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热海大〔2018〕90号 .doc

上传人:瓦拉西瓦 文档编号:85073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海大〔2018〕90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热海大〔2018〕90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热海大〔2018〕90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热海大〔2018〕90号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热海大〔2018〕90号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以蕉城镇为中心,以新铺镇、广福镇为重点城镇,同时在旅游交通上重点依托三轴线、三片区进行旅游开发。2.3.5 城市性质的衔接本版旅游规划依托“一河两岸”将蕉岭县城建设成为“客家山水旅游小城” 。2.3.6 城市空间结构衔接对于县城旅游发展而言,重点发展旅游老城区、 “一河两岸”区域,有效地衔接了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对于县城空间结构的划分。2.4 与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的衔接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对旅游产业的用地方面进行相关规定,本版旅游规划与之进行了有效衔接。2.4.1 与土地利用结构

2、调整与布局优先的衔接本版旅游规划涉及到旅游交通的规划与建设,要与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衔接,尤其是在建设用地方面;在长潭自然保护区和蕉岭皇佑笔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时,要避开核心区,同时避免对于环境的污染。2.4.2 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衔接本版旅游规划将重点开发长潭自然保护区和皇佑笔自然保护区,除了考虑建设用地的面积约束之外,禁止将项目布设在核心区。2.4.3 与土地利用用途管制分区的衔接重要的旅游项目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城镇建设用地区、风景用地区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划定与用地面积的约束,但石窟河两岸以及国道沿线均为开发建设的允许区。2.4.4 与中心城区及镇

3、(园区)土地利用的衔接县城作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集中区域,要充分考虑“土规”对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规定以及具体用地数量的约束,中心城区划定风景旅游用地区面积为 111 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西北部,石窟河沿岸区域,所以这一段区域为旅游设施建设的集中分布区域。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终稿蕉岭县人民政府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42.4.5 与重点项目建设的衔接旅游交通的建设注意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的规定与约束,同时注意铁路建设对于长潭自然保护区和石窟河沿岸景观的影响;在长潭旅游区修建重点建设项目,注意 107 公顷用地

4、数量的硬性约束。2.5 与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 的衔接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 对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功能区划、重大行动计划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规定,本版旅游规划与之进行了有效衔接。2.5.1 战略定位与总体目标的衔接本版旅游规划充分吸收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 对于蕉岭战略定位与总体目标的规定,尤其是“生态蕉岭,幸福家园”的规定,将蕉岭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为“广东省的大海西” 、 “中国大陆首个对台开放的自由县” 、 “广东精神的践行地” 、 “全县融合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2.5.2 功能区划的衔接 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 将

5、蕉岭生态功能区划分为商贸发展区、工业发展区、生态发展区、禁止开发区等 4 类区域,每一类区域均涉及到了旅游业的发展。 商贸发展区要建设成区域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完善碧水美食街、府前购物步行街和休闲娱乐街建设,推进石窟河生态长廊建设工程、镇山森林公园续建工程和石窟河一河两岸生态长廊建设工程,这与旅游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工业发展区,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加大对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等名人故居和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样本次规划也对这些区域进行了重点项目的布点,布点遵照生态保护原则进行。 生态发展区,有限发展与生态发展区功能相容的

6、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加大对罗福星故居、石寨民俗村等名人故居,长潭自然保护区、皇佑笔林场等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特色旅游景区景点,组织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快速发展,本区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尤其是石寨民俗村、长潭自然保护区和皇佑笔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布设了众多的重点旅游项目,但是一定要遵循生态区划的规定。 禁止开发区,主要涉及到镇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这就需要在旅游开发时要确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根据相应的规定进行相应开发级别的旅游开发活动。2.5.3 重大行动计划的衔接本版旅

7、游规划的重点项目与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 的重大行动计划高度吻合,例如,本版旅游规划重点打造石窟河两岸成为“十里画廊” 、长潭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以及星级酒店的打造等。2.6 与其它相关规划2.6.1 与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衔接 四大功能区划定与旅游的衔接现代绿色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中的长潭旅游区和东线、西线、中线定位为健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区,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和休闲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这与本次旅游业功能区划是一致的。 重要任务与旅游的衔接加快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 “十二五”期间,把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树立“全县大景区、

8、全县目的地”和“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重点抓好以“一城一山一长廊”为主要内容的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以“一村一馆二园三名居”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这些规定基本上涵盖了蕉岭的主要旅游资源,也是本版旅游规划要重点规划和开发的旅游产品和重点项目。2.6.2 蕉岭县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衔接 公路规划与旅游的衔接“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镇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山公路、 G205 国道湍塘(浦梅铁路蕉岭站) 、石湖蓝源公路等,这对于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国道 205 沿线以及石湖村的旅游开发非常重要。 汽车站场与旅游的衔接建设蕉岭汽车客运站、蕉岭县货物运输中心站、蓝坊客运站、广福客运站及三圳

