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市商务(内贸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021年10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1(一)发展现状1(二)主要问题4(三)机遇与挑战5二、发展思路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目标9(四)发展布局12三、主要任务15(一)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15(二)健全完善城乡商业体系17(三)发展壮大现代市场主体20(四)加快商贸服务业态创新提质22(五)提升商贸物流综合服务效能25(六)强化优质商贸品牌体系建设28(七)提高内贸流通现代治理水平31四、保障措施33(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3(二)强化政策支持34(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34(四)强化组织实施351 南昌市商务(内贸流通
2、)发展“十四五”规划内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打造强大国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时期,为在推动全省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省会担当,在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南昌更大作为,基于全市内贸流通发展基础,根据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工作方案(2019-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总量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内贸流通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特
3、别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依然保持较强韧性,对保持经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2.74亿元,同比增长3.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9%,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市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1256.96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29.57%。此外,“十三五”期间全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保持较高增长。2020年,全市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340.44亿元,较2015年增长52.1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112.30亿元,同比下降23%。图 2016-2020年南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
4、情况2.商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开业的商业综合体达37个,2020年新洪城大市场正式开业运营。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的要求,以有家、乐豆家为代表的社区连锁便利店全面覆盖,截至2020年已建成便利店900多个。高品质特色街建设速度加快,截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运营特色商业街18条,其中国家级特色商业街2条、省级特色商业街12条。3.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一是电子商务实现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达51
5、00.77亿元,较2015年增长289.82%。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园)8家,拥有9个淘宝镇、4个淘宝村。引入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猪八戒等全国知名电商品牌。二是现代物流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实现14499.38亿元,全市拥有A级物流企业32家,完成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互联网+”智慧物流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设备在物流企业加快应用,南昌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加速构建。向塘物流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向塘综合物流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省唯一省级物流中心,南昌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地位显著增强。三是会展经济发展迅速。据省商务厅及省会
6、展行业协会统计分析,2020年末南昌市会展经济规模占全省71%以上。“十三五”期间,全市举办了世界VR大会、南昌飞行大会、国际广告节、国际农交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展会,荣获“2020年中国会展品牌城市”,展会数量、展会面积实现“双翻番”,年均增长15%以上。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显示,在100多个地级市中,南昌市连续三年排前9位,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4.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南昌深入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出台了南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昌市进一步激发商贸消费潜力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19-2
7、021年)南昌市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持续加强商务市场秩序监管,深入推进商务领域简政放权,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内贸流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二)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内贸流通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规模总量偏小,消费潜力挖掘不足。2020年南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2.74亿元,而同期武汉、郑州、合肥、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149.84亿元、5076.3亿元、4513.76亿元、4469.76亿元,在中部地区省会排第5位。二是流通供给质量不高,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滞
8、后。传统商贸比重高,差异化、优质化产品和服务少。全市37个商业综合体大多以百货、商超、餐饮等业态为主,同质化严重,向新模式新业态转型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居民对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健康运动等多元化、高层次消费新需求。三是流通业规模化、品牌化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流通产业规模化、集中度不够,骨干龙头企业偏少,传统流通“小而散”问题依然明显,品牌效应不强,企业和产品服务的知名度不高、特色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流通体系有待优化。全市内贸流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不高,流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足,流通企业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不
