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年)前 言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涵盖生态系统各要素系统保护、一体化修复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成为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进一步落实国家、省级生态修复规划安排,完善吉安市“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架构,提升吉安市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吉安市委、市政府组织市自然资源部门,协同
2、市财政、市生态环境、市水利、市林业等相关部门,编制了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规划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全市的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不足,分析了吉安市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根据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对“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围绕吉安市生态核心问题,确定了本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规划目标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任务、修复分区、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规划范围覆盖吉安市境内全部国土空间,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1第一章面临形势第一节形势与要求随着我
3、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国土空间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的土地利用格局失调、资源利用低效、生物多样性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党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4、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多项重要政策文件中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被赋予了全新的职责和使命,由过去单一要素的保护修复转变成为以多要素构成的统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由以往的单一目标向具有显著区域性、空间性、综合性、功能性、系统性等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目标转变,实现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吉安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吉安市生态修复“十四五”规划,正视突出生态问题,预判重大生态风险;谋划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稳步推进
5、国土空间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明确市域国土空间整体修复目标,确定生态修复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一、森林保育工作持续推进,自然生态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吉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全力以赴推行林长制工作。各级林长深入各自责任区域,协调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解决森林质量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等
6、突出问题,确保了全市林区安全。“十三五”期间,人工造林面积87798.6公顷,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面积5607.2公顷,封山育林面积64009.9公顷;国储林项目稳步推进,国储林营造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全面开展中心城区、吉泰走廊山体生态修复工作,提升了城市山体森林景观质量和效果。由于生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二、主要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水土保持成效明显开展赣江流域(吉安段)综合整治工程,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沿江防洪工程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持续实施罗霄山脉东麓禾泸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重点行业全部完成了清洁化改造,水环境质量优良。通过强化重点赣江流域综合治理,推进赣江两岸
7、湿地公园、生态绿线、城区绿化联片成景,全力打造赣江最美岸线。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监督执法及违法案件查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三、进行系统治理,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清河护河”行动,强化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等专项治理,全市41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25%。截至目前,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三大工程”,土壤质量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吉
8、安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的建设,填补了全市园区危废处置领域的空白,促进了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同时,突出“四建三治一管护”等重点内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垃圾有效治理率稳定在98%以上。四、加大矿山治理力度,矿山环境修复成效显著吉安市对各个地区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以自然资源部统一下发的废弃露天矿山图斑数据为基础,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全面核实辖区范围内所有废弃露天矿山名称、破坏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及合法性、生态修复现状等详细信息,并建立县级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台账。以县(市、区)为单元制定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实施精准治理,按照“一矿一策”
9、进行设计,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治理任务、治理时限。2019年实施吉安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项目涉及吉安市9个赣江沿线县(区),目前已修复全市赣江沿岸10公里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山,共完成修复治理面积487.6公顷,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成效显著。五、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推进、基础进一步夯实通过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生态修复有关政策制度、实施机制以及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强化生态修复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修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能力逐渐提升,持续发展的基础得到有效夯实。第三节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一)2
