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简案.doc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706540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简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简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简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简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简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简案教学设计思想: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篇幅虽短却极具独到艺术魅力。寥寥数笔,写景如绘,行文自然,宛如行云流水,一个“闲”字更是创造了一个豁达超脱的淡远境界,揭示了极其深刻的人生真理,是散文小品中的极品。本设计旨在以朗读为主线,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苏轼的坎坷经历,品读领悟“景语”中的“情语”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在知识的积淀和积极的思维中,接受一种人格的影响,构建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和谐深厚、具有跌宕之美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读出文章韵味。2.掌握重点字词,了解写作背景。3.欣赏月色美景

2、,领悟作者闲情。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体味写景妙处,领悟作者情怀。教学难点:理解“闲”字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播放配乐图片欣赏) 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这样的导入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过渡到新课。)二、作者介绍三、朗读课文1正音。2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3聆听课文朗读,了解文章停顿。4齐读课文。

3、(通过多种方式去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疏通文意1借助文中注释,圈划疑难字词,翻译课文。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3译句小检测。(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探究问题,并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带动了整体的进步。最后通过考查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自学成果。)五、文本探究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3、此时苏轼的心境如何?(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

4、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进行分析) 赏月的欣喜被贬后的落寞、伤感 失意后能陶醉于自然、自我排遣的达观。小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这一个环节中的问题,教师课前是作了筛选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由浅入深体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突破文章的难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

5、外,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还要穿插课文朗读,通过细细的品读把握作品主旨。) 4 、拓展 (投影展示):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刻,面对着空明的月色、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在本环节中,通过名人评苏轼、苏轼被贬期间作品介绍,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进而联系自己实际情况,写下自己心中的话,让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六、赛赛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背诵课文七、课堂巩固:1.文章“记”的要

6、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下面红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八、结语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再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上面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圈点勾画的方法教会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内涵;知人论世的方法则教会学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悟文章意蕴。拓展思考的写话训练,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领会到苏轼写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导自己走出灿烂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