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赣州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赣州市林业局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二一年 八 月 前 言.1 第一章 “十三五”主要成就.2 第一节 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3 第二节 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4 第三节 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5 第四节 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6 第五节 林业改革逐步走深走实.7 第二章 机遇与挑战 .8 第一节 发展机遇.8 第二节 困难与挑战.10 第三章 总体思路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12 第二节 基本原则.12 第三节 发展目标.14 第四章 主要建设任务 .16 第一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16 第二节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17 第三节 发展绿
2、色富民产业.18 第四节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19 第五节 强化支撑能力建设.20 第五章 重点工程项目 .22 第一节 森林资源培育.22 第二节 生态保护修复.26 第三节 森林资源保护.27 第四节 乡村振兴建设.31 第五节 林业碳汇开发.31 第六节 林业产业发展.32 第七节 林业改革发展.36 第八节 林业科技支撑.38 第九节 生态文化建设.39 第十节 智慧林业建设.40 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 .42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42 第二节 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林.43 第三节 加强科技兴林,提高服务水平.43 第四节 加强政府引导,创新发展机制.44 第五节 加
3、强制度建设,健全保障体系.45 第六节 加强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46 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谋划赣州林业可持续发展新蓝图,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林业建设成效、系统分析林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经深入调研、专题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了赣州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侧重对接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林业草
4、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江西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等规划,结合林业“十三五”延伸项目和专题调研成果,立足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等战略定位,围绕建设林业强市目标,以全面加强资源保护、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发展绿色产业、 深化林业改革、强化支撑能力建设为重点,明确了“十四五”赣州市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目标任务,规划了“十四五”期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是指导全市“十四五”时期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 2 “” “十三五”以来,赣州
5、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加强资源保护, 推进资源培育, 筑牢生态屏障,壮大绿色经济, 奋力打造“美丽江西”赣州样板。 全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森林保护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达到并超过预期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 76.36%,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2.01 亿立方米,为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发展主要目标值完成情况,详见表 1。 表 1 “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6、 指标 2015 年现状值 2020 年目标值 完成情况 森林覆盖率 76.23% 稳定在 76%以上 76.36% 林地保有量 4511.1 万亩 4533.6 万亩以上 4533.6 万亩 湿地保有量 108.45 万亩 湿地保有率达到 100%以上 108.45 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量 1.24 亿立方米 1.50 亿立方米 2.01 亿立方米 林业自然保护区 各级林业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 533处,其中:国家级 3 处、省级 6 处,县级及自然保护小区 524 处。 保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处、县级及自然保护小区522 处, 力争晋升 2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省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
7、 8 处。 全市各级林业自然保护区51 处(不含保护小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处 ,省级自然保护区 8 处,县级自然保护区 40 处。 森林公园 国家级 9 个、省级 22 个 国家级 10 个、省级 21 个 国家级 10 个、省级 21 个 湿地公园 国家级 9 个、省级 6 个 国家级 13 个、省级 6 个 国家级 13 个、省级 7 个 3 指标 2015 年现状值 2020 年目标值 完成情况 义务植树尽责率 85% 85%以上 86.83% 森林城市创建 崇义、寻乌、龙南、会昌县已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赣州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90%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赣州市、崇
8、义县分别于2017年、2018年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9年全市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 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 1507.65 万亩 1607.55 万亩 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 精神,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自2016年起,省局分两批下达赣州市天然林保护任务共940.39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和天保林共有2447.98万亩。 林业总产值 883.9 亿元 1000 亿元以上 2120 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 35% 55% 55% 森林火灾受害率 0.079 年均控制在 1以下 0.089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0.52 控制在 4.4以下 4.2
9、(2018年省政府下达责任书调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指标控制在4.4以下)。 林木良种基地 省级良种基地 2 处、 国家级良种基地 2 处。 新增省级以上良种基地 1处。 省级良种基地 2 处、国家级良种基地 3 处。 林木良种使用率 78% 80% 80.3% 第一节 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 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完成人工造林 175.65 万亩 (含长珠防林 44.55 万亩,血防林 1.05 万亩),封山育林 159.45 万亩,森林抚育 777.30 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超额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 414.30 万亩,超出计
10、划任务量(390.45 万亩)23.85 万亩,区域树种结构得到调整,林木生长环境有效改善。 4 生态亟需恢复区森林质量提升初见成效。生态亟需恢复区森林质量提升初见成效。 完成森林质量提升任务6.80 万亩,区域树种多样性显著增加,林相景观明显好转。城乡城乡绿化美化成效显著。绿化美化成效显著。新增森林乡镇 100 个、森林村庄 250 个、乡村风景林示范村 124 个、省级森林乡村 122 个、国家级森林乡村88 个,创建 3 个省级“十佳森林乡村”,赣州市、崇义县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城乡宜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二节 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重点公益林管理规范有序。重点公益林管理规范有序。150
11、7.59 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与林权权利人签订了管护责任书或管护协议, 建立健全了公益林管理档案,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动。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优先将江河源头等生态区位重要的天然商品林纳入工程管护范围, 签订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协议面积 661.95 万亩。 松材线虫病防控有力有效。松材线虫病防控有力有效。 累计清理疫木 326.35万株,涉及面积 273.75 万亩,松材线虫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 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 2 处,新建国家级湿地公园 2 处、晋升国家级湿地公园 2 处、
