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doc

上传人:13426650027 文档编号:905616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工小美”篇章的关键五年。全面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完善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监管,把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作

2、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统一部署,稳中求进、稳中求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全面推进职能融合、改革提速、监管提效、服务提质、能力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市场监管体制深刻变革。以综合监管、综合执法为方向,机构改革蹄疾步稳,职能融合不断深化,完成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飞跃,干部队伍合心合力合拍,探索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的大市场监管机制,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中心搞检测、一个平台解诉求,实现了1+1+13的改革初衷,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地位、作用和形

3、象明显提升。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创新。实施“三证合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系列改革基础上,首创内部“证照合一”改革,逐步升级为“以照含证、集约办理”改革,再升级为“一照含证”改革,在全省开花结果。推行“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服务,企业开办时间一压再压,由2016年前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面实施企业注销“一网办”服务,简易注销全程“网上办、零费用、零跑腿”,让企业“进退自如”。“放管服”改革的系列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十三五”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超过9万户。市场竞争秩序有效规范。全市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持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有力维护了公平竞争

4、的市场秩序。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获得中央15督导组高度评价。全国首创实施企业信用评价,建设企业信用评价公示系统,评价结果成为衡量企业信用的“标尺”,企业信用监管威力日益彰显。市场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全省第一批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实施“食安智慧”“食安前哨”“食安示范”“食安守望”等工程,食品抽检从2016年的每年不到600批次增长到超过6000批次,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每年都获优秀等次。成立由13个相关单位组成的特种设备安全专业委员会,1.4万余台特种设备纳入监管范围,着力构建双预防长效工作机制。建成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和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五

5、年来,市场监管领域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安全问题。质量工作基础逐步夯实。江西省井冈质量奖提名奖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最高等级“满意”区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从“十二五”末的1.75件增加到3.86件,增加2.21倍;有效注册商标从“十二五”末的3011件增加到10907件,增加3.62倍,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市场监管事业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

6、挑战,全市市场监管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机遇期。要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市场监管工作形势与任务、机遇和挑战,找准市场监管工作的定位、方向和任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迈出全面建设市场监管现代化的新步伐。一是“促发展”的任务更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肆虐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上升。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形成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释放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和发展潜力。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对于消除要素流动障碍的阻滞,畅通国际国内两个经济循环,打造

7、更加法治化、标准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对于继续扩大内需,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把保市场主体放在“六稳六保”的突出位置,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是“保安全”的压力更大。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居民消费已经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产品品质、服务及消费者权益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市场监管部门担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三大安全”,加上新的消费趋势、新的消费领域、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福音同时,也对消费维权和安

8、全监管提出新挑战。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既要盯住“三大安全”监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压实监管责任,提高安全标线;又不能放松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安全监管,正确处理审慎监管与安全稳定的关系,统筹线上和线下监管,在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发展的同时,做到安全监管不放松,筑牢安全底线。三是“强监管”的责任更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我市市场监管工作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完善,社会共享共治格局还未形成,运用市场化理念解决

9、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足。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对于进一步夯实全市质量基础、提升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创新引领、保护发明创造、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于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亮剑”精神,发挥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大监管”力量,把加强监管执法作为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四是“提效能”的要求更高。新发展阶段,市场主体将持续增加,产业升级、业态创新和消费升级持续加快,商品和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维权的意识持

10、续提高,这些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我市市场监管力量相对不足,在基层尤为突出,以有限的监管力量完成更为繁重的监管任务,必须在建体系、挖潜力、提效能上下功夫。要把提高市场监管综合效能作为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紧盯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各项建设,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市场监管工作格局,着力将新技术运用于市场监管,形成“制度科技”的市场监管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需要。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

11、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围绕“促发展拉高线,保安全守底线”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完善市场准入基础性制度,着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长效机制,着力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着力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

12、卷“工小美”篇章作出积极贡献。第四节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市场监管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标对表党中央大政方针强化落实措施,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监管为民、执法为民、服务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客观地分析市场

13、监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风险与困难,着力构建规范高效、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着力提升产品与服务供给质量,着力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始终以安全为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科学监管理念。把科学监管理念贯穿市场监管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锐意推进改革创新。强化智慧监管赋能,把握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变化态势、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发展趋势,增强监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加快转变监管力量与监管对象不相匹配的被动局面。切实转变市场监管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治理体系

14、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的改革制度供给,在市场准入、质量提升、监管执法等方面探索新做法、新经验,持续增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系统监管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关系,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统筹线上和线下监管。夯实做强基层基础,发挥各级市场监管积极性,协同政府和社会、监管和监督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共治合力。第五节 “十四五”时期和二三五年主要目标展望二三五年,适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公平竞争制度体系、要素市场

