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pdf

上传人:13426650027 文档编号:905523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DF 页数:61 大小:4.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 (2019-2025 年)年)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2020 年年 10 月月 1 目 录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基础 . 1 (一)现实条件(一)现实条件 . 1 (二)形势要求(二)形势要求 . 3 二、总体要求二、总体要求 . 5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 5 (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 6 (三)发展格局(三)发展格局 . 7 (四)发展目标(四)发展目标 . 10 三、重点任务三、重点任务 . 11 (一)加快推进立体综合交通网建设(一)加快推进立体综合交通网建设 . 11 (二)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

2、纽体系(二)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 16 (三)全面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水平(三)全面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水平 . 21 (四)推动交通(四)推动交通运输绿色智能融合发展运输绿色智能融合发展 . 26 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 . 29 (一)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一)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 29 (二)加强规划组织实施(二)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 29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30 (四)落实土地保障(四)落实土地保障 . 30 附件附件 . 31 图 1 大南昌都市圈范围示意图 . 31 图 2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现状示意图 . 32 图 3 大南昌都市圈“一

3、核六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示意图 . 33 图 4 大南昌都市圈“两环九射线”综合交通网络示意图 . 34 图 5 大南昌“1 小时都市圈”交通圈层示意 . 35 图 6 大南昌都市圈“一主四副多点”客运枢纽体系规划示意图 . 36 图 7 大南昌都市圈“三港多园”物流枢纽体系规划示意图 . 37 图 8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示意图 . 38 图 9 大南昌都市圈铁路规划示意图 . 39 图 10 大南昌都市圈公路规划示意图 . 40 表 1 大南昌都市圈“两环九射线”综合交通网基本情况 . 41 表 2 大南昌都市圈铁路(轨道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表 . 44 表 3 大南昌都市圈公路重点建

4、设项目表 . 45 表 4 大南昌都市圈机场重点建设项目表 . 49 表 5 大南昌都市圈水运重点建设项目表 . 50 表 6 大南昌都市圈重要枢纽场站建设项目表 . 53 表 7 大南昌都市圈交通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表 . 55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 年) 环境影响说明 . 56 1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 年) 为加快推动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依据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 年) 文件精神,特编制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 年) 。 一、发展基础 (一)现实条件(一)现实条件 大南昌都市圈位于国家城镇化战

5、略格局长江横轴与京九发展轴交汇处,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都市圈内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建设,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总体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是对外运输通道基本建成。一是对外运输通道基本建成。建成京九铁路、昌九城际、昌福铁路、沪昆铁路、沪昆客专、昌吉赣客专等铁路干线和沪昆、杭瑞、杭长、福银、昌栗、昌韶等高速公路,昌景黄铁路、安九客专建设和长江、赣江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基本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高效衔接长三角、长江中游、粤港澳大湾区等主要城镇化地区,联通省内及周边地区大中小城市、通达全

6、国各地的放射状对外综合运输通道。 二是综二是综合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合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两纵两横”铁路干线网和“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 “一横一纵”高等级航道网和四通八达的航空网为支2 撑的综合交通网。 截至 2019 年底, 都市圈内铁路营运里程达 1440公里; 公路总里程 6.46 万公里, 实现县城 30 分钟内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 71.2%;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航线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和东南亚、东欧等地区,2019 年旅客吞吐量达 1364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12.3 万吨,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速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机场

7、中排名第一; 航道总里程1903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 422 公里;九江港是长江干线内河 13 个亿吨大港之一,实现万吨货轮通达。 三是交通枢纽功能日趋完善。三是交通枢纽功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多方式统筹、一体化衔接的现代枢纽站场相继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抚州为重要节点,丰樟高、奉靖、鄱余万都等城市组团为重要支撑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南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建成铁路南昌站、南昌西站综合客运枢纽;南昌港和九江港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昌北国际机场T1 航站楼北区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 四是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四是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都市

8、圈运输结构不断调整,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货运更加集约高效,服务更加安全可靠。昌北国际机场航线密度逐年增加,南昌地铁 1、2 号线开通运营,九江港水运多式联运货物量快速增长, 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逐步向水路转移。交通智能化管理初见成效,高速公路 ETC 收费站点覆盖率 100%,公路客运联网售票平台开通运营,开通了南昌至永修、共青城、丰城的城际公交线路。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以及共享汽车等交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3 总体来看, 大南昌都市圈交通运输发展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仍有待加强。一是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有待完善,与长三角地