12、新建省级湿地公园 2 处,晋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处,新建省级地质公园2 处。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了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并通过省级组织的专家评审。 连续 3 年开展“绿盾”行动等专项行动,强化了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野生动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植物保护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 高质量完成禁食人工繁育野生 5 动物处置、资金扶持和养殖户转产工作,扎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建设了龙南九连山、崇义齐云山、石城赣江源、瑞金赣江源、上犹五指峰 5 处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不断提升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
13、警能力。森林防火防线日益稳固。森林防火防线日益稳固。创新防火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筑牢野外用火审批、入山检查、林区巡护、联防联护“四道防线”,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 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油茶产业成绩斐然。油茶产业成绩斐然。新造高产油茶林 57.15 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 48.75 万亩。引进培育齐云山、友尼宝等油茶精深加工重点企业 13 家,生产茶皂素、化妆品、药用茶油等系列产品 20 多个,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超百亿元。“赣南茶油”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 66.85 亿元,被授牌列
14、入中国首批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榜。林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林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新增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 460.05 万亩,培育国家级示范基地 1 家、省级示范基地 18 家、省级十佳示范基地 1 家,探索创立了全南县林药发展模式、崇义县林果发展模式、寻乌县芳樟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森林生态旅游取得新进展。森林生态旅游取得新进展。大余县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崇义阳明山国家森林公 6 园、章贡花田小镇、大余丫山获批“江西省级森林体验与森林养生基地”(其中大余丫山被列为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大余丫山景区、 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全省十大最具发展潜力森林旅游目的地。
15、全南县龙源坝雅溪村、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入选全省十佳森林乡村。 家具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家具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家具企业达 7548家,其中市级规模以上企业 1022 家、省级规模以上企业 369 家。“南康家具”品牌价值突破 100 亿元,家具产业集群产值达 2000亿元,连续 7 届举办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实现了“模仿”向“设计”、“贴牌”向“品牌”、“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第四节 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项目资金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项目资金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争取省级林业项目资金 18.02亿元,争取中央林业项目资金 40.66 亿元。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强。建有国
16、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3 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 2 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1 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5 处;省级保障性苗圃 7 处, 省级油茶定点育苗单位 5 个, 良种壮苗率显著提高。实施 9 个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7 个江西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能力建设项目,7 个省级林业科技创新研究项目,21个省级良种良法、 3 个森林“四化”建设和 2 个森药科技示范项目,森源杉木 1 号良种、虔南桂妃、南酸枣林枣 1 号等良种通过省级审定。引进培养中高级林业专业技术人才 226 名。 7 第五节 林业改革逐步走深走实 全面推行了全面推行了“林长制林长制”。构建市、县、乡、村、组五级林长组织
17、体系,共设立各级林长 57439 人。建立完善“村级林长+组级林长”和“乡镇监管员+护林员”的“两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创新推进林长制“队伍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建设,夯实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基础。探索开发了市级、县级林长制巡护信息系统和林长通 APP,专职护林员发现事件通过巡护 APP 第一时间上报,监管员和有关执法部门第一时间处置,实现森林资源监管由面上宏观监管变为源头微观监管,由事后监管变为事前、事中监管,由被动监管变为主动监管,做到巡林有“踪”、护林有“眼”、管林有“据”。2018 年以来,在省林长制年度考核中,赣州市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等次,2019、2020 年度列设区
18、市第三名。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搭建林权流转服务平台 651 个,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 363 个,入社农户 36530 户。创建国家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 5 家、省级 10 家;累计流转林地面积 625.20万亩,流转金额 24.61 亿元;林权抵押贷款面积 518.10 万亩,贷款金额 79.47 亿元。积极开展了林地流转、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等试点试验。 林业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林业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将原有审批事项划归市行政审批局统一受理审批,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持续推进国有林
19、场改革,加强了分类经营,赣州市列入国有林场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建设范围。 8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发展也步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推进赣州林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林业强市指明了方向;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双重规划”)明确了赣州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重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为构建林业产业体系,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新时代,赣州市林业发展既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节 发展机遇 我国进入新发展
20、阶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绿色发展将成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动力, 人们对绿色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将给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对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是赣州市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期,也是实现绿色崛起、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攻坚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9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城乡宜居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21、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 赣州市作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和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任务, 应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努力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国家“双重规划双重规划”为林业生态建设明确了主攻方向。为林业生态建设明确了主攻方向。 2020 年 6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双重规划”,明确要实施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2、,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加强原生型常绿阔叶林保护,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连通生态廊道,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赣州市应以实施“双重规划”为契机,紧密结合赣州实际,扎实推进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按照“双重规划”明确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项目, 以大项目建设引领和带动赣州生态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 10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建设林业强市增添了新途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建设林业强市增添了新途径。 2