15、运行机制全面建成,全市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营商环境极大优化,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极大提高,消费对经济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市场安全屏障全面筑牢,假冒伪劣基本消除,市场秩序全面规范,以法治为基础、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监管新格局总体形成,市场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十四五”期间,在推动质量强市战略实施上有新作为,在坚守安全底线上有新成效,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有新举措,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有新探索,基本建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形成法制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大格局,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16、法治高效的市场营商环境进一步形成。质量监管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全市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考核争取在全省中上水平,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质量内控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质量需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快捷,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一照含证”跨部门跨行业全面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进一步消减简化,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活跃发展,新设企业生命周期延长。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被完全激发,企业数量增长显著,营商

17、环境进入全省一流水平行列。安全底线更加牢靠。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更加筑牢,食品考核持续保持在全省上游水平,药品考核进入全省中上水平,食品抽检数量稳定在5批次/每千人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重特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对各类产品安全形势满意率稳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保持全省知识产权第一方阵。发明专利总量不断扩大,发明专利质量稳步提升,万人

18、发明专利拥有量显著增长,形成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提升。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公平、有序,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侵权假冒、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得到有效遏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基本建立。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商标品牌作用充分发挥,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市场综合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场监管体制和机制更加权威高效,市场监管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场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信用监管与智慧监管实现有机融合,智慧监管方式广泛运

19、用,市场监管效率进一步提升。新余市“十四五”市场监管主要指标序号类别主要指标基期值规划值属性2020年2025年1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数量9万家12万家预期性2企业开办时间2个工作日1工作日内约束性3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90%95%约束性4市场安全监管食品抽检数量4批次/千人/年不低于5批次/千人/年约束性5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以上98.5%以上约束性6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80%以上预期性7药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8%98%以上约束性8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0.25人以下约束性9质量强市基础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81%以上预期性10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8%99%约束性11制造业质量

20、竞争力指数83%以上预期性12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3%以上约束性13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个50个以上预期性14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6个40个预期性15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95%以上约束性16获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数49家52家预期性17获国家实验室认可数2家3家预期性18江西省井冈质量奖(提名奖)1个2个预期性19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6件5件预期性2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35件3.35件预期性21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0个3个预期性22有效注册商标量10907件15000件预期性第三章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市

21、场主体活力第六节 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现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优化完善企业注册登记平台功能,推进移动端网上登记系统建设,形成“窗口+手机+PC端”多渠道准入登记新模式。推动实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整合营业执照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深化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提升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放宽电子商务类平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登记程序。实现跨区域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开展企业登记服务“好差评”工作。推进企业注销

22、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注销网上服务平台,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解决企业注销难、退出难问题,让企业“进退自如”。第七节 全面提升“一照含证”改革效应在“一照含证”改革上持续用力,在覆盖市场监管部门所有审批事项和融合市场监管业务基础上,实现其他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一照含证”改革范围,推动更多事项“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推进“一照含证”营业执照在区域内、行业内的推广互认和使用。强化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基础证件地位,使“一照含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真正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第八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3、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分类推进改革,稳步推行“先证后查”“自主声明”“公开承诺”,更大范围探索行政确权、告知承诺等改革。健全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发证程序和审查内容,严格执行“受理、审查、审批”三分离制度。全面推行市场主体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审批,依托全省统一的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打造网上大厅和实体大厅“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审批平台,持续优化“一网通办”,协调推进“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强化政务服务“好差评”。梳理可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并依托各级信用门户

24、网站向社会公开。开展告知承诺制许可试点,扩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低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承诺制实施范围。第九节 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强化涉企收费检查,清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涉企收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加大专利权、商标质押融资推行力度,推进“诚商信贷通”规范化发展,探索“政银合作”融资服务新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电子证照跨层级、跨领域、多场景应用推广,实现电子证照跨部门共享,探索自行打印电子证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专栏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动1.开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工程。实行企业开办全流程“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窗通取、

25、一天办结”。全面免收企业开办印章刻制等相关费用,落实企业开办“零成本”。全面优化“一网通办”平台,拓展电子签名、电子证照应用等服务。2.实施“一照含证”提升工程。在覆盖市场监管部门所有审批事项和融合市场监管业务基础上,实现其他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100%纳入“一照含证”改革范围,推进“一照含证”营业执照在区域内、行业内的推广互认和使用。3.实施“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行动。建立重点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培育库,每年遴选100户转型企业入库,加大便捷准入力度,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第四章 遵循“四个最严”要求,严守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第十节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落实食

