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V2O5_ACH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pdf

上传人:宜品文库 文档编号:7634031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V2O5_ACH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V2O5_ACH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V2O5_ACH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V2O5_ACH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V2O5_ACH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及国家高科技研究和发展规划 (!+!)%)通讯作者: 刘振宇, $#$%&:(&,)*+&%,-(-./-,0作者简介: 王艳莉 (%)&+$) , 女, 陕西西乡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碳基催化剂烟气净化的研究。文章编号: %&$(!& (!#)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 1!2+.!34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王艳莉%, !, 刘振宇%, 黄张根%, 刘清雅%(%-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2、)摘要: 经不同预处理条件制得的蜂窝状活性炭 (!34) , 等体积浸渍偏钒酸铵和草酸的混合溶液, 经干燥、 煅烧和预氧化后制得新型 1!2+.!34 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 (+ /下水蒸气活化可提高 ! 0 1!2+.!34 催化剂在! /下的脱硫活性, 但基本不改变脱硝活性; 54*再生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显著提高, 对 62!的吸附也有所增加。活化温度从 (+ /升至 )+ /, 相应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略微降低; 活化时水蒸气体积含量从 !( 0增至 ( 0, 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 !( 0的水蒸气含量和 (+ /活化温度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下, 经第二次再生后的 !

3、 0 1!2+.!34 催化剂的 62!转化率降为 ( 0时的吸附硫容为 #-) 0, 同时脱硝率达 )* 0。关键词: 蜂窝状活性炭;预处理;1!2+.!34;脱硫脱硝中图分类号: 78 #!-+文献标识码: !%前言煤炭燃烧生成的 62!、 52/是形成酸雨和酸雾的主要原因, 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有效治理二者的排放势在必行。燃煤烟气脱硫技术 (9:;) 是控制烟气 62!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最常用的钙基脱硫剂工艺过程中湿法石灰石 (石灰) 1 石膏工艺较为成熟, 脱除 62!的效率高, 但存在运行费用高、 耗水量大、 生成的副产物难以有效利用等问题。非钙基的烟气干法脱

4、硫%大多借助吸附剂将二氧化硫吸附, 吸硫饱和后对吸附剂进行再生,使硫以高浓度 62!的形态放出, 然后进一步加工为硫酸或硫磺, 既可以回收硫资源, 又避免了二次污染, 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选择性催化还原 (63&.,#!的蜂窝状活性炭 !34 是第 %) 卷!# 年第 * 期) 月新型炭材料345 6789:3 ;7?AB-%)3A-*?CD- !#由一定比例的活性炭 !、 无机粘结剂 (硅酸盐) 和适量的水混合后, 挤压成型, 然后干燥制得, 记作!#!。由图 的照片可看出, 该蜂窝状活性炭具有许多狭长、 直的平行通道的整体式结构。!#! 和! 的物理性质见表 和表 #。将制得的 !#! 置于

5、活化炉中, 在 !$ 气氛下, 以 $ %&%& 的升温速率由常温分别加热至 $!%, (!%和 (!%后, 通入体积分数为 #$ )的水蒸气 (!$ 为平衡气) 活化 *!%&, 得到预处理的 !#, 分别记为 !#$!, !#(! 和!#(!。为了考察水蒸气含量的影响, 还在优化的活化温度 ($! %) 下, 进行了不同体积分数水蒸气(#$ ) + $! )) 的活化处理。所得 !# 分别记作!#$!,#$ ), !#$!,* )和 !#$!,$! )。图 蜂窝状活性炭 (!#) 的外观照片(&)-*+, -.,-$-/, &%-), 01 2+, -/2&3-2,4 /-$50 +0,6