23、020年 6 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将赣州打造成为全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将赣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为赣州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做大做强做优林业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建设林业强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赣州市应紧扣“三区一园”战略定位,将赣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生态屏障、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优质林产品供应基地。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 20
24、213 号)明确要求统筹推进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重要江河源头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支持革命老区开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 探索制定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和奖惩激励办法,继续支持赣州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做好示范。 赣州市应充分利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 找准林业发展重点突破方向, 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提速提质提效,实现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的跨越。 第二节 困难与挑战 林业资源保护压力大。林业资源保护压力大。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挤占和破坏林 11 地资源的现象
25、时有发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严峻,野外火源管控、生物防火林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压力大。基层林业管理力量薄弱,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仍需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任务艰巨而繁重。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5.25m3/亩,低于全国 6.32m3/亩平均水平。全市森林成熟林少、 阔叶林少、 混交林少, 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贫瘠荒山和严重水土流失区,经飞播造林形成的马尾松林,仍然面临树种单一、林相残破、病虫害频发的窘境。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动能不足。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动能不足
26、。油茶基地茶籽亩产量低,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林下经济效益亟待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普遍不高,林地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链短,深加工能力不足, 品牌效应滞后。 森林旅游、生态体验、森林康养等新型产业尚处起步阶段,生态文化、特色产品挖掘不深,资源优势尚未形成经济优势,“两山”转换能力亟待增强。现代技术和科技支撑能力弱。现代技术和科技支撑能力弱。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少,高水平科技创新人员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弱。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监督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现代化装备缺乏,管理手段科技水平低。林区道路、供电供水、网络通信等设施建设滞后,林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
27、基础建设和科技支撑短板突出。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视察赣州重要指示精神,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立足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推动“两山”双向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完善林长制、提升治理效能为抓手,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自然生态系统;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积极探索生
28、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筑牢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推动赣州由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迈进,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打造美丽中国“赣州样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惠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惠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3 理念,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山绿、水清、生态美。紧扣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绿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和美丽家园建设,实现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富民。 坚持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坚持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牢固树立山
29、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注重国家重大战略和林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协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大做强绿色惠民产业,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精准谋划建设重点,积极稳妥、扎实推进。 坚持改革创新,示范引领。坚持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立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协同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机制和体制,不断激发各类主体参与林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抓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国家森林经营试点示范、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市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示范省建设的契机, 推深做实一批创新改革试点示范项目, 争当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探路
30、者和排头兵。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 建立横向联动和纵向贯通的激励机制, 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压实责任,强化部门协作,形成聚集效应,营造齐心协力抓林业的氛围。引入市场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吸 14 引金融资本, 鼓励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中来,不断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通过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大林业资源保护力度、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加快发展绿色惠民产业、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到 2