10、016年9月,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央财政将对典型重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给予奖补。(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的新时期下,江西省作为国家批准的三个生态文明示范省,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也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立了江西省生态环境委员会,统筹谋划全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被称之为吉泰走廊“升级版”,这个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是对吉安更清晰的定位,也是赋予的更大责任。(三)“十
11、四五”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征程的关键时期,是吉安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编制科学有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迫切时代需求和重要保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挑战(一)“十四五”是吉安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矛盾凸显。当前,吉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有许
12、多短板亟待解决,任务繁重、挑战巨大。(二)吉安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生态要素的质量总体不高,生态效益不够明显,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受历史因素影响,一些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部分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和破坏,核心生态要素质量不高,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功能较低,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不强。同时,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所承载的压力不断增大,发展和保护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第二章生态现状与主要问题第一节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一、自然地理状况(一)地理区位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地势上,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
13、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总面积为252.83万公顷。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县及赣州市的宁都县、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区、南康区、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县、炎陵县、茶陵县,北与宜春市的袁州区、丰城市、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图 2-1 吉安市地理区位图(二)地形地貌吉安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谷盆地七类。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市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东北方向逐渐平坦。北为赣抚平原,中间
14、为吉泰平原。图 2-2 吉安市高程分布图(三)气候水文吉安市气候湿润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短,夏季长,温差大、日照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518.5,无霜期260286天。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均在16502100小时。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7501000毫米,由山区向平地逐步增大。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553.8毫米,由东西向中部递减。图 2-3 吉安市降雨量分布图吉安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全市水系以赣江为主流,境内河段长264公里,流域面积29294平方公里,除赣江外,遂川江、蜀水、禾水、孤江、乌江为吉安市境内主要河流,遂川江、蜀水、禾水在赣江左岸,孤江、乌江
15、在赣江右岸。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统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全市共9条,流域面积50-1000平方公里河流全市共145条。图 2-4 吉安市水系图(四)自然资源概况全市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山地黄壤、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等,红壤分布于全区丘陵和坡地,占全区土壤总面积60%以上。吉安市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有30条大小支流汇入,水力资源充沛,水资源总量为224.20亿立方米,现有水库1265座,最大蓄水量达50亿立方米,全市近十年平均总入境水量342.66亿立方米。矿藏有铁、钨、煤、金、萤石、石膏、岩盐、硅石、瓷土、高岭土等55种。全市已发现高等植物3700
16、余种,陆生脊椎动物450余种。吉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7%。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井冈山、武功山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原山、玉笥山、白水仙-泉江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世界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窑遗址吉州窑,以及白鹭洲书院、新干商墓遗址、永丰西阳宫等一大批人文古迹。图 2-5 吉安市森林覆盖率图二、生态环境现状2020年末全市拥有13个环境监测站。水质整体状况优,环境空气优良。全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质量为好;中心城区区域声环境昼间质量为较好。(一)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吉安市空气PM2.5平均浓度降至每立方米28微克,较去年同期下降17.6%,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约束性任务,空气优良天数比
17、例为94.5%,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二)水资源质量状况全市水资源质量良好。2020年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6.3%,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全市赣江干流及9条主要河流全年期水质均优于或符合类水;全市监测47座大中型水库,水质皆符合类水;全市13个县(市、区)18个界河交接断面全年期、汛期、非汛期水质均符合类水。全市13个县(市、区)有26个主要供水水源地,其中25个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优于或符合类水。全市2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均优于或符合类水,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市中心城区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三)自然保护地状况吉安市
