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勇于创新突破 矢志再立新功.doc

上传人:eyizu 文档编号:911604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勇于创新突破 矢志再立新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勇于创新突破 矢志再立新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勇于创新突破 矢志再立新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勇于创新突破 矢志再立新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勇于创新突破 矢志再立新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勇于创新突破 矢志再立新功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示意图。新华社发王翔在监测空间站运行状况。资料图片焊接工作中的郑兴。资料图片王庆华在办公室进行系统仿真分析工作。资料图片【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嫦娥”飞天揽月、“神舟”升空遨游、“北斗”闪耀全球中国航天捷报频传。从“跟跑”到“领跑”,中国航天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付出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代表该集团8万青年汇报9年来勇挑重担推动航天科技发展的情况,表达了为建设航天强国携手奋斗的坚定决心。5月2日,习

2、近平总书记给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中国航天青年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工作风貌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践行航天报国初心使命的巨大鼓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表示。科学无捷径,探索无止境。广大青年航天人牢记嘱托、刻苦钻研,接过老一辈航天人的接力棒,在科技报国、航天报国之路上奋勇向前。9年图纸成为现实“总书记当时勉励我们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这句话我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回想起9

3、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仍难掩心中兴奋。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青年代表之一的王翔有幸参加了活动,心中无比自豪。9年前,空间站设想还是一张图纸;如今,中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开启。几个月来,王翔一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感受格外强烈:“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对手中事业之崇高、肩上责任之重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会永葆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朝气和信心,在岗位上开拓进取、创新突破,不负青春、不负嘱托。”致信人之一的梁常春,2016年起开始担任空间

4、站大型机械臂控制系统负责人。为确保机械臂飞行程序万无一失,对在轨遥测数据进行监视、判读和及时反馈,他反复推演关键飞行程序,精益求精、前后易稿23版。“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能够亲身参与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过程,我深感幸运,更觉使命艰巨。我将时刻按照总书记对航天青年的要求而努力奋斗。”梁常春说,看着空间站机械臂成功地演绎在轨爬行和辅助航天员出舱活动全过程,他感到仿佛自己的手臂延伸到太空,托举着航天梦。蓝图绘就,梦想成真,离不开空间站建造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付出。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焊接成形制造中心的高级技师郑兴正在参与空间站相关产品研制任务。担任焊接主岗以来,郑兴先后完成了神舟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

5、试验船、“嫦娥五号”、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等20多个重大型号密封舱体焊接工作。“我会牢记总书记嘱托,真正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手中的焊枪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好每一件型号产品。”他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发射场、在飞控支持中心、在后续型号研制现场,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奋斗身影是最靓丽的风景,也是全体中国航天人为国问天、筑梦太空的缩影。创新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还是9年前,时年36岁的王庆华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导航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他们立志北斗项目要在2020年年底完成第三步战略,建成全球系统。9年过去,身为

6、北斗项目团队技术骨干的她说:“在总书记的指引下,我们做到了,而且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2013年年初,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刚刚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试验卫星的功能边界刚刚收敛,北斗团队面临核心元器件无法引进、星间链路无可借鉴等诸多困难。年轻的北斗团队该如何破局?“唯有坚持自立自强,勇于创新创造,才能出现奇迹。”王庆华说。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过程中,青年人才主动承担重任,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动性,实现核心部组件、元器件100%国产化,打造出中国特色的星间链路技术。迎难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5月,某新型密封舱正在进行技术攻关,该舱体需要运用到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对焊接厚度要求非常高。任务刚开始,郑

7、兴感到巨大压力。“总书记在回信中鼓励航天青年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因此,困难并不能让我放慢前进的脚步。”他坚定地说。郑兴一边学习补充相关理论知识,一边与团队一起进行摸索,做了大量的试验,最终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完成该密封舱结构研制任务,实现了该技术在载人密封舱上的首次应用。“既要顺利地飞出去,也要安全地飞回来。”神舟飞船降落伞子系统的90后主管设计师孙嘉璘形象地介绍自己的工作。2020年,刚刚入职一年的孙嘉璘成为载人回收团队的一员,承担新型号的研制任务。创新从来不能一蹴而就。在前期设计工作中,孙嘉璘遇到了常规强度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新产品等问题,她一直担心试验不能完成。“内

8、心的千头万绪都不如一次实实在在的尝试。只有不停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团队前辈鼓励孙嘉璘迈出第一步。在经历了几次实践后,她构思和完善了新型试验方案并成功开展试验研究工作。传承航天代有才人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传承人和践行者。”孙嘉璘牢记“传承”二字,经常翻阅老同志留下的工作

9、记录。“虽然当时科研条件艰苦,但文字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乐观和担当。我们新一代的航天人,有着比前人更好的科研条件和成长平台,更要抓住机遇、成长成才。”她说。青年人才是国家航天事业的有生力量,青年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成长是航天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津说,“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下,人才越能成长。面对国外封锁、卡脖子等难题,我们大胆起用青年人才,鼓励他们挂帅出征,给他们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同时,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航天科研事业,没有后顾之忧。”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31岁就带领团队攻克铷钟核心技术的贺玉玲、38岁带领团队攻克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黄震、37岁担任“嫦娥三号”总设计师的孙泽洲、38岁担任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的王翔如今,以他们为代表的青年人才正成为新一代的航天力量,带领团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许多重大工程自主可控,朝着浩瀚宇宙更深处探索,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见习记者殷泽昊记者杨桐彤)(202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