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唐甜甜一、学生情况分析:1、学习情况分析: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
2、不强,主要表现为看错、算错,导致计算错误;审题不够细致,思维不严谨,不能灵活解决一些变化的问题。2、学生情况分析:班上孩子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踏实努力,积极上进:这类孩子上进心很强,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书写工整,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蔓延发展。(2)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类孩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课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作业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优势明显减弱。(3)心浮气躁,贪玩好耍: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静不下来,学习责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业表现得极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
3、,作业质量不高。(4)学习懒惰,不会倾听: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听、懒得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学习欠账越来越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二、教材分析1、全册书教学内容: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领域。全册教材内容如下:知识领域单元小节数与代数一、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合数与质数;公因数与公倍数;整理与复习二、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整理与复习四、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五、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方程;解方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三、长方
4、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六、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实践与综合应用七、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综合运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2、全册书教学目标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的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
5、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m3、dm3、cm3、L、ml),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含义。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6、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10)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3、全册书重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及单位“1”在分数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基本方法。3)知道分数与除法、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4)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
7、和正方体的展开图。5)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6)能结合具体情景,运用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其应用价值。7)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法则),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能运用加减法运算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8)掌握等式和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法。比较熟练地解含有一个未知数和两个相同未知数的方程。9)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读懂折线统计图,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三、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课时1、 倍数与因数 (11课时)1、倍数与因数22、2,
8、3,5的倍数特征23、合数、质数24、公因数、公倍数35、整理与复习2二、分数(17课时)1、 分数的意义42、 分数的大小比较23、 真分数和假分数14、 分数的基本性质25、 约分26、 通分27、 小数与分数28、 整理与复习2三、长方体正方体(17课时)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23、体积与体积单位3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5、解决问题26、整理与复习27、综合运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1四、分数加减法(8课时)1、分数加减法62、综合运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1五、方程(20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42、等式33、方程24、解方程45、解决问题46、整理与
9、复习2六、折线统计图(5课时)1、折线统计图42、综合运用:发豆芽1七、总复习6四、教学措施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课前的预习、听课、作业等数学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每项要求必须落实,形成一定的规范和习惯。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推动新知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弄清知识间的脉络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有效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
10、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约分、通分、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准备,利用原有知识帮助学生主动掌握新知。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层要求,因材施教班上学生个性各不相同,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因此,不能对学生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分层次设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期将把分层次设计作业作为研究重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