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验室安全知识与应用.doc

上传人:13426650027 文档编号:90480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知识与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与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与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与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与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验室安全知识与应用德州学院化学系2012年3月目 录第一章 化学实验室一般安全11.1 实验室安全守则11.2 实验室安全事项11.3 危险的化学药品31.4 危险废弃物的处理61.5 事故处理7第二章 危险物质的使用处理及注意事项82.1 着火性物质82.2 易燃性物质132.3 爆炸性物质162.4 有毒物质18第三章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203.1 事故报警203.2 紧急疏散203.3 现场急救213.4 泄漏控制223.5 火灾控制23第四章 化学品的火灾与爆炸危害244.1 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244.2 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26第五章 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控制285.1 工程

2、技术285.2 个体防护和卫生295.3 管理控制31第六章 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与环境保护326.1 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326.2 化学品的环境污染控制34第七章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367.1 毒物的分类367.2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377.3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387.4 对人体的危害38第八章 实验室常用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与管理428.1 压力容器的分类428.2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448.3 实验室常用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与管理458.4 实验室常用气瓶安全使用规定48第九章 实验室安全用电常识519.1 防止触电519.2 防止引起火灾529.3 静电防护应急救护529.4 电

3、气防火549.5 电气火灾的灭火措施569.6 触电安全防护579.7 触电后应急措施609.8变压器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防范措施61附录1 有机溶剂的毒性64附录2 有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66附录3 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版)69附录4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82附录5 安全知识练习题84二第一章 化学实验室一般安全化学实验室是一个危险的工作环境,因为大家常常要使用一些危险的药品,这些潜在的危险通常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有机化学实验室的重要安全守则和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都是通俗易懂的,不需要作过多的解释。1.1 实验室安全守则对于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可以简

4、单地用两个词来描述:一定、禁止。即:一 定一定要熟悉实验室的安全程序必要时一定要戴上防护眼镜一定要穿着合理(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之前一定要洗手在实验开始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实验内容一定要检查仪器是否安装正确对待所有的药品一定要小心、仔细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工作环境清洁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遇到疑问一定要问指导老师禁 止实验室里禁止吃东西或喝水实验室里禁止抽烟禁止吸入、品尝药品禁止妨碍或分散别人注意力禁止在实验室里奔跑或大声喧哗禁止独自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禁止做一些未经批准的实验1.2 实验室安全事项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知道灭火器、灭火沙、灭火毯、安全淋浴等的确切位置。一定要知道灭火器的型号,如何使用,特

5、别是如何取下安全栓。眼睛的保护在实验室里要尽可能地戴上护眼罩。因为碎玻璃或药品很可能会对眼睛造成永久的伤害。如果你有很多实验室工作要做,买一副安全的眼镜是很值得的。或者在普通的眼镜外面再戴上护眼罩或护目镜,在实验室里禁止戴隐形眼镜。如果眼睛里溅上药品,一定要采取紧急处理。穿着、服装在实验室里不适宜穿太好的衣服,无论你怎样仔细,都不可避免一些有机药品或酸液等溅到衣服上。在实验室里应穿上工作服。另外,也不要穿拖鞋、凉鞋。仪器和设备一般情况下,若不知道某个仪器或设备的功能,不要试图使用它们。象真空吸收泵、旋转蒸发仪、压缩气体钢瓶等,一旦错用都可能导致这些昂贵的仪器的损坏,或者使实验失败,更严重的是导

6、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在安装实验仪器之前,要检查玻璃磨口是否沾有碎片或碎渣。在加药品反应之前,一定要检查所用仪器是否都夹紧、固定和安装好。药品的处理化学药品因其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而十分危险。在下一节将讲述如何使用特别危险的药品,但所有的药品都应当小心谨慎。在有机化学实验室里最危险的是火,许多有机化合物在遇到明火时就会燃烧,特别像酒精、乙醚等低沸点溶剂。一个严重的溶剂火灾会在几秒钟内使实验室的温度升高到100以上。在有机化学实验室里有条件的最好是不使用明火。要加热反应混合物或溶剂,最好是使用水浴、油浴、电炉或电热套等。有许多实验室现在仍然用酒精灯加热,因此在操作时一定要防止火灾的发生。在点燃酒