31、02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76%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 2.2 亿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 5.75 立方米/亩,天然林保护面积 940.39 万亩,森林结构得到改善,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率达到 65%以上,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10%以上,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成,空间布局和管控能力全面提升,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主要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 8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20以下,林业机制体制更加健全,创新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 3000 亿元,林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不断壮大,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
32、破性进展。 到 2035 年,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林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贡献力进一步增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得以提升, 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基本建成; 林业产业体系更加发达, 15 林业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基础更加牢固,科技创新和基础支撑能力更加强大,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赣州市“十四五”林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见表 2。 表 2 赣州市“十四五”林业发展主要目标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2020 年 2025 年 属性 1 森林覆盖率 % 76.36 76 约束性 2 活立木总蓄积 立方米 2.01 亿 2.2 亿
33、约束性 3 天然林保护面积 万亩 940.39 940.39 预期性 4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比例 % 9.95 10 预期性 5 湿地保护率 % 65.37 65 预期性 6 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立方米/亩 5.25 5.75 预期性 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 % 95 95 预期性 8 主要林木良种使用率 % 80.3 85 预期性 9 森林火灾受害率 0.089 0.9 预期性 10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4.2 20 预期性 11 林业总产值 亿元 2120 3000 预期性 12 森林植被碳储量 亿吨 1.05 1.1 预期性 16 紧扣发展目标,聚集问题短板,遵循基本原
34、则,突出建设重点,紧紧围绕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深化林业机制改革、推进智慧林业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林业智慧和力量。 第一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统筹自然恢复和科学修复。强化森强化森林科学经营。林科学经营。创新森林经营管理机制,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严格保护重点公益林, 进一步放活商品林经营, 科学经营人工林,提高固碳能力,保持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经营。持续推进低质持续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低效林改造。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十四五”期
35、间接续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 500 万亩。加强重点区域森林加强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四化”建设。建设。统筹推进高速公路、高铁、主要江河岸线等通道和生态廊道两侧、重要风景名胜区周围等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加大工程项目加大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建设力度。实施赣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退化防护林修复以及国家储备林、中幼林抚育等项目,开展国有林场场外造林 17 项目,加快县(市、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推进生态宜居城乡环境建设。 加强湿地草地保护修复。加强湿地草地保护修复。 开展河湖湿地岸线修复、湿地栖息地(植被)恢复、退化湿地修复、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小
36、微湿地建设,加强湿地保育、湿地修复工作,落实草地资源修养生息与保护修复措施。 第二节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 坚持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构建自然保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护地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 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推动赣州市与吉安市共建井冈山国家公园,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稳定。提升林长制整体工作水提升林长制整体工作水平。平。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林长组织体系,严格执行“四单一函”制度,积极推广“林长+基地”做法,压实各级林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进一步健全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制度,
37、推进全市森林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好转; 进一步提升智慧林长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家林草生态网络感知平台相衔接,逐步融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提高林长制管理的科学化、即时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林长制部门协作制度,充分发挥林长制协作部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林长制目标考核体系,优化保护性指标、建设性指标等评价标准及分值,提升林长制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森林灾害防控能力。提高森林灾害防控能力。加强林火阻隔带、生物防 18 火林带建设。建全森林防灭火一体化工作制度,建立会商研判和快速响应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增强森林防灭火工作联动效应,合力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 5 年攻坚行动,聚
38、焦疫情监测调查、疫点疫木除治、疫情传播阻击、健康松林保护等关键环节,实行分区分级管理,科学精准施策,持续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战。筑牢生态屏障基础。筑牢生态屏障基础。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击涉林涉湿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行为。积极推进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湿地资源保护、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夯实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根基。 第三节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坚持生态惠民, 发展绿色产业, 巩固拓展林业生态扶贫成果,推动乡村产业兴旺。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低产油茶林,着力建设高效油茶林基地,采取经
39、营主体投入为主,政府补助扶持,落实市县两级油茶改造提升配套资金;加快建设国家(江西赣州)油茶产业园,以油茶精深加工为核心,建成集示范种植、精深加工、研发培训、商贸物流、绿色金融、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集群, 推动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纵深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纵深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引导各地坚持“一县一业”思路,因地制宜,推进花卉苗木、森林药材、森林食品、香精香料等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发展,推动森林药材、森林食品、香精香料等林 19 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与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康养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对
