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宝安区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doc

上传人:瓦拉西瓦 文档编号:831441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安区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宝安区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宝安区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宝安区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宝安区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 :几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作者初次考察休闲学术 ,虽然做了一些探索 ,但是还不可能拿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法。前阶段经过一些时间的思索 ,遇到不少问题 ,引起了联想 ,也得到了几点看法 ,未经深思熟虑 ,亦未加以验证 ,只是随想而已。因此 ,作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录于文末 ,就正于休闲学界。(一 )关于休闲涵义的界定这里先要说明两个问题 :其一 ,本文不用“概念”而用“涵义”的界定。这是为了区别于当前学界流行的“概念导向”思维方式 ;笔者一向不主张“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介入科学研究的程序中 ;其二 ,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休闲现象 ,而不是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休闲 ,弄清楚市场经济社会的

2、休闲是怎么来的 ,是什么样子的 ,才有利于正确理解和处理我国当前社会的休闲现象及其走向。在休闲起源的探索中 ,已经察觉到高度发展市场经济社会的休闲 ,被商业化运作炒作得与前一个时期的休闲大不相同了。以前作为个人需要的休闲 ,现在成了一个有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人参与的群体活动 ,成了波及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人们生活的大买卖 ,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迪士尼乐园那样的主题公园和文化公园 ,以及种类繁多的公共体育娱乐活动和设施 ,譬如富人玩的高尔夫球 ,都是这种变化的产物。由于观念意识上的差异 ,这些变化使得我们对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休闲现象的认知越来越困难了。就像旅游一样 ,一年 100 多亿美元的旅

3、游外汇收入 ,已经把人弄得认不清旅游是姓“文化”还是姓“经济” ,神志有些颠倒。应当确信 ,虽然这个时期的休闲已经社会化了 ,它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但休闲的文化性质不会随着它的形态、结构改变而变化 ,大多数人的休闲需要动机来自内因的事实 ,仍旧是休闲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学术程序以前就刻意追求休闲涵义或者“概念”的界定 ,我们可以借用“休闲”一词所表达的涵义 :“消磨闲暇时间”作为界定 ,并且加以具体化 ,把“消磨”和“休闲”作为两个“变量” ,于是就可以展开休闲的学术程序了。国外学者在休闲定义的探索中 ,好像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著名休闲学家戈比审察了已经发表的许多定

4、义 ,发现这些定义基本上都是在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 4 种语境范围内做出的 ,都未能表达出市场经济时期休闲现象的固有特征。与别的定义不同 ,戈比在他的重要著作你生命中的休闲中提出一个立足于休闲者需要的定义。这个定义的不同之处在于 ,他把休闲作为一种解脱压力的生活方式来理解 ,并且把这种方式与人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于是 ,戈比的休闲观突破了传统的学术规范 ,在实证哲学的方法论体系中 ,引入了观念的而非实在的思维方式 , 就如同奇克森特米哈伊 ( Mi - halyiCsiksentimihalyi ) 那 样 , 在 他 的 书 中 ( Flow2ThePsychology of Optio

5、nal Experience , NewYork , NY:Haprper and Row , 1990) 提出了“畅”的概念 ,显示了休闲现象的人文特征。在休闲现象被商业化炒作带来涵义不清的危机的同时 ,也带来了它与旅游之间界限日益模糊的危险。休闲的动机虽然与旅游不同 ,但两者都属文化性质的活动则是相同的。在商业化大潮的炒作中 ,休闲需要动机出自内因的特征 ,很快就被湮没在时间大潮中。久而久之 ,休闲现象有可能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人文素养偏高的休闲者 ,他们的休闲动机仍旧基于内心世界的需要 ;而人文素养偏低的休闲者 ,则更多地会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 ,追逐时尚 ,有可能使大部分群体的休

6、闲活动淡化为一般的娱乐活动 ,而失去其原有休闲的意义。值得我们警惕的事例是 ,由于过度地把旅游炒作为一个赚钱的经济手段 ,它所具有的文化性质渐渐淡化 ,使得这个原本可以成为提高人们人文素养的领域 ,被扭曲成了一个非理性运作的市场。就我国的休闲学术来说 ,研究发达市场经济社会的休闲现象 ,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释和预测我国休闲现象的现在和未来。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巨大 ,而市场经济社会的休闲活动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流地位 ,使我们不得不在全球主流休闲现象的背景下解释中国的休闲问题 ,而不能用我们的传统观念去理解世界的主流休闲现象。基于这样的考虑 ,在休闲现象的探索中运用比较文