7、精灯之前,一定要检查周围有没有易燃的液体敞口放置。同样,在转移、倾倒易燃液体时,也要检查周围有没有明火。有机溶剂的蒸气压一般比空气大,因此千万不要随意将液体,特别是易燃溶剂倒入下水道或排水沟。为防止吸入有机化合物的蒸气,实验室里应该备有可靠的通风设备。在使用一些特别有毒的药品时,或一些易放出挥发性气体或毒性蒸气的反应,最好在通风橱内完成。时时都应该避免药品与皮肤接触,一些腐蚀性的酸液和药品很容易通过皮肤被吸收。在进行实验室常规性工作时,最好戴上橡胶塑料手套,这样做可以减少药品与皮肤接触的危险。当使用一些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时,一定要戴上厚一点的橡胶塑料手套。对于含氟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加入石

8、灰使生成氟化钙沉淀;对于含氰废液可以进行处理: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根氧化分解。CN根含量高时,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对于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实验室可以先进行如下处理: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对于氢氧化钠、氨水等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 对于无机酸类废液,实验室可以收集后进行如下处理: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废碱)互相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处理,一般要先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管道。过氧化酸、硝酸铵、硝

9、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是强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通风要良好;不要加热,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散洒物所有化学药品的散洒物都应被立即清除干净。在处理这些东西时一定要戴上手套。固体可以很容易抹进垃圾箱或废物缸,液体往往难以处理。酸性液滴一定要用固体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和,碱性液滴一定要用硫酸氢钠中和,中性液滴可以用土或滤纸吸附,因为滤纸并不能吸附所有的液体,因此建议使用沙土吸附。如果洒出的液体很容易挥发,常常是把它周围的东西清理一下,熄灭酒精灯,让液体自然挥发。1.3 危险的化学药品在实验室里,做任何一个实验之前,都应

10、当阅读实验指导内容。一些药品的性质可用这些简单的词来提醒,易燃、易爆、强氧化性、腐蚀性、毒性、致癌物质,有的药品可能会有几种危险性。这些提醒语是和试剂瓶外包装上的提醒是相似的,这些都用一些特别的标志来表示,这些标志都是被统一规定的,国际通用的。易燃试剂在处理易燃试剂时,都应严格检查在附近有无明火。在有机化学实验室,有机溶剂通常是由一些易燃的液体组成。下列常用的有机溶剂都具有很大的易燃性:碳氢化合物如己烷、轻石油(即石油醚)、苯、甲苯;醇类如甲醇、乙醇;酯类如乙酸乙酯;酮类如丙酮;醚类化合物因其暴露在空气或见光会产生易爆炸的过氧化物,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常用的乙醚和四氢呋喃就属于醚类,处理时

11、要特别小心。此外,乙醚还具有相当低的沸点和一定程度的麻醉作用,二硫化碳具有很高的易燃性,甚至用水浴加热都会导致它着火,因此在实验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像氢气这样的气体,像镁条这样的金属都是容易点燃的。像金属钠、氢化铝锂这些药品都属于易燃的危险品,因为它们都会和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易爆试剂一些药品因其能与水或其他物质发生爆炸性的反应,因而具有爆炸性的危险。碱金属就是一个普通的例子,金属钠和水剧烈反应,金属钾与水发生爆炸性的反应。也有一些化合物具有爆炸的危险性是和它们自身的结构有关的。通常这些分子中含有许多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因而能够发生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或产生像氮气这样稳定的分子。当这些化合物是干

12、燥的时候,对撞击震动较敏感,具有爆炸性的危险。例如:聚氮化合物、苦味酸、炔银等炔金属、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过氧化物、过氯酸盐等。本书所选的实验都尽量避免使用这些爆炸物。在进行萃取或洗涤操作时,为了防止物质高度浓缩而导致内部压力过大,产生爆炸,应该注意及时排出产生的气体。因为乙醚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可以形成羟乙基过氧化氢,成为一种具有猛烈爆炸性的物质,因此,在蒸馏乙醚时不能将液体蒸干。对含有悬浮物质的溶液加热时,应加沸石或玻璃珠,以避免爆沸现象产生。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注意事项: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如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

