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239.1XXXX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Baseline for classified protection of cybersecurity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security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2017-1-20)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GB/T 22239.1XXXX目次前言II
2、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13.1安全保护能力securityprotectionability14缩略语15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概述15.1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对象15.2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25.3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26第一级安全要求36.1技术要求36.1.1物理和环境安全36.1.2网络和通信安全36.1.3设备和计算安全46.1.4应用和数据安全46.2管理要求56.2.1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56.2.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56.2.3安全建设管理66.2.4安全运维管理67第二级安全要求77.1技术要求77.1.1物理和环境安全77.1.2网络和通信安全87.1.3设备和计
3、算安全97.1.4应用和数据安全107.2管理要求117.2.1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117.2.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127.2.3安全建设管理137.2.4安全运维管理148第三级安全要求178.1技术要求178.1.1物理和环境安全178.1.2网络和通信安全188.1.3设备和计算安全208.1.4应用和数据安全218.2管理要求238.2.1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238.2.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238.2.3安全建设管理258.2.4安全运维管理279第四级安全要求299.1技术要求309.1.1物理和环境安全309.1.2网络和通信安全319.1.3设备和计算安全339.1.4应用和数据安全
4、349.2管理要求369.2.1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369.2.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369.2.3安全建设管理389.2.4安全运维管理4010第五级安全要求43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要求的选择和使用44附录B(规范性附录)关于保护对象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48附录C(资料性附录)等级保护安全框架和关键技术49参考文献51前言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第2部分: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第3部分: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第4部分: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第5部分:工业控制安全扩展要求;第6部分:大数据安全扩展要求。将来可能会随着
5、技术的变化添加新的部分阐述特定技术领域的安全扩展要求。本部分为GB/T 22239的第1部分。本部分替代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本部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力、郭启全、陈广勇、曲洁、葛波蔚、于东升、袁静、陆磊、黎水林、黄顺京、张振峰、尹湘培、申永波、陶源。引言国家标准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
6、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等工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B/T 222392008在适用性、时效性、易用性、可操作性上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适应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等新技术、新应用情况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需对GB/T 222392008进行修订,修订的思路和方法是针对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提出扩展的安全要求。在本部分文本中,黑体字表示较低等级中没有出现或增强的要求。52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1 范围GB/T 22239的本部分规定了不同等级保护对
7、象的安全通用要求,对于采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等新技术、新应用的保护对象,除使用本部分外还需参考其他的安全扩展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指导分等级的非涉密保护对象的安全建设和监督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3 术语GB/T 250692010和GB 1785919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安全保护能力secur
8、ity protection ability能够抵御威胁、发现安全事件以及在遭到损害后能够恢复先前状态等的能力。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PU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IP 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T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TCB 可信计算基(Trusted Computing Base)5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概述5.1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对象安全等级保护对象是指等级保护工作中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工控系统等;安全等级保护对象根据其在国家安全
9、、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由低到高被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第一级,安全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安全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安全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安全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
10、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安全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安全保护等级的界定如表1所示。表1 安全保护等级的界定受侵害的客体对客体的侵害程度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国家安全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5.2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不同等级的保护对象应具备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如下:第一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免受来自个人的、拥有很少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关键资源损害,在自身遭到损害后,能够恢复
11、部分功能。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自身遭到损害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自身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第四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免受来自国家级别的、敌对组织的、拥有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
12、的恶意攻击、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自身遭到损害后,能够迅速恢复所有功能。第五级安全保护能力:(略)。5.3 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应依据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保证它们具有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保护对象要求具有不同的安全保护能力。安全通用要求是针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对象应该具有的安全保护能力提出的安全要求,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安全要求分为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两大类。技术类安全要求与提供的技术安全机制有关,主要通过部署软硬件并正确的配置其安全功能来实现;管理类安全要求与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有关,主要通过控制各种角色的活动
13、,从策略、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关于各类安全要求的选择见附录A。安全通用要求从各个层面或方面提出了保护对象的每个组成部分应该满足的安全要求,通过不同组成部分实现安全要求来保证等级保护对象具有的整体安全保护能力。除了保证每个组成部分满足安全要求外,还要考虑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保证保护对象整体安全保护能力。关于等级保护对象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说明见附录B。6 第一级安全要求6.1 技术要求6.1.1 物理和环境安全6.1.1.1 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6.1.1.2 防盗窃和防破坏应将机房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
14、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6.1.1.3 防雷击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6.1.1.4 防火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6.1.1.5 防水和防潮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6.1.1.6 温湿度控制机房应设置必要的温、湿度控制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6.1.1.7 电力供应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6.1.2 网络和通信安全6.1.2.1 网络架构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6.1.2.2 通信传输应采用校验码
15、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6.1.2.3 边界防护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防护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6.1.2.4 访问控制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b) 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化;c) 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6.1.3 设备和计算安全6.1.3.1 身份鉴别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b) 应
16、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6.1.3.2 访问控制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号和权限;b) 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号,修改默认账号的默认口令;c) 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号,避免共享账号的存在。6.1.3.3 入侵防范本项要求包括:a) 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b) 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6.1.3.4 恶意代码防范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配置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并定期进行升级和更新防恶意代码库。6.1.4 应用和数据安全6.1.4.1 身份鉴别本项要求包括:
17、a)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b) 应提供并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多次登录失败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6.1.4.2 访问控制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号和权限;b) 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号,修改默认账号的默认口令;c) 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号,避免共享账号的存在。6.1.4.3 软件容错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设定要求。6.1.4.4 数据完整性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6.1.4.5 数据备份恢复应提供重要数据
18、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6.2 管理要求6.2.1 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6.2.1.1 管理制度应建立日常管理活动中常用的安全管理制度。6.2.2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6.2.2.1 岗位设置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6.2.2.2 人员配备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6.2.2.3 授权和审批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6.2.2.4 人员录用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6.2.2.5 人员离岗应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
19、软硬件设备。6.2.2.6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并告知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6.2.2.7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得到授权或审批。6.2.3 安全建设管理6.2.3.1 定级应明确保护对象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6.2.3.2 安全方案设计应根据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6.2.3.3 产品采购和使用应确保信息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6.2.3.4 工程实施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6.2.3.5 测试验收应进行安全性测试验收。6.2.3.6 系
20、统交付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b) 应对负责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6.2.3.7 服务供应商选择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服务供应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 应与选定的服务供应商签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相关责任。6.2.4 安全运维管理6.2.4.1 环境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机房安全,对机房出入进行管理,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消防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b) 应对机房的安全管理做出规定,包括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6.2.4.2 介质管理应确保介质存放在
21、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实行存储介质专人管理,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6.2.4.3 设备维护管理应对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6.2.4.4 漏洞和风险管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安全漏洞和隐患,对发现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及时进行修补或评估可能的影响后进行修补。6.2.4.5 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划分不同的管理员角色进行网络和系统的运维管理,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权限;b)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账号管理,对申请账号、建立账号、删除账号等进行控制。6.2.4.6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
22、高所有用户的防恶意代码意识,告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系统前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等;b) 应对恶意代码防范要求做出规定,包括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恶意代码的定期查杀等。6.2.4.7 备份与恢复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b) 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6.2.4.8 安全事件处置本项要求包括:a) 应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b) 应明确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流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7 第二级安全要求7.1 技术要求7.1.1 物理和
23、环境安全7.1.1.1 物理位置选择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7.1.1.2 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7.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本项要求包括:a) 应将机房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b)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7.1.1.4 防雷击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7.1.1.5 防火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
24、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7.1.1.6 防水和防潮本项要求包括:a)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b)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7.1.1.7 防静电应安装防静电地板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7.1.1.8 温湿度控制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7.1.1.9 电力供应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7.1.1.10 电磁防护电源
25、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7.1.2 网络和通信安全7.1.2.1 网络架构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d) 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没有边界防护措施。7.1.2.2 通信传输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7.1.2.3 边界防护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防护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7.1.2.4 访问控制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
26、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b) 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化;c) 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d)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7.1.2.5 入侵防范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监视网络攻击行为。7.1.2.6 安全审计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
27、信息;c)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7.1.3 设备和计算安全7.1.3.1 身份鉴别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b)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c) 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7.1.3.2 访问控制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号和权限;b) 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号,修改默认账号的默认口令;c) 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号,避免共享
28、账号的存在;d) 应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7.1.3.3 安全审计本项要求包括:a) 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7.1.3.4 入侵防范本项要求包括:a) 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b) 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c)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d) 应能发现可
29、能存在的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7.1.3.5 恶意代码防范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配置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并定期进行升级和更新防恶意代码库。7.1.3.6 资源控制应限制单个用户或进程对系统资源的最大使用限度。7.1.4 应用和数据安全7.1.4.1 身份鉴别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b) 应提供并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多次登录失败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c) 应强制用户首次登录时修改初始口令;d) 用户身份鉴别信息丢失或失效时,应采用技术措施确保鉴别信息重置过程的安全。7.1.4.2 访问控
30、制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号和权限;b) 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号,修改默认账号的默认口令;c) 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号,避免共享账号的存在。7.1.4.3 安全审计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并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7.1.4.4 软件容错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系
31、统设定要求;b) 在故障发生时,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7.1.4.5 资源控制本项要求包括:a) 当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b) 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c) 应能够对单个账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7.1.4.6 数据完整性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7.1.4.7 数据备份恢复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b) 应提供数据的异地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重要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7.1.4.8 剩余信息保护应保证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
32、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7.1.4.9 个人信息保护本项要求包括:a) 应仅采集和保存业务必需的用户个人信息;b) 应禁止未授权访问和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7.2 管理要求7.2.1 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7.2.1.1 管理制度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主要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b)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7.2.1.2 制定和发布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b)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并进行版本控制。7.2.1.3 评审和修订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对存在