9、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武汉都市圈的交通联系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综合交通枢纽的聚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南昌、九江等枢纽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集聚资源、 辐射产业的能力有限; 三是都市圈内交通网络衔接不畅,南昌至主要县市以及县市之间的城际交通功能不够强,南昌、九江、抚州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交通联系还存在短板;四是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高品质一体化服务供给不足。 (二)形势要求(二)形势要求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领区, 是支撑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全省人口、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未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建设内陆开放型

10、经济试验区要求构建开放交通新格局。一是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要求构建开放交通新格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党中央、 国务院赋予江西的历史使命。大南昌都市圈是全省全方位开放提升的主阵地,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要求都市圈进一步优化通道空间布局,加强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国际多式联运,积极扩大空中开放,着力构建水陆空立体开放、东南西北全面开放的交4 通新格局,把都市圈打造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链接互济的战略枢纽。 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强化都市圈交通集聚承载能力

11、。二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强化都市圈交通集聚承载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大南昌都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和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 综合交通体系是集聚生产要素、发挥辐射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构建大容量、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大南昌都市圈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不断提升都市圈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 三是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求

12、建设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三是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求建设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综合交通体系是都市圈空间格局的骨骼系统和基础支撑, 打造布局合理、疏密有度、融合一体、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互动的现代化大南昌都市圈,要求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布局与之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塑造“一核两极两轴、三组团多支撑”区域格局,要求加快构建支撑都市圈城镇体系的骨干交通网络;构建“一带、两肺、九廊、多区”的生态格局,要求打造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廊道;发展“一中心两板块五片区多支点”的产业格局,要求加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重要产业平台的交通承载能力,依托交通通道打造产业廊道。 5 四是建设生态优良都市圈

13、要求实现综合交通系统绿色发展。四是建设生态优良都市圈要求实现综合交通系统绿色发展。大南昌都市圈生态自然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美,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也是重要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需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可持续利用,打造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系统建设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实现交通与城镇、生态、农业有机结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系、通道等宝贵资源,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 总体判断, 未来五年大南昌都市圈交通运输发展将迎来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都市圈内客货

14、运输将呈现出以下需求特征:一是运输需求规模持续增长,方式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到 2025 年都市圈全社会旅客、货物运输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3.2 亿人次和 11.5 亿吨; 二是九江南昌抚州纵向发展轴和沿沪昆高铁通道横向发展轴客货运输需求旺盛,通道运输强度明显提升;三是南昌、九江、抚州中心城区的极化作用日益增强,城区通勤客流和物流配送需求不断增加;四是都市圈内全域旅游和个性化、多样化客运需求旺盛,国际性、专业化和响应式货运需求特征日趋明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打造“一圈引6

15、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要求,以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促进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为导向,坚持优网络、织密网、补短板、提品质、畅机制,推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共建共享,着力构建安全绿色、便捷高效、协调联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有效支撑大南昌都市圈一体化现代化发展,为更好服务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进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支撑引领。适度超前,支撑引领。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布局,强化薄弱环节,确

16、保运输能力适度超前。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功能, 积极引导新生产消费流通方式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统筹协调,一体联动。统筹协调,一体联动。打破行政壁垒,加强都市圈交通运输网络无缝衔接,推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区域间、组团间、城乡间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精准高效,融合共享。精准高效,融合共享。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瞄准短板,扩大交通有效供给,强化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精准构建都市圈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强化资源开放共

17、享,推进交通运输跨业跨界融合发展。 7 安全绿色,智慧文明。安全绿色,智慧文明。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发挥都市圈生态优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交通发展内外和始终, 形成交通运输与生态资源环境协同互进格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倡导现代交通文明。 (三)发展格局(三)发展格局 坚持点线面结合、 多层次推进, 着力构建形成 “一核六中心,两环九射线”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格局。 一核。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为核心,强化对外通道联系和国际枢纽功能, 推动枢纽场站与商贸服务中心、 物流园区、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南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六中心。完善区域中心城市

18、对外交通网络和枢纽场站体系,加快建设九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抚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培育发展丰樟高、鄱余万都、奉靖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修水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两环。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为核心,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快速通道内环线和外环线,加强都市圈核心区周边城镇之间、各设区市和“三组团”县(市)之间的交通联系。 九射线。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为核心,构建昌九、昌合宁、昌景黄、昌杭、昌福厦、昌赣粤、昌长、昌岳、昌汉等九大综合运输通道,辐射都市圈各设区市和“三组团”县(市) ,密切联系毗邻地区大中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地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等经