9、招呼站、南礤招呼站,这对于梅州市至县城以及至各个乡镇旅游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而言。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终稿蕉岭县人民政府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5 铁路建设与旅游的衔接重点建设龙梅铁路途经蕉岭段,这将有利于外地游客乘坐火车直接到蕉岭,为远程游客的到来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水路建设与旅游的衔接充分发挥长潭库区和石窟河水运优势和潜力,配套建设港口码头;同时,以蕉岭县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做好做活长潭旅游区“旅游”文章,争取把长潭旅游风景区与平远五指石旅游风景区连接起来,努力形成梅州市北部旅游线路,进而推进长潭水库水上客运的更大发展。这与本版旅游

10、规划重点打造长潭旅游区以及石窟河“十里画廊”的规划发展思路是一致的。3 政策支持发展体系3.1 搭建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平台3.1.1 财政投入作为发展初级阶段的蕉岭旅游,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在较长时期内还需要依靠一定的财政资金。政府先行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搞好旅游带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交通、旅游标识、游客中心等,以及启动开发部分景点项目,营造出景区投资开发氛围,以增强景区项目投资开发吸引力和投资商的投资信心。另外,给排水系统、旅游垃圾处理设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一般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很低,这类项目只有靠蕉岭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投资。3.1.2 招商引资

11、蕉岭旅游业的发展应当走市场化的道路,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外来资金、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主管部门要深化改革,剥离景区(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举办旅游投资研讨会和项目招商交易洽谈会,吸引外部资金介入旅游业的开发。同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公开权益融资、相关权益融资或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提升该旅游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3.1.3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蕉岭作为国家限制开发区和全省生态发展区域,只能发展对环境影响比较低的产业,旅游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蕉岭可以争取国家的

12、专项资金发展当地旅游业。3.2 调整土地使用制度3.2.1 调整土地用途结构,向旅游用地倾斜目前,蕉岭县土地用途结构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等,风景旅游用地面积共为 112公顷,分布为长潭镇 97 公顷、蕉城镇 14 公顷、蓝坊镇 1 公顷。从目前蕉岭旅游发展的实际和未来蕉岭旅游的规划来讲,土地使用面积过少,致使重大的旅游项目无法落地,因此,须调整土地用途结构,根据本版旅游规划向旅游用地倾斜。3.2.2 制定政策,允许土地流转根据 2009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蕉岭县农用地面积为 8833 公顷,占土地总面

13、积的 9.19%,主要分布在石窟河两岸、国道 205 及天汕高速公路沿线区域,部分零散分布在县东部、西部地势较为平坦的盆谷地带;林地面积为 7401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6.97%,遍布全县;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别为 3133 公顷和 203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26%和 2.12%,主要集中于县域内耕地的周边区域。根据国家土地相关法律,除基本保护农田之外,农用地可以进行自由流转,尤其是流转到经济效益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和部门。旅游业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蕉岭县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农用地向旅游业(尤其是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自由流转,同时要确保相应农民的利益。 3.

14、2.3 留置部分机动用地,以满足旅游用地的需要在新一轮的“蕉岭县土地总体规划”修编中,蕉岭县要预留部分机动用地,以便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修建旅游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预留土地,以满足旅游业用地的需要。3.3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3.1 政府设置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县财政预算中,专门单列“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并保持每年不低于财政预算的增长速度。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旅游业发展奖励以及扶持乡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等方面,从而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终稿蕉岭县人民政府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6在财政上确保蕉岭旅游业的顺利发展。3.3.2 积极利用台乡优势,向

15、台胞募集资金蕉岭,拥有台胞 46 万人,是著名的“台乡” ,因此应当发挥这一优势,积极联系台胞,举办各种活动,向台胞募集资金或者成立相应的基金委员会,并承诺用于旅游业专项发展。3.3.3 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申请资金支持作为国家和广东省重点扶植的生态发展区,蕉岭应当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用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产业。4 公共服务保障体系4.1 加强旅游电子政务建设4.1.1 提升旅游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作为后起的旅游目的地,蕉岭一定要提高旅游电子政务对市场准入和监管支撑能力,规范旅游预报监测系统,建设和完善决策支撑体系,增强宏观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横向协同效率,

16、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政务公开。推进旅游安全保障信息化。建立健全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增强灾害防范能力。4.1.2 鼓励信息技术在旅游各环节的应用服务创新蕉岭要大力培育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加强产业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消费、旅游生产经营过程、旅游服务管理过程的应用。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技术在数字化导览、电子地图、定位认别、移动支付、多点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电子票证、旅游一卡通、景区资源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在景区注量分析、客流引导、应急处理等领域的应用。4.1.3 加强新技