6、/0%5(!#)表 蜂窝状活性炭 (!#) 和颗粒状活性炭 (!) 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57, 8$09&%-2, -4 :72&%-2, -76;&; 01 +0,6/0%5 (!#)-4 )$-:7-$(!)-/2&3-2,4 /-$50-4-?-4A* :$1-/, -$,-%&%# ). !#!-!/0/-/$-#$-1#-#$#-10!-/0*(!#-(/!-#!-$11-#1-($-(-#!(0*-:6 4&11,$,/,;:B0&;2:$,;#:!;+;$:C07-2&7, %-22,$;-4:!&$ 4$6 5-;&;表 #蜂窝状活性炭 (!#) 和颗粒状活性炭 (!) 的

7、灰成分分析(!&))*-57, #*+, -76;&; 01 %&,$-7 %-22,$;& !# -4 ! (!&))-%.7,;#!7#0(,#0*&#-B)D#?-#!#!(-01-*0-/1!-!#-10!-$*!-/0!-!1!*-1$-$/-$!-!/!-#!-!(!-!#!-!催化剂的制备将水蒸气活化的 !# 切割成 & (% 2 /(%的小块, 等体积浸渍偏钒酸铵和草酸的混合溶液,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 再先后在!%、 !%分别干燥*+和 +, 最后依次于 /! %氩气气氛中煅烧 * + 和#0! %空气中氧化 +, 制得 C#&!# 催化剂, 其中C#的质量分数为 # ),

8、 记为 # ) C#&!#。!#催化剂活性评价脱硫脱硝活性评价在内径为 (% 的固定床反应器 中 进 行。反 应 气 组 成 的 体 积 分 数 分 别 为!-01 ) #、 !-!0( ) ?、 !-!/0 ) ?#0、 #- ) #、0-( ) #和平衡气 !$。在所有活性评价过程中, 气体总流量为 /0!%E&%&, 表观空速为$!+. 。反应前后的气体采用德国产 F$G),$ 燃气分析仪在线分析, 同时连续检测 #、 ? 和 #的浓度。在脱硫脱硝过程中, #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然后被氧化为 0, 并与气氛中的 ?#0和 #反应生成硫酸铵盐。使用一段时间后, 催化剂表面会沉积大量的硫

9、酸铵盐, 堵塞催化剂的孔道!, , 逐渐失去脱硫脱硝活性, 所以必须对其再生。吸硫饱和的催化剂于体积分数为 ) ?#0&!$ (空速为$!+. ) 气氛中 00! %再生 1!%&。!$催化剂表征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由 B&/$0%,$&2&/;!8#! 型自动吸附仪通过 ?#吸附法于 11 D 下测定。用 A* 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 2,.702 法测定微孔面积和微孔孔容, 密度函数理论计算孔径分布。总孔容由相对压力为 !-( 时的氮吸附量换算为液氮体积得到, 总孔容减去微孔孔容即得中孔孔容。0结果与讨论#%蜂窝状活性炭的物理性质由表 可知, 颗粒状活性炭 (!) 所含灰分的质量分数为

10、 !-# ), 制成蜂窝状活性炭 (!#!) 后其灰分含量的质量分数上升为 0/-/$ ); 碳含量的质量分数从 ! 的 11-#1 )降为 !#! 的 $-1 ); 比表面积从 ! 的 (0* %#&) 降为 !#! 的 *( %#&)。!$新型炭材料第 ( 卷!#! 和 ! 的灰成分分析结果示于表 。可以清楚看出, 与 ! 相比, !#! 具有较高含量的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等, 这是由于在蜂窝状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 添加了一定量无机粘结剂的缘故。!#水蒸气活化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为便于叙述, 这里定义从通入 $%开始至 $%转化率降为#!$时所对应的反应时