19、济发达地区。 8 专栏 1 大南昌都市圈七大综合交通枢纽 南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南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为核心, 依托京九铁路、昌九城际、昌景黄铁路、昌福铁路、昌吉赣客专、昌九客专(规划) 、昌厦(福)客专(规划) 、常岳昌铁路(规划) 、G70 福银高速、G60 沪昆高速等交通干线和昌北国际机场、昌北机场高铁站、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东站、向塘国际陆港等枢纽场站,加强南昌与国内国际主要城市互联互通,将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打造成为影响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九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九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九江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昌九城

20、际、安九客专、昌九客专(规划) 、G70 福银高速、G56 杭瑞高速等交通干线和九江港、九江南站、九江站、九江汽车总站等枢纽场站,加强九江与国内主要城市互联互通,打造九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抚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抚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抚州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依托沪昆客专、沪昆铁路、昌福铁路、昌厦(福)客专(规划) 、G70 福银高速等交通干线和铁路抚州东站、抚州站、抚州长运客运总站、抚州机场(规划)等枢纽场站,强化抚州在赣东南地区辐射功能,打造抚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鄱鄱余万都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余万都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以鄱余万都组团为中心, 依托昌景黄铁路、九景

21、衢铁路、皖赣铁路、S36 德昌高速、彭东高速(规划)等交通干线以及铁路都昌站、鄱阳站、鄱阳南站、余干站、万年站和各县公路汽车站等枢纽场站,强化鄱余万都在都市圈东部地区辐射功能,逐步打造鄱余万都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奉奉靖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靖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奉靖组团为中心,依托昌铜高速(杭长高速 G6021) 、常岳昌铁路(规划) 、武宁至靖安至奉新(规划)等交通干线以及靖安汽车站、奉新汽车站、铁路靖安站(规划) 、铁路奉新站(规划)等枢纽场站, 强化奉靖组合南昌西北大门枢纽地位, 打造奉靖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丰樟高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丰樟高组合型地区性综合

22、交通枢纽。以丰樟高组团为中心,依托沪昆客专、浙赣铁路、昌吉赣客专、G60 沪昆高速、G6011 昌韶高速、S38 昌栗高速等交通干线以及沪昆客专高安站、浙赣铁路丰城站、樟树站、丰城东站、樟树东站和各市县公路汽车站等枢纽场站,强化丰樟高在都市圈西南地区辐射功能,逐步打造丰樟高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修水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修水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以修水中心城区为中心, 依托咸修吉铁路 (规划) 、常岳昌铁路(规划) 、G45 大广高速、S30 永武高速、S32 修平高速、修水至通城高速(规划)等交通干线以及铁路修水站(规划) 、修水汽车总站等枢纽场站,强化修水在都市圈西北地区的辐射功能,打造

23、修水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9 专栏 2 大南昌都市圈“两环九射线”综合运输通道 内环:环大南昌都市区快速运输通道。内环:环大南昌都市区快速运输通道。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中心,途径昌北机场、南昌县麻丘镇、南昌县向塘镇、进贤县城区、新建区厚田枢纽、安义县城区,形成南昌都市区环状快速通道。主要由 G70 福银高速南昌绕城高速、G60沪昆高速、昌景黄铁路南昌东站至昌九客专昌北机场站城际快速联络线(规划) 、昌景黄铁路南昌东站至浙赣铁路向塘西站城际快速联络线(规划) 、南昌北二环(规划) 、南昌西二环高速(规划) 、G320 西山至向塘绕城段(规划) 、G316 向塘至麻丘绕城段(规划) 、G316(G3

24、53)麻丘至樵舍绕城段(规划)等交通干线组成。 外环:环大南昌都市圈城际运输通道外环:环大南昌都市圈城际运输通道。途径九江中心城区、湖口、鄱阳、余干、东乡、抚州中心城区、丰城、樟树、高安、武宁、瑞昌等城镇节点,主要由G56 杭瑞高速、S39 彭泽至东乡高速(规划) 、S42 东乡至樟树高速、S57 武宁至兴国高速(规划) 、武宁至瑞昌高速(规划) 、九景衢铁路九江至鄱阳段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一:昌九通道射线一:昌九通道。途经永修、共青城、德安、九江等主要节点,主要由昌九客专(规划) 、昌九城际、京九铁路、G70 昌九高速、G105、G316、赣江航道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二:昌合宁通道射线二