9、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程度不深。五是商业布局有待优化,协调发展亟需提升。全市37个商业综合体集中分布在红谷滩商圈、八一商圈等,新城区、部分老城区商业综合体不足。同时,全市商业综合体总量规模偏小,聚集效应偏弱,缺乏大型高端集中型商圈地标。(三)机遇与挑战未来五年,全市内贸流通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1.发展机遇一是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将为内贸流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未来五年,全国经济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将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流通体系的不断健全,消费对国
10、民经济的贡献度将日益提升,将为内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国家战略平台叠加红利的加速释放,将为内贸流通业加速发展提供难得的政策机遇。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平台获批建设,战略叠加的政策红利正加速释放,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深入推进,江西在全国乃至世界开放大局中的位势不断提升,为内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难得机遇。三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加快推进,将为内贸流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在江西加快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彰显省会担当”,南昌市把扩大内需作为提升南昌省会首位度的重要基
11、点,将为加快建立健全以大南昌都市圈为核心的现代商贸服务网络体系、打造成为区域消费中心提供强劲推动力。四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为内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5G、VR、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内贸流通业的融合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新空间。2.面临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影响,加之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导致消费升级进程缓慢。二是区域消费市场争夺竞争日趋加剧。
12、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区域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加速集聚,区域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全市内贸流通业规模能级、骨干流通企业数量、品牌档次、信息化等方面与周边省会城市仍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面对周边省会城市消费的虹吸效应,对南昌内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和挑战。三是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趋紧。南昌传统内贸物流比重偏大,传统流通业亟待加速转型升级,伴随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上升,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对南昌内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制约。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1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提升发展首位度,彰显省会担当”的更高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中育新机开新局,以推动商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平台化、品牌化发展为引领,主动顺应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和需求侧快速升级的趋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内贸流通协同发展体制、促进体制、应急体制、监管体制、创新体制,进一步
14、优化商业布局、丰富消费业态、深挖消费潜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推动内贸流通业量质齐升,构建商务发展新优势,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更大作为彰显省会担当,在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强劲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注重适度超前、系统谋划,突出商贸流通全市域范围“一盘棋”规划引领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商贸规划、标准制定、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引导作用,加快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特色鲜明的商贸流通体系,以规划引领带动商务制度改革创新,提升南昌商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15、现代化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摆在商务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商务领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开放创新,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推进商务经济数字化,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创新资源,发展壮大商务经济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商务发展质量,推动南昌商务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融合发展。强化商务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VR等最新科技成果,加快推动商品服务相融合、内贸外贸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商旅文体相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发展平台、增强服务功能,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在中高端消费、对外贸易、
16、生活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形成南昌商务经济融入全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局面。坚持共享惠民。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加快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品牌、有质量、有信誉的商贸服务,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商贸流通便利化、安全化、品质化水平,让居民共享美好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南昌区位、产业、省会担当的责任与优势,持续激发商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活力,着力推动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全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内贸流通促进、应急、管理等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商