13、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隙,并加垫隔热层,以防台面着火。氧化剂在有机化学实验室里,由于氧化剂与纸张等易燃物质接触使其着火,因此也是有相当的危险的。硫酸、硝酸既有很强的腐蚀性,也有很强的氧化性。像漂白粉、过氧化氢、过酸、二氧化钴和高锰酸钾等都是很强的氧化剂。腐蚀性药品处理或使用腐蚀性试剂时一定要戴上防护手套。一旦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干净。无机酸当中的硫酸、盐酸、氢溴酸、磷酸和硝酸,有机酸中的羧酸、磺酸都是具有腐蚀性的。苯酚也是相当危险的,能导致皮肤灼伤,它的有毒蒸气能够被皮肤吸收。无机碱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这样的强碱,硫酸钠、硫酸钾这样的弱碱都具有腐蚀性,有机碱

14、中的胺、羟胺、三乙胺、吡啶等都具有腐蚀性。液溴是非常危险的药品,它能导致皮肤、眼睛的灼伤,因此一定要在通风橱里使用。此外,由于它的密度较大,当用滴管转移时,即使不挤乳胶头,都可能因其重力而滴下来,因此,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氯化亚砜、酰氯、无水三氯化铝以及其他的一些试剂,因能与水反应放出氯化氢气体,也具有腐蚀性,并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严重的刺激。有害和有毒试剂有害和有毒的区别仅仅是程度而已,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可说是有害的,有些是相当有害的,因此也就被认为是有毒的药品。通常所见的化合物有很多是有毒性的,因此必须在通风橱里使用,例如,苯、溴、硫酸二甲脂、氯仿、己烷、碘甲烷、汞盐、甲醇、硝基苯、苯酚、氰化甲

15、、氯化钠等。必须清楚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的区别。一些急性中毒一般会很快就被觉察,例如受浓氨水刺激而感到窒息,就需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慢性中毒,一般不易察觉,是因为长时间处于某种环境中而导致对身体的长期伤害的积累,许多物质因此被称为致癌物质。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们在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使用,但的确需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免长期接触,一定要在通风橱里使用。取用有毒、有恶臭味的试剂时,要在通风橱中操作;使用完毕后,将瓶塞蜡封,或用生料带将瓶口封严,当使用通风橱时,尽量将通风橱前面的活动玻璃拉得低一些,这样便会有强劲的气流带走有毒的蒸汽或烟雾。总之,如果实验中确实需要一些剧毒药品,一定要事先认真阅读并理解指导

16、老师的讲解以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并要知道,一旦发生危险,应该如何处置。致癌物质现在,大家都知道将健康体细胞长期受一定的药品作用会产生肿瘤。然而,从受药品作用到在人体中产生肿瘤这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它们危害并不是立即发生的。在处理这类药品时,要格外仔细,小心。在本书中所选的这类试剂都被提醒为致癌物质。也就是说根据经验,这些药品会在人体或动物身上产生肿瘤。下列化合物或衍生物质应被认为是致癌物质。碘甲烷、过氧化物、硫酸二甲酯、甲醛、己烷、苯、芳香胺、苯肼、多环芳烃(蒽、菲等)、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重铬酸盐、多卤烃如四氯化碳、氯仿、氯乙烯、硫脲、盐酸氨基脲。刺激性和催泪试剂许多有机化合物

17、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相当的刺激性。应当尽量避免与这些试剂或其蒸汽接触。下列物质应在通风橱中使用:芳香醛和脂肪族醛,-卤代羰基化合物,异硫氰酸酯,氯化亚砜以及羧酸的酰氯。许多有机化合物,除了具有刺激性,还具有相当强的味道或不愉快的气味,通常是具有恶臭味,例:吡啶、苯乙酸、硫酸二甲酯,正丁酸和碘,以及许多含硫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应在通风橱中使用。1.4 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在现代社会危险废弃物的处理不仅仅是个环境问题,也是个道德问题。实验室在这方面应担负一定的重要责任。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人都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并应对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职责,不应当对实验室的废弃物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一般实验室都明文规定处理

