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江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 一、九江市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号称“途通五岭、势拒三江”,具有“七省通衢”的战略地位,有“江西北大门”之称。自古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全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
2、65.22万亩,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二)社会经济。清咸丰十一年(1861),九江正式开埠通商,近代民族工业也随之逐渐开始发展。九江港是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长江是中国最大、最长的东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铁路是我国最长、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陆上运输大通道,两条大动脉在九江市区交汇,九江成为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汇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九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市拥有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冶金、纺织服装、能源电力、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九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从
3、长江流域的格局看,九江是沪、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又是长江段赣、鄂、湘、皖四省结合部;从江西省的发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十三五”期间,九江市GDP总量跨入3000亿元新台阶,2020年达到3240.5亿元,财政总收入54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77.38亿元,实现工业税收215.8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6.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25.24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三)九江市工业发展历程。1861年九江租地约是九江开埠历史的起点,九江海关设立,打开了近代江西省联系外面世
4、界的窗口,凭借九江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九江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中以棉布纺织、茶叶、瓷器和大米最有代表性。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建国初期,九江工业百废待兴,经历了从恢复、奠基、调整到重点发展几个阶段。至解放前夕,九江工业仅有三十几家从事纺织、发电、面粉、茶叶、碾米等小厂、作坊或家庭手工业。建国后的三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新建了永生、新生织布厂等一批小型企业,从而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九江工业雏形。“三五”、“四五”时期,是九江工业全面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战备的需要,一批以国防军工为主体的电子、机械、造船等央企、省属企业相继落户,对九江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先后创办了
5、九江化工厂、九江船厂、九江仪表厂、九江玻璃纤维厂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实施五个“五年计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工业门类逐步建立,成为近代江西工业的发祥地,这里诞生了江西第一根火柴、第一块肥皂、第一艘轮船、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电视机,九江制造曾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历史荣耀。九江的船舶制造业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如江新造船厂、九江仪表厂等,随着1970年长江核潜艇厂(即6214厂,后更名为江州造船厂)、九江船用机械厂等工程相继实施,江西船舶工业建设布局逐步形成。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全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省里进一步加大对九江工业的投入,“六五”期间,又新建了九江炼油厂
6、、九江发电厂等几个大中型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九江工业充分发挥地理与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纺织、石化、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其中纺织产业发展最快,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形成了九棉一厂、九棉二厂、九棉三厂等“九字号”百年工厂,共青羽绒厂生产的羽绒服装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度达到30%。3.二十一世纪以来。二十一世纪的最初十年,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九江市抓住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打造昌九工业走廊的政策机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确立为主攻工业,步入了工业立市的发展快车道。一方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形成了理文、赛得利、亚东、卡博特、天赐、思麦博等一批批重点