17、贸流通水平显著提升,线上与线下融合、虚拟与实体互动、供需有效对接成为主流,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商务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商务强市格局基本建成。具体目标为:消费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城乡消费环境明显改善,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显著加强,消费总量、结构、品质跃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或国际商品集散中心,推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心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共建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到2025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30个,其中百亿以上成交额商品交易市场达3个,高端、大型
18、城市商业综合体达到62个,建成一批高品质夜市街区、网红打卡地,城市重点商圈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5分钟到达便利店,10分钟到达超市、餐饮店,驱车15分钟可到达购物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圈基本形成,为社区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提高社区商业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水平。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商贸物流业规模质量不断提高,创新驱动的商贸流通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到202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8200亿元,网络零售额8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商贸物流总收入年均增长9%,物流标准化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取得重要进展。企业综合竞争力
19、不断增强。培育一批辐射全国、具有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重点流通企业25家,其中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40家,5A级物流企业5家,培育若干全国零售50强企业;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内贸流通企业5家;培育10个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区域市场一体化、城乡配送体系高效的内贸流通协同发展体制不断完善,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追溯体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商务信用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秩序更加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表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商务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指标
20、单位20202025指标属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452.743600预期性大型商业综合体个3762预期性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2430预期性百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23预期性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个1822预期性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5100.778200预期性网络零售额亿元450800预期性物流业总额亿元14499.3820000预期性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4.8113以下预期性(四)发展布局结合全市人口分布状况、产业特色及发展趋势,突出“十四五”内贸流通发展重点方向,鼓励和支持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融合发展、商贸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并进,推动形成“一廊两中心四片区五新城”的发展格局。一廊:
21、“中字型”高端高质商圈廊道。以地铁一号线为中轴,东起八一大道,南至九州高架,西沿丰和大道,北至英雄大桥,串联城市东西两极,重点提升“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核心商圈,加快提升八一广场+中山路商圈、红谷滩中央商务圈、凤凰洲文化商圈,构建“中字型”高端高质商圈廊道。东湖区重点构建集商务集聚、文化创意、商业购物、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高端商业核心区、商旅文创新融合区”。西湖区重点构建集高端商业、专业市场、双创产业、总部经济等于一体的老城区现代商业、商务中心。红谷滩新区重点打造国际一线品牌云集、支撑大南昌都市圈、面向全省辐射中部的“中央金融商务区”。两中心:赣江北岸和赣江南岸商贸流通副中
22、心。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区域,打造赣江北岸商贸流通副中心。依托儒乐湖新城,重点打造集绿色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和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商贸服务区;结合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高校的商贸需求,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商贸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商贸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成为一个具有高校文化特色和工业园区特色的区级商业中心。以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区域,打造赣江南岸商贸流通副中心。依托青云谱区历史文化的品牌效应,以总部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都市工业为重点方向,重点打造象湖东岸原江铃旧址和老洪都商业中心,推进广州路总部经济带建设
23、,建设富有特色、集散功能和辐射功能并重的城南商业中心。青山湖重点发展购物中心、精品百货、专卖店、星级酒店、餐饮娱乐及生态旅游等业态,打造成为集购物、商务、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东现代化商业中心。以高新区产城融合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经济、消费经济、配套经济等商贸、金融、商务新型业态,重点建设南昌高新科创城、紫阳大道商业总部经济带、麻丘商贸城专业市场商圈和火炬大街新经济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集科创中心、总部经济、软件服务外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商务区。四片区:湾里、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湾里片区以梅岭旅游景区为核心,依托旅游文化资源,融合商旅文创新发展,打造集
24、旅游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商贸综合服务区。南昌县片区主动承接中心城区业态转移,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三大业态,重点打造环澄碧湖综合商贸圈、象湖片区高端商贸服务圈和银三角都市休闲服务商圈,逐步形成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格局,打造成为引领全市、辐射全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进贤县片区重点以建设高水平、智能型、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为商贸流通业重点,打造成为“南昌休闲后花园、滨湖亲水中心区”。安义县片区以全面融入大南昌都市圈为契机,重点发展大型商业、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打造成为南昌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城。五新城:昌北空港新城、昌南向塘陆港新城、昌东高铁新城、昌西安
