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引.doc

上传人:初中学霸 文档编号:6463002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引一、这篇文章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朗读时要注意它们的节奏,读出气势。如用了排比句式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于叙述,列举事实,为后面的论证奠定了充分的事实基础。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采用了排比的句式,用于本段的议论,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二、自渎课文,检测生字词等预习情况。1、给生字注音并解词。畎(quan)亩:田间水沟付说(yue) 曾(zeng)益:增加 胶鬲(ge) 拂(bi)士:同“弼

2、”,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u)乱:违反、阻挠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和意思。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辅弼3、词类活用。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4、多义词。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而:而后作(承接连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发于声(表现) 拂

3、士(同“弼”,辅佐,辅弼)5、古今异义词。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6、特殊句式。下列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和被动句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 d、举于士(被录用)e、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f、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1)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2

4、)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3)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4)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5)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6)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7)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等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那艰苦磨练的益处是什么?(先用原句在概括)原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是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增长了才干,即能担当“大任”的能力。5、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的论述道理?(正、反)论述了什么道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6、孟子认为人才该如何造就?孟子关于造就人才

5、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艰苦环境的磨练,也重视人的主观努力,这样来看问题才是全面的。7、理解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课文中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的语句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5)从个人角度

6、写接受艰苦磨练好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从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7)有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全文的中心句(全文的结论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理清本文内容、论证思路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就一系列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3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第三部分(第4段):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9、文章主旨本文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

7、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10、孟子是怎样论述“舍生取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个观点的?你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两个观点的理解吗?孟子主要通过摆事实(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讲道理来论述“舍生取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个观点。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两个观点的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

8、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11、这篇短论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文章在论证上采取了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练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四、拓展延伸:1、请写出有关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1)宝剑锋从磨砺出

9、,梅花香自苦寒来。(2)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其次,它激励我们发愤图强,争取更大发展。无论当今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有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来说,不识进取、贪图享乐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失败之地;对于国家而言,落后就要挨打。3、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我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4、请

10、你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赞成和反对都要求说出各自的理由。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五、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