7、骨干企业;另一方面,加大改造改制力度,推动了九江石化、九江钢厂、蓝星星火、巨石玻纤等企业逐步提高产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厂房设备虽已陈旧,仍彰显着不同时期建设者的爱国奉献精神。在遵循“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原则下,通过特色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将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打造,发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文艺价值、科技价值以及社会经济价值。 (四)九江市工业遗产现状。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化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对九江市工业遗产的初步调研,目前全市有工业遗产34处,包括物质文化遗产类2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8处,主要分布在濂溪区、经开区、浔阳
8、区、瑞昌市、修水县、湖口县和庐山市等。物质文化遗产中:列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的有5处,分别为动力机厂老厂区及宿舍区、柴油机厂老厂区、国棉二厂老厂区、国营五七二七厂家属区礼堂和妙智供销社旧址,其中九江动力机厂2019年入选“江西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列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的有原806厂大礼堂及办公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分别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姑塘海关旧址、美孚洋行旧址;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湘鄂赣省兵工厂旧址和湘鄂赣省造币厂旧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江西省修水茶叶试验站办公楼旧址、武宁县大洞乡竹木制品厂;其余还有九江仪表
9、厂、九江化学纤维总厂、江州造船厂、江西爱民机械厂、江西省庐山水泵厂、九江舰基地等13处工业遗产,对于九江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庐山市金星砚制作技艺1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桂花茶饼制作技艺、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九江封缸酒酿造技艺、修水中国贡砚镌刻技艺、湖口木船制作技艺5项;还有修水宁红工夫茶制作技艺和星庐瓷土矿2项是独有的制作技艺。 (五)机遇与挑战。作为中部欠发达城市,发展不足始终是九江市面临的最突出矛盾,目前钢铁、水泥、冶金、纺织等传统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历史形成的老工业区大多处于城市中心,
10、生产区和生活区混杂交错,市政基础设施陈旧,制约了城市功能提升。目前工业遗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1.现代工业遗产正面临着技术不断更新或更替所带来的冲击。项目时间跨度大,数量繁多,保存现状复杂,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的进步,不断延续的工业活动,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研发和产品迅速地更新换代,大量传统工业先后遭遇行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许多老厂矿停产搬迁,一批重要工业遗产面临灭失风险。工业遗产尤其脆弱,幸存下来的优秀工业遗产极易受到损害,遭受遗弃或拆毁。此外工业遗产存在产权不明晰的情况,这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形成了一定阻碍。2.九江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传统老工业城市,尚未将工业遗产保护纳
11、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缺乏对工业遗产的总体评价。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利用重视不够,工业遗产正面临着拆迁和遗弃等严重威胁。因此需重视和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制定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工业遗产价值,增强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结合九江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推动老工
12、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国家发改委批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双重机遇,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生态宜居城市协同互进,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增添新的动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1.通过3-5年努力,对全市工业遗产开展评估认定,建立数据库,初步形成彰显九江文化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2.支持重要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孕育新型文化业态,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3.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城市文化公园,打造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和文化创意园区等,开