18、有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5个,森林公园6个,风景名胜区2个。表 2-1 吉安市自然保护地状况自然保护地类型序号名称所属市县自然保护区1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井冈山市2南风面自然保护区遂川县湿地公园3吉安庐陵赣江国家湿地公园市本级4遂川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遂川县5万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万安县6江西峡江玉峡湖国家湿地公园峡江县7江西吉水吉湖国家湿地公园吉水县森林公园8泰和国家森林公园泰和县9永丰国家森林公园永丰县10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安福县11万安国家森林公园万安县12三湾国家森林公园永新县13江西罗霄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遂川县风景名胜区14井冈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市15武
19、功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安福县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一、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不高、部分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吉安市森林资源质量仍然不高,综合效能较低。吉安市森林资源总量虽大,但亩均蓄积只有5.38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树种、林龄结构不合理,针叶林多,中幼林多,低产残次林多,许多原生森林资源逐渐被人工化,且森林资源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森林质量不高,难以全方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多用途需求。市域内存在森林结构性矛盾,加上区域降水量不均匀,部分地区存在土壤侵蚀的现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截止2019年底,吉安市水土流失面积3766.2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重而道远。图 2-6 吉安市低质量森
20、林分布图二、生境质量有待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大吉安市森林生态系统存在树种结构单一、病虫害易发、森林防护难度大等诸多缺陷。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与盗采盗伐等人为灾害现象对林内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构成一定威胁,加之水土流失、矿山开发、城镇化发展等多种不利因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总体不强,表现为重要栖息地面积有一定萎缩,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连通性差。个别地方湿地保护力度不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一定影响。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管理机构不健全,不能很好地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三、矿山环境受损,部分区域地质灾害多发截至目前,全市持证矿山360座;省厅下发我市废
21、弃矿山409个图斑,通过各县(市、区)详细摸底调查,全市废弃露天矿山共计548个图斑。矿山开采破坏地形地貌,另外还导致一定程度的水土污染、地下含水层破坏。尽管吉安市进行了全面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治理,但由于“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历史原因,废渣、废水仍将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一定危害,露天开采的废弃矿山生态景观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仍然存在。四、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下降,需要进行整体提升河流尺度上。由于部分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一些水域仍受生活垃圾污染。同时,由于历史上一些工矿企业非法排污、中心城区河道非法采砂等问题,近年来虽然进行了综合治理,但部分河流水质依然不高。区域尺度上。部分
22、区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个别城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污染,乡镇农村垃圾、粪便和生活污水虽然进行了集中整治,但仍存在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现象。五、土地破坏和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矿山开采破坏了地貌和植被。吉安市大量矿区以及矿山开采,一方面会压占破坏土地,另一方面会导致矿区景观破坏。各县(市、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占土地与景观破坏。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固体废物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加之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重金属等面源污染,导致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历
23、史上不合理的矿山开采,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依然有待综合整治。六、城乡人居环境较为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对于城市空间,(1)城市环境品质有待提升。2019年吉安市废水排放总量18491.27万吨,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36911.58吨,污染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安全,损害人体健康。(2)绿色开敞空间与景观效果有待提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部分植被、绿地被占用和破坏,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了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3)城市生态空间总量减少,生态空间破碎度加剧。各类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不少生态用地,使得区域生态
24、空间总量逐年减少。随着区域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打断了生态系统之间原有的生态联系,阻碍了野生动物的流动、迁徙,影响了生态过程的延续。对于农村空间,(1)生活污染依然较为严重。吉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3868.69万吨,生活废气排放总量15499.48吨。据调查,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粪便直接排入水体的农村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9.47%,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部分企业逐渐转移到农村,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有向农村延伸和扩散的趋势。(2)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农药、化肥施用量呈长期稳定在高水平以满足高产稳产的要求,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3)耕地地力提升不快,农田生态系统要素较为单一。资源利用不合理