11、间为 !#!(单位为&() ; 在 !#!这段时间内吸附在 %! ) 催化剂上 $%的克数, 称为催化剂的吸附硫容, 以 )$%&%! )*+表示。图 是以 !#! 和 !#(! 为载体的 $,%(&!# 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为 ! )下的脱硫脱硝活性结果。对新鲜催化剂而言, $ ,%(&!#!和 $ ,%(&!#(! 催化剂二者的 $%转化率分别在反应开始的 (% &(、 *# &( 内保持 %! $, 随后逐渐降低, !#!从 $ ,%(&!#! 的 %+(&( 延长至 $,%(&!#(! 的 %,*&(, 吸附硫容相应地从 +- $提高至 ., $。这表明 !# 经 #(!)水蒸气活化后

12、制得的催化剂的脱硫活性比 !#! 提高了 %# $。水蒸气活化前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都很低, -% 转化率在反应进行 +!&( 后仅达 (! $ / ,! $左右, 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图 水蒸气活化对 $ ,%(&!# 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0012+ 30 4+1*& *2+5*+3( 3( $%*(6 -% 71&35*8 *2+5+14 3517 +91 $ ,%(&!# 2*+*8:4+随着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的脱硫活性逐渐降低,需对其进行再生。 $ ,%(&!#! 和 $ ,%(&!#(! 催化剂经第一次、 第二次再生后的脱硫脱硝活性 (简称为二次、 三次活性) 结果也

13、示于图 。无论对 $ ,%(&!#! 还是 $ ,%(&!#(!, 其再生后的脱硫活性比初活性均略有提高, 相应的二次、 三次吸附硫容分别为.% $、 .* $ 和.* $、.-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再生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并且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 其脱硝活性也逐渐增加。经第二次再生后, -% 转化率在反应刚开始阶段为 %! $, 虽然随时间逐步下降,但在考察时间范围内脱硝率仍在 -! $以上。这些结果显示, -#+再生过程中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 等%的研究表明, 对活性焦浸渍 #$%., 然后在.! ) 氮气气氛中活化, 再在.! )下进行 -#+

14、处理, 可以显著提高其脱硝活性,并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活性焦的微孔表面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量的增加。以上结果表明, #(!)下水蒸气活化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脱硫活性, 但基本不改变其脱硝活性; 再生对催化剂活性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因为在实际应用中, 催化剂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吸附 0 再生循环, 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代表着工业稳态操作性能, 所以, 下面主要讨论再生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活化温度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图 + 是在相同体积分数水蒸气含量 (# $) 和相同活化时间 (,! &() 下, 活化温度对再生后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活化温度从 #(! ) 升至-(! ), $%的穿透时间和

15、!#!基本不变, $ ,%(&!#(!、 $ ,%(&!#-! 催 化 剂 的 硫 容 约 为.* $, $ ,%(&!#-(! 催化剂的硫容为 .( $,差别也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对脱硝活性而言, 活化温度从 #(!)提高至 -!), 略微降低了相应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但在研究时间范围内 -% 转化率均在*( $以上; 继续升至 -(! ), 脱硝活性几乎不变。这些数据表明, 对所采用的 !# 和活化条件 (# $的%#%第 + 期王艳莉 等: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 12(&345 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水蒸气含量和 !#$% 的活化时间) 而言, 最优的活化温度为 !# $。图 %活化温度对再生

16、后的 & &()* 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01 2. 301$431$2% 1/#5/63176/ 2% 8&3%9 : 6/#243; 301$4$1$/1!#水蒸气含量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水蒸气活化过程实质上是气 * 固化学反应过程, 水蒸气流量对活化过程一般具有较大的影响。图 + 给出了活化温度为 !# $时, 水蒸气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水蒸气体积分数从 &! 增至 , , 8&的穿透时间明显缩短, 脱硫活性降低,继续增至 !# , 脱硫活性变化不大; 相应催化剂的吸附硫容依次为 +)- 、 +)& 和 +). 。就脱硝活性而言, 水蒸气的体积分数由 &!