7、化研究方法 ,可以在两种差异极大的文化系统之间 ,找到解释休闲现象的共同基础。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第 20 卷 2005 年第 6 期 双月刊 15 (二 )休闲需要与人文素养问题的考虑休闲是人类基于内心需要的一种文化活动 ,因此人们对休闲方式的选择 ,总是与自己的人文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所说的人文素养 ,并不是指对某些文化要素 ,如文学、艺术、哲学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而是着眼于人本主义价值观融入人们意识 ,从而影响其思维和行为的内在力量。人本主义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本位价值观是两个哲学思想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价值体系源于

8、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经过始于 14 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 18 世纪前后发生在西欧的启蒙运动的阐发和诠释 ,又在西欧产业革命的社会大变革中得到了事实的检验和论证 ,形成为随后在西欧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主流价值观。人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人的“尊严”思想 ,“尊严”被认为是人生而具有的“潜质” ,“潜质”需要加以启发才能使之转化为“意识” ,人才能进入“自我”境界。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的这种境界称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存在对个人来说 ,意味着觉悟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因而对生活有了信心 ,有了目标 ,有了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尊、自强、自主

9、、自律的精神 ,并形成了独立意志、个人奋斗和社会责任的性格特征。觉悟了自己价值的人 ,都有执著追求实现自己生活目标的强烈愿望。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这种意境称之为“自我实现”意识。马斯洛对具有“自我实现”意识的人 ,曾做过十分形象的描绘。他认为这些人试图将自己的天赋、能力、潜力等个人素养发挥到极致 ,他们的心理素质都很健康 ,具备共同的素质特点 ,如很强的洞察生活的能力、工作和爱好相同、强烈正义感、助人为乐、少忧虑、少感情纠葛、家庭幸福、富有生活情趣。马斯洛认为 ,年龄大约在 60 岁以上的人 ,才有可能进入这种境界。按照他的说法 ,这就意味着具有“自我实现”意识的人 ,同时也具有超越自我、实现自己

10、价值的愿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 ,这种意识被称之为“自我超越”。相比之下 ,我们的社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儒家伦理纲常本位的哲学中没有“人的尊严”思想的位置 ,农业社会小生产自给经济中 ,也不存在出现这种思想的萌芽。我国社会中 ,“人的尊严”只是作为一种潜质隐藏在人们心灵深处 ,不能作为激发人们进取性的源泉。所以 ,在我国 2000 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每隔数百年 ,由于受到不可忍受的打击和压迫 ,这种潜质都会被激发出来 ,发展成为一场“农民起义” ,但是几乎没有例外 ,成功了的“农民起义”最终都变成封建王朝。显然 ,以 2000 多年传承下来的观念意识来支配我们从事休闲和旅游学术活动 ,实在是

11、太不相宜了。虽然在我们的传统观念意识中也有许多优秀的思想 ,但是文化现象中的“文化悖论”和“价值规律背反现象” ,说明了这些优秀思想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 ,总是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 ,我们在探索休闲和旅游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时 ,不能不把观念意识问题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说到这里 ,现在我们有可能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 ,透过“人文素养” ,试探性地解释一下人们的休闲需要。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 ,个人之间在休闲需要和人文素养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譬如 ,可以假设 ,人文素养水平不同的人 ,他们的休闲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来说也是不同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人文素养不仅仅是说人们看过多

12、少文学著作 ,或者是否懂得音乐 ,会玩什么乐器 ,这里更为重要的是 ,人们所受的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综合影响 ) 透过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上反映出来的素质和教养。现在我们可以假定 ,人们的人文素养可以有 3个不同程度的自觉层次 ,这 3 个自觉层次是建立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 ,立足于我们的传统观念意识 ,放在全球化进程大环境中考虑的结果。高人文素养者的休闲需要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个人奋斗、社会责任精神 ;有明确的休闲意识的目的 ,不追求回报 ;休闲中“畅”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具有专业意识 ,目光睿智。中人文素养的休闲需要 具有一定的

13、“自我”意识 ,也有相应的独立意志、个人奋斗和社会责任精神 ,但不处于主导位置 ;需要休闲 ,但休闲意识不明确 ,休闲目的模糊 ,有时追求某种回报 ;“畅”不是重要的休闲标志 ;专业意识浅薄 ,目光短浅。低人文素养者的休闲需要缺乏“自我”意识 ,独立意志、个人奋斗、社会责任精神不足 ;休闲意识缺乏 ,追求物质回报 ;追逐时尚 ,休闲中不会进入“畅”的意境 ;小市民气息强烈。以上假定 ,是笔者的一点认识 ,并未深入考虑 ,目的只是为了表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逻辑关系 ,以探索解释社会人文背景与休闲需要之间关系的方法。(三 )休闲学科建设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 ,在新一轮学科目录调整中 ,旅第 20 卷 2005 年第 6 期 双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16 游从原来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旅游经济学 ,下调为管理学门类中工商管理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这次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其他旅游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