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中高一语文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doc

上传人:空登山 文档编号:6799224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中高一语文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中高一语文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中高一语文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中高一语文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长沙北京四中 王志彬一、课前准备回顾关于毛泽东诗词,通过回顾以及学习进而形成你自己独立的评判。二、分析课文(一) 回顾关于词的知识1.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3.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2、。“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东汉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 雪所写之景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是关乎雪的,所以文题是雪。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长沙是其题目,那么为什么是长沙呢?这首沁园春 长沙之所以题目是长沙,是因为写诗的时候诗人在长沙,所写之景是长沙,所怀之人所忆之事也在长沙。(二)沁园春 长沙赏析【原文摘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交代了时间是深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我们看诗人在寒秋的橘子洲头,面对

3、着滚滚而逝的湘江之水,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毛泽东会不会也有孔夫子的那份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果有的话,那他和柳宗元的那份孤独是不是一样的呢?同样是一“独”一“寒”,柳宗元在江雪中所刻画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老翁的形象和诗人毛泽东此刻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看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相应的他所看到的在他的内心引起了什么反应。【原文摘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山红遍”是指湖南岳麓山边上的一片红叶,“红”字写的是红枫满山,再次和寒秋照应。“万山”和“遍”字写得是红的范围,一个“遍”字写出枫叶之多之广。“层林尽

4、染”,前面说是“万山”,而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万山之上的枫叶林是怎样的呢?一个“层”字,大家想想山上之林的长势应该是怎样的?枫叶林一层一层的,说明枫树林非常深,红的那种感觉也会是一层一层的。这句诗中“染”除了尽染之外,还表现出浸润之透,浸润之全。这里描写的枫叶非常美,在静态中又有动感。“染”字和“遍”字,有些动感,但总体来看还是静态的。下面要写动,写的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上面写红色,现在开始写绿色。“红”和“绿”都是充满生机的颜色,而一个“漫江碧透”的“透”字又写出了江色之澄澈,白居易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处湘江之水也该是如此吧。而在开阔的水面上正是“百舸争流”的景象,千舟竞发。接着往下就

5、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向下飞更为容易,可是一个“击”字告诉我们鹰是向上的,向着天空逆向的飞翔,就有了一种向上搏击的味道;而鱼朝上游正好透气,可是一个“翔”字却写出了鱼儿游向水深处的努力,就显示出一种在艰难中迸发出来的生命的力度;那我们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是迎难而上的生命力的飞扬,所以你看天上地下,真是一派生机。“鹰击长空”是仰视的,“鱼翔浅底” 是俯视的,还有平视的“层林尽染”,因为诗人站立在橘子洲头,上中下,层次清楚,而且既有静态的景物描写,也有动态的景物呈现,在色彩上更是大红大绿,我们看红色和绿色都是色彩中灿烂鲜艳浓烈的,所以会显得生气盎然,即使已到寒秋,可是依然是红绿相间,生

6、机勃勃。这是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即使寒秋,可是都是生机勃发,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原文摘录】“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在橘子洲头,极目四望,视野开阔,正是远望也,当此之时也该有长思出现吧,昔日好友,自己的青春年华,一切都跟眼前之景色一样充满了激情和生机正是因为心中有如此豁达,所以笔下才会是目力所及无不生机勃发,所以才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叹,天地之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一切都在万物自身。人呢?人也一定是“竞自由”的,是自己主宰自己的沉浮的。这是一份信心,一份在困境中搏击的勇气。在上阕之中,最为重要的一句话应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前的景物描写之后的问话,都是围绕这句话的,“万类霜天竞自由

7、”是上阕写景的中心,词至此才是见出了诗人的情怀,这是一份抒情,一份充满自信的抒情。【原文摘录】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万物自主沉浮,苍茫大地自然也是人民来主宰。当时中国之形势,军阀混战,来来去去受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且很多老百姓对自己的处境并没有清醒的认识,陈涉反问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不是每个百姓都有这样的意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沦陷于被压榨被欺凌的位置而心甘情愿,有的可能知道了但是无力改变,那么怎么办呢?从国家说,国内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是,毛泽东看出了运动背后的隐忧。它面临的问题是:中国革命将何处去?由谁来领导?【原文摘录】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