13、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4.依托九江港口岸线资源,将九江部分岸线转型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以“最美岸线”打造为抓手,建成沿江百里风光带。 三、重点任务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努力推进以下5项重点任务。 (一)实施工业遗产调查。1.组织开展工业遗产调查摸底,深入挖掘资源,全面掌握本地工业遗产情况,对工业遗产进行合理评估、分类和建档。明确市域范围内工业遗产的名称、分布范围、分级分类、现存面积、保护利用现状、发展设想等重要内容并建立清单。2.引导遗产所有权人加强保护利用,积极开展申报。对不同种类工业遗产进行分类设计规划,形成规划任务书。3.对反映近代工业遗址的如姑塘码头旧址、美孚洋行旧址等进行工
14、业遗产认定管理,形成申报文稿;对部分闲置的工业遗产如修水县苏维埃印币厂、德安县江西爱民机械厂等进行及时的摸底调查、评估工作,完善工业遗产档案记录,建设工业遗产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布工业遗产清单。 (二)推进重点工程保护展示。1.对美孚洋行旧址、姑塘海关旧址等优势明显、遗址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且见证中国近代政经历史变迁的工业遗迹,采取以露天形式保护及展示工业遗址、生产设备、建筑(构筑物)遗迹等措施,加强建筑设备的整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消除工业遗产安全隐患,重点留住工业时代的“锈色肌理”,以“留、改、拆”进行修缮和改建,还原其年代工业本色。2.进行工业遗产保护政策研究,提出突破现有政策、规范、条例
15、、标准、指标等建议并形成文件。3.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时代特色风貌建筑、车间等重要生产设备和住宅生活配套功能完整的,如九江动力机厂在保持工业遗产原址原貌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修整和完善,重新规划空间序列、设置参观流线,向人们展示工业遗产的原始风貌和艺术文化价值,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 (三)建设工业博物馆。1.普查市域范围内的工业遗址,评估其改造为博物馆的必要性,并形成清单。2.对已经被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且遗址建筑保存尚可的湘鄂赣省兵工厂旧址、湘鄂赣省造币厂旧址等保留原厂区的所有建筑、环境和景观,打造遗产实体与军事文化相结合、休闲娱乐与科普教育相联系的工业遗产博物馆,将旧厂房翻修用于
16、展示工业流程,并利用废弃的设备改造成博物馆参观体验工具,形成科普游览景点,制作博物馆规划设计图和文本。3.对九江国棉二厂锯齿厂房旧址在保持工业遗产原址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利用一些重要车间、厂房、办公楼等场地和设施塑造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节点,打造棉纺博物馆,向人们展示棉纺厂工业遗产的原始风貌和艺术文化价值。 (四)繁荣新业态模式。1.促进工业遗产与现代商务融合,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和影视拍摄基地,开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2.委托第三方城市规划咨询和运营公司进行综合设计改造,将工业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创作生产、创意设计,孕育新型文化业态。3.对于难以整体保护
17、的反映时代工业体系特点的老旧工业厂区如庐山水泵厂等工业遗产,对其厂房建筑、办公建筑和配套设施,申报成为历史建筑,在原遗址基础上,利用老建筑、老生产设备与设施以及复原场景,进行保护和再利用。4.对国营九江电厂、纱厂、钢厂等充分利用工厂车间和闲置土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中心、非遗文化街、工业文明展览场馆和文化创意产业园。5.对南浔铁路现存的火车站铁轨、站台、站房及水塔、仓库等附属设施进行评估保护修缮,维持整体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特征,打造餐饮、图书馆、影视基地一体化休闲娱乐基地。6.对能反映时代大环境经济运行特征的如妙智供销社等旧址进行恢复,保留原柜台、原标语、原标识、时代特征,打造影视拍
18、摄基地。7.对建成久远且至今仍起作用的工业区如牯岭矿区,以生态改造、还山于民的原则进行整体旧企业工业搬迁,原址打造石雕艺术小镇、石雕博物馆、空中花园、特色石雕、高档酒店、庐山文化体验区、老年康养等旅游生态产业项目,建设矿山公园。 (五)拓展生活新空间。1.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将彰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景观标志纳入城市建设规划。2.依托市内外科研院所和智库力量,推动九江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融合,保护利用沿江沿岸工业遗存,呈现具有历史厚度、城市温度、社区活力的文化生态公共空间。3.对浔阳古城,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护“浔阳古城”历史遗迹,将文化元素
19、植入到街区、景区、社区,全力推进城区文化景观升级工程。4.充分利用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九江国棉二厂厂房和九江舰等工业遗产,打造国家级研学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5.结合工业遗址保护利用,集约利用岸线资源、清理整顿化工企业、建设滨江生态绿线,加强岸线管控、打造生态园区和沿江百里风光带。四、重点工程项目(一)九江市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其功能定位为辐射全市的文化休闲体验片区。九江市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范围以厂区所在地块四周的规划道路为界,北至南山路、东至十里大道、南至濂溪大道、西至规划城市支路,总面积20.02公顷。其核心