25、,造成地力提升速度较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田生态系统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七、生态保护修复机制体制尚不完善第一,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协调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类生态系统,但生态保护修复的相关职能分散于生态环境、水利、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整体合力还未充分发挥;此外,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生态保护单元常以自然地理单元为主,涉及多个行政区域,自然保护地的整体保护仍需强化。第二,尚需强化统筹各类工程项目资金、增强资金使用效率。吉安市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在空间上重叠分布,导致水土流失治理、矿山修复、农田污染治理等工程项目在区域上相互叠加,资金投入容易重复,影响资金使用
26、效率。第三,生态保护修复考核评价机制仍需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是推进和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生态效益核算、离任审计、生态补偿机制、绿色融资机制等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或尚不完善,影响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第三章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与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以吉安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对象,明确全市生态安全保护格局,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凝练生态修复重点
27、任务和重大工程,以保障吉安市生态安全为目标,形成2021-2025年全市生态修复目标体系。为筑牢吉安市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做出积极贡献。第二节基本原则战略引领,科学编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按照国家和所在市域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程要求推进规划编制。按照保证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次序,基于充分调查评价和深入研究分析,统筹安排规划期内生态修复工作。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市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状况,准确识别突出生态问题,科学预判主要生态风险。因
28、地制宜合理确定规划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研究提出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途径模式和保障措施。统筹协调,加强衔接。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与农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注重山上山下、岸上岸下、上游下游、河流湖泊的系统性,体现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与国家、区域和江西省重大战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国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加强衔接。充分论证,公众参与。坚持“开门编规划”,建立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编制工作机制,组建由经验丰富技术单位参与的规划编制团队,系统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充分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凝聚群众智慧,回应社会期盼。第三节规划目标“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
29、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提升:到2025年,全市林地、森林、湿地、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巩固。重要生态系统保育保护率达标;生物多样性丰富,关键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自然岸线保有率达标;河湖生态流量充足;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林木蓄积量达到1.30亿立方米;湿地面积
30、保有量维持在65580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60%,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比例达到8%以上,生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退化生态系统全面修复保护:到2025年,全市水土流失、沙化土地、污染土地、采矿损毁土地得到全面治理,退化生态系统完成修复和保护。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7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河湖、岸线生态修复长度达到200公里;历史遗留矿山大部分得到综合治理,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小型矿山按照绿色矿山要求规范管理的全市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全市耕地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建设更加完善。表 3-
31、1 规划目标与效益指标类型指标指标属性单位现状值目标值生态质量类1)生物多样性保护(多样性指数)约束性无量纲58.04592)森林覆盖率约束性%67.7保持稳定3)林木蓄积量约束性立方米1.15亿1.30亿4)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引导性%981005)重要生态系统保育保护率引导性%991006)生态廊道连通性引导性连通较连通连通生态质量类7)水土保持率引导性%85.1486.48)湿地保护率引导性%57.99609)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引导性%8.00恢复治理类10)自然恢复治理面积约束性平方公里500011)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束性平方公里87712)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约束性平方
32、公里1511.0813)生态恢复岸线长度约束性公里20014)外来入侵有害物种治理率引导性%9598第四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第一节总体格局面向生态修复2025目标,吉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确定为:一廊(赣江)两屏(罗霄山脉、雩山山脉)四区(四大分区)。图 4-1 吉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图第二节修复分区基于区域的生态功能重要性、主体功能定位、生态保护红线以及重要生态问题分布格局,利用ArcGIS软件构建生态系统评价模型,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得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性评价结论;并考虑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最终确定将吉安市划分为4大生态保护修复片区,分别为东北
