。此处后文有,是可以直接摘抄,但是记不住,万一下次没有,此处还原考场的状态,即看
31、到类似的场景就能组织相关的词汇,此处可以假装没有。只要看到因为人便而吸引其他企业就是人口红利,有即拥有人口红利,没有则人口红利消失。 2013年的联考卷也考查了“人口诅咒”,即人口红利消失。这是常考的词汇要做好积累。 4.“高大的办公楼和配套齐全的相关生产设施显得沉静而孤独”: (1)凄凉的、 孤独的状态,此处想要表达的是办公楼、生产设备用不上、没有人使用,此处可以摘抄原词,写为办公楼(房屋)和生产设备孤独,“孤独”过于抽象,即闲置。 (2)总结: 设备闲置/设备荒废。 此处可以积累,“荒废”一般用于如农村人出去之后留下老弱病残在农村中,房屋、土地荒废、撂荒。一般与设备相关的,设备本来要使用,
32、现在不用即闲置。 5.“人口红利消失实实在在”: 10 (1)“人口红利消失”:企业去到了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地方,介绍什么是人口红利消失。 (2)“阵痛”:此处使用比喻的方式。上节课也谈及了一个相关的内容,双引号的内容要注意, 用法灵活。 资源与拥有资源之间的倒错规律、 失信现象严重: 都是双引号的内容,都作为答案。此处写的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但答案中没有书写出阵痛,此处需要总结双引号的用法。 (3)此处要补充说明知识点:双引号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比喻,引号是喻体;第二种表示反语;第三种表示专有名词的强调,属于大概率的三种用法。 比喻:“阵痛”就是一种比喻。 反语: a反语常常在生活中遇到,
33、例如向家里要钱,家长会说“你怎么这么美呢,你都美出信号了”。此处想说的自己是为什么脸皮这么厚,是反语。 b有的时候政府做得不好,例如走形式主义,例如经常政府关怀老百姓,但方式不对,例如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牌子,公示牌上如黄小二为什么贫困,帮扶的干部是谁,帮扶的办法是什么,此处老百姓的心理上很不开心,于是说“每一次看到都有一种被关怀的、闹心的感觉”、难受的感觉,这是一种反语,不是感受到被关怀,而是形式主义的,看起来是被关怀,实际上没有,即反语。注意:一般情况下,双引号表比喻和反语不写,如果要写,要写出本意。 专有名词: 需要书写。 例如需求与拥有之间的倒错, 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后文有解释,青年人需
34、要多,拥有少;老年人拥有多,需要少,对词汇进行解释,此处前面的词汇就是专有名词,可能会作为答案来书写。 总结:此处很多同学应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累,很多同学在冲刺还在疑惑,看到双引号都写,写得很乱,不知道什么写、什么不写。 6.本段主要说明一个事情, 原来有很多企业, 现在很多企业外迁、 撤资、 人口红利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楼和相关的设备闲置了,企业走了,东西闲置了。 资料2第六段梳理: 1.答案梳理: (1)企业撤资、外迁,房屋、办公及生产设施闲置。 (2)人口红利消失。 2.资料2答案要点: (1)工厂数量少,人口流失(劳动力外流)。 (2)企业倒闭。 (3)本地工作收入少、就业难。 (4)
35、企业撤资、外迁,房屋、办公及生产设施闲置。 (5)人口红利消失。 3.“阵痛”不写,表达比喻,指代前文的不好,相关内容都写了,因此不重复写。 4.答案组织: 内容有重复, 其实仍旧是谈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的问题 (少了、 倒闭、 11 跑了)、人的问题(就业难)。 (1)工厂数量少,企业撤资、外迁、倒闭,房屋、办公及生产设施闲置。 (2)人口流失(劳动力外流),人口红利消失。本地工作收入少、就业难。 资料 3: S 市,一座曾以钢铁生产闻名的城市,大部分建筑还保存着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的建筑样式。唯一一趟经停的列车在留下几名乘客,再捎上屈指可数的乘客后继续静静地赶路。小城的中心开着一家集