26、品安全党政同责制度,压实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进“食安新余”品牌建设。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机制。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强化“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突出抓好网络订餐、冷链食品等重点领域,农村地区、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节日食品、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建设,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和示范单位提升工程,引导小作坊食品健康安全规范发展。加强食品质量追溯和

27、食品质量安全应急体系建设,依托江西省食品安全溯源平台(赣溯源),严格入余冷链食品溯源管理,及时“精准拆弹”消除系统性食品风险隐患。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成新余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智慧抽检监测水平,综合运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评价性抽检三种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科学性。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制度,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力度。巩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成效,抓好农贸市场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在城区农贸市场全面推行活禽“杀白”上市。专栏2:实施食品安全治理工程1.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攻坚工程。争取在2025年前,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食品安全

28、治理示范创建行动,全市至少2个县区达到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标准。2.实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专项行动。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学校规范开展“明厨亮灶”建设工作,建立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工作档案。到2025年,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3.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广“明厨亮灶”“阳光厨房”模式,支持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加强网络订餐、集中配餐、集中用餐等安全监管。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4.实施“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和示范单位”提升工程。开展食品小作坊示范创建、集中加工区建设,推动地方特色食品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1个食品小作坊集中

29、加工区、50个食品小作坊示范点。5.开展“食品核查处置能力提升”行动。推广食品核查处置“5+1”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制定食品核查处置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到2025年,不合格食品和问题食品按时完成处置率达到100%。第十一节 反对食品浪费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落实反食品浪费措施,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做好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改善食品储存、运输、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降低储存、运输中的损耗;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加强自查,避免过度加工和过量使用原材料。监督餐饮服务经营者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将反对食品浪费纳

30、入从业人员培训内容,提升餐饮供给质量,合理确定数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选择,提供公勺公筷,做好打包服务,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餐饮浪费提醒;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供分餐服务,向社会公开反食品浪费情况。指导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积极探索研究,创新方式方法,对不同保质期和储运要求的食品或检验合格产品的备样,通过捐赠、拍卖、合规留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处置。加强反食品浪费法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浪费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十二节 加强“两品一械”安全监管完善药品安全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切实加强药品监管专业力量配备。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和新

31、生业态监管,强化集采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等重点品种、高风险产品监管,特别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质量监管。深入推进药品安全治理行动,开展中药饮片、网络违法违规售药、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上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完善药品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案件查办,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强化上市许可持有人所持有的药品开展抽检,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实施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市级药品检验机构基本具备药品应急检验检测能力。依托全省药品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基本药物、医保报销药物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产品全品种全过程信息化追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启动“智

32、慧药店”建设,全市80%以上零售药店达到“智慧药店”建设标准,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药店”服务平台,使消费者购药更方便、更快捷、更满意。专栏3:实施“两品一械”监管能力提升工程1.实施“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加快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到2025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对化学药品和中成药全项检验能力达到95%,对化妆品检验能力达到80%。2.开展“智慧药店”建设行动。落实省市场监管局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智慧药店”建设,让消费者购买药品更方便、更快捷、更满意。到2025年,全市80%以上零售药店达到“智慧药店”建设标准。3.

33、实施“药品专业人员培养”工程。加强培训引导,发展壮大药师队伍,到2025年,每万人口执业药师数达到3.5人。第十三节 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依托全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依法开展特种设备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监察工作水平,加强电梯、游乐设施、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在第二批4000台电梯安装“一键救援”装置,推动实现电梯100%纳入救援平台。完善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实现辖区范围各类气瓶100%贴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化特种设备安全专

34、项整治三年行动,对危化品企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重点设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对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载人特种设备开展重点整治,建立隐患台账“闭环”管理机制。全面推广电梯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开展风险识别防控和隐患治理,做好重大活动安全保障,构建“双预防”长效机制,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以上和有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事故。专栏4:实施特种设备监管能力提升工程1.实施电梯应急救援平台“一键救援”工程。扩大电梯应急救援平台运用范围,到2025年,完成第二批4000台电梯安装“一键救援”平台。实现与省级“96369”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对接互通。2.实施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工程。用好全省统一的“特种设备智慧

35、监管大数据”平台,开展特种设备等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的普查和校准,形成以数据归集与智能分析为核心的特种设备监管体系,大力提升监管效能。到2025年,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达到99%。第十四节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科学制定每年度全市重点监管产品目录,聚焦儿童和学生用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食品相关产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综合运用各种行政手段,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深化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探索创新抽查方式,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做好不合格产品及企业后处理工作。加大缺陷调查和产品召回力度,严格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健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处置机制和防