25、:昌合宁通道。途经永修、共青城、德安、庐山、都昌、彭泽、湖口等主要节点,主要由安九客专、池九城际铁路(规划) 、铜九铁路、S51 都南高速(规划) 、S22 都九高速、G531、G532 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射线三:昌景黄通道三:昌景黄通道。途经鄱阳、余干、万年、景德镇等主要节点,主要由昌景黄铁路、S36 德昌高速、G353 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四:昌杭通道射线四:昌杭通道。途经进贤、东乡等主要节点,主要由沪昆客专、沪昆铁路、G60 沪昆高速、G320 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五:昌福厦通道射线五:昌福厦通道。途经丰城、进贤、临川等主要节点,主要由昌厦(福)客专(规划) 、昌福铁路、G70

26、福银高速、南昌至南丰高速(规划) 、G316 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六:昌赣粤通道射线六:昌赣粤通道。途经丰城、樟树等主要节点,主要由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京九铁路、G6011 昌韶高速、S69 樟吉高速、G105 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七:昌长通道射线七:昌长通道。途经奉新、高安、新余、上高等主要节点,主要由沪昆客专、沪昆铁路、G60 沪昆高速、S38 昌栗高速、G320 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八:昌岳通道。射线八:昌岳通道。途经奉新、靖安、安义、铜鼓、修水等主要节点,主要由常岳昌铁路(规划) 、昌铜高速、修水至通城高速、G354 等交通干线组成。 射线九:昌汉通道射线九:昌汉通道。途经永修

27、、共青城、德安、瑞昌、武宁等主要节点,主10 要由武九高铁、咸修吉铁路(规划) 、G70 福银高速昌九段、S30 永武高速、G316等交通干线组成。 (四)发展目标(四)发展目标 到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安全绿色年,基本建成安全绿色、便捷高效、协调联动、融、便捷高效、协调联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合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内畅外联的“两环九射线”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为核心的多层次、放射状、强联通的综合交通网基本建成, “一主四副多点”的客运枢纽体系和“三港多园”的物流枢纽体系初步建立, 交通运输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全面

28、提升,对接参与国家或区域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南昌市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核心区城市交通 1 小时通勤, 核心区至毗邻市县城乡交通 1 小时通达, 核心区至边远县 (市) 和边远县 (市)之间城际交通 1 小时通达,基本形成大南昌都市圈 3 个“1 小时出行交通圈” 。 到到 2035 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便捷高效、协调联动、融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便捷高效、协调联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综合合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交通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成熟,交通运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3 个“1 小时出行交通圈”全面建成,交通与产业、城镇、生态空间深度融合发展,交通运输发展为现代化大

29、南昌都市圈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名 称 2019 年 2025 年 属性 基础 设施 铁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3.2 4.3 预期性 铁路市县覆盖率(%) 71 95 预期性 高速铁路市县覆盖率(%) 63 95 预期性 公路网络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143.6 145 预期性 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 71.2 75 预期性 11 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50.4 70 预期性 乡道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 9.8 40 预期性 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公里) 422 604 预期性 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万 TEU) 63.

30、5 190 预期性 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万人) 1364 2500 预期性 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49 198 预期性 运输 服务 核心区城市交通平均通勤时间(min) 90 60 约束性 核心区至毗邻市县平均出行时间(min) 90 60 约束性 都市圈县市间城际交通平均出行时间(min) 120 60 约束性 市县 30 分钟到高铁站(%) 83 100 预期性 市县 60 分钟到机场(%) 75 100 预期性 开行城际列车的市县数(个) 6 11 预期性 昌北机场设置易地候机楼市县数(个) 1 5 预期性 昌北机场国际 (境) 航班通达城市个数 (个) 10 15 预期性

31、 核心区 50 公里范围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 87 99 预期性 核心区 50 公里范围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占比(%) 43 99 预期性 核心区枢纽同站平均换乘时间间隔(min) 15 10 约束性 城市公交一卡互通率 90 100 预期性 核心区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 90 100 约束性 核心区公交分担率(%) 30 40 预期性 核心区 5 分钟到公交站比例(%) 80 100 约束性 南昌市与周边市县公交通勤数(个) 3 6 预期性 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邮 (快) 件配送时间 (小时) 48 24 约束性 行业管理 智能汽车应用道路里程(公里) 0 80 预期