36、餐饮住宿于一体的酒店,昏暗的大堂内,两三个服务员在聊着天,偶有几名顾客出入。 资料3第一段: 1.“S市,一座曾以钢铁生产闻名的城市样式”:这个城市一定会出现收缩。在资源兴起和衰落的过程中城市就有了,此处是钢铁闻名的城市,说明也可能会出现收缩。 2.“唯一一趟经停的列车在留下几名乘客赶路”: (1)文艺色彩强烈,需要进行概括、深挖。此处反复说明“唯一一趟”“几个乘客”“屈指可数”“静静赶路”都是在表达程度,说明有问题,具体问题有两个,车有问题、人有问题。 (2)要答案全面,需要细细分层:此处有车、有人。 “唯一一趟列车”说明的是交通不发达,某种程度上属于公共设施,可以写为交通不发达。 “几个乘
37、客”“屈指可数”:仍旧在说明人口少、人口外流。 3.“小城的中心出入”: (1)描述了另外一个场景,从室外转向室内,类似于电影的长镜头,首先给出了场景的全貌,上个世纪以前这个城市很辉煌,现在从车水马龙到现在无人问津,看车道上稀拉的行人,略显孤独,最后在饭店里只有昏暗的大厅,没有人、没有精神。前面是车,后面是室内,阐述的是餐饮、酒店,即服务业。 (2)“昏暗的大堂内,两三个服务员在聊着天,偶有几名顾客出入”:此处说明的是生意不太好,即服务业低迷、衰落、萧条、消费力不足。 顾客:花钱的。此处体现的是消费力不足。有店、有顾客,两个主体,一个是店铺,服务业的人气低迷,服务业萧条;二是顾客,消费力不足、
38、消费力差。 答疑: a生意差是对于一个饭店来说的, 放眼到整个城市, 得出的是行业低迷、 不景气、 萧条。 b如果没有发现服务业和消费,此处可以总结:餐饮、酒店是服务业;看到顾客、花钱就是消费力。 此处做好积累,如果换一个材料,内容不同的,但是答案一样。 a例如:小张家乡有什么变化,原来这些人种地,后来开设了快递。看起来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可以得出答案,即服务业发展,快递与种地相比就是发展了服务业。 b例如:有的材料原来是果园和蔬菜,后来变成了农家乐,可以吃饭、采摘,这也是服 12 务业,即服务业发展、产业融合。 顾客:消费能力。例如送快递原来只有几个快递,后来网购的人多了,说明网络的顾客多了,
39、即网购增加,购买力、消费力增强。也得出了答案。 总结:有时候有的词汇大家都可以看到(60%),剩余的有一些词语如果比别人多写1-2个就容易上岸了,换汤不换药,要找到本质。 4.总结:此处设施不发达、人少了、服务业衰弱、消费力不足。 酒店外的马路坑洼不平, 路旁的垃圾桶也都东倒西歪地躺在路边。 路两侧的商铺有一些都用木板封住了窗户,有的外墙皮已经脱落,被车刮断的电线悬在空中。在离市中心稍远的住宅区,很多楼房的窗户上挂着“此屋出售”的条幅,窗户上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垢。 资料3第二段 1.“酒店外的马路坑洼不平”:如果变成泥泞也是道路的问题,得出要点为道路破败、设施/基础设施不完善。 2.“路旁
40、的垃圾桶也都东倒西歪地躺在路边”: (1)垃圾桶也属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得出要点为道路破败、公共设施差、落后。 (2)此处不仅仅是落后和差,垃圾东倒西歪可能也在说明环境差。 3.“路两侧的商铺有一些被车刮断的电线悬在空中”:道路、垃圾桶、电线杆都是设施,其不好,即设施落后/破败。 4. “在离市中心稍远的住宅区灰垢” : 说明人少了, 大家都不来了, 没有新的要点。 5.本段画风转变:资料1和资料2说明的是城市和人的关系,城市的企业少了,于是人就少了;资料3开始过渡,从大的人口流失过渡到城市的环境和设施上,列车是公共的基础设施,道路也是基础设施,垃圾桶、电线等都是公共设施,可以发现此处已经关