40、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合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优势,丰富“康养+森林旅游”内涵,提升大余丫山、崇义阳明山、上犹阳明湖、安远三百山、石城通天寨、会昌汉仙岩、宁都翠微峰等森林景区品质,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将赣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毛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毛竹产业发展。重点实施毛竹低质低效林改造, 建设丰产高效的毛竹林、 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 在崇义、大余、宁都和上犹等县打造若干个毛竹产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毛竹产业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家具产业发展。推进家具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培育珍贵用材、大径材和实木家具用材林,不
41、断增强家具用材自给能力。办好在南康举办的每年一届全国家具博览会,推进南康家具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集群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链式发展,助力南康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实木家具之都。 第四节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两山”转换政策制度体系。转变林转变林业经营方式。业经营方式。 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建立健全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制度。创新林业组织形式。创新林业组织形式。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家庭林场、“龙头+合作社+农户”模式等多种新型经营 20 主体,推动商品林规模化、专业化、高标准经营。深化林业资源深化林业资源资本化改革。资本化改革。建立健全林权流转管理服务
42、体系四级联动、协同服务机制,规范林业要素交易,引导林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林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制度,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拓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充分利用国有林场资源特点及其技术优势,开展“一场培育一特色产业”试点;以场外造林为抓手,拓展发展空间,通过不同的合作造林模式,建立与村集体利益链接机制, 发挥国有林场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完善森林资源管理考核办法。完善森林资源管理考核办法。以林长制为抓手,量化资源培育、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考核指标,明确追责问责情形,以严格考核倒逼源头管理与责任落实。探索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
43、保护地、 重点水源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周边公益林开展优化调整,对各级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水源地范围内公益林实施分类补偿。 第五节 强化支撑能力建设 加快智慧林业建设,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开展林草生态网开展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试点市建设。络感知系统试点市建设。对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发的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成果, 应用“互联网+”“5G+”以及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关联对接森林督查、林木采伐与林地使用管理、天然林和公益林管理、营造林上图、林长制巡护等业务管理系统,构建全市林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林业治理能力 21 和管理水平。按照国、省主管部门要求,在统一标准、统一时点、统
44、一底图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采取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调查等手段,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构建遥感分析、地面调查和定位观测一体化监测评价体系和林业生态监测体系,为建设智慧林业、实现实时监管、优化决策管理等提供全面精准、 安全高效的信息服务。 以试点市建设为契机, 围绕森林防灭火、松材线虫病防控、林木盗伐和滥伐、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发建设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和“林长通APP”终端,强化资源源头管理,压实管理责任,实现督查考核。充分利用遥感多频次监测,采取智能化自动检测手段, 实时提取林地、 湿地变化信息, 快速预判破坏林地、湿地的图斑地块,开展生态护林员联动核实,快捷处置违法行为,实
45、现林地湿地违法违规使用预警监测,达到及时预警、快速响应的目的。完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完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健全以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校、企业、市场中介、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和专家智库、基层推广员、乡土专家、生态护林员等参与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项目申报、评审、管理、验收制和绩效评估制度,纳入科研平台管理。建设智能办公平台。建设智能办公平台。依托市政府统一办公平台,深化市级林业OA 系统建设,推动实现公文在线办理。 22 围绕“十四五”期间“五项”主体建设任务,在全面保护资源、精准提升质量的基础上,紧抓试点示范建设契机,紧扣乡村振兴和美丽家园建
46、设,扎实推进森林资源培育、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资源保护、乡村振兴建设、林业碳汇开发、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改革发展、林业科技支撑、林业生态文化、智慧林业建设等十项重点工程,以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林业强市夯实基础。 第一节 森林资源培育 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示范项目,深入推进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马尾松纯林为主的低质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系统稳定的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项目,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
47、色景观,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林场为主体,通过新造、改培和森林抚育,采取集约化、定向化培育方式,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积极培育森林资源。 23 完成营造林和森林抚育任务 637.50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 57.20 万亩,退化林修复(低产低效林改造)213.20 万亩,封山育林 67.10 万亩,森林抚育 300.00 万亩。 表 3 “十四五”期间营造林和森林抚育任务(单位:万亩) 单位 合 计 人工造林 退化林修复(低改) 封山育林 森林抚育 合合 计计 637.50 57.20 213.20 67.10 300.00 章贡区 1.9
48、2 0.08 0.63 0.21 1.00 赣县区 46.40 3.32 25.03 3.05 15.00 南康区 28.36 2.69 16.86 3.81 5.00 信丰县 39.67 5.62 13.19 0.86 20.00 大余县 27.14 3.14 2.70 1.80 19.50 上犹县 32.99 4.84 9.43 0.72 18.00 崇义县 26.62 1.82 2.26 1.54 21.00 安远县 46.01 5.71 12.82 7.48 20.00 定南县 38.85 4.01 14.95 7.89 12.00 龙南市 23.79 2.07 5.94 2.78 1
49、3.00 全南县 33.55 4.26 6.12 3.17 20.00 宁都县 43.28 3.24 15.59 1.45 23.00 于都县 54.52 3.93 23.91 6.68 20.00 兴国县 59.11 3.90 28.99 11.22 15.00 瑞金市 46.32 3.45 13.42 6.45 23.00 会昌县 27.42 0.87 9.45 2.10 15.00 寻乌县 32.20 2.79 4.45 2.46 22.50 石城县 27.25 1.42 7.41 3.42 15.00 经开区 0.16 0.02 0.03 0.01 0.10 蓉江区 0.12 0.01
50、 0.01 0.00 0.10 阳明湖 1.82 0.01 0.01 0.00 1.80 24 专栏专栏 1 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建设项目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建设项目 1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紧扣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以构建国土绿化一体化新格局,引领带动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运用“造、改、提”等措施,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和油茶林营造,提升森林质量, 优化树种结构, 增强森林碳汇, 着力建设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实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赣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