20、保护范围为主轴道路两侧历史建筑和时代特色风貌建筑集中分布的区域,面积为7.4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2.58公顷,计划投资7.9亿元。九江市动力机厂旧址位于九江市十里大道165号。该厂前身是1958年5月九江专署创办的九江农具改制研究所。1961年3月,又与九江农业机械厂合并,改名九江农业机械修制厂。1963年12月改名江西农业机械厂。1972年10月改名为九江动力机厂。九江动力机厂是机械部定点生产的小型柴油机的专业厂。该厂区保留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生产、生活基本设施,表现了国有企业发展轨迹。其中不可移动文物6处,分别是:九江动力机厂碑刻群(含:1.厂大门前文化墙石碑刻、2.龙凤广场
21、文化廊石碑刻)、“双凤展翅”“二龙戏珠”雕塑、“骏马奔腾”塑像、铁铸卧牛、龙凤亭、动力机厂大礼堂;街区内的历史建筑1项(含15处建筑),即九江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中的“动力机厂老厂区及宿舍区”;时代特色风貌建筑5处,包括:4栋、15栋、17栋、18栋、原饭厅;重要的生产设备,包括:批试车间和机修车间内存放的设备,老铸工车间内的轨道、料斗,新铸工车间内的熔炉、吊轨、大型设备等;挖掘保护有价值的工业文化,包括:柴油机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历史档案、商标徽章等。九江市动力机厂是九江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不仅是建国后工业厂区规划建设的典型范例,也是承载企业精神和职工共同记忆的载体。 (二)瑞昌铜岭古矿
22、冶遗址博物馆。位于瑞昌市夏畈镇铜岭村铜岭头,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近年中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采铜炼铜遗存。经科学家对遗址21个木样进行碳十四测定,遗址年代始采于商代中期,距今约3300年。其采冶时代从商代中期延至战国早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之一,对于研究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经过五次科学发掘,采矿遗址在揭露18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出竖井103口,平巷19条,露采坑7处,工棚5处,选矿场1处;出土各种生产、生活用具468件;出土的木辘轳被史学家认为是最早的木制传送机械。揭露冶炼区3处,其炼渣散布面积约170000平方米,估计炼渣总量约10万吨。遗址被发掘后,考古界评价它是
23、“国内开采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铜矿遗址。该遗址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目前已在建遗产博物馆,计划投资5.8亿元。 (三)九江国棉二厂研学旅行基地。位于九江市濂溪区前进东路998号。2018年被列为九江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九江国棉二厂1958年建厂,锯齿型厂房体量巨大(约5万平方米),两侧于80年代加建休息室、办公室、更衣室等附属建筑,其厂房、办公楼、仓库等建筑布局清晰,建筑风格颇具时代感,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九江所创办的第一批工厂,对于研究九江近现代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4、,是现保存不多的纺织厂区代表。锯齿厂房建筑保存完好,东侧办公、厂房及南侧库房整体结构较为完整,部分待维修。厂房内各种设备记录了从棉花到成品布的工艺流程,流水线的机械操作提供了其作为研学基地的条件,对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四)九江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九江市湖口县洋港外滩。以原九江船厂、沿江码头岸线为核心,紧邻石钟山,面向浩瀚长江,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研学教育基地和具有九江地域特点的船舰军事文化中心,是长江与鄱阳湖交汇之处“江湖两色、石钟千年”风景绝佳观赏之地。项目占地约150亩,总投资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文化主题乐园
25、、研学旅行总部基地等。一期核心功能区建设已完成,并于2019年9月29日隆重举行了开园仪式,正式对公众开放。九江舰原为我国053H型护卫舰的首舰,舷号516,1976年4月服役,1981年8月1日,正式命名为“九江舰”,原装备两座双100MM主炮,两座三联装“上游”反舰导弹。2002年516“九江舰”由护卫舰改为火力支援舰,安装5门50管122MMHPJ-12型火箭炮,与前后两门100MM主炮,构成对陆强大的打击火力,一次齐射可以将250枚大威力火箭弹射向敌方海岸,为登录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九江舰曾执行1977年打捞日本沉船“阿波丸”号及1996年3月执行台湾海峡联合演习等多次重大任务。服
26、役40余载,是中国海军目前服役年龄最长的护卫舰、中国海军第一艘对海型导弹护卫舰,也是世界唯一用导弹护卫舰改装的火力支援舰。2018年6月,516“九江舰”光荣退出现役。中央军委决定将该舰赠送给九江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续发挥余热。五、工作计划(一)制定目标并量化。根据工作方案总体目标,制定分阶段目标,并进行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要有明确的定性标准。(二)细化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确保实施路径清晰,安排合理有序,研究制定完成目标的保证措施,对关键操作部分予以说明。(三)工作任务划分。明确各单位职责,将具体工作任务分配到各相关单位,做好各项工作的分工与平衡,明确措施落实的时间计划及