17、 增至 , , 对应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下降; 增至 !# 时, 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反而增加, 但仍低于体积分数为 &! 的水蒸气含量所对应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因此, 较低的水蒸气含量对 & &()* 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有利。图 +水蒸气含量对再生后的 & &()* 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01 2. 1/3# 02%0/%1631$2% 2% 8&3%9 : 6/#243; 301$4$1$/1!$催化剂表征为了探讨水蒸气活化对 & &()* 催化剂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 对水蒸气活化前后 ()* 的物理性质作了分析表征。表 % 列出了不同水蒸气含量活化前后 ()* 的比表面积和孔结

18、构表征结果。()*# 的比表面积为 ,./ #&(,, ()*!#、 ()*/# 和()*/# 的比表面积略微增加至 ,+! #&(,、 ,% #&(,和 ,-#&(,, 说明水蒸气活化可提高 ()* 的比表面积, 但在 !# $ 0 /# $ 之间, 其影响已经不大。!# $下, 随水蒸气含量的增加, ()* 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加。与比表面积随水蒸气活化温度的变化不同, ()* 的微孔孔容和微孔面积均表现出随活化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研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比载体更有意&!.新型炭材料第 ./ 卷义, 因为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性质密切相关。为此,表 ! 还列出了 # !$%#$%&$(& #

19、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结果。如表 ! 所示, 载体 #$%&$(& # 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分别为 )*& &% 和+,-&(%, 负载 # !$后, 其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分别为 ),&% 和 +,$)&(%。这说明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与载体的相应值很接近。图 $ 为载体 #$%&$(& #和 # !$%#$%&$(& #催化剂的 孔 径 分 布 图。可 以 清 楚 看 到, # !$%#$%&$(& #催化剂与载体 #$%&$(& #的孔径分布很相似; 与载体相比, 催化剂在 +-! )& 处的孔容略微降低, 说明 !$堵塞了催化剂表面的一些微孔。这些数据表明, 催化剂和载体的比表面积

20、和微孔结构有一定差异, 但差异不大, 主要是由于载!$量较少的原因。表 !水蒸气活化前后蜂窝状活性炭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 !/0.12321 4563+1. +6.+ +)7 086854 9.:956+- 1;+6+19.6249214 83 9;. 5)96.+9.7 #$%,9;. #$% +192+9.7 +39.6 49.+& +192?* 4563+1. +6.+!%& . ,2168086. 4563+1. +6.+&21%& . ,*89+- 086. 8-5&.!%&( . ,2168086.48086.#.6+. 086. 72+&.9.6#%)&#$%

21、),/!/!+,)+,+*-#$%&$(& #)*&*,*+,-+,/+!$#$%/(& #)$!*$+,)-+,/-+/)#$%/$(& #)$-!/)+,)*+!#$%&$() #)&*!*+,&,+,+!-#$%&$(& #)/*,&+,-)+,*+$& # !$%#$%&$(& #),!-&+,$)+,/+-!图 $载体 (#$%&$(& #) 和催化剂 ( # !$%#$%&$(& #)的孔径分布A2+$B86. 42C. 724962,5928) 83 9;. 4500869 83 #$%&$(& # +)7 # !$%#$%&$(& # 1+9+-=49图 )、 图 - 分别为不

22、同活化温度、 不同水蒸气含量下 #$% 的孔径分布图。由图 ) 可知, 水蒸气活化前后 #$% 的孔径分布很相似, 均以微孔分布为主,主要集中在 , )& 以下, 并且在 +-! )& 处具有最高强度的孔径分布。活化温度对 #$% 孔径分布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孔容上。对水蒸气活化处理后的样品, 在孔径 +-! )& 处, #$%&$ 具有最高强度的孔径分布, #$%/ 和 #$%/$ 依次降低。图 - 显示, 水蒸气含量的增加, 降低了 +-! )& 处的孔容,提高了,)& 0 *)&之间的孔容。 该结果也汇总表图 )不同活化温度下 #$% 的孔径分布A2+) B86. 42C. 724962

