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明确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奋斗目标。二、授课学时:2 学时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矛盾;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关于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哪五种?依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那么我国现在是处于哪个社会形态呢?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
2、文中,对未来社会区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所谓的高级阶段,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定义主要从四个方面: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归全人类所共有。全部社会产品按照需要分配。劳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需要,而是人类的一种自觉活动。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是共产主义社会或者说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所以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所在,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一系列必要条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全体社会成员
3、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地提高。 在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以及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权利,这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条件。无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如果从这五点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条件来看,我国离社会主义有些遥远。那么我国到底属于哪个阶段呢?从 1956 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就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但那时,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不能简单的说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我国当前的国情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
4、义初级阶段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有以下几个阶段: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上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但是对后来被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5、,在其发展历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恩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2、列宁: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3、毛泽东:1956 年 1 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我国已经入社会主义,但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但是在
6、后来的建设和探索时期,在 1958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盲目乐观情绪。20 世纪 50 末 60 年代初,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即不发达阶段和比较发达阶段。但是随着 60 年代党指导思想的“左倾”不断发展,进而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4、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 年十二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1986 年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7、1987 年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的高度加以论述,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是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1995 年十五大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 年十六大再次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07 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两个没有
8、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第二,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两个方面是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的统一.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简要)(1) 党的十三大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2)十五大报告概
9、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个方面的过程性特征。(3)十七大报告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八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自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2)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简要)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大致 100 年时间。例:封建社会的确立经历 500 多年(春秋
10、战国,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1 年);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经历了 500 多年(从 14-17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至 19 世纪初-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这些社会制度的形成告诉我们一种社会制度的成长与发展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经过长期的发展:原因:(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2)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所决定:我国的生产力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生产力落后的表现,想必大家都了解,我们在最开始的国情介绍中提到了一个是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
11、国民生产总值而居世界后列.例:我国的农业产业实行粗放式经营,未形成产业化/机械化经营模式.我国的农业种植具有盲目性.2001 年出现肯德基的土豆泥断货现象,但是中国的土豆却“按兵不动”,是因为中国的土豆满足不了肯德基的要求,它们要求土豆必须长条形/表面光滑/芽眼少/油炸后不脆/成型快/而且蛋白质与淀粉的产量达到了一定的比例,但是中国土豆大多为圆形,芽眼多且深,淀粉含量达不到要求,国内土豆加工设备和技术水平比较低.因此出现当年的东北粮食基地土豆滞销现象.例: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的工业同时存在。我们知道汽车发动机问题.中国汽车 2009 年销售量达 1364 万,专家预测在五到十年
12、的时间里我国的汽车销售量会达到 4000 万辆.但是这么多的汽车,我国大部分的汽车公司却没有掌握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只有奇瑞/吉利拥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但是落后发达国家的 20 年水平。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噪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现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类社会发展的五形态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在马克思主义
13、研究中,还有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的形态划分“三形态”社会形态的划分。那么这三种社会形态分别是哪三种?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志以个体之间建立社会联系的形式,以及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控制程度和自由度,依次划分为对人的依赖性的社会、对物的依赖性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划分是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伦敦手稿)中提出的“三形态”理论。他指出:“人的依赖性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
14、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简单意义上的理解,第一种社会形态即我们所说的传统型社会。第二种社会形态即我们所说的现代型社会。而第三种社会形态是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在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所以第三种社会形态其实就是对应着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在三形态中都能对应,五种社会形态分别属于三种社会形态的哪种?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常说,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是吧?主要指我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都是指什
15、么转变呢?指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转变。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从经济形态看,是从自然经济社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社会转变;从政治形态看,是从各种权威控制为特征的集权专制型社会向建立在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的民主法治型社会转变;从社会关系看,是从各种以身份为特征的依赖性关系向以个人独立自由为基础的契约性社会关系转变。我们简单的对应以下五种社会形态。简单的说,前三种属于三形态的第一种,资本主义社会属于是对物的依赖社会。但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说对物的依赖性的社会就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再来看,现代化的三条转变。如果用帕森斯(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的现代化理论来概括,就是现代性具有三个
16、标志性特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凡具备这三个特征的,就是现代型社会;不具备这三个特征的,是非现代型社会,就我们现在所知,也就是传统社会及其变种。比如建立在小农生产和自然经济基础上、家国同构、依靠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对社会进行超强度控制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典型的传统社会,而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种以计划经济为基础、高度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则是传统社会的变种。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也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当前对应的应该是三形态的 对物的依赖性社会。那么,显而易见的,在这种社会形态中,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是什么?既然我们处在对物的依赖中,那么客观的物质条件对我们的约束其实是我们所说的
17、束缚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是在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基本路线的含义: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简要)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任务,并初步提出了改
18、革开放的方针。|(2)1979 年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3)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4)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5)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又把建设“和谐”社会写进了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包
19、括四方面的内容:(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4)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3、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邓小平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2)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
20、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3)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基本纲领的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2、基本纲领的内容:(重要)经济建设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
21、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主要是在第八章会具体讲解)政治建设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九章具体展开)文化建设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十章)社会建设纲领: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22、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十一章)3、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自学)(1)党的纲领的含义: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党的最终目标,或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党的近期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又称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
23、现实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发展战略基本纲领描绘了一个很好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跑步就进入共产主义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建设国家,实现现代化必须一步一步来。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受苏联影响,再加上当时对现代化的理解比较肤浅。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改革
24、开放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具体化为三个阶段性目标(也被称为|是新三步走):第一: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到 20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到 2010
25、 年是新比 2000 年翻一番)第二个:再经过 10 年,到 2020 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个: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例:当前,我们正在步入新三步的第二步,今年是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主要目标的落实情况是: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5%。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 GDP
26、能耗)降低 2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5.6。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2009 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 11759 元,13786 元,15781 元,17175 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 3587 元,4140 元,4761,5153 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小康”的含义(1)中国古代的理解: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为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和亲情的社会。(2)邓小平赋予新的内容,“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
27、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2、总体“小康”的特点:20 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2000 年底我国人均 GDP 只有 800 多美元,属于中下等水平;不全面:主要偏重于经济方面,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还不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2 年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 20 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总体
28、描述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五项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5、党的十六大提出,21 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原因:在这个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措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