27、各阶段达标标准。(四)监督和完善。各责任单位强化协同配合,注重跟踪及反馈,及时发现任务落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积极予以解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表1 工作进度计划表时间工作内容第1-2月第3-8月第9-12月第13-24月第24-36月构建组织架构与工作分工全市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估完成工业遗产数据库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广新旅局及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主要成员的九江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工
28、业遗产保护利用和生活秀带打造方案的宏观指导、政策引导与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各有关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工业遗产普查认定,合理规划工业遗产发展计划,确定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二)加强多元合作。优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相关行政审批流程和规范标准。探索工业遗产国有资产确权和合法流通交易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的开发运营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政府资金集中用于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工业遗产地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服务;工业遗址根据规划所在古迹与建筑区域,完成修复工程后办理委托经营,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
29、式,形成多元合作的良性格局与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以厂房租赁、企业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营造共建、共用、共享的良好氛围。(三)加强决策咨询。依托省、市内外专家和智库的力量,由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组建成九江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发展专家咨询组,积极投入到九江市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工作上来,印发专家工作准则,并公布特聘专家名单,明确特聘专家的工作职责、选聘条件、工作方式、基本权利和责任义务。紧紧围绕九江市工业遗产保护修缮和打造生活秀带等中心工作,借助特聘专家高端“外脑”力量,开展高质量决策咨询、对策研究,力争多出务实管用的
30、决策咨询成果,打造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智囊团。此外,通过咨询座谈、论坛研讨、调研访谈、授课培训等多种方式,搭建开放式决策支持服务平台,推动特聘专家实质性、全方位参与决策服务。(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参观,定期组织研讨、宣传、推介等相关活动,积极探索利用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弘扬工业文化新模式,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成果进校园、进社区,以多种形式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国工业文化,把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向公众渗透。同时,充分发挥出版物、展览、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多渠道作用,宣传推广工业博物馆、展览馆、老厂旧址保护改造利用政策和在建项目进展,引导
31、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提高公众审美水平和认知水平,使得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深入人心。附件:1.九江市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现状情况统计表2.九江市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重点工程项目统计表附件1九江市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现状情况统计表序号名称建设时期分布地点主要内容及构成保护和利用现状保护级别重要意义备注1姑塘海关旧址1861年九江市濂溪区由三栋欧式楼房怀抱而建的院落保存较为完整,原址修缮维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近代海关中推行税务司制较早的海关之一,见证了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由常关到海关。江西省境内唯一的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海关,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近代西式海关建筑的标本,同时亦是
32、承载着中国近代开埠和中俄万里茶道遗产价值的历史见证物。物质文化遗产2九江原806厂1975年九江市濂溪区大礼堂、办公楼原806厂大礼堂、原806厂办公楼2处工业遗产已列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三批历史建筑上世纪70年代,为了巩固国防,国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806厂大礼堂为砖混结构,其装饰风格和建筑工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806厂办公楼为砖混预制板结构,具有典型的办公建筑时代特征。物质文化遗产3江西省庐山水泵厂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九江市濂溪区厂房:70年代有13栋、80年代有5栋主要表现国有企业现状及发展轨迹庐山水泵厂1970年由国家投资扩建,将原庐山农机厂和九