32、性 客运站(二级以上)检票通道人脸识别系统安装率(%) 14.3 50 预期性 核心区新能源公共汽电车比例(%) 39.9 60 预期性 道路运输较大以上等级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 15* 约束性 注:*:与 2019 年末相比。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立体综合交通网建设(一)加快推进立体综合交通网建设 1.构建放射状对外开放通道网。构建放射状对外开放通道网。 12 打造多向畅联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打造多向畅联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强化昌九、昌赣粤、昌福厦通道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昌九、安九、昌厦(福)等客专建设,构建向南高速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向北高速直连京津冀地区的

33、高品质快速通道。补齐昌汉、昌岳通道短板,加快推进咸修吉、常岳昌等铁路建设,有序推进长江干线过江通道规划建设,打通省际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强化大南昌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 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交通联系。提升昌杭、昌合宁、昌景黄通道对外辐射能力,加快推进昌景黄高铁等项目建设,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打造水陆空立体开放的国际运输通道。打造水陆空立体开放的国际运输通道。 围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指引,突出“东进” “南下”主导方向和“北上” “西出”开拓方向,打造水、陆、空立体对外开放通道。以上海、宁

34、波、厦门、深圳、福州等沿海港口为支点,连接沿江、京九、沪昆、福银等综合运输通道,形成通江达海、辐射全球的海上丝绸之路走廊。依托沪昆、京九、福银等运输通道,加强与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等重点方向的运输通道联系,形成高效畅通的陆路丝绸之路走廊。以昌北国际机场为核心,加密国内干线航班,拓展东南亚国际航线和港台地区航线,积极培育洲际航线,形成覆盖全国、连接“一带一路”重点地区的空中丝绸之路走廊。 专栏 3 大南昌都市圈对外综合运输通道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安九客专、 昌景黄铁路建设, 开工建设昌九客专, 规划建设昌厦 (福)高速铁路和常岳昌铁路。推进沪昆等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加快建设长江中游新洲13 至九

35、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加快推进九江过江过湖通道前期工作,建设赣鄂界九江至小池通道、九江至黄梅通道,赣皖界彭泽至宿松过江通道。 2.构建一体衔接的城际交通网。构建一体衔接的城际交通网。 强化昌九、昌抚复合城际通道能力。强化昌九、昌抚复合城际通道能力。优化通道网络结构、提升通道服务能级,推动昌九、昌抚城际通勤化发展。充分发挥昌九城际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功能,打造昌九高速运输通道,实现南昌、赣江新区、九江之间高速通达。推动昌厦(福)客专建设,研究利用昌福铁路开行南昌至抚州公交化列车, 研究建设南昌至抚州的城际轨道交通通达方式。 加强南昌、九江、抚州与各城镇组团之间多模式高效联系。加强南昌、九江、抚州

36、与各城镇组团之间多模式高效联系。依托新建常岳昌铁路构建南昌至修水城际通道,依托昌吉赣客专、京九铁路高效串接南昌、丰城、樟树。加强鄱余万都组团的高速铁路覆盖,增强赣江过江、跨鄱阳湖通道能力。充分利用干线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南昌、九江、抚州至周边城镇组团的城际列车。 着力打通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 提升城际间公路通行能力,提升重点交通枢纽集疏运能力。研究建设南昌至高安、樟树、丰城等周边城镇的城际轨道交通通达方式。 加快构建环大南昌都市圈城际运输通道加快构建环大南昌都市圈城际运输通道。新建瑞昌至武宁、S57 武宁至樟树、S39 彭泽至东乡等高速公路,与既有 G56 杭瑞高速、S42 东乡至樟树高速公路,

37、共同构建大南昌都市圈外环高速公路,串接丰樟高、奉靖、鄱余万都组团,高效连通九江、抚州中心城区。强化鄱阳湖区域南北向高速公路建设,新建跨鄱阳湖高速公路通道,推动鄱余万都、奉靖组团和赣西北地区高速公14 路空白路段路网建设。优化高速公路收费站布局,逐步整合、外移高速公路收费站,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专栏 4 大南昌都市圈城际交通重点工程 城际铁路城际铁路。 研究利用既有及规划建设铁路开行大都市圈内城际列车, 研究建设南昌至抚州的城际轨道交通通达方式。 城际公路城际公路。规划建设南昌西二环、瑞昌至武宁、武宁至樟树至兴国、南昌至南丰(赣闽界) 、彭泽(赣皖界)至东乡、抚州东临环城等高速公路。推进三

