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方法17高中物理模型盘点(七)行星模型-2021年高考物理记忆方法大盘点 (1).docx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6213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法17高中物理模型盘点(七)行星模型-2021年高考物理记忆方法大盘点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方法17高中物理模型盘点(七)行星模型-2021年高考物理记忆方法大盘点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方法17高中物理模型盘点(七)行星模型-2021年高考物理记忆方法大盘点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方法17高中物理模型盘点(七)行星模型-2021年高考物理记忆方法大盘点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方法17高中物理模型盘点(七)行星模型-2021年高考物理记忆方法大盘点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方法17 高中物理模型盘点(七)行星模型物理模型盘点行星模型模型概述所谓“行星”模型指卫星绕中心天体,或核外电子绕原子旋转。它们隶属圆周运动,但涉及到力、电、能知识,属于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模型要点人造卫星的运动属于宏观现象,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现象,由于支配卫星和电子运动的力遵循平方反比律,即,故它们在物理模型上和运动规律的描述上有相似点。公式类似适用条件质点点电荷都是理想模型研究对象有质量的两个物体带有电荷的两个物体类似相互作用引力与引力场电场力与静电场都是场作用方向两质点连线上两点电荷的连线上相同实际应用两物体间的距离比物体本身线度大得多两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带电体本身线度大得多相同适用

2、对象引力场静电场不同特别说明一. 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运行,其线速度为v,可知,从而设质量为、带电量为e的电子在第n条可能轨道上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则有,从而可见,卫星或电子的线速度都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二. 动能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卫星运动的动能,由得,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动能为:,可见,在这两类现象中,卫星与电子的动能都与轨道半径成反比三. 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对卫星而言,得.(同理可推导V、与半径的关系。对电子仍适用)四. 能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运动物体能量等于其动能与势能之和,即,在变轨问题中,从离地球较远轨道向离地球较近

3、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总能量减少。反之呢?五. 地球同步卫星1.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非同步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平面可与地轴有任意夹角且过地心,而同步卫星一定位于赤道的正上方 2.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3.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所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一定,其离地面高度也是一定的4. 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定值,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误区点拨天体运动问题: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中心天体半径的区别;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运动;赤道上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

4、;卫星与同步卫星的区别: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是指把卫星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速度,速度越大,发射得越远,发射的最小速度,混淆连续物和卫星群:连续物是指和天体连在一起的物体,其角速度和天体相同,双星系统中的向心力中的距离与圆周运动中的距离的差别。【2017北京卷】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答案】D【解析】在地球表面附近,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有

5、,可得,A能求出地球质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月球、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解得;由,解得;由,会消去两边的M;故BC能求出地球质量,D不能求出。【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质量时,只能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无法求“环绕天体”的质量。【2017新课标卷】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A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答案】C【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动能【名师点睛】万有引力与航

6、天试题,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理解万有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适当选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要知道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只与轨道半径有关,但动能还与卫星的质量有关。【2017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答案】BCD【考点定位】天体运动【名师点睛】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考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周期的比较,

7、要借助同步卫星,天舟一号与同步卫星有相同的规律,而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2017新课标卷】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M、Q到N的运动过程中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答案】CD【解析】从P到Q的时间为T0,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从P到M运动的速率大于从M到Q运动的速率,可知P到M所用的时间小于T0,选项A错误;海王星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太阳的引力作用,故

8、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选项C正确;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选项D正确;故选CD。【考点定位】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离太阳越近的位置行星运动的速率越大;远离太阳运动时,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8【2017天津卷】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与已经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假设组合体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

9、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组合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_,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答案】 【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应知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近似相等,即“黄金代换”。物理模型盘点双星模型多星模型1模型特征(1)多星系统的条件各星彼此相距较近。各星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2)多星系统的结构类型双星模型三星模型结构图向心力由两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故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运行所需向心力都由其余行星对其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运动参量各行星转动方向相同,周期、角速度相等2双星问题的“两等”“两不等”(1)双星问题的“两等”它们的角速度相等。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

10、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的。(2)“两不等”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由m12r1m22r2知由于m1与m2一般不相等,故r1与r2一般也不相等。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11、()A.TBTC.T DT解析: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原来双星间的距离为L,质量分别为M、m,圆周运动的圆心距质量为m的恒星距离为r。对质量为m的恒星:Gm2r对质量为M的恒星:GM2(Lr)得GL即T2则当总质量为k(Mm),间距为LnL时,TT,选项B正确。答案:B即学即练(多选)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R,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A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 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C每颗星做圆周运动

12、的周期为2 D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解析:每颗星受到的合力为F2Gsin 60G,轨道半径为rR,由向心力公式Fmamm2rm,解得a,v , ,T2 ,显然加速度a与m有关,故A、B、C正确。答案:ABC方法技巧多星问题的解题技巧,(1)挖掘一个隐含条件:不论双星还是三星在圆周上运动天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等;(2)注意向心力来源分析: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三星或多星做圆周运动,向心力往往是多个星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来提供;(3)区别两个长度关系: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万有引力中两天体的距离是不同的,不能误认。8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