33、江汽车厂水泵车间合并成立江西省庐山水泵厂,1975年开始生产冷却水泵。为原国家机械部冷却水泵专业定点厂,江西省机械工业骨干企业。水泵厂作为70年代九江国企的代表,对于九江工业生产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物质文化遗产4九江动力机厂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九江市濂溪区厂房:50年代有4栋、60年代有24栋、70年代有21栋、80年代有8栋主要表现国有企业现状及发展轨迹。其生产的庐山牌S195柴油机获得全国银质奖章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计划将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一个集旅游景区、现代化园区、现代化社区和现代化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四区合一的理念,将它打造成为一个九江市城区知名
34、的工业文化旅游地标。物质文化遗产5九江柴油机厂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九江市濂溪区厂房及办公楼:5栋为60年代、13栋为70年代、3栋为80年代主要表现国有企业现状及发展轨迹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九江柴油机厂又名江西工业电炉厂,属国有中二型企业,作为70年代九江国企的代表,对于九江工业生产有着历史文化价值,已列入九江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物质文化遗产6九江仪表厂创建于1959年九江市濂溪区厂房、办公楼主要表现国有企业现状及发展轨迹代号四四一,创建于1959年,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型综合性舰船导航仪器仪表重点生产企业。物质文化遗产7九江化
35、学纤维总厂(姑塘镇化纤社区)1979年建成,为156项重点工程九江市濂溪区厂房及设备现由多个企业生产使用,已围绕其建设化纤工业基地部分厂房及生产设备保留,生产工艺在最初基础上改良,工业文化留存,部分档案资料保留化纤厂作为70年代九江国企的代表,对于九江工业生产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现在企业改制。 获得省、市、区政府的规划与税收扶持,推进各化纤企业入驻。物质文化遗产8国营第五七二七厂工厂直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建于一九五八年九江市濂溪区国营五七二七厂家属区礼堂2129平方米建筑主体保持较完好,门窗基本保持原貌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其礼堂为八十年代所建,建筑风格特征较为鲜明,建筑典雅,为厂区标
36、志性公共建筑,对于研究我市近现代工业有一定参考价值。物质文化遗产9九江国棉二厂锯齿厂房旧址建于1958年九江市濂溪区建筑本体及周边院落(西侧、北侧至支路,南侧至80年厂房,东侧至70年代办公楼、80年厂房等)锯齿厂房建筑保存完好,现出租为加工场地,东侧办公、厂房及南侧库房整体结构较为完整,部分待维修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九江国棉二厂58年建厂,锯齿型厂房体量巨大(约5万平方米),两侧于80年代加建休息室、办公室、更衣室等附属建筑,其厂房、办公楼、仓库等建筑布局清晰,建筑风格颇具时代感,它是新中国成后,九江所创办的第一批工厂,对于研究九江近现代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我市现保存不多的纺
37、织厂区代表。物质文化遗产10妙智供销社旧址建于1958年九江市濂溪区并列的两栋砖木水泥结构建筑,为上下两层,下层为铺面,上层为办公、居住场所建筑主体保存较完好,门窗基本保持原貌,部分木质构造如顶、楼梯等有少许脱落九江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妙智供销社旧址位于九江市濂溪区莲花镇妙智社区南200米,105国道旁,为并列的两栋砖木水泥结构建筑,为上下两层,下层为铺面,上层为办公、居住场所,供销社建于1958年,在当时为濂溪区南部乡镇主要的购物场所,现供销社仍为零售商铺,商品为日用百货及农资,建筑保存完好,建第内部布置依日当年,仍保留有原柜台、原标语、原标识,时代特征极为明显,为九江的供销社发展史提供
38、了重要的实物。物质文化遗产11市三棉印染有限责任公司、九江针织有限责任公司、市啤酒厂、市化工厂上世纪90年代九江市浔阳区厂区和公司旧址通过改制、关闭、搬迁等方式完成13家企业改造,以及棚户区改造浔阳区第一产业集中区域。物质文化遗产12美孚洋行旧址1910年九江市浔阳区四处单体建筑,分别是美孚洋行旧址、美孚油库旧址、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和美孚别墅旧址2010年,九江市人民政府启动滨江生态公园工程,作为滨江生态公园的两大核心景区之一,美孚洋行景区纳入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功能的完整性和保存的完好程度在国内同类建筑中都不多见。这些建筑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建筑古典复兴的思潮,具有较高的历史
39、、艺术价值。物质文化遗产13国营九江电厂、纱厂、钢厂、棉纺厂计划经济时代至改革开放时期九江市经开区各厂旧址及厂房、居住一体化设备裁撤、重组、兼并、改造、升级见证民国至今九江市工业初始和发展历程。物质文化遗产14九江老火车站1911九江市经开区站场用地75公顷,建有三层站楼一座。楼呈方形,西式建筑,钢混结构,其门窗柱式及外部造型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筑元素为一个完全的货运火车站(之前办理沙浔线的客运,后停运)其设施除办公楼改为餐饮外,其余部分基本保留南浔铁路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从开建的几经波折,至抗战时期的沦陷,到抗战胜利后的恢复,再到新中国的恢复和发展,见证了江西乃至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物质文化遗