23、,5928) 83 #$% +9 7233.6.)9 +192+928) 9.&0.6+956.4图 -不同水蒸气含量下 #$% 的孔径分布A2+-B86. 42C. 724962,5928) 83 #$% +9 7233.6.)9 49.+& 18)1.)96+928)4!&,第 ! 期王艳莉 等: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 12$%345 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现在表 ! 中, 说明较高的水蒸气含量主要起扩孔作用。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 !#$%$ &的比表面积(($ $)*%) 明显高于 !#$%) & 的比 表 面 积(+$)*%) , 但 ) & &)#*!#$%$ &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却比较低

24、, 说明比表面积的变化并不能完全解释脱硫活性的变化, !# 的其他性质对催化剂的脱硫活性也有影响。表 + 列出了水蒸气活化前后 !# 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 (#$ ,活化温度范围内, !#的灰分、 碳含量无明显变化。水蒸气含量的增加, 逐渐增加了 !# 的灰分含量, 降低了碳含量。较高水蒸气含量引起 !# 碳含量下降, 而碳是催化剂低温活性高的主要原因, 无机组分并不具备低温活性, 这可能部分解释了 ) & &)#*!#$% & 和 ) &)#*!#$%$ &催化剂较低的脱硫脱硝活性。表 +水蒸气活化前后蜂窝状活性炭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01$)2, )34 5

25、+21$)2, )3)+6717 /8 29, 532.,)2,4 !#)34 29, !# ):21;)2,4 :).*/3 )82,. 72,)$ ):21;)21/3+21$)2, )3)+6717!*&)4#)4$)4)4#)4)4)?)4!#$./$+!+/+#/).#/0.)/)/0!$/+!#$%)&$/.!0/(!$/.#/0($/$/0.$/#0!#($%)&./)!0/0#./+$#0/0+./)$./+$/+)!#(#$%)&./#)!0/#$./.#0/(./.$./)!$/!0!#$%&./!+!/+$/(#/(!$/(./#+$/+!#$%$&$/(+$/)0./$

26、)#/.#$/($/($/+):6 4188,.,3:,;:A/1725.,;#:!79;$:&/+)21+, $)22,.;)4:!1. 4.6 *)717另外, 前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显著提高, ? 转化率从新鲜样的 #$ &- $&增加至 ($&以上。表 # 中 )& &)#*!#$催化剂再生前后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再生后的样品 () & &)#*!#$ ()$?!$B) ) 的 ? 含量高于新鲜样的 ? 含量, 从新鲜样的$/)0 & 增至./$. &, ?* 的质量比也由新鲜样的$/+( & 增至./0# &。这说明 ?#!再生过程中催化剂表面有含

27、氮官能团的形成。这些含氮官能团可能对脱硝活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可能与其微孔孔容有关, $/0!3$ 处的微孔孔容与脱硫活性有正比关系, 但相关性很弱, 这与文献 .! 报道有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源于不同水蒸气处理条件对!# 的孔结构影响过小, 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与脱硫活性不同, 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与微孔孔容无明显对应关系, 而主要依赖于 !# 的表面化学结构。而且, 碳含量等性质对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也有影响。通过改变 !# 的水蒸气活化条件, 从而优化 !# 的上述微孔结构等性质, 以期制得具有高活性的脱硫脱硝催化剂。表 #再生前后 ) & &)#

28、*!#$ 催化剂的元素分析()*+, #C+,$,32)+ )3)+6717 /8 ) & &)#*!#$ *,8/., )34)82,. .,%,3,.)21/3)$=+,!*&?!*&#!*&%!*&?*!*&D.,79$/#+$/)0$/#/#0$/+()$?!$B$/0)./$.$/!#0/./0#+结论(.)水蒸气处理可提高催化剂的脱硫活性, 但基本不改变其脱硝活性。?#!再生增加了催化剂的脱硫活性, 显著提高了脱硝活性, 同时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的含氮官能团含量。())水蒸气活化温度从 #$ ,升至 (#$ ,, 相应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略微降低。活化中水蒸气含量对催化剂的活性也有影响

