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物: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初中学霸 文档编号:6464999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复习专题说明: 本专题包含必修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至第五节、第八节和选修教材第二章。命题重点是酶的性质及实验(设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及相关分析;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应用;水分吸收、利用与矿质营养的关系等。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 酶的发现(知道)、酶的概念和特性(应用)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理解)ATP的形成途径及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理解)3、 掌握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的全过程4、 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5、 了解植物生活所需的必需元素及分类,掌握矿质元素的概念;掌握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及利用的

2、情况6、 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有关结构特点;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7、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及概念,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及其意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协作学习的精神。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复习难点:本专题复习的难点是植物代谢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及产生的变化。在历年高考题以及复习题中,常见的有关植物代谢的综合题通常以曲线、图表等形式从多种角度命题,考查同学们的审题、识图、分析、综合、文字及图形表达能力;有时结合生产实践命题;也有结合实验

3、或实验设计命题。复习重点: 本专题的复习重点之一是挖掘植物三大代谢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是以水分和矿质元素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为主的同化作用来合成体内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又通过以呼吸作用为主的异化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图一:在六种联系中,各种代谢这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存于同一植物体内。在复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要结合复习实践植物学有关知识,明确高等植物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及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注意有机物运输分配的“就近运输”、“优先生长中心”两

4、个基本原则,分别分析水分、矿质元素、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本专题复习的另一个重点是将植物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与细胞器密切联系,分析归纳出植物体内的主要变化。请参看下图:图二: H2O 空气 H2O O2 O2淀粉 光能 叶绿体 葡萄糖 丙酮酸 线粒体 ATP 脂肪 氨基酸CO2 CO2 空气 H2O 根对照上图可分析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结构中磷酸含量主要集中在哪里?暗反应为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过程主要提供哪些物质? (2)经测定在白天植物不消耗O2,却消耗大量的CO2,这是否意味着植物体不进行呼吸作用。为什么? (3)夏季中午,植物不吸收也不释放CO2,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有何特点? (4)

5、在同一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CO2参与光合作用时,一般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若是相邻细胞呢? (5)水稻、油菜、大豆种子中淀粉、脂肪、蛋白质主要贮存在什么结构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种子中都需要哪种矿质元素的参与? 分析(1)磷酸与ADP吸收能量在酶的催化下,能形成ATP。在叶绿体结构中,在类囊体薄膜上,光能经过四种色素吸收和传递,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其中部分电能可将ADP和Pi转化成ATP,而ADP和Pi是主要集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的。所以,暗反应为电能转换成括跃的化学能过程主要提供的物质有ADP、Pi、NADP+、H2O。 (2)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是不

6、停地进行的,但在白天光合作用强度远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从总体上看,植物不消耗O2,还释放O2,并消耗大量的CO2。 (3)夏季中午,高温、光照强烈时,植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或者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也关闭,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对于C3植物来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停止合成有机物;而C4植物则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4)在同一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CO2经过自由扩散到叶绿体中,需要穿过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各两层膜,共四层膜,即八层磷脂分子;若是相邻的细胞,还要加上出自身细胞膜和进入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即再加两层膜,四层磷脂分子,共十二层磷脂分子。 (5)水稻种子(颖

7、果)中淀粉等物质主要存在于胚乳中;油莱、大豆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主要贮存在于叶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种子中都需要钾的参与主要复习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和提问反馈法主要学习方法: 观察法、回忆法、讨论法和比较法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知识要点网络: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新陈代谢的概念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酶的发现 酶的定义 酶的化学本质 高效性 酶的特性 专一性 作用条件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有关酶的实验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 结构简式:A-PPP 生理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呼吸

8、作用 ATP的生成途径 光合作用 其他高能化合物的转化 发现史:恩吉尔曼实验等 色素 酶 总反应式:CO2 + H2O (CH2O)+ O2 水的光解 ATP的合成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光能转变成电能 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C3途径 C4途径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途径 吸胀作用 渗透作用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原生质层的组成 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质壁分离和复原 运输和利用 散失:蒸腾作用 合理灌溉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以离子形式吸收 吸收过程:主动运输 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利用(可重复利用、不可重复

9、利用) 合理施肥 概念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 + 12H2O+能量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 第一阶段:糖酵解 过程 第二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三阶段:氧化磷酸化 有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反应式: 场所: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还原 无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典型例题讲解:1、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证明细胞膜的存在的是 ( )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C、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 D、落叶中的死细胞2、一株菠菜和一株苋菜,分别置于大小相同、密闭的两个钟罩内。每天光照12小时,一星期后,菠菜死亡,苋菜依旧存活。原因是 ( )A、 苋菜在夜间的呼吸需

10、氧较少B、 苋菜能够从土壤中得到需要的养料,而菠菜不能C、 苋菜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少于菠菜D、苋菜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菠菜不能3、作物叶片中的营养元素浓度与作物产量之间关系可用图中变化曲线表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施肥量与作物产量成反比关系 B、 当土壤板结,作物营养素含量处于e段C、 作物叶片营养素浓度处于d段时,农田周围环境不会受到营养素的污染D、 作物叶片营养素浓度处于x点时,是作物获得高产的最低养分浓度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下图状态,a、b表示两处浓度,由此可推测 A、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 B