25、义职教新城、昌西南九望新城。昌北空港新城,依托昌北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货运中心,构建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完善航空口岸功能,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空港物流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航空枢纽、“一带一路”重要航空货运物流通道。昌南向塘陆港新城,依托向塘铁路公路物流枢纽,以铁路口岸、汽车物流基地、京东、苏宁、菜鸟等项目为支撑,充分发挥铁路优势,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打造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商贸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重要的陆海通道。昌东高铁新城,以高铁东站建设为契机,东至东站东路(规划)、南至昌南大道、西至昌东大道、北至解放东路,配套商贸服务、商务中心、现代物流等业态,打造高铁商业商务新区。昌西安义
26、职教新城,依托“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和“半小时经济圈”和现有职业教育基础,按照“城、教、产、游”深度融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商业、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宜居、宜学、宜业、宜游、宜养”现代化新兴城市。昌西南九望新城,突出九龙湖与望城融合发展,重点完善菜场、生活服务等社区商业配套商业。依托南昌西客站交通枢纽,打造“高铁商圈”;以绿地国际博览城、万达文化旅游城、九龙智慧城、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等为先导,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文化旅游商业;以高端商务重要集聚区为目标,将望城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集总部经济商务办公、金融配套服务、汽车4S店街区
27、、综合性商业广场为一体的商业商务中心。三、主要任务(一)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建设强大消费市场。1.提升传统消费。促进商品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积极开展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体系,促进家电家具家装等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持续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提振餐饮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完善城乡消费服务网络,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城市消费向中高端提升;改善县域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鼓励企业提
28、供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2.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鼓励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发展。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加大创新力度,运用5G、VR/AR等新技术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培育更多“小而美”网络品牌。拓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应用面。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引导企业丰富线上服务供给,优化到店与到家双向服务模式体验。加强智能服务终端建设,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3.升级消费平台。打造高标准现代消费商圈,建设中部地区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改造提升步行街,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便利店、菜市
29、场等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发展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平台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城市管理等配套政策体系。办好消费促进月、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电商节、旅游消费节、文旅消费季、美食文化节等品牌活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建立常态化机制。4.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有序取消一批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优化公共消费结构,增加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体育、环保、应急储备等方面的公共消费支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健全消费评价体系,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泄露隐私等行
30、为的打击力度,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专栏1 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商业街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全面提升消费体验,完善街区公共服务设施,到2025年,力争有2-3条街区列入省级商业街区改造提升试点示范,有1-2条列入国家商业街区改造提升试点示范。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生活服务领军企业,打造一批线上线下融合,集家政、餐饮、洗染、美容美发、维修、养老、托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数字化服务平台,鼓励第三方平台建立服务业社会评价互动系统。(二)健全完善城乡商业体系加快健全城乡商业体系,补齐城乡商贸流通和消费短板,充分释放城乡消费潜力,促进城乡商贸流通双
31、向循环,提升国民经济循环的效率和水平。1.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契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扩大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进口,引进跨境电子商务大平台、大企业、大服务商,支持本市大型零售企业开展海外购,加强与跨国零售商、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将南昌打造成为中部跨境电子商务集聚中心。加快完善高端消费产业链,打造中部消费中心城市。统筹提升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八一广场、九龙湖商业中心能级,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城市景观和夜景灯饰艺术效果,优化配套功能和商业业态,加快国际品牌、高端产业等要素资源集聚融合。2.推动重点商圈(街区)功能提升。按照“5分钟、10分钟、30分钟出行
32、圈”要求,支持建设高标准现代消费商圈,实施重点商圈功能与品质提升工程,重点提升“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核心商圈,加快提升八一广场+中山路商圈、凤凰洲文化商圈、西湖区洪城商圈,加速构建构建“中字型”高端高质商圈布局。以新建改扩建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为抓手,推动商圈购物、休闲、旅游等设施智能化、网络化,增加互联网、大数据、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商圈(街区)”“智慧商店”。发挥特色商业街区集聚作用,以时尚消费、美食消费等为重点,打造一批线上线下融合,集产品设计、展示、体验购物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引导省内外名企入街、名品入店,推出富有特色的夜间消费活动项目,打造观南昌美
33、景、品南昌美食、逛洪城商圈、赏豫章文化”的夜间消费街区(商圈)。3.加快社区商业建设。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将新型社区作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创新落地单元,优先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新建和改造一批集生活缴费、家电维修、代办邮快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商业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构建以居民商业服务为核心,融合基本生活、未来健康、未来教育、未来交通、未来创业、未来低碳等相关民生类服务产业的社区民生服务圈,引进知名便利店品牌,支持本土便利店发展,完善