29、, 随水蒸气含量的增加,脱硫脱硝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的微孔孔容, 尤其是 $/0! 3$ 处的微孔孔容与脱硫活性有一定的正比关系。而微孔孔容与催化剂脱硝活性无明显相关性。(+)在研究范围内, 所有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均较好。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 水蒸气体积含量为 ) &, 活化温度为 #$ ,; 经第二次再生后的 ) &)#*!#$%) &催化剂的吸附硫容为 +/( &, )转化率达 $ &时的 ? 转化率达 (! &。参考文献. 刘守军,刘振宇,朱珍平,等/ I9,3%65,I# I9,3%=13%,& ()/ B,45:21/3 /8)2/ ,+,$,32)+ 75+85.

30、 J129 #)/;,. /%A/*! :)2)+6727 E / C3;1.K/3$,32)+ 9,$172.6,.(,! () :#.(%#)#/)) /7:9 #,E)377,3 D/ )2)+621: .,45:21/3 /8 312./%,3 /014,7 ! .,K;1,J /3 29, 8534)$,32)+7 )34 2,:93/+/%6 E / )2)+ (/4)6, .(, #:!(%#!./! L)3% M F,#5)3% I N,F15 I,& ()/ ! 3/;,+ ):21;)2,4 :).*/3 9/K+.新型炭材料第 .( 卷!#$%& $()(*#+) ,%-

31、 +.&/*)(!%/+ 01!(!2 31 -&%4(* () *%5 )&67-()/-+ 8 9(-%!,!#$,!:$%&$ 张守玉,向银华,赵建涛,等 活性炭质材料脱硫机理探讨8 煤炭转化,!#!,# (!) :!(&)$(:;%/&#/,?/(,:; &$(!.+& %, 01!-&%4(* # $(-%! 8 9%(* 9%!4-6+.%!,!#!,# (!) :!(&)$)% 1*+%! C =,D+/E. F,0.-(.+. D -2/$).%! %, G(+ 7(+ (.- )%H6.$+ ,-%& $%&/+).%! (!2 .!$.!-().%! +%/-$+ /+.!

32、G ) IJD&I.)+/.&KL ($).4()2 $%M 7-%$+ 8 L/* N-%$ D$,!#,$#%$:)()&$#%* 杜亚平,毛清龙,张德祥,等 石油焦基活性炭制备工艺对其吸附性能及孔结构德影响 8 新型炭材料,!#),& ()) :!%&!)#(CO A(&7.!G,I1 P.!G&*%!G,:; 7-7(-().%! 7-%$+ %, ($).4()2 $(-%! ,-%& 7)-%*/& $%M %!.)+ (2+%-7).%! (.*.)# (!2 7%- +)-/$/- 8 35 9(-%! I()-.(*+,!#),& ()) :!%&!)#)+ ?3= Q.,A

33、 +/-,($7-%7-).+ %, +/7- ($).4()2 $(-%! 8 35 9(-%! I()-.(*+,!#!,&( ()) :!%&)#(邢伟,阎子峰 石油焦预氧化对超级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8 新型炭材料,!#!,&( ()) :!%&)#) P.2( +(%,! #$ N-7(-().%! %,($).4()2 $(-%! ,-%&! B%*+ %, ($).4()2 $(-%!+ %! ) +)-!G)%, ($).4()2 $(-%! ,-%& /+.!G ( )-&%7*(+).$ 7%*#&- (+ .!2- 8 35 9(-%! I()-.(*+,!#