18、化学药品废弃物的具体程序和步骤,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固体废弃物有机化学实验室里的固体废弃物常分为:干燥的固体试剂,色谱分离用的吸附剂,用过的滤纸片,测定熔点的废玻璃管,一些碎玻璃等等。除非这些固体是有毒性的或极易回收的,一般都是放入指定的盛放没有危险的废弃物的容器里。毒性废弃物应与放入有特别标志的容器里。一些特殊的有毒化学试剂在丢弃前应当经过适当处理以减小其毒性。水溶性废弃物一般人都会将实验室的水溶性废弃物直接倒入水槽,让它们流入公有水处理系统,然而就会给其他人尤其是水利部门带来麻烦,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只有那些无毒的、中性的、无味道的一些水溶性物质可以直接倒入水槽流入下水道。强酸性或强碱性

19、物质在丢弃之前应被中和,并且用大量水冲洗干净。任何能够与稀酸或稀碱反应的物质,都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有机溶剂在有机化学实验室,有机溶剂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它们通常是不溶于水的,有很高的易燃性。废弃的有机溶剂应倒入贴有合适标签的容器,然后将这些容器运出实验室,在合适的地方将这些溶剂点燃,而不应当倒入下水道。1.5 事故处理在实验室里,一旦发生事故,一定要知道怎么做,这一点很重要。无论发生什么事故,一定要反应果断。立即告诉实验指导老师,如果自己不能离开或者正处理事故,也要让其他人报告实验指导老师,然后再由指导老师组织安排必要的措施。火灾实验室里一旦出现火灾,就应当迅速处理,不要惊慌,大声告

20、诉同伴,赶紧离开实验室。如果听到有人喊“失火了”,不要问怎么回事,赶紧离开实验室。药品燃烧在实验里,最容易着火的就是有机溶剂。如果仅仅是一些像烧杯这样的小容器里着火,通常用一块大一点的抹布或大一点的烧杯扣在上面即可熄灭火焰。沙子也可用来扑灭一些小的火焰,实验室里常用消防桶来装上沙子以防万一。同时要移走所有易燃的化学药品,熄灭所有的酒精灯。因为大多数有机溶剂都比水轻,所以一旦溶剂着火千万不要用水去灭火,不但不能灭火,反会增大火势。对于一些大的火灾,则需要使用灭火器,实验室里通常使用的是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最好由实验指导老师或有经验的人使用,使用不正确会扩大火情而延误灭火。如果发现用灭火器也不能很快

21、扑灭火灾,就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请来消防人员,并通知有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在实验室进行有机合成时,放热反应不能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对反应物进行加热时,也不能将玻璃容器密闭。衣服着火一旦衣服着火,赶紧大喊救火,躺在地上来回滚动熄灭火焰。如果同学的衣服着火了,他或她的生命就会因为的迅速果断而得救。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跑起来的风会使身上的火苗进一步扩大。把着火的人包在灭火毯里,让他在地板上来回滚动。如果手里没有毯子,用抹布或用毛巾沾上水,洒到着火者的身上。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用灭火器直接喷到人身上灭火。一旦火被扑灭了,尽量让病人躺下、受暖,送去医院作进一步治疗。除非是因为呼吸困难,否则不能随

22、便解开或脱下被火烧伤的人的衣服。受伤在有机化学实验室里,被热的烧瓶、烧杯等稍稍烫伤,是相当常见的时。对待这些轻微的烫伤,通常是将烫伤部位在冷水浸10到15分钟。而对于一些更加严重的烫伤,则需要到医院治疗。任何药品洒到皮肤上都需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干净,被感染的部位至少要冲洗15分钟。如果自己或别人的身体的大部分被洒上药品,立即使用安全淋浴,脱下被弄脏的衣服,充分冲洗皮肤,必要时请到医院接受医治。药品洒到眼睛里一旦药品弄到自己的眼睛里,一定要抓紧时间。越是快点将药品冲洗干净,对眼睛的伤害越小,通常在眼睛冲洗干后,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割伤在实验工作时,被碎玻璃割伤是很常见的事。伤口需要用清水冲洗至少1

23、0分钟,以便将残留的化学药品和一些碎的玻璃渣冲洗干净。伤口需要用创可贴或胶布裹好,使其迅速止血,立即到医院接受医治。当严重受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涌出,相当危险。受伤者需躺下,保持安静,将受伤部位略抬高,让受伤者保持温暖,用一垫子稍用力压住伤口,千万不要用止血带或压脉器来止血,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让医生和救护车迅速赶来救护。中毒对于中毒没有很简单的方法可以采用,只有立即到医院接受医生治疗。第二章 危险物质的使用处理及注意事项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着火、爆炸或中毒危险的物质。使用这类物质的时候应该特别小心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危险物质前,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状,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2.