41、注到了环境、关注到与人息息相关的角度。 资料3第一、二段梳理: 1.公共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人口外流,服务业人气低迷(衰败/落后),消费不足。 2.道路设施破败;卫生环境差。 小城中最繁华的地方是位于城南的中小学, 上下学的孩子、 接送孩子的家长和附近的商贩让人感受到一丝城市的气息。在学校工作了 30 多年的陈大爷对记者说:“以前学校学生有 2000 多人,现在只有 300 来个。钢铁厂红火的时候,S 市一直都是全省经济 10 强。那时的城市公共设施齐全,火车站、电影院、商场里每天都人来人往,不像现在到处冷冷清清,看不到多少人。那时大部分人都在钢铁厂上班,工资、福利都很好,现在工厂倒闭了,收
42、入越来越少,喝酒、打架、赌博的多了,治安也大不如以前了。虽然近几年市里也发展了一些新的产业,但也都不太景气。现在能出去的都出去了,人也越来越少了。”老人的眼里透露出的是满满的忧伤与无奈。 资料3第三段: 1.“小城中最繁华的地方是位于城南的中小学城市的气息”: (1)此处在暗暗升华,中小学代表的是孩子,城市衰落、外流了,如果连孩子都没有了说明就没有希望了,具体看中小学如何。材料有脉络在牵引,阅读太快就难以察觉。 13 (2) “一丝”:城市的希望体现在于孩子,而此处是一丝丝,而不是一团团,说明少。 2.“在学校工作了30多年的陈大爷对记者说现在只有300来个” :此处有答案, “多人”“只有来
43、个”表程度,说明学生人数少。 3.“钢铁厂红火的时候看不到多少人”:设施齐全、火车站、电影院等人来人往,此处说明车站、路灯、电线杆等都属于公共设施,此处原来是齐全的,不像现在是衰落、落后的。 4.“那时大部分人都在钢铁厂上班治安也大不如以前了”: (1)“那时大部分人收入越来越少”:对比说明前文,工厂倒闭、收入降低。 (2)“大不如前”:说明有问题。 (3)“喝酒、打架、赌博的多了,治安也大不如以前了”: 此处的要点没有写到,写为喝酒、打架、赌博。 “赌博”:申论考试中频繁出现,涉及一个要点即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大家共同形成的习惯,越多的人这样做说明风气越如何;例如越多的人读书、孝敬父母、关
44、爱邻里说明风气是向上的、和善的;如果越多人赌博、喝酒,那么是风气差的。 总结: a此处主要说的是社会风气差,具体是喝酒、打架、赌博多、治安差。 b本题中,如果想不到可以写:治安环境差,喝酒、打架、赌博多。“风气”是申论的高频词,例如村子送礼的人很多,我们苦不堪言,这是风气;材料说明回家什么都不做,只赌博,这也是风气。记忆高频考点。 (4)答疑:答疑:此处不能写娱乐设施少,娱乐设施少指的是此处没有电影院、 公园、话剧团、演唱会等等;此处没有说明,虽然有,但是大家不去了。此处不写。 5.“虽然近几年市里也发展了无奈”: (1)产业写过,但是没有写新的产业,此处发展了新产业。 (2)“但是也不太景气
45、”:转折,“不景气”在说明有问题,消极词汇表示问题,新产业发展慢/不足/不景气/发展难/新产业发展不好。 6.“虽然近几年市里也发展了一些新的产业无奈”:人口的流失,要点重复。 7.总结:本段很短,但是关键词很密集,方方面面都写到了。 (1)首先说明孩子少,是人的问题。 (2)公共设施很冷清(东西不行)。 (3)工厂原来很好,现在倒闭了,企业不行、倒闭了。 (4)人接着也不行了,收入低。 (5)风气不好:治安、环境差、风气差。 (6)最后是新产业,可以与企业放在一起,新企业不景气;人少了, 可以放到人里面。整个段落中谈及到了人、企业和环境。 资料3第三段梳理: 1.答案要点: (1)经济衰退。
