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doc

上传人:规划用途 文档编号:913456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通过历史要素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依据“589年”“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等要素,我们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南北朝对峙形成 B杨坚建立了隋朝C陈后主建立陈朝 D隋灭陈统一全国2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A改革制度 B发展生产C开凿运河 D注重吏治3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有句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那么构成“人”字的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A便于军事力量调控 B解决了

2、北方缺水问题C便于帝王南巡游玩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4“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5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更看中门第。隋朝实行科举制,使普通的读书人也能走上仕途。这体现了科举制()A促进贵族向平民转化 B简化人才选拔的程序C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D保证世袭贵族的特权6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

3、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由此可知,唐太宗()A重视农业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8作家王晓磊在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一书中,以三年之功,穷尽武则天一生所有留存至今的史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武则天。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C她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D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9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A B C D10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生动活泼地反映着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A历

4、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11“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越来越仰慕中华文化于是派酋长子弟,请求进入国学以学习诗书。”这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A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 B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C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D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12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唐朝经济繁荣 B盛唐民族关系和谐C盛唐社会风貌 D唐朝对外交往频繁13“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

5、地区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14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 D史记15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涌现了许多“国际友人”,如晁衡、崔志远等。玄奘和鉴真亦是这一时期和平交往的使者,玄奘到天竺取回了佛经、鉴真给日本送去了中国文化。据此判断,下列对唐朝中外交流的解读最全面的是()A唐朝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B唐朝向外族宣传了中国文化C唐朝在中外交流中起主导作用D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发展了自我16易中天在他的安史之乱一书中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

6、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则一点点积蓄力量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材料中的事件()A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C推动了藩镇割据的形成 D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7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 B C D18历史老师提供以下材料作为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参考: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能涵盖以上材料的论题是()A浅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试论经济重心的南移C简论民族交融的发展

7、D略谈大变革的时代二、非选择题(19题15分,20题13分,21题18分,共46分)19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1分)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4分)材料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2分)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

8、香。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哪种选官制度?(1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材料四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4)材料四中的“公主”是谁?(1分)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2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期,日本不断派使节到中国来,总共向唐朝派出使团19次,实际到达唐朝15次。遣唐使的官员有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其余成员有留学生、留学僧、工匠、水手等。645年,日本仿照中国的政治制

9、度实行了大化改新。材料二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1)根据材料一中提到的日本不断派使节到唐朝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文化对日本在哪些方面有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竺摩揭陀国”是指今天的哪个地区。(2分)请从材料二中提炼出有效信息。(4分)(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对外关系的特征。(4分)21隋唐时代,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

10、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长安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民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数千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材料三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

11、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诗的特点。(4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点。(4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6分)答案一、1.D2.C3.D4.B5C点拨:科举制使普通的读书人也能走上仕途,选拔官员的范围由以前的官僚集团扩大到了普通百姓,C符合题意。6C点拨:图中时间信息“618”“907”是唐朝的建立与灭亡时间,选项中属于唐朝时期史实的是C。7A点拨: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

12、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知,唐太宗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故选A。8D9.C10.B11.A12C13.D14.B15.D16C17.D18.A二、19.(1)唐玄宗(李隆基)。任用贤臣;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答出两点即可)(2)耕地。灌溉。(3)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4)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利于唐蕃关系的友好发展。20(1)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文字、书法艺术、历法等。(答出三点即可)(2)印度半岛。唐朝时期中国与印度半岛交往频繁。(3)开放与交流。21(1)长安不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开放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文化交往中心。(2)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3)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中外交往、民族交往密切。(4)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有坚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等。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