24、 贮藏。通常,危险物质要避免阳光照射,把它贮藏于阴凉的地方。注意不要混入异物。并且必须与火源或热源隔开。实验室冰箱和超低温冰箱使用注意事项:定期除霜、清理,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储存的所有容器,应当标明物品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姓名;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溶液,冰箱门上应注明这一点。3. 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必须预先考虑到发生灾害事故时的防护手段,并做好周密的准备。使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质时,要准备好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对于毒性物质,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用具。4.在情况允许下,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危险物质。并且,对不了解性能的物质,需

25、进行预备试验。5. 对于有毒药品及含有毒物的废弃物时,使用完毕后进行适宜的处理,避免污染水质和大气。2.1着火性物质具有着火危险的物质非常多。通常有因加热、撞击而着火的物质,也有由于相互接触、混合而着火的物质。下面按照表1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表1 着火性物质的分类分类特点有关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分解,放出的氧气与可燃性物质剧烈燃烧,有时会发生爆炸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强酸性物质若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混和,即会发生作用而发热,有时会着火无机酸类,氯磺酸等低温着火性物质在较低温度下着火而燃烧迅猛的可燃性物质黄磷,金属粉末等自燃物质在室温下,接触空气即着火燃烧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催化剂等禁

26、水性物质与水反应而着火,有时还由于产生的气体而发生爆炸的物质。金属钠,炭化钙等2.1.1 强氧化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包括:氯酸盐:MClO3(MNa、K、NH4、Ag、Hg()、Pb、Zn、Ba)。高氯酸盐:MClO4(MNa、K、NH4、Sr)。无机过氧化物: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有机过氧化物:烷基氢过氧化物ROOH(特丁基,异丙苯基)、二烷基过氧化物ROOR(二特丁基,二异丙苯基)、二酰基过氧化物RCOOOCOR(二乙酰基,二丙酰基,二月桂酰基,苯甲酰基)、酯的过氧化物 RCOOOR(醋酸或安息香酸特丁基)、酮的过氧化物H(或OH)(ORCRO)nH(

27、或OH)(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硝酸盐:MNO3(MNa、K、NH4、Mg、Ca、Pb、Ba、Ni、Co、Fe)。高锰酸盐:MMnO4(M=K、NH4)。注意事项1).此类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发生爆炸,故要远离烟火和热源。要保存于阴凉的地方,并避免撞击。2).若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即会氧化发热而着火。3).氯酸盐类物质与强酸作用,产生ClO2(二氧化氯),而高锰酸盐与强酸作用,则产生O3(臭氧),有时会发生爆炸。4).过氧化物与水作用产生O2,与稀酸作用,则产生H2O2并发热,有时会着火。5).碱金属过氧化物能与水起反应,因此,必须注意此类物质的防潮。6).有机过氧化物,在化

28、学反应中能作为副产物生成,并且,在有机物贮藏的过程中也会生成。因此,必须予以注意。防护方法有爆炸危险时,要戴防护面具。若处理量大时,要穿耐热防护衣。灭火方法由此类物质引起的火灾,一般用水灭火。但由碱金属过氧化物引起着火时,不宜用水,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砂子灭火。事故例子踩到跌落地上的氯酸钾而着火。用有机质匙子将二乙酰过氧送去称量的过程中发生着火。将过氧化氢浓溶液密封贮存的过程中塞子飞出,过氧化氢溢出而着火(用透气的塞子塞着较好)。用硅胶精制二特丁基过氧化物,于布氏漏斗过滤时,发生爆炸(因在过滤板上析出过氧化物之故)。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一加入二氧化锰即急剧的起反应而使烧瓶破裂。2.1.2 强酸