36、控体系,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及时跟踪监测和防范化解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有效遏制和消除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探索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质量追溯等试点,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整体效能,守好质量安全底线。第五章 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第十五节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完善质量管理政策和制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开展公共服务业质量监测、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调查统计。推进中小型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小微

37、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等活动。加大卓越绩效导入力度,促进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全面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增强企业质量意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指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树立一批行业质量管理标杆。强化政府质量奖培育,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推动江西省井冈质量奖取得新突破,加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和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强化“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意识。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支持检验检测与认证一体化发展。第十六节 推动高标准体系建设着眼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内外贸标准认证、检验检

38、疫等统一对接,推动实现同线同标同质。开展“2+4+N”重点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实施“2+4+N”产业高标准发展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推行 “江西绿色生态”标志的应用,出台支持鼓励措施,助力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我市绿色生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知名度。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鼓励企业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工程,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领跑者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制定标准的活力。动员企业采用先进标准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激励企业开展

39、标准研制,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支持研制绿色金融、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节能环保、冷链物流等领域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和能级。推进家政、物业、住宿、餐饮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宣贯培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树立行业标杆,培育服务品牌。第十七节 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深化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强化民生领域计量监管,构建布局合理的计量校准检测体系。建立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计量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依托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在线采集与监测公共平

40、台,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抓好市综检中心事业单位改革,扩建食品检验室和计量实验室,进一步统筹资源资质,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稳步推进江西省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支持分宜省级苎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仙女湖区鞋业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专栏5:实施高质量发展工程1.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创新提升和推广应用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江西井岗质量奖(提名奖)1家。到2025年,我市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稳定在A级。2.计量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我市常用计量标准和量值溯源体系覆盖率95%以上,民用三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受检率9

41、8%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98%以上,大中型集贸市场公平秤配备率100%。3.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检验检测与认证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到2025年,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000万元,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300万元,检验检测综合业务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4.质量检测项目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江西省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支持分宜省级苎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仙女湖区鞋业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到2025年,省级以上质检中心至少1个。第六章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第十八节 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开展发明专利提质倍增行动,不断激发产业创新能力。聚

42、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支柱产业,引导重点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工程、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扶持工程,构建支撑产业(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提升发明专利质量,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提升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钢铁、锂电、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麻纺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产品群和专利池,鼓励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合力构建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和协同运用体系,打造更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升级版,支持新余高新区打造成全省首批发明专利和授权专利“双过千”的工业园区。开展“

43、发明专利提升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企业发明专利“消零”行动,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首件发明专利授权奖励激励与发明专利拥有量“大户”企业补贴机制和对维持七年以上发明专利的年费进行部分补贴机制。推进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能力持续提升,鼓励和引导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展集成创新、协同攻关,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将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列入全市人才工作体系,加快培养高层次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第十九节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新余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建立商标侵权行为赔偿行政调解制度。创新商业秘

44、密保护机制,支持企业自我保护、快速维权,发挥中国(江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新余分中心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探索建立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鼓励维权援助机构开展纠纷诉前调解,支持仲裁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争议仲裁。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侵犯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统一信用标准和信用档案数据系统,完善事前监管预防和事后惩戒约束体系。第二十节 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开展新余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及重大经济科技文化活动知

45、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制度基础。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促进产学研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推动建成更多的省级知识产权孵化中心,把新余山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打造成为立足高新区辐射全市的专业化知识产权(专利)运营平台。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培育发展高水平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推进商标品牌资产化运用,加大专利权、商标质押融资推行力度,探索出台新余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诚商信贷通”等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第二十一节 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推行商标注册

46、便利化服务,加强商标品牌宣传,提升全社会商标注册、保护、运用意识。精准培育商标品牌,开展“讲好新余商标品牌故事”活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挖掘、培育和保护力度,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专栏6: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工程1.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优化行动。引导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形成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十四五”期间,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不少于6家2.开展发明专利提升工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提升专利质量,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升级版。

47、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通过企业主体的创造,提升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大力提升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实施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行动。指导高校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组建创新联盟,承接企业研发项目,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集成创新、协同攻关,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第七章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二十二节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加强重点市场治理,对侵权假冒案件高发、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大综合执法办案力度。深化农村市场治理,加强民生行业重点治理,围绕事关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的重点产品,严肃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医药、教育、水电气、运输等领域价格重点整治,加强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市场价格监管。净化网络市场环境,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络集中促销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我市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监测监管,落实网络经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提高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发现处置能力,推动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全面落实打击整治网络传销,遏制网络传销蔓延势头,加强对新形势新业态下新型传销的研判,加强风险预警提示和防范,广泛开展“无传销网络平台”“无传销社区(村)”创建工作。加强合同行政监管,强化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无意史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