33、部赣江干流生态修复区、中部赣江干流生态修复区、西部禾泸水流域生态修复区和西南部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图 4-2 吉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布局图一、东北部赣江干流生态修复区(一)区域范围本区区域范围包括吉安市的新干县、峡江县、吉水县以及永丰县,位于北纬26522733,东经1143811544,修复区整体位于吉安市的东北部区域,为吉安市、抚州市、新余市、宜春市、赣州市交接处,北接新余市渝水区、宜春市樟树市,南靠赣州市兴国县、宁都县,西邻吉安县,东部与抚州市乐安县接壤,面积77.85万公顷,占市域面积比例30.77%;人口密度为每公顷1.91人,人均GDP为35841元。图 4-3 东北部赣江干流
34、生态修复区区位图(二)自然生态状况本区以丘陵山地和河谷平原地形为主,该片区内河湖密布,主要有赣江干流、乌江、孤江、同江河、沂江等,水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新干县与峡江县林地面积较大,具有较高质量生态系统,生物资源丰富,但整个区域内分布不均衡。区内现有1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其中1个自然保护区、4个湿地公园、4个森林公园和1个风景名胜区。矿山占地面积达231.09公顷,占吉安市矿山总面积的27.5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较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基本农田质量不高等问题。(1)部分区域粪污处理不到位。主要位于区内新干县。气候适宜,是赣中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由于近20年
35、左右部分乡镇密集的养殖业加上粪污处理不到位,造成部分乡镇,特别是砂质土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位于区内吉水县。吉水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雨热集中;农业较为发达,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以及地形因素影响,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在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造成了地表水土流失问题,伴随轻度的土地质量下降问题。(3)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下降。主要位于区内新干县和峡江县。新干县和峡江县森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达到60%,地处玉华山边缘,生物多样性很高,有1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同时提供了巨大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服务。但由于该区多年来资源开采以及自然环境的
36、影响,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待提高。(4)矿山环境被破坏。历史上不合理的矿山开采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矿区剥离表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矿山废弃后的大片裸地,破坏了原有山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与周边连绵的天然植被形成了巨大反差。同时对于历史遗留的部分坑采区,在雨季存在崩塌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5)基本农田质量不高。区域内包括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但由于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地区尚未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导致基本农田质量总体不高。(三)生态修复主攻方向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区域内水质安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大力开展沿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系统重塑;大力开展赣江流域岸线生态修复,恢
37、复整治区域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复绿复耕,做好水土保持工程;严禁非法围堰、非法采砂、非法捕猎、酷渔滥捕等行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与保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主攻方向,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内的农田,提升河湖水质并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二、中部赣江干流生态修复区(一)区域范围本区区域范围包括吉安市的吉安县、泰和县、万安县、吉州区以及青原区,位于北纬2628273,东经11452115,修复区整体位于吉安市的中部区域,北接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南靠赣州市
38、兴国县、赣县、南康区,西邻安福县、永新县、遂川县、井冈山市,东部与吉水县、永丰县接壤,面积81.48万公顷,占市域面积比例32.21%;人口密度为每公顷2.3人,人均GDP为39117元。图 4-4 中部赣江干流生态修复区区位图(二)自然生态状况本区位于赣江中游部分,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赣江干流、富水、泷江、牛吼江、禾水、蜀水等,地表水资源丰富;各地区林地面积不一,其中万安县森林覆盖率最高,为71.79%;区内有1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其中9个森林公园、4个湿地公园和1个风景名胜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势较严峻,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森林质量不高、基本农田质量不高、矿山环境被破坏等。(
39、1)部分地区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现象。区域所处的吉泰盆地是中国最肥沃的主要农业区之一,区内人口密度较大,农业生产活动频繁,是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由于长期的农药化肥使用,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2)森林质量不高、水源涵养能力不足。区域位于吉安市中部地区,处于城市中心区域,森林覆盖率相比于周围区域低,由于人为活动较频繁,森林结构趋于单一,森林质量整体不高;加上历史上人类过度开采森林资源以获取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水涵养能力偏低。(3)水土流失较严重。区域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存在强降雨的现象,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加上森林质量低、结构不合理,区域水土流失
40、依然严重。(4)河流水质不高。区域城镇化进程较快,生活和工业污染物排放加剧,对环境基础设施造成较大压力。加上沿岸居民河流保护意识不足,区域河流水质有待提高。(5)基本农田质量不高。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意识不够强,部分地区尚未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导致基本农田质量总体不高。(6)矿山环境被破坏。区域内矿山占地面积大,矿山环境问题较突出。矿山坐落的区域环境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出现地面沉降;矿区地面堆放的矿产品、矿渣经雨水淋滤,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一定程度下降。(三)生态修复主攻方向提高森林质量,在全面保护常绿阔叶林等原生地带性植被的基础上,科学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自然恢复为主修