29、性物质此类物质包括:HNO3(发烟硝酸、浓硝酸)、H2SO4(无水硫酸、发烟硫酸、浓硫酸)、HSO3Cl(氯磺酸)、CrO3(铬酐)等。注意事项1).强酸性物质若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发热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载。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2).如果加热温度超过铬酐的熔点时,CrO3即分解放出O2而着火。3).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然后用大量水冲洗。防护方法加热处理此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灭火方法对由强酸性物质引起的火灾,可大量喷水进行灭火。事故例子热的浓硝酸沾到衣服而引起着火。将渗透浓硫酸的破布与沾有废油的破布丢弃在一起而着火。装有热的浓硫酸的熔点测

30、定管发生破裂,浓硫酸沾到手上而烧伤。2.1.3 低温着火性物质此类物质有:P(黄磷、红磷)、P4S3、P2S5、P4S7(硫化磷)、S(硫黄)、金属粉(Mg、Al等)、金属条(Mg)等。注意事项1).因为此类物质一受热就会着火,所以,要远离热源或火源。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2).此类物质若与氧化性物质混合,即会着火。3).黄磷在空气中会着火,故要把它放入PH值79的水中保存,并避免阳光照射。4).硫黄粉末吸潮会发热而引起着火。5).金属粉末若在空气中加热,即会剧烈燃烧。并且,当与酸、碱物质作用时产生氢气而有着火的危险。防护方法处理量大时,要戴防护面具和手套。灭火方法由此类物质引起火灾时,一般

31、用水灭火较好,也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但由大量金属粉末引起着火时,最好用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事故例子装有黄磷的瓶子,从药品架上跌落,洒出黄磷而着火。铝粉着火时,用水灭火,火势反而更猛烈。将熔融的黄磷倒入水中制成小颗粒时,烧杯倾歪了,洒出黄磷而引起着火,并烧着衣服,致使烧伤。2.1.4 自燃物质这类物质有:有机金属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Pt、Pd、Ni、CuCr)等。注意事项1).这类物质一接触空气就会着火,因此,初次使用时,必须请有经验者进行指导。2).将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溶剂中

32、稀释而成的东西,若其溶剂一飞溅出来就会着火。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并且,不要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附近。防护方法处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起的火灾,通常用干燥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数量很少时,则可以大量喷水灭火。事故例子将盛有经溶剂稀释的三乙基铝的瓶子,放入纸箱搬运的过程中,瓶子破裂发生泄漏而引起着火。在滤纸上洗涤还原性镍催化剂,其后把滤纸丢入垃圾箱中而引起着火。在通风橱内,用LiAlH进行还原反应,于放有LiAlH4的烧瓶中加入乙醚时发生着火。2.1.5 禁水性物质禁水性物质包括: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 CaO(生石灰)、

33、NaNH2(氨基钠)、LiAlH4(氢化锂铝)等。注意事项1).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因此,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其碎屑也贮存于煤油中。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氢气着火。分解金属钾时,则在氮气保护下,按同样的操作进行处理。2).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卤化物反应,往往会发生爆炸。3).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起着火、爆炸。4).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磷化氢(PH3为剧毒气体),由于伴随着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着火,从而导致燃烧爆炸。5).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与水(或水蒸汽)作用也会着火。若把它丢弃时,可将

34、其分次少量投入乙酸乙酯中(不可进行相反的操作)。6).生石灰与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的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防护方法使用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可用干燥的砂子、食盐或纯碱把它覆盖。不可用水或潮湿的东西或者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事故例子将经甲醇分解的金属钠丢入水中时,由于金属钠尚未分解完全而引起着火、燃烧(因为当用甲醇进行分解时,在金属钠的表面,生成粘稠的醇盐膜,使其难于分解)。2.2 易燃性物质可燃物的危险性,大致可根据其燃点加以判断。燃点越低,危险性就越大。但是,即使燃点较高的物质,当加热到其燃点以上的温度时,也是危险的。