34、,,&$ (!) :,&+(乔文明,光来要三,持田重力灬,等 活性炭及工艺参数对所制固体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8 新型炭材料,!#,,&$ (!) :,&+)( 李开喜,凌立成,刘朗,等 不同反应温度下活性炭纤维脱除01!的能力 8 新型炭材料,,(,&! (,) :,&+(S F(.&H.,S3= S.&$!G,SO S(!G,! #$ C+/*,/-.R().%! (.*6.).+ %, ($).4()2 ,.-+ () 2.,-!) -($).%! )&7-()/-+ 8 359(-%! I()-.(*+,,(,&! (,) :,&+),# ;/(!G : =,:/ : N,S./ : 9%

35、&.!2 ,$) %, ;!1 (!2 01!%!T!1%- (&%!.( () *%5- )&7-6()/-+ 8 / : N,S./ :,! #$ L%-&().%! (!2 -($).%! %, (&6&%!./& +/*,() +(*)+ %! T!1%-.2( , T-#! D T,! #$ D .!,*/!$ %, &%26.,.$().%!+ )% ) +/-,($ G-%/7+ %, -%5! $%(* $(-+ %! ).- ,*/ G(+$*(!.!G (.*.)# 8 L/*,,(),(:,#(&,),) B(#&/!2%&N.!-% J,9(R%-*(& 01!%H.2

36、().%! +)7 8 9(-%!,!#,):)%&)$+,-./ 0, 12-/2-3/4-5/ 05 67489/35-086 :;!35393./77/? 0-2 3./73/- .3205 A05-?.04 681102/-B!;%.3/39?6/6 3/ 90C /-41-23/82-6Q!&#/,, ;O(!G&G!,, SO P.!G&#(,(, %#! &! (#)*+#*+ *, -*#$ -*./!+01*.,2.013! *, -*#$ -4!510,-41.!0! 67#8!5 *, %71!.7!0,9#13#.#)#,,-41.#;! :+#83#! %74*$ *

37、, 4! -41.!0! 67#8!5 *, %71!.7!0,;!1%!#$%&(9;)$()(*#+)+ 5- 7-7(-2 # .&7-G!().%! %, 7-)-()2 (! (U/%/+ +%*/).%! %, (&%!./& &)(4(!(2() (3;$T1)).! %H(*.$ ($.2 D ,$) %, +)(& ($).4().%! %, 9;%! +.&/*)(!%/+ 01!(!2 31 -&%4(* %4- T!1%-() ) $()(*#+) (+ .G 01!(!231 -&%4(* ($).4.).+ () !#. (!2 ) +)(& ($).4().%!

38、(+ *.)* ,$) %! ) ($).4.).+ L%- ) !/ T!1%-%5+ G%2 01!-&%4(* ($).4.)# D +)(& $%!$!)-().%!,-(!G.!G ,-%& ! / )%# /,+%5+ %!*# ( +&(* ,$) %! ) $()(*#+) + ($).4.)# BG!-().%! %, ) /+2 $()(*#+) .! 3;)+.G!.,.$(!)*# .&67-%4+ ) 31 -&%4(* ($).4.)# (!2 .!$-(+ ) 01!-&%4(* ($).4.)# O!2- ) $%!2.).%!+ /+2,) %7).&/& 7

39、-6)-()&!) -+/*)+ .! ( !/ T!1%- 01!$(7($.)# %, $(/ (!2 31 $%!4-+.%! %, ()/ 5.* 01!$%!64-+.%! 2$-(+ )% # / E-?C026: %!#$%&;N-)-()&!);T!1%-9;;01!(!2 31 -&%4(*F085.!((!#!+*#+,(#!,#)$) ,(!2 ) 3()/-(* ;.G&D$ B+(-$ (!2 C4*%7&!) N-%G-(&(!#!%!(,#)G022-6105!&#/,J&(.*:R#*07/*.$)#+H$!D8/A02 75/208./705:QC 9(!2.2(),!G(G2 .! ) -+(-$ %, ,/* G(+ $*(!.!G %4- $(-%!&(+2 $()(*#+)+%,第 ) 期王艳莉 等: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 1!2%-345 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述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