41、复林层结构,强化天然更新,提高中林和乔林占比;进一步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以提高生态功能为目标,重点对区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对重要河流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持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养殖污染整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区域河流稳定达到水质标准。进行生态护坡建设,推进小微湿地建设,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重建湿地生态缓冲带,恢复湿地生境,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以农业面源污染、森林抚育与低效林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矿山修复与环境治理为主攻方向,结合水土流失治理、
42、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水质综合治理与提升,进行系统修复。三、西部禾泸水流域生态修复区(一)区域范围本区区域范围包括吉安市的安福县和永新县,位于北纬26572722,东经1141311537,修复区整体位于吉安市的西部区域,北接萍乡市芦溪县、宜春市袁州区、新余市分宜县,南靠井冈山市,西邻萍乡市莲花县、芦溪县、株洲市茶陵县,东部与吉安县、泰和县接壤,面积49.81万公顷,占市域面积比例19.69%;人口密度为每公顷1.78人,人均GDP为30013元。图 4-5 西部禾泸水流域生态修复区区位图(二)自然生态状况本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该片区主要河流有禾水、泸水、消江、同江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属
43、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有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其中2个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2个湿地公园和1个风景名胜区。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森林质量不高、基本农田质量不高、矿山环境被破坏等问题。(1)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安福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553毫米,降水明显集中在春季和初夏,县内由于暴雨和洪水的频繁冲击,造成河道岸边冲刷,加上区域水保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地下水资源开采,导致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永新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和温度变化大,容易形成洪涝等灾害,导致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2)森林质量不高。区域内森
44、林覆盖率较高,安福县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重点林业县,永新县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省级重点功能区。但由于林种不够丰富,种类趋于单一化,森林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周边村民森林保护意识不强,森林生态受到较大干扰,森林质量有待提高。(3)生境质量有待提高。区内有七溪岭、铁丝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武功山、三湾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质量较高,但从整个区域来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动物栖息地面积缩小,生境连通性较差,动物迁徙通道受阻,影响生物多样性。(4)河流水质不高。区域内河流水质风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部分河流周边村庄生产的垃圾以及周边产生的弃土倒入河,侵占河道、污染水
45、质。并且,偶发的生活废水的无序倾倒、垃圾随意投放等,也严重影响县域河流水质。(5)基本农田质量不高。安福县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基本农田坡度大,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基本农田质量不高;耕地保护意识不够强,部分地区农田基本种植条件被人为破坏,因劳动力不足导致的少量良田荒废,拉低基本农田整体质量。(6)矿山环境被破坏。区内矿山占地面积较大,存在矿山开采导致水体污染、土地质量下降以及生态景观被破坏的现象,需要加大治理力度。(三)生态修复主攻方向以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修复与保护。进行森林抚育、植树造林,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
46、合井冈山国家公园建设,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以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抓紧实施截污纳管工程,确保入河水质要达到“零污染”,大力开展清淤疏浚及垃圾清理,清理内源、面源污染源,提高河流水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减少土地压占与景观破坏,恢复矿山自然生态功能;以永新七溪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建设中心,建设生态廊道和水质较好的备用水源,连通彼此隔离的生境斑块,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永新县罗霄山脉余段现有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做好纳入井冈山国家公园前期的保护和规划工作。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森林抚育与低效林改造为主攻方向,结合水土流失治理,进行系统修
47、复。四、西南部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一)区域范围本区区域范围包括吉安市的遂川县和井冈山市,位于北纬25282643,东经1135611445,修复区整体位于吉安市的西南部区域,南靠赣州市上犹县、南康区,北接永新县,西邻株洲市茶陵县、炎陵县、郴州市桂东县,东部与泰和县、万安县接壤,面积43.82万公顷,占市域面积比例17.32%,人口密度为每公顷1.62人,人均GDP为36119元。图 4-6 西南部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区位图(二)自然生态状况本区以丘陵山地为主,位于罗霄山脉,该片区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遂川江、蜀江两大水系以及龙江、郑溪、拿山河、行洲河、大旺水等,水资源丰富。区内有1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其中3个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2个湿地公园和2个风景名胜区;片区内植物、动物区系复杂,区系成分繁多,生物资源丰富,是吉安市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高,主要包括森林质量不高、生物多样性受损、矿山环境被破坏等问题。(1)森林质量不高、水源涵养能力不足。区域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地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高,同时提供了巨大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服务。但由于该区域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