35、据报道,由此种情况发生的事故特别多。因此,必须加以注意。下面按照表3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表2 易燃物质的分类分类 特点特别易燃物质20时为液体,或在2040时成为液体,着火温度在100以下,或者燃点在-20以下和沸点在40以下一般易燃性物质高度易燃物质室温下易燃性高的物质,燃点在20以下中等易燃物质加热时易燃性高的物质,燃点在2070低易燃物质高温加热时,由于分解出气体而着火的物质,燃点在70以上注:所谓燃点,即在液面上,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构成能着火的蒸气浓度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物质的燃点。而所谓着火点(着火温度),系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而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之。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36、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其所测得的结果产生微小的偏差,故很难说得上是物质的固有常数,但是,二者均为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2.2.1 特别易燃物质此类物质有: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戊烷、异戊烷、氧化丙烯、二乙烯醚、羰基镍、烷基铝等。注意事项1).由于着火温度及燃点极低而很易着火,所以使用时,必须熄灭附近的火源。2).因为沸点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因此,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免其蒸气滞留在使用场所。3).此类物质一旦着火,爆炸范围很宽,由此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4).容器中贮存的易燃物减少了时,往往容易着火爆炸,要加以注意。防护方法对有毒性的物质,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进行处理。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

37、时,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对其周围的可燃物着火时,则用水灭火较好。事故例子乙醚从贮瓶中渗出,由远离两米以外的燃烧器的火焰引起着火。正在洗涤剩有少量乙醚的烧瓶时,突然由热水器的火焰燃着而引起着火。将盛有乙醚溶液的烧瓶放入冰箱保存时,漏出乙醚蒸气,由箱内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引起着火爆炸,箱门被炸飞(乙醚之类物质要放入有防爆装置的冰箱内保存)。焚烧二硫化碳废液时,在点火的瞬间,产生爆炸性的火焰飞散而烧伤(焚烧这类物质时,应在开阔的地方,于远处投入燃着的木片进行点火)。2.2.2 一般易燃性物质高度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以下)它包括:(第一类石油产品)石油醚、汽油、轻质汽油、挥发油、己烷、庚烷、

38、辛烷、戊烯、邻二甲苯、醇类(甲基戊基)、二甲醚、二氧杂环己烷、乙缩醛、丙酮、甲乙酮、三聚乙醛等。甲酸酯类(甲基戊基)、乙酸酯类(甲基戊基)、乙腈(CH3CN)、吡啶、氯苯等。中等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70之间)它包括:(第2类石油产品)煤油、轻油、松节油、樟脑油、二甲苯、苯乙烯、烯丙醇、环己醇、2乙氧基乙醇、苯甲醛、甲酸、乙酸等。(第3类石油产品)重油、杂酚油、锭子油、透平油、变压器油、1,2,3,4四氢化萘、乙二醇、二甘醇、乙酰乙酸乙酯、乙醇胺、硝基苯、苯胺、邻甲苯胺等。低易燃性物质(闪点在70以上)它包括:(第4类石油产品)齿轮油、马达油之类重质润滑油,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39、之类增塑剂。(动植物油类产品)亚麻仁油、豆油、椰子油、沙丁鱼油、鲸鱼油、蚕蛹油等。注意事项1).高度易燃性物质虽不象特别易燃物质那样易燃,但它的易燃性仍很高。由电开关及静电产生的火花、赤热物体及烟头残火等,都会引起着火燃烧。因而,注意不要把它靠近火源,或用明火直接加热。2).中等易燃性物质,加热时容易着火。用敞口容器将其加热时,必须注意防止其蒸气滞留不散。3).低易燃性物质,高温加热时分解放出气体,容易引起着火。并且,如果混入水之类杂物,即会产生爆沸,致使引起热溶液飞溅而着火。4).通常,物质的蒸气比重大的,则其蒸气容易滞留。因此,必须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5).闪点高的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

40、液温度很高,一般难于扑灭。防护方法加热或处理量很大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及棉纱手套。灭火方法此类物质着火,当其燃烧范围较小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火势扩大时,最好用大量水灭火。事故例子蒸馏甲苯的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发生爆沸而引起着火。将还剩有有机溶剂的容器进行玻璃加工时,引起着火爆炸而受伤。把沾有废汽油的东西投入火中焚烧时,产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焰而烧伤。用丙酮洗涤烧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时,残留的丙酮气化而引起爆炸。干燥箱的门被炸坏飞至远处。将经过加热的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进行萃取,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时,喷出二甲苯而引起着火。将润滑油进行减压蒸馏时,用气体火焰直接加热。蒸