38、清山大道南延对接丰厚一级公路工程等项目建设。 加快实施国省干道“断头路”畅通工程、“瓶颈路”拓宽工程。 内河航运内河航运。推进赣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推进南昌、九江港及赣江、信江沿江港口体系建设。加快九江港、南昌港主要港口重点港区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集疏运体系建设。 3.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通勤网。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通勤网。 建设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建设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 1 小时通勤圈。小时通勤圈。 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为核心,以轨道交通和快速路为重点,承担城市通勤交通和客货运输服务,加快构建 1 小时城市通勤网。研究编制大南昌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

39、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层次多制式轨道交通“多网合一” 。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推进南昌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 有序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研究建设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在都市圈联系职住分离显著区域的长距离线路,积极发展开行“大站快车”的快速轨道交通。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对昌北机场、火车站等综合客运枢纽的高效串接,推动城际铁路直连昌北机场。构建以南昌市区为核心的快速运输通道,规划建设南昌西二环、南昌北二环,与既有 G70 福银高速、G60 沪昆高速构建大南昌都市圈高速公15 路内环。打通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瓶颈,加强城市交通与区域快速交通的高效衔接,有序推进干线

40、公路城镇路段绕城改造。强化静态交通能力建设,分类优化城市中心区、枢纽周边区域、旅游景区等停车设施布局。 打造九江、抚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打造九江、抚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推动九江、抚州等极点城市围绕中心城区构建“半小时”通勤圈,强化人口集聚和产业布局承载能力。 以高速公路高效串接市域内主要县域中心城市,实现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提升高速公路覆盖度和联通水平。推动城市绕城高速、快速路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和潮汐车道布设。探索发展中小运量城市轨道交通, 构建轨道交通接驳系统, 提升轨道交通可达空间和服务纵深,构建经济高效的通勤和旅游观光线路。 研究编制九江城市轻轨建设规划,

41、支持九江推进环庐山旅游轻轨一期工程。 专栏 5 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城市通勤交通重点工程 加快建设南昌城市轨道 2 号线后通段、3 号线、4 号线一期和 1 号线北延至昌北机场工程。研究编制大南昌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推进南昌城市轨道5 号线等新一批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赣新大道等项目建设。 4.建设畅达联动的城乡交通网。建设畅达联动的城乡交通网。 加快构建核心区至毗邻县(市)加快构建核心区至毗邻县(市)1 小时城乡交通圈小时城乡交通圈。加强南昌市中心城区、赣江新区至南昌、安义、进贤、丰城、高安、奉新、靖安、德安、庐山等县(市)城镇节点的交通联系,加快推进普通公路提档升级,全面提升都

42、市圈核心区 50 公里范围内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水平,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建制16 村通双车道公路。加强枢纽场站衔接,实现核心区主要地铁枢纽站、公交枢纽站点、货运场站、物流配送中心与毗邻县(市)城镇公交站点、景区集散中心、城乡物流配送站点之间直达。 加快城镇组团交通发展。加快城镇组团交通发展。优化丰樟高、奉靖、鄱余万都等城镇组团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便捷度。推进县域内及通达周边的快速通道建设, 强化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无缝衔接,提高县城及重点镇交通承载能力。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道路与农村公路一体化连通,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公交线路向村镇延伸,完善农村客运和物流

43、配送体系。 加快农村交通提质升级加快农村交通提质升级。 充分发挥农村交通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优化农业农村布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行保障作用。加快推进以双车道以上为主的县乡道改造,加大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等工程建设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路网联通路建设,实现重点农业示范区、3A 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 4A 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有双车道公路连接。推动乡镇客运站、交管站、物流站“三站合一” 。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二)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二)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44、1.加快推进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加快构建“一主四副多点”客运枢纽体系加快构建“一主四副多点”客运枢纽体系。 “一主” ,依托昌北国际机场和昌北机场高铁站规划建设的昌北国际机场综合客运枢纽,作为都市圈核心客运枢纽节点,主要承担国际门户、国17 内长途和区内城际、中短途客流中转换乘功能; “四副” ,依托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东站和九江站规划建设的四大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作为都市圈重要客运节点,主要承担服务国内长途兼顾区域中短途客流的功能; “多点” ,依托庐山站、抚州站、抚州东站、高安站、樟树站、修水站、丰城站、丰城东站、樟树东站、鄱阳东站、向塘站、横岗站、进贤站