34、社区生活“一站式”服务功能,打造便利化、集成化、智能化和互动化的新型社区商业生态环,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4.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按照资源整合、业态提升、功能创新原则,整顿规范、异地搬迁、转型升级、培育新建一批商品交易市场。引导商品市场整合生产、销售、金融、物流等资源和需求,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带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推动商品市场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交易场景数字化重构,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省级商品市场示范基地,力争获批全国商品市场示范基地。5.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把县域作为统筹农村商业
35、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动县乡村商业联动。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改善乡镇消费环境。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输出管理和服务,通过技术赋能、特许经营、供应链整合等方式,改造夫妻店等传统网点,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田头市场、产地专业市场、产地集配中心、产地仓等,构建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的冷链网络。专栏2 城乡商业体系重点工程重点商圈品质提升工程。加快“1+4”商圈功能提升,构建“中字型”商圈
36、布局,健全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县级商业中心发展体系,增强“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核心商圈文化内涵;完善八一广场+中山路商圈、红谷滩市场商圈、新洪城大市场商圈等功能配套和服务品质。商品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十四五”时期,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整顿规范、异地搬迁、转型升级、培育新建一批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的综合功效。社区商业设施便利化工程。“十四五”时期,以“居民出门步行5分钟到达便利店,10分钟到达超市、餐饮店,驱车15分钟到达购物中心”为目标,布局一批社区商业中心、社区生鲜便利店。县乡村商贸提质升级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乡村商业网点,鼓励引导大型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培育本地流
37、通企业,打造贴近乡村生产与生活服务的综合体。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三)发展壮大现代市场主体强化市场主体作用,注重招大引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优化提升传统企业,激发市场主体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活力。1.做大做强骨干龙头型企业。引进国际知名流通企业,在市内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连锁门店等,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售品牌企业,以及国内外酒店管理公司、知名连锁品牌酒店。支持本市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鼓励本市企业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经
38、营,向关联行业领域和相关业态拓展,逐步提升自身竞争力。支持和鼓励商贸企业申办进口资质,挖掘培育一批本地消费品进口商。鼓励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营销、物流和服务网络,推动更多优质商品通过海外营销网络走向世界。鼓励本市外贸企业建立国内营销渠道,开拓国内市场。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企业。2.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平台优势开展贸易洽谈、展览展销、采购对接、购物促销、电子商务等服务。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优质的咨询和推广服务。引导和扶持商贸流通个体工商户转为中小微企业,支持限下企业加快发展进入限额以上企业。推动
39、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全渠道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引导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联合采购、共同配送、平台集聚等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鼓励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走与大企业协作发展的道路,在渠道开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借助大企业的市场、技术、品牌和优势,培育壮大一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3.优化提升传统企业。引导实体商贸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推动实现由经营场地向经营商品、经营顾客转变,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等功能转变,由线下向线下线上融合、全渠道营销转变。推动传统餐饮住宿企业转型升级,鼓励饭店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新兴业态,推行智能订单、刷脸支
40、付,提升消费体验。引导城市有实力、有信誉企业在农村开设分店,健全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专栏3 主体培育重点工程龙头商贸流通企业招引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十四五”期间争取招引1-2家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商贸流通企业。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工程。在零售、批发、电商、物流、餐饮、酒店等领域,重点培育具有区域引领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十四五”期间共培育骨干商贸流通企业100家。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改造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商贸流通领军企业,“十四五”期间数字化改造50家商贸流通企业。(四)加快商贸服务业态创新提质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发展新兴服务
41、业态,繁荣夜间经济,发展品质会展经济,完善提升商贸流通供应链,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层次和水平。1.引领发展新兴服务业态。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深入挖掘豫章文明根脉、南昌历史记忆、城市发展源点等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VR/AR、5G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内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兴服务业态培育工程,有序发展在线教育,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深入发展在线文娱,鼓励发展智慧旅游,大力发展智能体育。进一步支持依托互联网的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送、住宿共享、直播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