41、完后,立刻打开减压旋塞,于烧瓶中放入空气时发生爆炸。将油浴加热到高温的过程中,当熄灭气体火焰而关闭空气开关时,突然伸出很长的摇曳火焰而使油浴着火(熄灭气体火焰时,要先关闭其主要气源的旋塞)。对着火的油浴覆盖四氯化碳进行灭火时,结果它在油中沸腾,致使着火的油飞溅反而使火势扩大。2.3 爆炸性物质爆炸有两种情况:一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界限浓度时着火而发生燃烧爆炸;一是易于分解的物质,由于加热或撞击而分解,产生突然气化的分解爆炸。下面按照表4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表4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类特点示例可燃性气体爆炸界限浓度:下限10以下,或者上下限之差在20以上的气体氢气,乙炔等分解爆炸

42、性物质加热或撞击可以引起着火、爆炸的可燃性物质硝酸酯,硝基化合物等。爆炸品之类的物质以其产生爆炸作用为目的的物质火药、炸药、起爆器材等2.3.1 可燃性气体由C、H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由C、H、O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由C、H、N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由C、H、X(卤素)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由C、H、S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硫化氢、二硫化碳。注意事项1).如果漏出可燃性气体并滞留不散,当达到一

43、定浓度时,即会着火爆炸。填充有此类气体的高压筒形钢瓶,要放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保存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打开窗户,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3).乙炔和环氧乙烷,由于会发生分解爆炸,因此,不可将其加热或对其进行撞击。防护方法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灭火方法当此类物质着火时,可采用通常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泄漏气体量大时,如果情况允许,可关掉气源,扑灭火焰,并打开窗户,即离开现场(隐蔽起来);若情况紧急,则要立刻离开现场。事故例子搬运装有乙炔的钢瓶时,不慎跌落而发生爆炸。2.3.2 分解爆炸性物质分解爆炸性物质的危险程度,分别用下列符号表示:A

44、=灵敏度大、威力大;B=灵敏度大、威力中等;C=灵敏度大、威力小;A=灵敏度中等、威力大;B=灵敏度中等、威力中等;C=灵敏度中等、威力小。注意事项1).此类物质常因烟火、撞击或摩擦等作用而引起爆炸。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其危险程度。2).由于这些物质能作为各类反应的副产物生成,所以实验时,往往会发生意外的爆炸事故。3).因为此类物质一接触酸、碱、金属及还原性物质等,往往会发生爆炸。因此,不可随便将其混合。防护方法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灭火方法可根据由此类物质爆炸而引起延续燃烧的可燃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事故例子在蒸馏硝化反应物的过程中,当蒸至剩下很少残液时,

45、突然发生爆炸(因在蒸馏残物中,有多硝基化合物存在,故不能将其过份蒸馏出来)。用旧的乙醚进行萃取操作,然后把由萃取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的物质,放在烘箱里加热干燥时发生爆炸,烘箱的门被炸碎。将四氢呋喃进行蒸馏回收时,用剩下残液的同一烧瓶蒸馏数次,即发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氢呋喃的过氧化物之故)。当拔出30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瓶的塞子时,常会发生爆炸。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过程中,当加入二氧化锰时,剧烈地发生反应,致使烧瓶破裂。2.3.3 爆炸品爆炸品包括:火药黑色火药、无烟火药、推进火药(以高氯酸盐及氧化铅等为主要药剂)。炸药雷汞、叠氮化铅、硝铵炸药、氯酸钾炸药、高氯酸铵炸药、硝化甘油、乙二醇二硝酸酯、黄色

46、炸药、液态氧炸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起爆器材雷管、实弹、空弹、信管、引爆线、导火线、信号管、焰火。这类物品在我们实验室基本不用,这里略过。2.4 有毒物质实验室中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是有毒物质。通常,进行实验时,因为用量很少,除非严重违反使用规则,不会由于一般性的药品而引起中毒事故。但是,对毒性大的物质,倘若一旦用错就会发生事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经常使用的药品中,对于危险程度大的物质,必须遵照有关的规定进行使用。下表为有毒物质的分类。表5 有毒物质的分类分类特点示例毒气容许浓度在200mg/m3(空气)以下的气体光气、氰化氢等剧毒物口服剂量为每kg体重30mg以下的物质氰化钠、汞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行业 > 传统金融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