11、、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5、下图为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对此正确的是 A、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B、 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C、 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D、 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6、如果在光合作用的实验所用的水中有10%的水分子含有18O。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的比例为:A、1% B、10% C、19% D、20% 解析:在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10%的水分子含有18O,故每个氧分子中两个氧原子都不是18O的

12、比例为90% * 90% = 81%,故含有18O的比例应为19%。7、如图是一个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 光照无CO2 黑暗有CO2实验前溶液中加入ADP、磷酸盐、叶绿体等。实验时按图示控制条件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合成率,用此数据绘成曲线。请你用已学的光合作用知识,解释曲线形成的原因。 AB段_。 BC段_。 CD段_。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条件及关系。由图中所给条件可知AB段因无CO2,只进行光反应,无有机物的积累。BC段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充足的条件(ATP、H等),加上CO2供给使暗反应得以进行,有机物合成率迅速上升,随着光反应产物的不断消耗,暗反应逐渐减弱,有机物

13、的合成率下降,故CD段曲线下降。巩固练习:1、在叶绿体中,NADPH和NADP+的运动方向是 ( )A、 NADPH与 N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 NADPH与 N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C、 NADP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NAD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D、 N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NADPH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2、下列关于C3和C4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C3植物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固定CO2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B、 常见的C4植物有玉米和甘蔗等C、 C3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有叶绿体D、 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正常的

14、叶绿体3、将两株长势、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A(完全培养液)瓶、B(缺铁元素的营养液)瓶中,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几天后B瓶中的植物表现出嫩叶缺绿症嫩叶外周失绿,近叶脉处仍是绿色。向B瓶补充很少量的铁盐后,上述病症消失。这说明A、 铁元素是植物叶绿素分子所含有的必需元素B、 铁是不可再利用的微量元素C、 缺绿病症的发生是由于植物根细胞膜上缺少运输铁离子的载体D、 细胞内线粒体供能不足时会影响铁元素的吸收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此实验中 ( ) A、

15、没有对照实验 B、不需要对照实验C、曝光处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为对照实验5、某地的一片农田中,农作物的幼叶首先出现卷曲、黄化、枯死等现象。经专家建议,在此农田中使用了一种化肥后,症状很快好转。请你判断他们使用的化肥可能是下列的哪一种 A、KCI B、NH4NO3 C、Mg(H2PO4) D、Ca(H2PO4)6、在连续多雾的天气里,大白菜叶常会表现出缺钙症状,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减弱,影响钙的吸收 B、蒸腾作用加强,影响钙的吸收 C、蒸腾作用减弱,影响钙的运输 D、蒸腾作用加强,影响钙的运输7、分别将等量混有乳酸菌的牛奶装入容量为:甲500ml、乙250ml、丙150ml、丁100

16、ml的四个锥形瓶中,加盖保存,其中发酵进行得最好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8、为验证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CO2,某学生用一种对酸碱性灵敏度较高的指示剂-BTB溶液来试验(该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该学生利用BTB溶液设计了如下实验。具体步骤为: (1)在A、B、C三只500mL的平底瓶中,分别加入经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300mL和1mLBTB溶液,再加入几滴植物油,在液面上形成一层油膜。 (2)通过油膜向三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等量CO2使瓶中液体变成黄色。 (3)通过油膜向A、B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大小相似、生长状况相同的金鱼藻,C烧瓶不加。 (4)用黑纸将A烧瓶包住,B

17、、C两只烧瓶置于光下。一小时后观察三只烧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如下:A、C烧瓶内的液体呈现黄色;B烧瓶内溶液呈现蓝色。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可信,排除光照、金鱼藻枝条、组成烧瓶的化学物质三种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计了二个对照实验,试分析下列二组对照实验分别排除何种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1)A烧瓶的实验结果与_烧瓶组合,可排除_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C烧瓶的实验结果与_烧瓶组合,可排除_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B烧瓶内颜色变化原因是_ _ (4)某同学为研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设计了下列实验,取黄豆芽20根,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根放在两只带有少量水的相同的烧杯内,一组放在光下,一组放在黑暗中,二天后放在光下的黄豆芽的子叶变成绿色,黑暗中不变色,若据此得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结论.利用上述实验设计思想,分析该实验还有哪些不够严密之处? _答案:(1)B 金鱼藻枝条 (2)B 光照 (3)溶液中CO2被金鱼藻光合作用吸收,PH值升高,使BTB指示剂由黄变蓝(4)取20根黄豆芽长势、长短、大小一致,随机平均分成二组; 烧杯内的水量、水的性质应相同;光下和黑暗中两处环境中的温度、通风等条件应相同。w.w.w.k.s.5.u.c.o.mw.w.w.k.s.5.u.c.o.mw.k.s.5.u.ck.s.5.u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