8、昔峥嵘岁月稠”所谓“游”不一定是游泳,游玩、游学未尝不可,携是携手,就说明不是独自一人,后面“百侣”告诉我们是很多的人,曾经的岁月大家一起求学游玩,正好和上阕的第一句“独立寒秋”是一个呼应,独自一人和携来百侣,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曾经的那一份岁月是怎样的呢?一年之中,一日之内,哪一分哪一秒是峥嵘的?不过是因为有人的峥嵘才会有岁月的峥嵘。“稠”是多的意思,这样的峥嵘岁月很多很稠密,这个“稠”字真是用得好,不用多而说稠,就把那种密度写出来了,这是诗人要夸耀的,得意的青春时光,所以不仅是多而且稠密了。【原文摘录】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风度翩翩的少年,壮志凌云,那份才华、风

9、度何以焕发?意气、挥斥何以展现?【原文摘录】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二者是一个顺接的关系,“指点江山”气势博大,是概括;“激扬文字”则是具体化,当年毛泽东办湘潮、湘江评论就是激扬文字。这是毛泽东在年轻时候作为学生所做过的事情,他那个时候的年龄跟同学们差不多,年轻时候大家都会写文章,指点历史,评说当下,这是年轻人的一份意气,一份激情,年轻人就应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是毛泽东当时的江山是怎样的江山?国家又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所以毛泽东在诗中说:“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就是一种忧国忧民,想要救国救民的大情怀,其实就是顾炎武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可能是穷

10、学生,没有钱,可是却心忧天下,清朝一代名臣左宗棠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正此谓也!【原文摘录】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意动用法,就是“把当作粪土。” 心中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自然对于所谓的功名利禄就看得轻了。把万户侯这样的功名利益视为粪土,所以在这几句话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书生意气,而且这份意气是有天下在胸中,有人民在心中的。【原文摘录】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年一起在湘江水流最急的地方游泳,而游泳所激起的浪花都遏止了船的前进。这是一份超强的自信。游学可以是词中的“激扬文字”,游玩可以是“到中流击水”也就是游泳,这两件事一个是激扬其智慧,一个是激扬其生命力。二者共

11、同的特点是智慧和生命力的张扬,本质就是一份激情的飞扬。(三)菩萨蛮 黄鹤楼赏析【原文摘录】 “茫茫九派流 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写的菩萨蛮 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站在九省通衢的武汉,长江与京汉、粤汉铁路纵横交汇,交通发达,通向四方,境界极其开阔。毛主席后来在这首词的自注中写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此前毛主席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遭到了党内人士的抵制,不久,就发生了蒋介石的“政务党务案”对共产党人大肆捕杀,一时阴云笼罩,人心惶惶。

12、中央决定派毛主席回湖南组织工农革命,在回湖南的前一天,毛泽东携杨开慧登上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对党内外的形式倍感苍凉与压抑,于是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困惑,有“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的茫然。龟山蛇山封锁大江,黄鹤栖处人去楼空, 现成的意象用以寄托心绪,很是妥帖传神。最后两句源自苏轼赤壁怀古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永恒慨叹和姿态,“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则平添几分入世的执著和顽强,即使革命处于低潮,前途有些不确定,但是对于理想的却一定是坚定的,是充满自信的。(四)采桑子 重阳写作背景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13、,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6月22日,红四方面军“七大”召开,会议否决毛泽东提出的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和坚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确主张,不久他又患上了打摆子,一度病危,期间为了躲避敌人的“会剿”,在转移途中差点被抓。这一期间外界对毛泽东的传闻很多,共产国际讣告中说毛泽东在福建死于肺病,国民党专门发出一个号外,称“匪首”毛泽东被击毙。10月毛泽东久病未愈,住在汀江岸边的一座小楼上,第二天就是重阳节,忆往昔,看前路,毛泽东写了这首采桑子重阳。三、理解毛泽东的“第一等襟抱”。四、课后推荐完成谈谈你对毛泽东诗词的看法,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