46、企业倒闭,新产业发展不足。 14 (2)人口流失。劳动力外流,收入减少,学校学生少。 (3)公共设施落后。 (4)社会风气差,喝酒、打架、赌博增多;社会治安差。 2.资料3答案整理:公共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人口外流,服务业人气低迷,消费不足。道路设施破败;卫生环境差(加上第一段,第一段仍旧阐述公共的基础设施差、道路衰败)。 3.答案组织:资料3包含了几个问题,有重复的内容:公共设施、人口外流等等。因此可以进行整合。这种情况下,看答案多的部分,资料3第三段的要点谈及了4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衰退。企业倒闭,新产业发展不足;服务业人气低迷,消费不足。 (2)人口流失。劳动力外流,收入减少,学
47、校学生少。 (3)公共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道路设施破败;卫生环境差。 (4)社会风气差。喝酒、打架、赌博增多;社会治安差。 【第一题梳理】 1.不管是说什么,大体上就这几个方面: (1)城市收缩:城市资源单一,导致企业少。企业少导致新产业不行。 (2)人口外流。收入低、就业难。 (3)设施不好、不完善、环境差(萧条的地方治安差,这是因为老百姓穷、消极,不积极向上,无法谈及出去闯荡、奋斗,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动物的差距要大,这是因为处于不同的世界与环境,造就的环境不同。萧条地方的老百姓难以出来,并且满足于现状,于是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并且在此之下大家无所顾忌,同时要生存,于是治安差,变成了恶性循
48、环)。 (4)孩子少了。有希望的人都走了,留下来的是暗无天日、感觉没有希望的人,希望泯灭了。 2.总结:材料也是在一点点深挖。 【参考答案一】 1.经济衰退。工业衰退,工厂数量少,企业撤资、外迁、倒闭,房屋、办公及生产设施闲置;服务业人气低迷,消费不足;新产业发展不足。 2.人口流失(劳动力外流),红利消失。本地工作收入少、就业难;学校学生少。 3.公共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道路设施破败;卫生环境差。 4.社会风气差。喝酒、打架、赌博增多;社会治安差。 15 【参考答案一讲解】 1.把所有不好的都写下来,包含收缩之后的原因、具体体现: (1)经济上:企业的问题、工业的衰退、企业的减少、外资撤走
49、、倒闭、服务业也不行、新产业也不行(资料1、2、3的内容都不同,一是原有企业没有,二是服务业、工业不行,新的产业无法发展) (2)人不行:大人找不到工作、孩子也少了。 (3)设施差:跑着的交通不好,呆着的设施不行。 (4)导致环境不好。 (5)由此升华到风气很差。 2.此处的答案都是按照材料逻辑来书写的, 大部分的要点都是来自于材料, 直接摘抄即可。如果不会分类,就沿着材料的顺序,重复的删除,要点在、只写一遍即可。此处不要求分类。 3.组织答案的时候,龙摆尾书写“1.2.3.4”即可。 4.此处200字,写8行,答案只写了6行,说明只有150字。剩余的字数就可以写废话、编写的内容。 【参考答案
50、二】 城市收缩是因资源型或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产业过时、政策调整等,城市人口流失,出现某种结构性危机而被迫转型。具体表现在: 1.经济衰退。工业衰退,工厂数量少,企业撤资、外迁、倒闭,房屋、办公及生产设施闲置;服务业人气低迷,消费不足;新产业发展不足。 2.人口流失(劳动力外流),红利消失。本地工作收入少、就业难;学校学生少。 3.公共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道路设施破败;卫生环境差。 4.社会风气差。喝酒、打架、赌博增多;社会治安差。 16 【参考答案一讲解】 1.编写的内容:所有不好的内容写上,城市收缩的相关内容都写下来。 2.答案组织: (1)首先阐述城市收缩的含义。 (2)其次书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