45、、德安站、共青城站、永修站、瑞昌站、余干站、都昌站、奉新站和靖安站等高速铁路客运站,规划建设的一批区域性现代综合客运枢纽,作为都市圈区域客运中心, 主要承担服务区域中短途客流兼顾国内长途客流的功能。 强化昌北机场客运枢纽国际门户功能。强化昌北机场客运枢纽国际门户功能。完善航空口岸设施,巩固至香港、台湾和澳门等地航线,重点拓展至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航线,逐步开辟至欧、美、澳、非洲际直航航线,大力提升国际客运辐射能级,汇集全球高端要素助力核心区建设。加密国内航线,加快构建门户快线化、区域枢纽密集化、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热点城市高覆盖的国内航线网络。 推动昌北国际机场和昌北机场高铁站实现“空铁无缝换乘”

46、 ,引入城市轨道交通,优化机场公路客运站和城市公共交通布局,加强枢纽信息化建设,打造集航空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公共交通一体衔接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 提升四大铁路客运枢纽集聚辐射能力。提升四大铁路客运枢纽集聚辐射能力。贯彻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 理念, 加快建设南昌东站, 升级改造九江站等铁路枢纽。以铁路客运枢纽为纽带,推进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市(域)郊18 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层次多制式轨道交通“多网合一” 。推进南昌站、 南昌西站和南昌东站等重要铁路客运枢纽场站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 依据都市圈核心区客流分布增设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铁路枢纽环线,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

47、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等一体化布局,服务都市圈 1 小时城际交通发展目标。 增强支点枢纽的现代化客运服务能力。增强支点枢纽的现代化客运服务能力。 创新城际城乡公路客运供给模式,开行重要枢纽间定制化公交班车,强化客运班车对重要旅游景点的覆盖。 利用昌九客专和沪昆客专等国铁干线的富余运力及城际铁路, 加密开行支点枢纽与 “一主四副” 间的动车,强化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对周边城市和城镇组团的辐射能力。 加强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和城市交通的便捷衔接, 提升农村客运班车服务质量,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实现支点枢纽对大南昌都市圈全域范围的 1 小时深度覆盖,打造 1 小时城乡融合交通网。 专栏 6 大南昌都

48、市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工程 全国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全国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力争昌北机场、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东站和九江站入选全国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推动昌北机场改扩建,加快昌九客专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引入,完善相应的交通衔接设施,健全设施设备共享共用和信息等配套服务。新建南昌东站,改扩建南昌站、南昌西站和九江站,打造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公共交通一体衔接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 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工程。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工程。按现代综合客运枢纽要求,推动庐山站、抚州站、抚州东站、高安站、丰城站、樟树站、向塘站、进贤站、德安站、共青城站、永修站、瑞昌站、修水站、靖安站和奉新站等

49、改造建设,新建丰城东站、樟树东站、横岗站、鄱阳南站、余干站和都昌站等。 客运枢纽交通网络衔接工程。客运枢纽交通网络衔接工程。 加快推动都市圈核心区铁路枢纽环线建设, 推动南昌站和南昌西站公交化运营适应性改造, 规划新建昌北机场高铁站和南昌东站,建设新增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联络线,建立高铁、城际、市域(郊)铁路和19 城市轨道交通客票一体化服务系统,健全设施设备共享共用和信息等配套服务。 2.提升现代物流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现代物流枢纽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构建“三港多园”物流枢纽体系加快构建“三港多园”物流枢纽体系。 “三港” ,依托昌北国际机场、九江港和铁路向塘站、向塘西站,打造南昌国际空港、九

50、江国际水港和南昌(向塘)国际陆港。 “多园” ,打造若干具有产业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 包括南昌汽车、 南昌高新、 湖口钢铁、高安建筑陶瓷、樟树医药化工、九江城东农产品和鄱余万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南昌保税物流、 南昌冷链物流、南昌电商物流和丰城商贸物流等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共青城、瑞昌、九江城南和抚州等综合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加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南昌、九江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着力整合优化物流枢纽资源,完善物流干线通道网络,加强干支衔接和组织协同,提升物流枢纽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南昌陆港型、南昌生产服务型、南昌商贸服务型、九江港口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无意史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