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能源交叉学科 项目 工学 硕士 学位培养方案 (适用 2017 年入学 ) 一、适用学科 、专业: 电气工程 ( 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 0808) 材料 科学 与工程 (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 0805) 二、培养目标 面向新能源产业需求,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 新能源技术领域国际化创新创业型复合式高层次人才。 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跨学科研究和交流中的方法 和 手段,使学生具备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提高对交叉性前沿知识的理解和深入研究 的 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需 跨学科或交叉培养 。 学习年限: 一般为 2-3 年 。 四、学分要求: 攻
2、读硕士学位期间, 需获得学位要求 总 学分 不少于 29 学分 , 其中考试课程不少于 20 学分 , 公共必修 课程 5 学分 , 学科专业 课程 不少于 17 学分 , 学 术与职业素养课程 不少于 2 学分 , 必修环节 2 学分 , 专业实践 环节 3 学分 。 学位 课程 学分内只允许包含 2 学分外语课程学分 , 选修、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一) 公共必修课程( 5 学分) 自然辩证法 概论 60680021 1 学分 (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60680012 2 学分 (考试) 英语( 第一外国语) 60640012 2 学分 (考试) (二) 学
3、科专业课程( 不少于 17 学分) ( 1)数学类课程( 不少于 3 学分) 高等数值分析 60420024 4 学分 (考试)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60420123 3 学分 (考试) ( 2)宏观能源类课程( 不少于 5 学分) 新能源技术导论 82910183 3 学分 (考试) 能源经济 学 82910172 2 学分 (考试) 新能源生命周期分析 72910082 2 学分 ( 考查 ) 新能源产业 政策与规划管理 82910192 2 学分 (考试) ( 3)专业方向研究生课程 (不少于 9 学分,不少于 5 门)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70350351 1 学分 (考试) 实验
4、室安全学 70350321 1 学分 (考试) 材料学基础 70350043 3 学分 (考试) 能源转化与能量存储 :材料与器件 80350583 3 学分 (考试) 纳米能源材料和技术 (新课) 2 学分 ( 考查 ) 电子器件与封装 80350192 2 学分 (考试) 材料分析与表征 70350283 3 学分 (考试) 节能技术与热管理工程 80350572 2 学分 (考试) 新能源材料化学 80350592 2 学分 (考试) 核能利用与材料 80350622 2 学分 (考试) 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 70350482 2 学分 (考试) 功能高分子材料 80350562 2 学分
5、 (考试) 电化学原理与 应用 80350642 2 学分 (考试) 新能源材料物理基础 70350472 2 学分 (考试) 计算材料学 70350172 2 学分 (考试) 智能 电网 (新课) 2 学分 (考试) 电工理论基础及应用 70220182 2 学分 (考试) 分布式发电与 微电网 80220372 2 学分 (考 查 )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 运行与控制 80220362 2 学分 (考试)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80220382 2 学分 (考试) 储能技术及其在新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80220392 2 学分 (考试) 工程电介质导论 70220193 3 学分 (考试) 动态电
6、力系统 70220052 2 学分 (考试) 现代电力系统优化方法 80220302 2 学分 ( 考查 ) 现代电力电子学 70220122 2 学分 (考试) 电磁兼容 80220092 2 学分 (考试) 现代高电压实验技术 80220023 3 学分 (考试) 高电压外绝缘工程 80220412 2 学分 (考试) (三)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 ( 不少于 2 学分) 创业管理 60510072 2 学分 (考 查 ) 高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 60510082 2 学分 (考试) 交叉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 72910052 2 学分 (考 查 ) 职业伦理(必修) 62910031 1 学分
7、 (考 查 ) (四)必修环节( 2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69990021 1 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 69990031 1 学分 (考查) (五)专业实践 环节 ( 3学分) 专业实践 69998043 3 学分 (考查) 五 、 自修或选修课程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 组 指定内容系统地自修或选修,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选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修,选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六、 补修课程 凡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 组 指导下补修本科层次有关专业基础课程 2 3门。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
8、分。 七、 对学位课成绩作如下要求: ( 1)对于应届本科生直接入学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单科成绩低于 70 分的不得大于 4学分,对于在职人员考入的研究生,单科成绩低于 70 分的不得大于 6 学分。 ( 2)达不到上述要求者,对成绩低于 70 分的课程允许重修一次。 八、 备注 ( 1) 强化 周 期间 强化学科、专业教育:安排 “ 实验室安全学 ” 与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课程。 ( 2)选题报告:要求在第一个春季学期 结束前完成。 ( 3)申请论文答辩前资格审查:将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调整为申请论文答辩前资格审查。每年 4月、 11月由学科方向组织 至少 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参加的
9、审查小组,对学位论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合格者方可申请答辩。审查结果交 院 系业务办公室备案。 ( 4)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在 EI或 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 1篇研究论文,综述不予记入。 电气工程专业要求: 以第一作者身份 至少 在 国际会议或国内核心期刊上 发表 1篇反映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论文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应当是本 人硕士期间研究工作的总结。导师组教师为第一作者时,研究生可以是第二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文章申请学位时只统计实际署名第一的论文。 “发表论文”指已正式发表或尚未刊出但已有正式录用函的论文。 对于正在印刷期间的论文,申请人需要提交论文清样。 对于有正式录用函的论文,申请人需要提交录用函,并由导师组负责教师在录用函上签名确认。 ( 5)其它关于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按 清华 大学 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