42、、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培育虚拟再现服务和体验消费,发展“电商+长短视频+直播”,提升消费者体验度。2.繁荣发展夜间经济。编制南昌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南昌市夜间经济发展方向、基本思路、总体目标、空间布局与重点任务,重点培育、建设、提升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夜市、赣江新天地商业街夜市、绳金塔夜市等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消费街区。提升已开街夜市街区品质,实施夜间经济环境整治和亮化工程,支持夜间经济环境的优化、亮化、美化工程改造提升,完善夜间经济休闲设施、环卫设施、公共 Wifi及 5G 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夜间消费经济的功能和品质提升。升级商圈消费、打造消费地标、便利夜间购物、繁荣夜间餐饮、
43、融合“网红经济”、延长经营时间、营造发展氛围,发展“夜游洪城”“夜赏文创”“夜品佳肴”“夜购潮货”“夜习科普”“夜健体魄”新业态,推动夜间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强VR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育夜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高人气“网红”打卡地。3.发展品质会展经济。优化全市会展空间规划布局,加快会展场馆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现有会展场馆设施提升改造。重点培育红谷滩新区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着力提升老城区会展功能。重点围绕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会展+产业”项目,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南昌(世界)飞行大会、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南昌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
44、(安义)铝型材及门窗博览会等品牌展会活动,积极推动世界中医药大会落户南昌。加强与国际机构、国家部委和国家级协会、学会的合作,建立国际会议引进申办联动机制、国际会议举办竞标机制,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国际会议在洪城举办。依托国际军乐节等活动载体,加强与国际体育赛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培育引进体育赛事运营企业和项目,形成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办赛模式。加快会展业市场化转型。4.完善提升商贸流通供应链。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为抓手,引导传统流通向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推动市内大型批发、零售、物流企业发挥在各自流通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整合供应链资源,打造采购、分销、仓储、配送、消费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持流通企
45、业与供应商、生产商系统对接,建设流通与生产衔接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全市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生产、流通和服务高度融合的现代供应链协同平台。鼓励有实力的电子商务平台构建跨界融合的供应链生态圈。鼓励本市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创新供应链融资产品,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专栏4 商贸服务业态创新重点工程新兴服务业态培育工程。聚焦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发展的最新趋势,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创意服务、商务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非接触”服务、体验服务、智慧服务、定制服务、共享服务、绿色服务
46、、跨境服务、直播经济等新兴领域,引领全省服务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夜间经济发展工程。推进寻根夜洪城、品味夜洪城、活力夜洪城、乐享夜洪城与数字夜洪城等重点领域和业态发展,构建夜间经济聚集地、市级夜市街区、区县级夜市街区和夜间经济网点等多层次夜间经济发展空间体系,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到2025年,打造1-2个国内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培育3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供应链领先企业,优势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全国中上水平。(五)提升商贸物流综合服务效能依托区位、产业、交通优势,强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物流产业集群建设,形成“通道+枢纽+节点”现代商贸物流体
47、系,提升商贸物流综合服务效能。1.完善商贸物流运作体系。建设辐射周边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完善城乡三级配送网络建设,在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着力培育综合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城市公共分拨中心,加强末端配送网点布局和资源共享。推进县域标准化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和村级公共服务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城乡高效配送试点成果。发展农村日用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公共配送服务,在农产品主产区乡镇着力建设具有农产品集聚、产地预冷、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公共冷链设施。2.推进物流业与商贸业融合发展。健全城市商贸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和引导当地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商贸网络建设,推动
48、传统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商业综合体完善电子商务业务和集采共配服务。大力支持乡村商贸振兴工程,提升乡村快递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整体合作水平。加快发展与各类产业相配套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提升全市各区域重点产业供应链服务能级水平,促进各地物流龙头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产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一体化联动。依托南昌昌北国际空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等对外开放平台,推进商贸物流与进出口贸易深度融合。鼓励外贸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建立对内营销、物流及售后服务网络,吸引境外消费回流。3.构建商贸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着力打造和发展全市重点物流产业集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其服务对象、发展方向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差异化、互补性商贸物流业务。支持省内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快递企业向供应链“链主”转型,加大物流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针对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物流金融、电子商务、快递、冷链等新兴领域引进国内外领先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