40、产15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始于商中期,1988年发掘九江市瑞昌市采铜遗迹,冶铜遗存,各类工具用具瑞昌铜岭遗址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迄今中国所知最早的采铜炼铜遗址,对探寻中国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原料来源的问题,对于研究中国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物质文化遗产16江州造船厂1969年九江市瑞昌市该厂现有各类厂房(车间、宿舍、办公楼等)150余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优化重组股份制经营工厂有设计工艺研究所、材料试验室、焊接试验室、计量室等科研部门,具有设计建造20000载重吨以下各类船舶的能力。物质文化遗产17东、西牯岭矿区始建不详,2000年后兴盛九江市庐山市矿区全面完
41、成环山公路两旁加工企业关停搬迁,基本建成环保石材产业园初步形成产业集聚、环保整治、还山于民的效应。物质文化遗产18江西省修水茶叶试验站办公楼旧址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九江市修水县办公楼旧址原址装修翻新,修水县茶叶协会及部分茶叶企业入驻县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修水茶叶近80年的发展历程,文革前全国各产茶区相继成立的十大茶叶科研机构,均采用了这种建筑风格,成为标志性茶叶历史建筑。物质文化遗产19湘鄂赣省兵工厂旧址始建于清末民初九江市修水县旧址民宅原址保留、挂牌标记,认定保护,设置保护标志省文物保护单位反映当时修理枪支、制造梭镖、大刀等武器,后发展到造炸弹、手榴弹、罐崽炮、松树炮、独子枪、鸟枪等武器过程
42、。物质文化遗产20湘鄂赣省造币厂旧址始建于清末民初九江市修水县旧址民宅认定和保护,设置保护标志省文物保护单位当时主要是铸造铜币、银元,人们习惯称“赤洋”,只能在苏区流通。物质文化遗产21苏维埃印币厂旧址创建于1930年九江市修水县旧址民宅闲置废弃为县苏维埃政府印制钞票。物质文化遗产22武宁县大洞乡竹木制品厂建于上世纪70年代九江市武宁县厂房、办公楼、宿舍数栋,有田32亩,地20余亩,山场3200余亩待开发利用县文物保护单位手工业竹木制品兴盛时代的见证,在全国素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手工业学大洞”的美誉。物质文化遗产23双钟镇柘矶村村址上世纪50-70年代九江市湖口县村旧址及村史馆原址翻新
43、重建扩展湖口工业园区的孵化器,成为湖口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物质文化遗产24九江舰基地1976年4月服役九江市湖口县装备两座双100MM主炮,两座三联装“上游”反舰导弹,由护卫舰改为火力支援舰后安装5门50管122MMHPJ-12型火箭炮2018年6月,516“九江舰”光荣退出现役是中国海军目前服役年龄最长的护卫舰、中国海军第一艘对海型导弹护卫舰,也是世界唯一用导弹护卫舰改装的火力支援舰。物质文化遗产25江西爱民机械厂1966年7月动工建设,为三线建设项目九江市德安县厂房、车间、办公楼、工人俱乐部、职工生活区、职工医院等项目基本保存完好,部分利用、部分闲置,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
44、价值和保护利用价值。物质文化遗产26江西浔阳电子仪器厂1970年开始土建,为三线建设项目九江市德安县建成18个车间厂房、办公楼、学校等项目基本保存完好,部分利用、部分闲置,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保护利用价值。物质文化遗产27桂花茶饼制作技艺唐代九江市九江传统的地方名点品种开发达20多项,产品以赣北为中心,影响力日渐扩大,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并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食品展获得赞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江桂花茶饼”作为传承食品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世代相传,有着回族和汉族食品文化的兼容并蓄,融合贯通,因而有了更为独特的文化传承意义和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28金星砚制作技艺北宋
45、九江市庐山市江西省星子县地方传统手工制砚技艺加强技艺传承、产业政策扶植发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9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汉代九江市庐山市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加速人才培训使技艺得以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庐山云雾茶始产于汉代,由庐山道僧选育野茶培植。至宋代列为贡茶,史有“雾里清泉煮香茗”的记载。先后经1700多年培植提纯,形成庐山独有的茶树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30九江封缸酒酿造技艺唐朝九江市时称“绿醅酒”它起源于唐朝元和年间。而后几个朝代,“绿醅酒”一直在民间坊酿造,流传至今加工难度大,工艺周期长,面临濒危状况省级非
46、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历史名酒,多次被评为江西名酒、全国优质酒。非物质文化遗产31修水中国贡砚镌刻技艺唐朝九江市修水县中国贡砚制作技艺的人寥寥无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西四大名砚之一,具有实用、收藏、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32湖口木船制作技艺新石器时代晚期九江市湖口县种类繁多。现传承下来的主要是钓船、巴斗船和普通渔船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口木船特别适应江湖航行,不易搁浅沙滩。船身流行线体、雕梁画栏,极富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33修水宁红工夫茶制作技艺清代中叶九江市修水县我国最早珍品工夫茶之一商业重组,市场化运营宁红工夫茶以独特的风格,优良的品质而驰名中外。主要畅销欧洲,成为中国主要名茶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34星庐瓷土矿清嘉庆年间九江市庐山市矿部办公楼一栋(约400)、大礼堂一栋(约800)、矿部下属3个分矿,共有办公及厂房约16栋,总面积约4000、并配有矿部仓库、发电机房等,生产烟囱高30米,总面积约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