33、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7.2.2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7.2.2.1 岗位设置本项要求包括:a)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b)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部门及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7.2.2.2 人员配备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7.2.2.3 授权和审批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b)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执行审批过程。7.2.2.4 沟通和合作本项要求包括:a)
34、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问题;b)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各类供应商、业界专家及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c)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7.2.2.5 审核和检查应定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7.2.2.6 人员录用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b) 应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7.2.2.7 人员离岗应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取回各种身
35、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7.2.2.8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并告知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7.2.2.9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物理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并登记备案;b)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接入受控网络访问系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开设账号、分配权限,并登记备案c) 外部人员离场后应及时清除其所有的访问权限。7.2.3 安全建设管理7.2.3.1 定级和备案本项要求包括:a)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保护对象的边界、安全保护等级及确定等级的方法和理由;b) 应组织相关部
36、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c) 应确保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d) 应将备案材料报主管部门和相应公安机关备案。7.2.3.2 安全方案设计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b) 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安全方案设计;c)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专家对安全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7.2.3.3 产品采购和使用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信息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7.2.3.4 自行
37、软件开发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b) 应确保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测试,在软件安装前对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进行检测。7.2.3.5 外包软件开发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软件交付前检测软件质量和其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b)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文档和使用指南。7.2.3.6 工程实施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b) 应制定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安全工程实施过程。7.2.3.7 测试验收本项要求包括:a) 应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并依据测试验收方案实施测试验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b) 应进行上
38、线前的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测试报告。7.2.3.8 系统交付本项要求包括:a) 应制定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b) 应对负责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c) 应确保提供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运行维护的文档。7.2.3.9 等级测评本项要求包括:a) 应定期进行等级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b) 应在发生重大变更或级别发生变化时进行等级测评;c) 应确保测评机构的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7.2.3.10 服务供应商选择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服务供应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 应与选定的服务供应商签订相关协议,
39、明确整个服务供应链各方需履行的信息安全相关义务。7.2.4 安全运维管理7.2.4.1 环境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机房安全,对机房出入进行管理,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消防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b) 应对机房的安全管理做出规定,包括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和机房环境安全等;c) 应不在重要区域接待来访人员和桌面上没有包含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移动介质等。7.2.4.2 资产管理应编制并保存与保护对象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7.2.4.3 介质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
40、实行存储介质专人管理,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b)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并对介质的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7.2.4.4 设备维护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b) 应对配套设施、软硬件维护管理做出规定,包括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涉外维修和服务的审批、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7.2.4.5 漏洞和风险管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安全漏洞和隐患,对发现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及时进行修补或评估可能的影响后进行修补。7.2.4.6 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划分不同的管理员
41、角色进行网络和系统的运维管理,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权限;b)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账号管理,对申请账号、建立账号、删除账号等进行控制;c) 应建立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策略、账号管理、配置管理、日志管理、日常操作、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d) 应制定重要设备的配置和操作手册,依据手册对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和优化配置等;e) 应详细记录运维操作日志,包括日常巡检工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7.2.4.7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恶意代码意识,告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系统前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等;b) 应对恶意代码防范要求
42、做出规定,包括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恶意代码的定期查杀等;c) 应定期检查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对截获的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7.2.4.8 配置管理应记录和保存基本配置信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安装的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版本和补丁信息、各个设备或软件组件的配置参数等。7.2.4.9 密码管理应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7.2.4.10 变更管理应明确系统变更需求,变更前根据变更需求制定变更方案,变更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7.2.4.11 备份与恢复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b) 应规定
43、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c)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程序和恢复程序等。7.2.4.12 安全事件处置本项要求包括:a) 应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b)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响应流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等;c) 应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7.2.4.13 应急预案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制定重要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等
44、内容;b) 应定期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并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7.2.4.14 外包运维管理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外包运维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 应与选定的外包运维服务商签订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外包运维的范围、工作内容。8 第三级安全要求8.1 技术要求8.1.1 物理和环境安全8.1.1.1 物理位置选择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8.1.1.2 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8.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本
45、项要求包括:a) 应将机房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b)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c) 应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8.1.1.4 防雷击本项要求包括:a) 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b) 应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雷,例如设置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护装置等。8.1.1.5 防火本项要求包括:a) 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隔离防火措施。8.1.1.6 防水和防潮本项要求包括:a)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