17、术与客家文化的对接融合作为“客家文化”深厚的蕉岭,要积极利用网络引导客家旅游文化建设,丰富这一文化的内涵。以多媒体技术丰富蕉岭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宣传的客家文化要素。建立数字化客家旅游文化资源与共享传播平台,促进蕉岭旅游整体形象的树立与宣传。4.1.4 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环保和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鼓励旅游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能源使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监控预警,对自然资源、客家文化资源实施监控保护,对重点设施、重点企业实施排放监督,为客观评价旅游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数字化手段。4.2 引导旅游业信息化建设4.2.1 发展与新一代互联网特征相适应的多元化旅

18、游营销模式蕉岭旅游企业,要加强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通过综合性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微博、定位服务、社会性网络服务等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展旅游宣传和营销活动。构建三网融合机制下的蕉岭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建立跨网络、跨终端的多元化旅游营销能力。4.2.2 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发展在线业务蕉岭县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引导、支持旅游企业以信息技术推动管理和服务流程再造,支持旅游企业建设和应用辅助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提升旅游企业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经营水平。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为旅游产业提供基本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信息外包服务,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提高商务运营效率。搭建旅游企业

19、应用服务平台,推动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经营。4.2.3 鼓励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多样化发展蕉岭县旅游行政部门,要鼓励在线旅游企业进入传统旅游市场,促进旅游资源信息流动和集约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的普及,鼓励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多样化发展。4.3 全面推进全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建设4.3.1 建立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蕉岭县政府及相关旅游行政部门,要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建立以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目的地营销为核心的目的地综合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各级目的地旅游网站、多语种海外网站,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咨询和指南服务。完善 12301

20、旅游服务热线,拓展服务内容,探索实现可持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终稿蕉岭县人民政府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7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和运营模式。4.3.2 规划建设无线通讯服务系统蕉岭旅游行政部门,要丰富旅游信息服务内容,以信息技术支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积极推动目的地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建设,加快区域旅游资源营销、旅游代理、电子支付和安全认证的一体化服务,形成点面结合的区域数字旅游体系和产业链。4.3.3 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蕉岭县,目前已经初步建设了旅游信息网络,但是旅游讯息的发布与更新要及时,同时也要调整网络信息结构,加快网络查询速度,以方便游客通过网络查询蕉岭旅

21、游讯息。5 战略合作保障体系5.1 引导区域协作发展意识,强化产业聚合及辐射作用5.1.1 积极融入周边省域旅游圈层蕉岭,位于粤闽赣交界区域,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因此应当积极融入福建的“大海西旅游区” 、江西的“赣南旅游圈”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组织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开展恰当的营销策略,将这些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吸引和分流一部分到蕉岭,从而解决游客量不足的问题。5.1.2 加快融入“梅州旅游圈”区域蕉岭,作为“梅州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融入这一圈层,要与周边的县(例如平远县、梅县)进行旅游线路组合,组成一个旅游环线,发挥最大的旅游效应。5.1.3 在本县域内,引导各个旅游景区(点

22、)加强合作蕉岭,景区(点)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分散,因此需要各个景区(点)之间要加强合作,尤其是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点) ,例如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罗福星故居等,以形成主题相同的旅游线路产品,强化旅游产业的聚合及辐射作用。5.2 推动区域内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旅游资源区域一体化的实现方式主要有职能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和规划一体化等三种形式:5.2.1 积极推动梅州市旅游资源规划一体化作为“世界客都”梅州市的重要县域,蕉岭县客家文化深厚,为了确保游客欣赏和体验客家文化的完整性,须进行“统一规划” 。这样必将避免因为行政分割而导致的旅游资源分割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梅州市的旅游业取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3、除了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之外,对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例如自然旅游资源、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等)均可以采取这种旅游资源一体化的方式予以开发。5.2.2 积极实施蕉岭县旅游资源区域一体化蕉岭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分散严重,例如“三名居”之中的丘逢甲故居分布在文福镇的逢甲村、谢晋元故居分布在新铺镇的尖坑村、罗福星故居分布在蓝坊镇的大地村,这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开发,为此应当积极成立“蕉岭县名居旅游资源开发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统一名居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同样的,针对其他的同类旅游资源,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区域一体化开发。5.2.3 大胆尝试蕉岭县旅游资源职能一体化蕉岭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山、潭、林、楼、村、河”等各类旅游资源,但是这些旅游资源分属于建设、文化、林业、旅游等不同的职能部门,由于各个部门的利益和出发点不同,有时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因此蕉岭可以探索“旅游资源职能的一体化” ,即将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到旅游资源的权限集中到一个部门,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方面的权限。这就有利于从整体上规划、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资源,也必将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6 企业发展创新体系6.1 巧用科技成果创新旅游产品经营与管理6.1.1 引入电子商务系统,创新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台湾香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